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八章 随心的武举考试(上)
    高长江百无聊赖的坐在五龙茶室的讲台上,说着最近的段子。

    坐馆又不放他去当主计,只好继续干着说书这么一件无聊的工作了。

    从县衙回来的林泰来突然闯进了茶舍,将高长江从讲台上拉了下来。

    此后又听到林坐馆吩咐说“县衙庞司吏说了,武举报名马上截止,要尽快把保书补上

    你现在就上路,立刻回我家去,找里长做一份保书”

    高长江内心很抗拒的说“为什么是我”

    林泰来喝道“谁让你去过我家,熟门熟路的你不去谁去”

    高长江又想提条件“那我这个主计”

    林泰来答道“计划有变,因为武举马上开始了,没有时间做别的。

    等我把这个月武举考完了,再重新调整社团组织架构,送伱去当市管所主计。”

    高长江碎碎念“那也不能总拿我这个军师当跑腿工具啊”

    林坐馆语重心长的说“你怎能这样想社团事务不分高低,只是差事各有不同。

    而且让你去我家跑腿,是我对你的关照

    你想想,如果你和我爹混熟了,以后社团里谁敢不服你”

    高长江愣了下,忽然觉得坐馆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便又重新提起工作激情上路了。

    第二天下午,高长江就拿着里长和乡邻画押的保书,回到堂口。

    然后林泰来又迅速拿着保书进城了,当晚设宴款待县衙兵房的庞司吏。

    庞司吏不动声色的将一大锭白银收进兜里,然后对林泰来说

    “若是别人,即便拿了保书过来,我也会告诉他,县衙验看环节已经结束,不再接受报名了。

    但如果是你林大官人,那就可以特事特办

    在县衙这边不用测验了,我直接把你的名字一起报上府衙,过几天直接参加府衙考验就是”

    林泰来问道“这么随意的吗合规矩否”

    庞司吏笑道“从朝廷到地方,对武举都不大重视,

    再说以你林大官人的这身本事,还需要县衙测验直接送上去就行了”

    林泰来就道谢说“那就有劳兵书的抬举了”

    喝了几圈酒后,庞司吏带着醉意说“我也不得不说,你实在运道好,赶上了好时候。

    就拿武举来说,本来所考的内容是两大类。

    一是文理韬略;二是射术,又细分为步射和骑射。

    射术尤其是骑射,除了军户子弟,一般人家哪里接触的到更别说练习了”

    大明官府对刀剑并不管制,所以林教授动辄拿两条铁鞭招摇过市也没问题。

    但是对弓弩、火器管制则很严,法律上禁止民间持有。

    所以庞司吏才会说,一般平民哪有机会接触射术,特别是骑射。

    林泰来反问道“如果武举除了文韬只考射术,在下这种人岂不就是报国无门了”

    听到报国无门几个字,庞司吏忍不住大笑“你听说我完,我刚才说过,你运道好

    近几十年来,武举除射术外面,还增添了膂力、刀、枪等其它可选项”

    “原来如此”林泰来虽然早知道了这些,但还是捧着话说,毕竟有求于人。

    其实林泰来现在有点怀疑,当初戚少保强迫自己学枪法时,是不是就存了这个心思

    只要自己学会几招枪法,又听说了还有武举,难免就会手痒,想去考场试试。

    最后庞司吏说“而且武举到了乡试、会试层级,还有个录取原则,就是以文韬定去留,以武艺分高下。

    所以你这样擅长胡编乱写的人,再抓紧看看武经七书,在武举考场上大有可为。”

    对武举了解越多,林泰来的期待感就越强,不由得对府衙考验也期盼起来。

    大概这也是林博士从上辈子带来的本性,专业做题家就是这样的,所有能考到手的功名,不要白不要

    何况这武举听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考试,正所谓“证多不压身”,没准哪天就能派上用场了。

    打个比方,万一自己将来混文官系统被罢官了,如果这时兜里有武举文凭,还能无缝切换,去兵部选个武官当当。

    再说对他林泰来而言,下次文科考试就是明年道试了,今年已经没有文科的考试任务,正好有空余时间专心武举。

    在五月初这几天,林泰来买了一套武经七书,没事就在堂口看。

    武经七书里也包括孙子兵法,林大官人不禁叹道,自己终于还是开始看上孙子兵法了。

    与此同时,林大官人顺带远程指导着木渎港分关的前期筹备工作,争取在下个月也就是六月份正式开关。

    还打发了新招纳的伙计们下乡收了点往年欠税,以应付县衙的啰嗦和锻炼队伍。

    凡事有轻重缓急,目前没到收税的高峰季,先不用着急“会盟”木渎镇周边的几个堂口。

    在精力不够用的时候,尤其刚刚急剧扩张之后,要以修炼内功和消化成果为主,更不用着急开辟“市管所”这样的新业务。

    在武举的府衙考验这一关前夕,庞司吏又带来了府衙的消息应试考生林泰来免受考验,直接提交到巡按那里。

    林大官人愕然道“武举真就这样随便的吗”

    本来还挺期待第一次武举考试,结果说没就没了,又一次免试晋级。

    庞司吏笑道“苏州这地方,根本就没多少人报名武举。

    所以衙门考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淘汰人,只是为了验证考生实力,避免弄虚作假。

    而你林大官人的实力,全城皆知和公认,并不需要再专门验证啊。

    武科考试都是这样的,一直到了乡试和会试,才会稍微规范点。”

    又等了几天,转眼到了五月下旬时,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去了其他县巡视的江南巡按邢侗,又回到了苏州城,主持武举“道试”。

    林大官人再一次感慨,与细致规范的文科考试比起来,武科考试真就跟草台班子似的。

    文科的道试,朝廷专门派提学官到各省督学,时间和次数都是规定好的三年两考。

    而武科这道试,就是让巡按御史在百忙中,抽个空子兼职考察一下。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