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个工程(下)
    前几天林大官人刻意贴近袁知县,还不是看中了袁宏道的公安派扛把子身份。

    这可不是一般的知县,在文坛是有一定地位的。

    当今除了复古派之外,袁宏道算是文坛声望最高的那批人之一了。

    即便从政治角度说,袁宏道的湖北人身份也很重要,近年来湖北文坛异军突起,科举也逐渐发达,政治上不可小看。

    熟悉政治史的都知道,晚明陷入激烈党争时,除了东林党就是齐楚浙党,里面的楚党指的就是湖广帮。

    王世贞老盟主为何想推举李维桢为下一代盟主,也跟李维桢的湖北背景有一定关系。

    而且袁宏道人格魅力也不错,与他经常书信往来的名流非常多。

    只要能被袁宏道在信里多提几次名字,那就等于是把名声向全国士林扩散。

    所以在林大官人眼里,袁宏道这样的名士知县是有资格“任性”一点的,完全可以跟府衙拍桌子叫板。

    他也一直在忽悠袁知县这么干,名士没点脾气怎么能叫名士

    却没想到,家知县如此弱鸡,被府衙驳斥后都不敢直接骑脸怼回去。

    这么点小问题,都要喊已经忙到脚不沾地的自己来询问,真是让人

    袁知县见林泰来久久没有反应,问道“你为何不说话”

    林大官人随口答道“感到心累。”

    袁知县又不明所以的问道“为何心累”

    林大官人回过神来,连忙解释说“啊,在下刚才正想着我们更新社盟主申二爷,所以感到心累。”

    袁知县恍然,非常赞同的说“以申家那位二爷的性子,只怕大小事务全都要仰仗你,确实让人心累啊。”

    林泰来应声道“县尊看别人实在是太准了”

    然后就听到袁知县很滑润的转进说“但要说起心累,目前最心累的人还是我啊

    这才上任,之前两个月的案卷就已经积压了将近两百份到我手上,叫我烦不胜烦,这吴地的知县职位也太苦了。

    我听在贵州当过知县的好友说,那边一整年的案卷也未必有一百份啊。”

    林泰来愕然,你这县尊大老爷手里积压了二百来个案子,还有工夫在这跟自己扯闲篇

    袁知县答道“不要紧我让李季宣和刑房书吏加班去预审了”

    林泰来为李季宣默哀了几秒钟,这可是一个外号李青莲的风流浪荡名士啊。

    这哥们投靠公安派、追随袁宏道时,八成也没想到过会被抓来当干活苦力。

    难怪没看到袁知县多带师爷,原来是把李季宣当幕僚用了。

    又听到袁知县很向往的说“常言道劳逸结合,我已经连续数日处理公务,也该散心了。

    听闻太湖烟波浩渺,风光无限,又有七十二峰之胜景,多有可探访游玩之处啊。

    又听说姑苏台、馆娃宫旧址都在太湖东岸一带,也不知还能否寻访到。”

    林泰来不得不提醒道“太湖那边风景都在吴县,而县尊职责是守长洲县。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和上级衙门的准许,公然越界就是明显犯规。”

    袁宏道大手一挥,立刻就拿出了方案“前几天听伱说,木渎港即将开关

    所以给我发个请帖,请我去观礼,这样我就可以抵达太湖东岸,岂不两全其美”

    林泰来又故作为难的说“那木渎港在吴县地界上,而县尊是长洲县知县,请县尊您去观礼,道理上如何说通”

    其实林大官人不太想请袁知县过去,毕竟同时还要在木渎镇会盟各堂口。

    万一袁知县目睹到自己的社团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文学青年形象。

    袁宏道极为机敏的反问道“道理上怎么就说不通

    那木渎港又不是吴县一个县的的木渎港,它和浒墅关一样,针对的是进入苏州城的货物

    而苏州城也有我长洲县一半,所以长洲县和木渎港也是有关联的,请我这个长洲县知县去观礼,道理上毫无问题

    还有,你可以让浒墅关给我发请帖浒墅关是朝廷直属的关署,税使品级也高过县衙,我这个知县当然不便违逆税使的好意

    但凡听我安排,绝对万无一失一切就拜托你了,想必不会使我失望也。”

    林泰来实在找不到理由反对,被成功说服了。

    在吃喝玩乐方面,这位家终于展露出了精明强干、有理有据、逻辑严密的一面。

    林大官人只能在心里暗暗感慨,只怕袁知县的天赋点全都点歪了,完全不在做官上。

    此时袁知县又说“好了,今天正事就说到这里。”

    听到“正事说到这里”,林大官人下意识的起身就想告辞,一般主人家这样说就是有送客的意思了。

    “慢着,别走”袁知县急忙拦住了林泰来,“正事虽然说完了,但疏浚古三江口工程被府衙驳回的事情,还没有说”

    林泰来很疑惑,你袁县尊对“正事”的理解,是不是有什么不对

    本来以当今大明的体制,在执行力能到位的前提下,理论上知县在县境内的权力是无限的。

    真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只要能执行力能到位。

    也就是说,在县境内搞水利工程,只要能自行解决资金、人力问题,一般只需向上报备即可,并不必须要上面审批。

    但现在苏州府各县济农仓调度权都被府衙拿走了,长洲县如果想利用济农仓财力来兴修水利,就不得不向府衙申请。

    所以与其说是长洲县申请府衙批准工程,不如说是申请本县济农仓的调度权,或者说本级财政自主权。

    只要拿回济农仓调度权,那就等于是有了资金,还怕工程启动不了

    袁知县便细说起来“那府衙说,连续两年全府各县济农仓都是出得多、入得少,积存显著减少。

    为防止清仓见底彻底失控,所以将各县济农仓收归府衙统一调度,降低整体风险。

    如果今年没有大灾,就以积存备荒为主,不再开仓出粮。

    所以将我们长洲县的申请驳了回来,不予批准。”

    林泰来想也不想的说“县衙拿回本县济农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府衙强行截留实乃无义”

    袁知县问道“为之奈何”

    林泰来竭力打气说“县尊你当然要仗义执言的责问府衙,要据理力争、极限撕扯

    不要管府衙有什么苦衷,如果你体谅府衙,那谁来体谅你县衙的苦衷

    也不要管什么全府大局,各县都要为大局服务,你自己就是大局”

    袁宏道却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翻看了几眼后说“但这本州县箴要里说,对正印上官万万不可正面顶撞啊。”

    林泰来“”

    随后林大官人很心累的问道“那这本书里,有没有告诉你,怎么把济农仓拿回来”

    袁知县答道“没有。”

    林泰来很诚恳的忽悠说“县尊岂不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县尊乃是海内名士,府衙必须要给县尊礼遇,县尊即便与府衙叫板也无妨。

    所以这种写给普通人看的书,并不适用于县尊这种有名望的人。”

    面对林泰来的强大忽悠,袁宏道还是疑虑重重的说

    “随便与上司冲突,会不会影响我官场口碑会不会被别人指责不会做人和做官”

    林泰来又问道“难道县尊有借工程中饱私囊的想法”

    袁知县立即否认说“当然没有”

    林泰来便说“心底无私天地宽,那县尊疑虑从何而来

    如果县尊无欲则刚,顶撞上司就是为民请命,只会被夸赞正直不媚上

    更何况以县尊在文坛名望,博取官声岂不如探囊取物”

    袁知县发现自己说不过林泰来,再被忽悠下去,只怕自己就要被架上“祭台”了。

    他直接“图穷匕见”说“总而言之,关于这件事情,你不操心谁操心

    你就直接说,在不用我顶撞府尊的前提下,还能怎么办”

    林泰来“”

    敢情浪费了半天口水,鼓动袁知县为了工程去找府衙搏斗,都是白说了。

    这袁知县与申二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点大智若愚的意思,是个装糊涂的高手啊。

    袁知县拿捏得很到位,只要你林泰来还想做工程,还有求于自己,就得尽心尽力想办法,所以又何必自己费心费力。

    意识到自己还是摆脱不了干脏活的命运,林泰来有气无力的说

    “既然如此,为了给府衙压力,那就只能先造谣了。

    可以在民间和衙门里放出传言,说有人贪赃,侵吞了大量济农仓存粮

    所以府衙才会死死把持着各县济农仓,不敢让各县衙开仓,怕的就是存粮被侵吞的事情露馅”

    袁知县皱眉道“如此凭空捏造,只怕非君子所为也。”

    林泰来找补说“自古以来,政治就少不了各种谶纬、童谣的传播,难道这不是造谣

    再说了,这流言又不是县尊你放出来的,与县尊你也没干系”

    也不等袁知县发问,林大官人主动继续说“等谣言出来后,看看府衙反应,再决定下一步。

    如果府衙避嫌放权,那么皆大欢喜,如果府衙还是头铁,那就要发动百姓了。

    比如找大批受了灾的百姓或者鳏寡孤独,去府衙要救济。

    如果人数实在不够,就人为制造点灾民”

    袁知县抬起手,阻止了林大官人说下去“我就等着浒墅关发来请帖,然后去太湖以及湖东游玩数日了”

    林大官人心里合计了一下,虽然又被摊派干脏活,但这波也不亏。

    如果借着袁知县的“大义”,促使府衙将济农仓调度权放回县衙的话,那么修建新城门这项工程也可以从济农仓薅羊毛,算是一箭双雕。

    而且这工程其实还能换本地声望,一般说善人善行都是“修桥铺路”,那修个城门又得是什么超级大善人

    林大官人变成林大善人,也挺带感的。

    从长洲县县衙出来,林大官人也不敢耽误时间,出城上船,直奔浒墅关而去。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在城里上船,老苏州人都懂。

    就城里河道的拥堵状况,如果在位于东城的长洲县县衙附近上船,只怕一两个时辰也开不出阊门。

    到了浒墅关后,林大官人将木渎港开关申请文书,以及全部吏役名单呈交给税使王之都。

    王之都细细看过后,指着名单说“先前商议过,分关吏役人数应为浒墅关关署的四分之一,你这名单人数已经超过了”

    林泰来陪笑说“这都是为了加强关务,更好的征收税钱。

    其实分关吏役人数多点少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给王公交上多少税钱,力保浒墅关在王公任期内成为天下第一税关”

    王之都又质问道“还有,河快员额四十人,其中有十几个都来自十三都五图露字圩。

    这里是你家所在地吧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林泰来继续陪笑道“乡亲们求关照,情面上委实推脱不了。再说河快让谁当不是当,影响不了关务。”

    王之都冷哼道“是不是连你们村的一条狗,都要拉到关署放哨警戒,吃上一份皇粮”

    林泰来有点诧异,面前这位朴实刚健的王税使,说话风格很少如此夹枪带棒冷嘲热讽的啊,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于是林泰来试探道“王公如果有什么不顺遂,不妨说出来,在下或可帮忙开解一二。”

    王之都心直口快的说“因为有人说,我嫉妒你的才华”

    林泰来顿时装作勃然大怒“谁敢如此挑拨离间王公不妨说出是谁,在下与他理论去”

    王之都答道“是我那小妹在信里说的,你想怎么理论”

    林泰来愣了愣,王家小妹为什么会说王之都嫉妒自己难道王之都背地里偷偷说自己坏话了

    这人性真是细思极恐,经不起推敲琢磨啊

    不敢再想的林泰来立刻装糊涂,“啊这,那让在下与令妹写封信,为王公仔细解释清楚”

    王之都拍案道“没门你休想今天先别着急走,帮我润色几篇诗词去,开关仪式时要用”

    林泰来趁机请功说“对了,为了促使王公文坛地位得到提升,在下也是煞费苦心。

    已经竭力邀请了公安派三袁之一的袁知县,参加木渎港的开关仪式。”

    王之都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矜持的说“倒是可以与袁大人应酬唱和一下诗文,为分关开关增光添彩。”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