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五十章 一步一坑(下)
    当然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上千人,杨巡抚现在的心态只是吃惊,并不是害怕。

    第一是因为,他身边有精锐亲兵护卫,城中又有数千扬州卫官军可以支援,遇上民变也足够保证自己安全。

    第二是因为,他这个巡抚才刚上任,之前就没来过扬州城,无论现在出了多大的事故,又能有自己什么责任

    按大明官场规矩,自己或许要被迫善后,但引发事故的责任肯定不能算在自己头上。

    如果对人身安全和仕途利益都没影响,那杨巡抚又有什么可担心和害怕的

    没准还能坏事变好事,再从处置过程中捞一手利益交换,老官僚都懂。

    倒是陪伴在巡抚左右的盐商领袖郑之彦有点被吓到了,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怀疑人生,扬州城到底是谁的地盘

    如果今天这场面还是林泰来暗中指使和组织的,要不要这么夸张

    前些日子调动几百人就已经够惊世骇俗了,今天又搞出了上千人的场面

    这踏马的都是从哪来的人手你们这帮人给林泰来卖命都不要钱的吗

    所以扬州城到底是谁的主场为什么一个外地来的林泰来,随随便便就能如此兴师动众

    正当众人心思各异的时候,堵住了城门的上千人群里,忽然有人高呼“河漕总督包庇盐商,残害漕军”

    众人“”

    这句口号且不论对不对,前半句大家还能理解,毕竟杨巡抚和郑盐商看着像是一路人。

    但是,后半句“残害漕军”又是什么鬼

    杨巡抚在轿中吩咐了几句,于是旗牌官按剑而出,对着上千人群斥道“尔等何人,胆敢在此聚众生乱”

    突然不知从哪扔出一块石块,直直的砸中了旗牌官的头部。

    这旗牌官在外面向来趾高气扬惯了,挨了这么一下,登时勃然大怒,习惯性的拔出了剑,大骂道“哪个泼才找死”

    然后人群耸动,便有人带头一拥而上,对着旗牌官拳打脚踢的围殴起来。

    周边几个巡抚标兵想上来抢救,结果也被一起围殴了。

    随即场面秩序大乱,上千人一起闹起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其余巡抚标兵连忙收缩,紧紧的将巡抚大轿护在当中,保证巡抚不受到侵犯。

    但前面的巡抚仪仗就倒霉了,官牌旗帜之类的不是被踩碎就是被扯碎,像垃圾一样扔在地上。

    所幸这些乱党似乎很有分寸,打了旗牌官和几个标兵,冲撞了巡抚前导仪仗之后,就收手了。

    接下来并没有去冲击巡抚大轿,也没有波及无辜或者在周围乱打乱杀。

    这种该死的分寸感,让远处的吃瓜群众很有种熟悉的感觉。

    上次在小东门附近十字街头,数百苏州人殴打郑家打手时,也是这样的分寸感

    忽而又有人叫道“郑盐商在那里”

    扬州城盐商领袖郑之彦像是受到了惊吓,立刻扔下仆役,拼命挤进了巡抚标兵里面去。

    现场唯有在巡抚标兵的保护下,才能稍微有点安全感。

    大轿中的杨巡抚脸色铁青,这场冲突简直来的莫名其妙好似是冥冥之中的下马威一样

    扪心自问,他什么都没做,这群乱民为何要这样针对自己闹事

    到底是谁能聚集上千人,并且还能如臂使指

    一切都像是迷雾一样,让五十多岁的老官僚杨巡抚完全找不到北。

    那没眼色的旗牌官已经被打的人事不知,统领巡抚标兵的中军官只好亲自上前。

    他充分吸取了旗牌官的教训,没有叫嚣和威胁,只是问道“有没有头领上前说话尔等到底是何人,有什么诉求”

    人群无人应答,但是刚才劝巡抚放人的那个苏州卫武官赵大武赵百户,溜溜达达的又从后面走了过来。

    然后对中军官说“他们这些人都是从苏州过来的漕军兄弟,气不过杨军门偏袒盐商,对漕军兄弟滥抓滥捕”

    巡抚一般兼理军务,武官对巡抚尊称为军门也是常见的。

    中军官一脸懵逼,就算是捏造,能不能专业点

    杨巡抚刚下船,连城都没入,哪来的这些黑料

    赵百户仿佛知道中军官的疑惑,主动解释说“漕军回程时,可以顺路运货,阁下也是知道的吧”

    在如今大明,有一项特殊政策,那就是漕运船只空船返程时,允许装载商品货物。

    这个政策还是很不错的,有两个好处,第一是不浪费漕船返程时的几十万吨运力,促进南北货物流通。

    第二是负责漕运的漕军实在太辛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予漕军一定补贴,又不用增加朝廷开支。

    中军官点了点头,这个政策他当然知道,但与今天的场面又有什么关系

    赵百户很平淡的说“方才军门下令抓捕的那十几个苏州人,都是运送漕粮到扬州仓的漕军。”

    中军官对此难以理解,刚才那个吴田氏告状,杨巡抚不受理后,又冒出了十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押着两个“人证”出现,然后都被杨巡抚抓起来了。

    难道赵百户的意思就是,这十几个人身份是苏州卫的漕军

    可是苏州卫来的漕军,为什么掺乎吴田氏告状的事情

    赵百户确实非常明白别人的疑惑点,这事一般人看不懂,或者某位大官人的布局有点复杂,非要详细解释不可。

    所以又一次主动的详细解说“那十几个漕军先前与吴家有过合作协议,用空漕船运吴家的盐回苏州,合伙从中取利。

    没想到吴家遭到郑家的伏击围歼,大部分成员和货物都没了。

    既然吴家覆灭,那十几个漕军与吴家合伙取利的计划自然就落空了。

    出于义愤,他们搜寻到了两个来自郑家的人证,并于今天带到杨军门这里。

    没想到杨军门为了偏帮郑家,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把十几个漕军都抓了起来。”

    听到这里,中军官心神震动,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珠子。

    虽然还未清楚事情全貌,但就凭直觉也能感到,要出事故了。

    凤阳巡抚按惯例兼着总督河漕,甚至可以说河漕事务就是凤阳巡抚最重要的差事

    但一个河漕总督,为了偏袒盐商,把完成运粮任务的漕军抓了起来,这听起来已经很有点“政治丑闻”的样子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漕军卖苦力,为了完成河漕总督的差事。

    而河漕总督如果偏帮着盐商这种“外人”,毫不讲理的抓漕军,就实在有点难看了。

    更别说这些漕军还是江南苏州卫的,并不是江北扬州卫、凤阳卫的人,司法管辖权也不属于凤阳巡抚河漕总督。

    赵百户还是很平静,指着那些闹事的上千人群,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我们苏州卫的漕军,运送今年第一批漕粮到扬州仓。

    我们这些漕军兄弟,出门在外向来十分团结,一人有难,就有千百漕军兄弟援手

    今日有十几个同样来自苏州卫的漕军兄弟控告盐商郑家,其他人当然要来声援。

    没想到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军门为了包庇非法盐商,竟然直接下令抓捕这十几个漕军兄弟

    其他漕军兄弟亲眼目睹此事,怎能不义愤填膺怎能不怒发冲冠

    所以在忍无可忍时,发生这样的漕军哗变,实在再正常不过了,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中军官“”

    他终于彻底弄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

    原本眼睛里看到的情况是,第一步,吴田氏状告郑家,杨巡抚谨慎避坑,不接状子,这很正常。

    然后就是第二步,有十几个人郑家犯罪证据,而杨巡抚为了帮助郑家,以调查名义将这十几个人暂时抓起来。

    这也很正常,无论告状的人还是证据的人,都是小人物,掀不起波澜。

    根据官场经验,接这种莫名的案子很可能就是坑,陷入别人的节奏。

    但可以另起名义,以我为主,按自己的节奏来办事,这样可以避坑。

    再然后就是第三步,有上千人莫名其妙的聚众闹事,疑似有来自苏州的神秘人物操纵和组织。

    不过这种闹事对巡抚完全没有杀伤力,最多就是表面热闹。

    但是似乎有人变了个障眼法,把所有人的眼睛都欺骗了,其实真相并不是上面那样

    事实的真相是巡抚兼河漕总督枉法,为了包庇盐商,导致漕军大规模哗变

    中军官发现,此时他已经没有资格回复赵百户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转身,向巡抚禀报

    大轿中的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杨俊民听到中军官的禀报后,当即陷入了惊愕。

    并沉浸于最深刻的哲学问题中,久久不能自拔。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刚才在下令的时候,只想着抓的是十几个苏州人,可以顺藤摸瓜的查出这些苏州人的黑后台。

    但没想到的是,这十几个人居然是漕军,更没想到,还有快速连锁反应在后面

    下船后每一步的本意都在避坑,但没想到,每一步却都在踩坑

    如果他直接收了吴田氏的状子,启动司法程序,就没那么多事了

    如果他采纳了十几个漕军的人证,同样也没那么多事了

    河漕总督引发漕军哗变,这踏马的到底是哪个王八蛋编出的剧本

    杨巡抚实在坐不住了,从轿中出来,抬眼就看见了郑之彦。

    直接迁怒道“这是你惹出来的祸事眼下你说怎么办伱能不能去把事情解决了”

    郑之彦死活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大鱼吃小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更别说盐业这种资本密集型行业了。

    自己搞掉了吴家,又算什么大事何至于此

    其实郑之彦这样的想法,站在大盐商的角度来说也不能算错。土地有兼并现象,在盐业一样有。

    举另一个时空的例子,为什么清代大盐商看起来比明代盐商更豪富十倍几十倍

    除了人口和产量增加等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盐业发展到了清代,更呈现出垄断态势。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