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二章 文学之道
    如果要问起,熟悉人文史的穿越者真正金手指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关于人脉的知识啊,这才是最硬的金手指。

    如果没这方面知识,在校书公所碰见个姓冯的,发现此人似乎在历史课本上岌岌无名,多半也就错过了。

    如果没这方面知识,在浒墅关碰见个更没有名气的王税使,肯定也就忽略了。

    所以一般人就多看点寓教于乐又有人际关系考据的网文吧,能多了解一些隐藏在历史课本后面的真实人脉,万一穿越了才能抓住机会。

    事实上,即便是对人文史略懂的林教授,也真差点把王税使忽略过去。

    幸亏八府巡按邢御史及时赶到,与王税使激情互喷了几句,才让林教授觉察到了一些端倪,最后发现王税使出自“山东新城王家”。

    这是一个能让极度渴望功名护身的林教授疯狂尖叫的家族,历史上科举最神迹的家族。

    王税使的姓名叫王之都,新城王家的之字辈,在他这一代出了三个进士。

    之字辈老二王之垣,现任户部左侍郎兼太仓总督,非常硬扎的实权派。

    又因为在户部工作,按官场习惯人称王司徒,是当前王家的话事人。

    其实王税使王之都与王之垣王司徒是堂兄弟,同一个爷爷,但没分家就不详细区分了。

    除了王司徒,王税使还有个在礼部工作的哥哥王之猷,同样进士出身。

    此外王税使还有位举人出身的哥哥王之辅,现任大名府同知。

    之字辈的下一代是象字辈,目前也有三个进士,这就是王税使口中的“三个侄子进士”。

    象字辈老大王象坤虽然辈分比王税使低,但早在嘉靖四十四年就考中进士了,现在正当着浙江右布政使。

    但象字辈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却是王司徒的儿子王象乾,晚明最大的边镇大佬之一。

    到后来天启崇祯年间,八十多岁的王象乾还被拉出来干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

    在晚明干这个位置的,能是一般人

    但未来的王督师现在只是河南按察副使,在四品位置上熬资历,不过还是比王税使混得好。

    另一个侄子进士王象蒙,正好比王税使早一科,万历八年进士,现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如果觉得当今万历朝前期,一家六进士就是新城王家巅峰,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历史上,王税使的儿子和侄子们,象字辈一共出了九个文进士,还有一个武的。

    一代人出了九个文进士,这在科举史上,绝对是神迹里的神迹。

    一般来说,一代人能出一个进士,甚至两代出一个,就能支撑起整个家族了。一代出九个进士,都不敢这样瞎编。

    所以王家真正做到了进士满地走,举人不如狗。三代出了十三个进士,有功名的人数加起来多达三十。

    如果全要立牌坊,在王家门前,三代进士加举人立上十八个牌坊都不是问题。

    晚明江湖传言一,山东新城王家相当于东林党北方分舵。

    晚明江湖传言二,大清定南王孔有德还在大明时,手下的兵丁抢了王家仆人一只鸡。

    然后王家得理不饶人,孔有德万般无奈,为了一只鸡被逼反了,走上了投敌异姓封王之路。

    如果说这是王家巅峰,可能还没完。在原本历史上,到了清初康熙朝,新城王家还出了个王渔洋。

    在当时,王渔洋地位和如今的王世贞老盟主差不多,也是一代文坛领袖。

    知道了王家的科举神迹,就能理解极度渴望功名的林教授为什么差点发癫。

    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询问王家小妹是否婚配。

    没别的原因,就是林泰来觉得王家基因实在太好了,如果与自己结合,后代一定优秀

    但林泰来说出来后,立刻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心里的幻想怎么能说出来

    所以又赶紧补救说“新城王家,让我如雷贯耳,心神震慑之下,口不择言了”

    王之都也就是王税使毫不客气的叱道“胡扯一个家名就能把你吓到失神,乃至于胡言乱语”

    林泰来连忙解释说“其实贵府与在下还是有些渊源的,王公您的哥哥莫非是朝中王司徒

    在下乃是王司徒下级的下级的下级的下级的下级,王司徒正是在下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

    所以在下听到王家后,被震慑到了”

    王之都“”

    你林泰来踏马的是在说绕口令吗

    乍一听又在胡扯,但仔细一想,竟然无法反驳。

    他哥哥王之垣王司徒乃是户部左侍郎兼太仓总督,钱粮征收这业务线的全国最高负责人。

    江南巡抚一般要兼着督理江南钱粮,在钱粮征收业务线上是太仓总督的下级。

    再往下是各府管粮通判,再往下是管粮县丞,再往下就是粮科在编吏员,再往下就是粮科临时工书手。

    所以林泰来林书手自称与王司徒乃是钱粮业务系统的上下级,理论上没毛病。

    看到王税使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林泰来暗暗想道,那章粮书有一句话说的对,自己目前唯一实在的身份就是粮科书手,其他都是虚名。

    随即王税使骄傲的说“全山东的名门,都想求聘我们王家女。以我们王家的家风,不会远嫁给南方浪荡子弟”

    林泰来岔开了话题,“方才王公问起,怎么用诗词来描述人生不得志境遇。

    其实在下前几天打完啊不,心有所感后,写了三首感怀,其中第二首挺适合王公你的心境。

    食肉何曾尽虎头,十年书剑海天秋。诗文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幼岁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王之都欣赏完了后,不禁感慨道“你这首诗,真是写到我心里了,对了,另外两首呢”

    其实上次被冯二老爷反杀后,林泰来意识到问题所在,都不准备把“金粉东南十五州”这首轻易拿出来了。

    但王之都主动问起,林教授也没必要藏着,就全写了一遍给王之都看。

    王之都看完了后,责怪说“你怎得不早些拿出来不然我就可以用这首团扇才人踞上游,当面直接羞辱那位邢巡按了”

    林泰来“”

    这王税使到底对邢巡按存了多大的怨念啊

    王之都现在终于可以确定,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大只的巨汉,在诗词文学方面是有真本事的,而且题材和风格上简直是全才。

    所以他也就交心说“家兄去年就说过,我王家举业虽盛,但在文艺方面稍有欠缺,反而不如南方士族搞才子人设名气大。

    所以家兄鼓励兄弟子侄们,若举业有成后,就在文学方面多下功夫,弄点才名出来,以顺应当前这种浮躁的潮流。

    最近江南诗季也到了,我也写了几首诗,但都很一般。烦请你帮我雅正雅正,增添一些颜色,不胜感激。”

    随后王之都拿出些稿纸来,林泰来接过并看完。

    王之都满怀期待的问“如何如果经过你雅正,这几篇能提高到什么水准”

    林教授沉默了片刻后,突然大包大揽的说“王公若真需要作品傍身,我直接送给你一些算了,题材任选”

    王税使当即怒道“万万不可如此我王之都岂是剽窃之人”

    请别人帮忙修改提高是一回事,直接拿别人的诗词当自己的是另一回事,触犯了他的底线。

    林泰来劝道“在下自不会说出去,别人又不知道。”

    王税使依然坚拒道“天知地知,我王之都绝不做令王家蒙羞之事”

    林泰来也有点暴躁起来,你这是为难我林教授

    他哪会改诗啊,他只会“原创”让他现写一首,比改一首轻松多了

    但王之都太讲底线,林泰来也拗不过,只能硬着头皮,在稿纸上改了起来。

    一炷香时间后,王税使看着改完的几篇诗词,神色渐渐复杂。

    比如一首七律,他原稿用的五十六个字,经过林泰来雅正后,只剩了七八个字是原稿里用过的。

    于是王税使也迷茫了,这算是雅正,还是重写了一遍

    算了算了,不管那么多了,先把作品寄到京师去

    让哥哥王司徒和王礼曹、侄子王御史、小妹都为自己的才华震惊一下。

    还有浙江的大侄子王方伯,河南的二侄子王副宪,一个都不能放过

    小老弟小叔叔的文学逆袭之道,从家族内部开始

    随后王税使又对林教授投桃报李“你不是来浒墅关做事吗

    我拨给你三艘船连带河快,以协助你盘查。如果人手不够,再加点兵丁。”

    “够了够了”林泰来连忙说“在下向来以德服人、以理动人,讲究一个德才兼备,办事从来不用太多人”

    王税使感慨道“人不可貌相,你果然是一个靠才华吃饭的人。”

    关署的后面就是城隍庙,王税使打过招呼后,林教授和他的手下当晚就在城隍庙里住下了。

    不要问浒墅关一个镇级地区,为什么有至少县级才能搭配的城隍庙,问就是这里太特殊了。

    目前一切顺利,林教授踌躇满志。他来浒墅关,可不只是帮别人做事,也有他自己的文学之道

    以他目前的身份,名妓等闲难得一见,但这次却有大把大把主动送上门的,尤其还是比苏州名妓更红的秦淮河名妓

    看过晚明史的都知道,什么秦淮十二钗啊秦淮八艳啊,但谁记得苏州花榜都有谁

    所以这次可是免费把自己才名传扬到另一个大文化中心南京的机会,多么难得。

    “都准备好了吗”林泰来问道。

    张家兄弟一边擦拭着竹节鞭,一边中气十足的答道“准备好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