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90 章 医院(二)
    唐朝位面。

    胡愔看了看自己放在书架上的“病案”,又看了看天幕上的电脑和正在打印的打印机,一时间很是羡慕。

    唉,他们居然可以把病人生病时记载的诊疗记录保存在“电脑”里,需要的时候随时打印出来这实在是太方便了

    从竹简到纸张的差距犹如登山,从纸张到电脑的跨越则好比上天。

    也不知道后世子孙怎么能造出这样好用的东西。

    怎么能把文字存进去。

    对她来说实在是过于突破认知。

    若是我也有电脑,就不用担心我悉心保存的这些“病案”潮了湿了被虫子咬了被老鼠咬了

    胡愔想起一些不大好的记忆,情不自禁地磨牙。

    磨完牙后她又认命地继续研究新型的杀虫药和灭鼠药,希望能通过药解决掉屋子里里外外的鼠虫。

    这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我的书和“病案”,胡愔心想,还可以拿来卖钱。

    我要是搞出我想要的药方,一定会有很多人想买。

    哪有不讨厌鼠虫的人呢

    北宋位面。

    张小娘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天幕。

    这家医院着实是很大,有好几栋楼,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有穿寻常衣服的男女老少,有穿蓝白条纹服的人,也有穿白衣服的人。

    被别人扶着、自己拄拐杖、坐轮椅的人,应该是病人他们多半都穿着蓝白条纹服。

    张小娘子无师自通地懂了何为“制服”。

    只是她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病人都穿这种衣服。

    姜海蓝和她同事在去病案室的路上,向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问了路,她们称呼她为“医生”。

    医生穿白色的衣服。

    张小娘子更不懂了医师为什么要穿白色的衣服

    方便病人及其家属能第一时间找到医师吗

    不过,不得不说,大家穿着同样的衣服,看起来又整齐又顺眼

    她有点心痒痒,盘算着下次去她常去那家药铺,“建议”一下老板,给店里的伙计们也整一套。

    让她看看效果。

    南宋位面。

    宋慈若有所思,如果律师去医院调取病人的病案资料,医院的人不同意,律师是可以举报医院的

    举报

    找官府来给他们居中调停吗

    还是说他们的法律里规定了医院必须把病案资料复印给律师,律师举报之后,官府的人会来处置医院

    他想了想又迅速摇头,也许是我想多了,法律就算赋予律师调查取证的权利,应当也不会这么夸张吧。

    毕竟这件事也不好说谁对谁错。

    站在医院的角度,他能理解,这毕竟是病人的东西,涉及隐私,由医院保管,哪里轻易给外人

    但从律师角度出发,病案一来是证明受害人原告受伤住院

    的事实,二来要用于鉴定伤残等级和三期。如果没有病案资料,案子很可能没法推进,赔偿款也主张不了。

    各有各的道理。

    偏偏姚唯没有听到这个“瓜”的后续,叫宋慈也很是抓耳挠腮不知道结果就不要说出来啊,你是想让我到死都心怀疑虑吗

    调好了病案,姜海蓝和姚唯离开了病案室那栋楼,朝医院门口走去。

    途经门诊部大楼时,姜海蓝忽然想到了什么,对姚唯说“来都来了,我去买点药吧。”

    其实是想让直播间的观众们看看他们这个时代的医院。

    姚唯随口问道,“买什么”

    “买点治感冒的、润喉的、退烧的,冬天到了嘛。”姜海蓝耸肩,“免得哪天一觉醒来发现发烧了,家里还没有药。”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时候。

    姚唯想了想,“对哦,我也补点酒精和创可贴。”

    既然已经决定了,她俩便右转朝门诊部走去。

    手机操作完成了挂号,在一楼大厅里的自助机上取号。

    没错,我们现在很多事情都能在手机上操作,比如去餐馆吃饭点餐,比如来医院看病挂号。

    然后就去贴着挂号收费处五个字的窗口排队缴费。

    姜海蓝手里拿着手机和身份证。

    姚唯说“做律师之后,真的是养成了随身携带身份证和律师证的习惯。”

    姜海蓝笑了笑,“忘了带银行卡都不会忘带律师证。”

    姚唯晃了一下手机,“有手机,不带银行卡也没事,但没带律师证”身份证好歹还有电子身份证呢。

    手机缴费之后,她俩拿着挂号单,到导诊台问了一下。

    护士看了挂号单,给指了路。

    姜海蓝和姚唯通过电梯到达了挂号单上的科室。

    坐在候诊区等待叫号。

    姜海蓝就诊碰到的是位女医生。

    她先说了想买感冒药,“发烧,鼻子不通气,喉咙发炎,咳嗽。”

    感冒也基本上都是这些状况。

    但据网友们反应,流感的症状还包括反复发烧和小刀拉嗓子。

    姜海蓝先不想那么多,万一得了流感再说。

    女医生给她开了一张处方单。

    姜海蓝说了声“谢谢”,拿着单子快速离开,让位给下一位病人。

    明朝位面。

    谈允贤的脸上满是惊讶之色,这个姜海蓝想买些感冒时候喝的药,拿回去备着,怎么这么麻烦

    取号、交钱、拿单子、看医生、交钱、取药。

    还要楼上楼下地跑。

    但是仔细回想起来

    她将平日里病人到她这里看病抓药付钱的流程回想了一遍,心下了然,其实也没有多少差别,不过是他们将各个步骤细分,要求一个一个地来,所以显得麻烦。

    可他们

    的医院看着那么大,来看病的人那么多,都需要特别设置给指路的人姜海蓝候诊也等了讲三炷香的时间。

    那宁可流程麻烦些,也比中途出了岔子好,更麻烦。

    谈允贤望着坐在姜海蓝对面那位女医生,虽然已经习惯了天上那个世界的女子能同男子一般“上班”,但看着自己这个行业的女人,还是感觉不一样的。

    就好像

    看到了我们可能会有的未来。

    不是一个谈允贤,而是一百个一千个谈允贤,在医师这条道路上发光发亮。

    这个时候的李时珍,还在药姑山中采药。

    绿树成荫、流水潺潺、药材繁多,他很是喜欢。

    坐在溪边休息之时,李时珍看到那面巨大的天幕出现在空中,不禁很是惊讶不想这山野之间,也能看到天幕,这何尝不是一种众生平等呢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一次,姜海蓝去的是医院,办完事后,她还特地去买了一次药,让天幕之下的大家看看她那个世界到医院是如何看病买药的。

    李时珍饶有兴致地看着。

    边看边自言自语道,“真好啊。”

    未来的医院修得这么大,一家医院好几栋高楼,“门诊”都有专门的一栋楼

    未来的百姓这么多百姓能看得起病,也难怪那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口。

    他也更坚定了将所学所见写成书籍传承后世的决心。

    要有更多医者来为病人看病,就需要更多传承医术的人,但师徒传承,一个师父能收多少弟子

    资源是有限的。

    可他若留书给后世愿意学医的人,虽不能“教”出多厉害的大夫,但治疗一些小病是可以的吧

    接下来就是回一楼去缴费。

    姚唯小声bb,“我每次感冒了去药房买药,他们都给我一盒一盒的,贵。明明我小时候买感冒药,都是按天配的,不是按盒给啊”

    姜海蓝想到之前某次流感,她有个同事症状比较严重,但他没去医院打点滴,而是跑去某个诊所打针。

    一针下去,好转了不少。

    于是她问,“你小时候去的是诊所吧”

    姚唯愣了愣。

    诊所是规模比医院小姜海蓝回想起她小时候经常去的诊所,小得多的医疗所,可治常见病、多发病。诊所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方便了农村居民看病治疗,不用一点小病就往县城医院跑。

    一般来说呢,诊所看病便宜、见效快,但是长远来说对身体不大好,因为小诊所医生会下重药。

    大医院的医生治病更讲科学和长远,姜海蓝“说”但也更贵,更花时间。

    所以有种说法叫不常生病的、身体好的,去诊所。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去大医院。

    看个人选择嘛,有钱没钱,有时间没时间。

    姜海蓝和姚唯乘电梯回到一楼,先拿着单子去缴费窗口把钱付了。

    然后两人拿着处方单和缴费单去取药的窗口取药。

    巨大玻璃窗里面的人同样穿着白大褂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看了单子后,把药配好,装塑料袋里递给姜海蓝。

    清朝位面。

    “诊所”

    听姜海蓝简单介绍了一下何为“诊所”以及“诊所”和“医院”的区别后,叶天士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城市的人们住得比较集中,人口也多,修建各种疾病都能治疗的大医院。

    而农村地区人们住得比较分散,就适合开小一点的诊所,百姓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去看病配药。万一是诊所治不了的大病,再去城里的大医院。

    和他们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或者说,和古往今来差不多,乡野郎中、江湖游医给村里的百姓们看病,能不能看好,就看百姓命好不好,能不能遇上有本事的郎中。

    乡野开不起大一点的医馆,除非那个郎中家中实在有钱,不缺这三瓜两枣大夫也是要赚钱养家的。

    但是姜海蓝说小诊所医生下重药,大医院医生更讲科学

    叶天士皱起眉头,是药三分毒。

    如果想要快速治好,有时候确实需要下重药,重药伤身啊。这会儿治好了,将来年纪大了,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和心血补养。

    只能说是个人选择。

    有钱有时间的,生病了慢慢地治疗调养;没钱没时间的,花少量的钱,快速好起来,以后再付出代价。

    他捋了捋胡须,叹道,“活过当下再说吧,谁知道有没有年老的时候。”

    如果是我朝的百姓,能去天幕上那些诊所看病,能少花钱、见效快,那是求之不得。

    薛生白看着姜海蓝和她的同僚去了另一个窗口缴费,又去第三个窗口取药,“他们的医院,确实分得很细。”

    人家是大医院。

    “科室”多姜海蓝等电梯的时候,给天幕之下的人们念了一下电梯旁那块牌牌上的字,什么“三楼是耳鼻喉科、口腔科”,“四楼是皮肤科”,“五楼是儿科”,“六楼是内科”,“七楼是心肾科”

    分得实在是太细了,让他大开眼界。

    医生多姜海蓝说医学专业分得就像电梯旁的指示牌一样细,什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法医学

    我们律师行业也有只做刑案、只做公司案件、只做婚姻家事案件的律师,做精做强。她这么总结。

    再加上病人也多。

    薛生白很能理解为什么姜海蓝去买个药,还能搞得这么麻烦。

    他随手铺开一张纸,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记下了刚刚姜海蓝说的那些。

    虽然暂时用不上。

    这样的综合性大医院再好,优点再多,他也不可能在大清开一家这样的医院。

    但他建不成,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终有一天会有后人能够建成。

    也算是让后人少走一点弯路。

    姜海蓝接过了自己的药,打开看了一下。

    几个纸盒子,盒子上还写着一日几次,一次几片的字样。

    曾懿睁大了眼睛。

    那是西方的药吗

    那么小的盒子,装着要吃好几天的药,肯定是了。

    她不禁翘起嘴角。

    没错,为医者应当想着怎样治病救人,而不是拘泥于这是的医术还是西洋的医术。

    她才不像那些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一味反对,她信奉能为她所用即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