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61 章
    第61章

    施婳从柜子里捧出一个小陶罐来,又取来一个漏勺,摆在灶屋门前的石台上,明晃晃的天光将窗栏拖出长长的影子,她拿起漏勺将陶罐里面的东西舀了起来,是切成小块的黄鱼,早用酱酒泡了一个时辰,待沥干了酱酒汁,便放入一旁的瓷碗中。

    谢翎道“阿九,油好了。”

    施婳应了一声,只见那油在锅中冒着泡,她将手中那碟小心倒入锅内,霎时间滋滋声大作,油烟乍起,待小块黄鱼爆炒至两面金黄,她这才从旁边取过一个茶杯来,里面是一杯满满的豆豉,甜酒一碗,秋油半杯,诱人的香气立即散发出来,充盈了整间屋子,令人不由食指大动。

    待收了汁,原本金黄的鱼块便已成了红,加糖,姜片入内,浓郁的香气顿时蔓延开去。

    施婳轻且快地将鱼块盛入碗碟中,洒入切好的葱花,一套动作下来,入行云流水一般,自有一种韵味在其中,谢翎站在一旁就这么看着,目不转睛。

    洗好的黄豆芽以虾米爆炒,加入葱蒜米,两道菜便上了桌,用时几乎不到一刻钟。

    施婳净了手,谢翎已盛好饭等着了,他没动饭,先是夹了一块鱼,仔细剔去鱼骨细刺,然后放到施婳的碗中,施婳怔了一下,谢翎动作十分自然,见她朝自己望来,还笑了一下,道“阿九,你吃。”

    施婳顿在那里,盯着碗里的鱼肉,过了一会,才慢慢地夹起来,鲜嫩的鱼肉吸饱了美味的酱汁,香气浓郁,但是吃在嘴里,她却尝不出来是什么味道。

    八月时候,金桂飘香,自打施婳两人搬来这个院子之后,发现墙角种了一株桂花树,原本只有拇指那么粗细,一尺来高,现在已经长大了许多,几乎能与院墙齐高了,此时正开满了鹅黄的小花,一簇一簇,满院子都是桂花香气,沁人心脾。

    谢翎站在阁楼窗前往下看,身着罗裳的少女正拿着笸箩站在树下,仔细地摘那些细小的桂花,她神情专注认真,仿佛是在做什么大事一般。

    整整一个下午,谢翎手里虽然拿着一本书,却一页都没打开过,直到楼下摘花的少女停了手,捧着满满一笸箩桂花走进屋檐,他这才离开了窗口。

    谢翎明天要考第二场,所以施婳今天必须得替他把吃食都准备好,恰巧桂花也都开了,索性准备做一些雪蒸桂花糕,到了傍晚时分,糕点做好了,足足有一大篮子,切成了半指见方的小块,其色白如雪,糕上点胭脂,红若桃花,新鲜的桂花糖作馅,甜度适中,似糖非糖,似蜜非蜜,香松柔腻。

    “怎么做这么多”谢翎一进来便见着施婳在盛那些糕点,只是分量实在多了些,别说三天,大概是四五天他都吃不完。

    施婳一边小心夹起糕点,一边头也不抬地答道“给你的师兄们也分一些,秋闱桂榜,吃些雪蒸桂花糕,也好讨个彩头。”

    她说完,便取过一旁的食盒来,把几份桂花糕都装进去,又叮嘱道“这几份是给你那三位师兄的,下面这一层是你的。”

    谢翎闷闷地答应一声,施婳抬起头看他,两人四目相对片刻,她看清楚了谢翎眼底的神色,过了一会,十分自然地收回目光,伸手把食盒盖上,语气有些无奈“怎么不高兴了”

    谢翎否认道“没有不高兴。”

    施婳

    这么多年的相处,她还不了解谢翎这人就是眉头动一动,她都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施婳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后出去了,不多时,她再进来时,谢翎已不在灶屋了,施婳的目光落在桌上的那个食盒上,她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把食盒上层揭开,打眼一看,果然,三份糕点,每一份都少了小半。

    她盯着那几盘雪蒸桂花糕,仿佛能看到少年偷偷地夹走小半,然后塞到自己的碗碟中,施婳既觉得无奈,又有些想笑,她什么也没有说,把食盒又盖上了,像是从来没有发现过一般。

    到了第二日,谢翎便带着那个食盒,去了城南贡院,参加第二场考试,依着施婳的嘱咐,把三份雪蒸桂花糕分别分给了晏商枝三人。

    雪白如霜的糕点,映衬着桃花般的胭脂,煞是好看,精致得如同玉琢的工艺品一般,杨晔随手拣了一个,大呼好吃,压根没注意到谢翎低沉的眼神。

    晏商枝倒是注意到了,但是他向来喜欢招猫逗狗,遂也慢条斯理地拣了一个吃,笑眯眯的,语气却带着满满的促狭“好吃,想不到婳儿的手艺这么好,实在是叫人意外。”

    于是谢翎周身的气势更低压了,钱瑞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但是又说不上来,本能促使之下,他摆手拒绝道“我家里给我准备了吃食,怎么好再分师弟的要在里面考三日,你还是自己收下。”

    谢翎面上的表情略微缓了些,对钱瑞道“师兄不必客气,这糕点原本就是阿九给你们准备的,师兄还是收下。”

    钱瑞这才收下了,这时,贡院大门处传来一阵动静,所有等待的士子们都纷纷转头看过去,却是一名书吏站在那里,大声地点名。

    晏商枝眯着眼睛看了看,道“要入场了。”

    三场考试很快就过去了,原本要考到八月十六日,但是第三场可以提前到十五日放牌,若是交卷快一些的考生,还来得及赶回去赏中秋月,没有交卷的,也可以继续写,直到十六日清场。

    十五日午后,放头牌的时间,这次出来的人不多,约莫只有二三十来个,谢翎依旧在其中,令他颇感惊讶的是,晏商枝居然也交了卷,正站在贡院大门处,等着放牌开门。

    因着人数少,晏商枝一眼也看见了谢翎,两人打了一声招呼,不多时,便有差人过来,把贡院大门开了锁,等候的考生们鱼贯而出,各自散了,乡试要九月初十才放榜,大多数从别的县赶来考生们要准备回家去了。

    却说头场考完之后,短短数日之内,头场所有的试卷都已经弥封誊抄过,递送入了内帘,由房官阅卷。

    因为阅卷时间紧,所以一般来说,头场的考试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一旦头场不被取中,那么后面两场就是写出花来,也是无力回天了。

    却说数位房官正在忙碌地阅卷时,屋子里安静无比,只能听见纸张翻动的窸窣声,正在这时,角落处冷不丁传来一声拍案之声,一人激动道“好好”

    几位房官都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一人转头去冲那角落里拍案的房官道“刘大人,莫把桌案拍坏了,回头报修还得要费时间呢。”

    其余几位房官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有人道“刘大人,你这是看到了什么绝世好文章了”

    不怪他这么问,有时候房官们阅卷时,看到好的文章句子,情不自禁地拍案称赞,这是常有的事情。

    那被称为刘大人的房官激动道“这文章写得好,写得好啊”

    几位房官都笑,一人道“既然写得好,你将他的卷荐了便是,送与严大人和张大人复审。”

    那刘大人方才看了绝世好文章,兴奋劲儿还没过去,连连招手,道“这文章是真的好,你们都来看看,来看看。”

    其余几位房官都面面相觑,见他盛邀,便也不好拒绝,纷纷聚拢过来,看那一份被刘大人极力称赞的试卷。

    试卷被朱笔誊抄过,又称为朱卷,一眼看过去,满目红色,几人都凝神仔细看那文章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示徽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也

    只看了这么几句,几位房官便是眼睛一亮,皆是赞道“好”

    “果然好文章”

    “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好”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几位房官一边看,见到有心喜的句子,便将其大声念出来,听者频频颔首,称赞不绝。

    一人忽然道“若以此人文章的水平,给他一个解元都不过分啊。”

    那刘姓房官听了,拈着胡须颔首笑道“我这就将这试卷荐上去,严大人和张大人慧眼,必定能取中。”

    几名房官附和应是,那刘姓房官将卷子仔细收了,写上批语,盖了名章,放在荐卷的那一堆最上面,待所有试卷都阅过之后,分为了两摞,一摞为荐卷,一摞为落卷,送去了内间,请两位主考官复审。

    严冲正坐在案后,见了他来,道“都阅过了”

    那刘姓房官连忙回话“是,头场的试卷下官都批阅过了,此为荐卷,此为落卷,请大人复审。”

    严冲听罢,颔首道“辛苦了。”

    他说着,便将那一摞荐卷拿过来,看了看,眉头微微一动,目光中闪过几分惊讶,然后伸手把那一张朱卷拿起来,抖开,正是刘姓房官极力赞扬的那一份。

    短短八百字,他却看了很久,久到刘姓房官都站不住了,试探问道“大人,若无事,下官先去了”

    严冲抬起手来,一双眼睛好似粘在了那试卷上,口中却阻止道“慢,你去将此人原卷调来一观。”

    调原卷,则说明这试卷十有八九会取中了,那刘姓房官心中一喜,拱了拱手,应答一句,便退下去调原卷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新新电脑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网,,,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