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四章 后患无穷
    前文提到过,京城城墙内其实没多少景色可言,而且一大半的景色都在皇城之内,尤其是西苑。

    因为当时建造京城时,完全从政治和实用两个角度出发的,没预留多少空闲地方搞景观。

    这日年轻的万历皇帝和最宠爱的贵妃郑氏一起,抓住了暮春的尾巴,在西苑太液池上泛舟游玩。

    郑贵妃今年十九岁,容貌明艳,但她能得宠却不只是靠容貌。

    宫里制度森严,大多数女性都很拘谨,尤其在皇帝面前,更是不敢多走一步、多说一句。

    而郑氏性情却十分活泼,跟皇帝也敢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所以别有情趣,深得青年万历皇帝的喜爱。

    “奴的好皇爷你给我家一个状元,又能怎样”在御舟上,郑贵妃站在后面,缠着万历皇帝的肩膀说。

    万历皇帝故作严肃的说“考试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历年武科都是默认武试第一就是最终结果,民间都把武试第一当状元看。

    今年新增殿试,在别人看来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给武试第一一个正式名头。

    你兄长只是武试第二,想越过第一拿状元,别人谁肯服气。”

    郑贵妃说“谁当状元,那还不是皇爷你一句话的事情么

    如果没有得力母家,将来又有谁能替我儿说话”

    上个月郑贵妃陪同皇帝在奉先殿祭拜,皇帝在祖先牌位前承诺,一定要立她的儿子也就是皇三子为太子。

    但废长立幼这种事,外朝大臣肯定没有人支持,这就需要扶植郑家出力了。

    万历皇帝又道“别以为朕什么都不清楚,难道伱兄长有真本事考到武试第二怕不是用了什么手段吧”

    郑贵妃也不讲理,直接撒赖说“就算用了族人替考,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处落在自家人手里就行。”

    万历皇帝冷哼道“如果朕看不见也就算了,只当个是普通舞弊,被人发现了也没什么。

    但是到了殿试,你兄长还在朕面前舞弊,如果又被人揭发出来,那就是无可辩驳的欺君之罪

    难道你就没有想过,欺君之罪的下场就连朕自己,也不可能公开包容欺君之罪。”

    “不行就算了活该我家与功名无缘。”郑贵妃赌气说。

    见爱妃耍了小性子,万历皇帝笑呵呵的说“朕又不是说没法子,你着什么急。

    兵部呈上来的殿试章程有两种,第一种是朕亲自阅览前二十名的策论墨卷;第二种是武试一二名御前比武。

    其实用第一种章程就行了,朕阅览武试策论墨卷,点你兄长为状元。

    然后你兄长称病不出,让你父亲出面代替觐见。

    只要你兄长别直接出现在朕的眼前,朕就不当他是欺君之罪。

    拿到状元后,你兄长先潜居家中,等一年后再出现在人前。”

    郑妃立刻转嗔为喜,“皇爷天资聪颖,果然是有好主意如此说来,殿试还是阅卷好。”

    阅卷还能让老爹代替兄长出席仪式,如果换成御前比武,总不能让老爹代替兄长下场动手吧

    第二天本该是经筵日,也就是皇帝上大课的时间。

    但因为万历皇帝的勤学好问,成功把本该是课堂的时间,变成了议事小朝会。

    这样就可以省去另外再找时间开会,多出不少闲暇。

    今天的议事内容有一项就是武科殿试问题,虽然朝廷上下都不重视武科,但武科殿试毕竟名义上是天下最高等级武学考试,值得庙堂开会时讨论一下。

    阁部院三品以上大臣、翰林学士、掌科掌道、实职公侯、都督同知以上武官都会到场。

    首辅申时行从内阁出来,溜达着横穿道路,来到对面的文华殿。

    此时大部分大臣都已经到了,但皇帝还没有御殿。

    申时行在候朝人群里找到了户部尚书王之垣,主动攀谈道“你们王家和林泰来之间,出了什么问题”

    王之垣诧异的问道“申相何出此言”

    申时行答道“这两日,我看那林泰来足不出户,整日里与京城名伶饮酒作乐,放纵求欢,醉生梦死,完全不问世事了。”

    王之垣解释道“我们王家并没做什么,与林泰来之间也绝对没有问题。”

    申时行点点头“我相信你,但林泰来变成这样,看在别人眼里,就不好说了。”

    王之垣细想了一下,这事还真不好说清

    毕竟之前小妹王十五去林泰来花酒现场捣乱,侄儿王御史的又抓过林泰来审问。

    王司徒赶紧又问道“他这个样子,连殿试都不管了武状元也不要了”

    申时行答道“也许真不要武状元了,前两天刚接到喜报,他在吴县入学了,得了秀才功名,所以他可能想回去读书了。”

    王之垣“”

    卧槽如果林泰来距离武状元只有一步之遥,却放弃了殿试,别人怎么看会不会以为是王家人让林泰来心灰意冷

    不能这样王家是有仁义家风传承的家族,不能让天下人以为王家忘恩负义

    “申相可否指点,林泰来到底怎么想的”王司徒再次问道。

    申时行摇了摇头,叹口气说“若说实话,我也不清楚林泰来想什么,他什么也没与我说。”

    “他对申相你都不透露”王司徒不能置信的说“自己独走”

    申时行却习以为常的说“就像是上次帮你谋求户部尚书一样,同样没有对我提前透露做法。

    但是我根据经验断定,如果林泰来想做什么,一定会有个代言人站在这里。”

    于是申首辅和王司徒的目光在人群来回逡巡,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代言人,这个人又会是谁

    但是看了一圈后,申首辅和王司徒还是不明所以,毕竟林泰来在朝堂认识的人太少了。

    除了他们两个就是兵部尚书张佳,但张大司马显然不可能当林泰来的代言人。

    难道林泰来真的弃武从文,准备回老家读书

    这时候,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代理西城巡城御史王象蒙晃晃悠悠的出现在文华殿外。

    “伯父安好。”王象蒙对王司徒行了个礼。

    王司徒轻喝道“在这里要称职务”

    王御史撇了撇嘴,左顾右看仿佛在找人。

    王司徒又很奇怪的问道“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王御史答道“今日准备奏报林泰来的案件审理结果,但掌道御史贵体有恙,就委托我代替。

    所以我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来文华殿。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上殿参加朝议,应该怎么才能装作很熟悉的样子”

    “你这玩世不恭的浪荡语气,简直像林泰来”王司徒忍无可忍的训斥了一句。

    王象蒙吓了一跳,真的有这么明显吗伯父不会看出是林泰来教的吧

    王司徒还想再继续问什么时,王象蒙却大步走开,来到了礼部尚书沈鲤面前。

    这位沈尚书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当今清流的核心,历史上也是未来东林党的领袖,以后也入过阁的。

    王御史直接开口说“大宗伯今天是不是要议论武科殿试的事情

    若朝廷思虑不周,那就要靠大宗伯纠正了”

    礼部沈尚书纳闷的问道“你是何人”

    朝廷里外这么多官员,沈鲤不可能都认识,对王象蒙这种小透明确实没什么印象。

    王御史便自我介绍说“在下乃户部大司徒之侄,监察御史王象蒙。”

    听到这个身份来头,沈尚书秒懂。一句话归纳就是,这御史肯定是屁股坐在林泰来那边的人

    政治中,永远是屁股决定立场,知道对方屁股坐在哪里,就看透了一大半了。

    至于王御史为何找自己搭话,沈尚书猜出了几分,冷笑道“怎么想让我为林泰来火中取栗”

    王御史连忙否认说“不,大宗伯不要误会在我看来,林泰来能不能获取武状元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郑国泰夺得武状元啊”

    沈尚书只觉得对方欲盖弥彰,阻击郑国泰,不就相当于为林泰来铺路吗

    “可笑还说不是为林泰来火中取栗”

    王象蒙用着最拙劣的演技,说着最痛心疾首的话“我说这些,真是为了大宗伯着想

    朝廷礼乐制度皆是礼部职责所在,殿试制度也不例外,大宗师不可推辞责任。”

    沈鲤不动声色的说“武科殿试以兵部为主,我们礼部只是参赞。”

    王御史却仿佛开始东拉西扯“往年平民武试第一皆授正五品实职,今年状元只会高不会低。

    难道大宗伯就没想到过,郑国泰得到武状元后,会有什么后果”

    王御史说的这些话也没错,按制度,武状元肯定要授官的,而且待遇超出其他武进士一大截。

    沈鲤不以为意的回应说“故弄玄虚,给他一个武职,又能如何”

    不是沈尚书自大,而是在大明当今体制下,一个武职确实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不过按往常惯例,武试第一和其他人区别很大。

    如果是平民考生,武试第一可以直接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其他武进士就只能从百户级别武职、幕僚赞画、营中教头做起。

    王御史忽然掏出一张纸看了几眼,答道“那也要看什么位置,如果中状元的郑国泰被安排在大内禁兵呢”

    京师官军体系十分复杂,但大体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京营,一会三大营一会十二团营,一会又改回三大营,主要任务是保卫京城。

    第二部分是皇帝亲军,就是直属皇帝指挥的二十二卫,包括特殊的锦衣卫在内。

    第三部分就是大内禁兵,由御马监太监提督指挥,负责守卫皇宫各处宫门,精锐程度最高。

    王御史继续说着“举个例子,如果郑国泰获取状元,不得不授予实职时,天子让郑国泰掌管东华门,大宗伯敢想象后果吗”

    听到这个设想,沈鲤忽然虎躯巨震

    东华门就是皇宫宫城的东门,东华门里面就是文华殿,往北就是太子东宫,距离都很近。

    今后如果立了皇长子为太子,又有郑国泰这样一个对皇长子不善的人掌管东华门,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不是沈鲤脑补多了,主要是大明皇宫的东华门出事有先例。

    一百多年前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夺得就是东华门这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其实穿越者还能再补充一个案例,晚明三大宫廷奇案之一的梃击案,就是有人手持木棒从东华门进宫,然后一直冲到了太子东宫打人。

    只能说,幸亏这人不是林泰来,不然太子可能就被打没了。

    王御史反问道“现在大宗伯还觉得,武科殿试与礼部关系不大吗国本问题,与礼部关系大不大”

    沈尚书皱眉不语,就算不让郑国泰掌管东华门,但这样一个皇三子的舅舅,随便掌管皇宫哪里都可能是麻烦。

    至于说天子会这么干吗沈尚书敢肯定,只要有机会有理由,天子肯定会这么干

    就算天子一时没想到,也肯定会有人提醒

    毕竟天子皇三子当太子的心思,已经满朝皆知了如果有机会扶植郑家,天子没有道理不做。

    王御史趁热打铁添油加醋的说“大宗伯须知史笔如铁,你也不希望后世史书上记载,因为你在礼部尚书位上无所作为,导致外戚郑国泰势大,影响国本吧”

    礼部尚书沈鲤除了官位外,还有一个重要政治身份就是清流领袖,这是以正统礼教和崇尚道德为根基的政治势力。

    郑国泰中状元会导致后患无穷影响国本的意见,如果没人说也就罢了,沈尚书还可以装糊涂。

    但今天已经有人明确告诉,郑国泰中状元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沈尚书还故意不当回事,那么对于位居礼部尚书的清流人物而言,就是巨大的道德污点了。

    你一个礼部尚书又是清流,连涉及到国本的礼教大事都不出面,那士林还要你何用

    看着陷入久久沉默,不再出声的礼部尚书,王御史忽然感觉,政治真好玩。

    而且王象蒙总算明白,林泰来为什么一直不肯揭穿郑国泰替考了。

    留着一个成绩优秀的外戚郑国泰,就能绑架本来站在林泰来对立面的清流啊。

    林泰来果然有十八种方法去拿武状元,说不用王家就不用王家,王御史现在真信了。

    本章完

    x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