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章
    “三婶。”林海才腼腆的笑了笑。

    宁书是真的没有想到便宜侄子也会来排队“海才的板栗也挺多的啊”她过去,帮他拎篮子,因为他一个大篮子、一个小篮子,“怎么那么多”

    “这个是早上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摘的,这个是我的。”林海才分别指着两个篮子道。昨天三婶用糖换板栗的事情哥哥姐姐们也知道了,所以今天一大早的,他们也去摘板栗了。

    原来如此。

    宁书先称了大篮子的,再称了小篮子的“海才这个大篮子的9斤板栗,给你18颗糖,你藏左边的口袋里。”其实只有8斤6两,宁书也没那么仔细,“这个小篮子的三斤板栗,给你6颗糖,你藏右边口袋里。”小篮子的是林海才自己捡的,不多。“你只要记得,多的糖是哥哥姐姐们的,少的糖是你的,记住了吗”

    林海才点点头“三婶我记住了。”按照多少来记的话很好记。

    接下去是其他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等宁书把所有小朋友的板栗都收了之后,那叫一个腰酸背痛。不行,这个秤不行,她得用钩秤,那种秤一次性可以称20斤。

    突然,有人在敲她的腰。宁书回头,是一宝蹲在地上,小拳头轻轻的敲在她的腰上。见她回过头,一宝露出笑“娘”

    宁书心里有些涨涨的,还是黄花大闺女的她,第一次感觉到了那种“母亲”的感觉。欣慰、高兴很多很多。“我没事,你是不是也累了”

    “我不累。”一宝摇摇头,其实他也累的,可是他看见娘一直在揉着腰,他知道娘的腰肯定很不舒服。

    “谢谢一宝,被一宝敲了几下我就舒服了,你也休息一下,我把这个拿进去,然后给你们做午饭。”宁书起身。

    “哎。”一宝并没有休息,而是也一起去帮忙去搬板栗。

    箩筐里的板栗很多,她刚才总结了一下,足足收了150多斤,所以需要搬好几趟。一宝见状,拿出小篮子一起帮忙搬。就连刚才称好了板栗没有回家,留下来帮忙的林海才也开始帮忙搬了。

    看着两个小崽崽帮忙,宁书一向缺少感情的心,也渐渐的丰富了起来。

    搬好板栗,宁书道“你们休息吧,海才待会儿也在这里吃午饭哦,你们去老宅说一声。”

    “哎。”林海才应的毫不犹豫了。他已经在一宝家吃过两顿了,所以第三顿已经适应了。而且,三婶做的东西好吃,他也喜欢在三婶家吃饭。

    今天150多斤的板栗加上昨天的60斤,一共有210多斤了,她准备卖210斤,剩下的可以做零食或者板栗炖鸡肉。不过210斤都可以卖840块了,能大赚一笔,所以今天要吃点好的犒劳犒劳帮忙的小蜜蜂和带弟弟的小蜜蜂。

    宁书看了看自己的存货,能当菜的只有油煎带鱼和酸菜鱼。她决定拿油煎带鱼出来。

    宁书先做午饭,午饭是白米饭。接着又去了后院摘了丝瓜和葱。打算做丝瓜汤、葱滑

    蛋以及炒南瓜。上次丰收的长南瓜还有。这样三个菜,再加上一个油煎带鱼,四个菜不错了。

    正当这个时候,外面传来妇女的声音宁知青heihei宁知青在吗

    林果冻提醒您长嘴小反派的亲妈七零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宁书出去一看,是村里的妇女,具体她叫不出名字,因为原主没有打过交道。“嫂子有事情”

    妇女有些不好意思的问“宁知青,你板栗还收吗我听小朋友说一斤板栗换两颗糖。”

    这会儿已经是下工时间了,经过小朋友的宣传,估计全村的人都知道她用糖换板栗的事情了。

    宁书想了想道“暂时不要了。”

    “啊”那妇女有些失望“我可以便宜一点的,一斤板栗换一颗糖也可以的。”

    宁书借机道“我收板栗是因为前几天回娘家,我娘家人想吃板栗。但这两天收了200来斤了,也够我爸妈、爷爷奶奶、叔伯、外公外婆、舅舅、姨母们分了。这样吧,我如果下次要收,再来跟你说”这个借口真是可以的。娘家人多,收200斤板栗完全不过分吧。

    “这样啊那那算了”妇女叹了一声气,只得离开了。不过离开几步,她又回来了,“宁知青,你你糖还有吗可以可以卖给我几颗吗就是我没有糖票。”村子里有很多小朋友换到了糖,都有糖吃,可是她家孩子没有摘到板栗,所以没有糖吃,孩子在吵闹,她想给孩子换糖。

    宁书今天买了4斤水果糖,大概有400来颗,一共收了153斤,换出去306颗,还剩下一斤的水果糖。但是她没想过卖,换的话“嫂子家有什么菜吗冬瓜啊,茄子啊之类的有吗我家地里头只有小白菜、长南瓜、毛豆和丝瓜,我想换其他的菜吃。”

    “有有有,我家有冬瓜,我家有冬瓜”妇女喜不自禁,“我拿冬瓜和你换。”

    “那一斤冬瓜2颗水果糖吧,冬瓜本来也就几分钱一斤,可不用票,水果糖一分钱一颗还要票。”宁书又道。

    “行行行,我去拿冬瓜宁知青,你要换几斤冬瓜”妇女急冲冲的。

    “来个两斤吧,换四颗糖,够了吗”换多了冬瓜会坏掉,两斤可以分两餐吃。

    “哎,可以可以。”妇女马上回家去拿冬瓜。

    宁书看了一圈,院子里只有一宝和三宝,没有二宝和林海才,估计他们去老宅了。她拿出四颗水果糖给三宝的一宝“一宝,待会儿那个伯母来了,给你冬瓜后你把这四颗糖给她。”

    一宝“我知道了娘。”他刚才看着呢。

    结果,那位妇女还没回来,又有几个妇女来了。

    “宁知青”

    “国栋媳妇”

    “一宝娘”

    各种称呼的都有。

    宁书只能再次从厨房里出来,看着这三个村里人,她结合刚才那位妇女的事情,已经知道她们的来意了。

    其中一位妇女问“宁知青,你板栗还换吗我家是去年的板栗,可以吗”

    “还有我家,我家也是去年的。”

    “我家有今年的。”她家其实没有,但是她娘家有。板栗卖也就几分钱一斤,还不如换些糖,她们这些没有糖票的乡下人平时也买不到糖,现在能换,都想来换。

    宁书肯定不要陈年的板栗,就算保存的再好她也不要。她的a做的就是新鲜的食材,这个年代的人不在乎陈年的板栗或者陈年的大米之类的,但是在她不知道在那个a上买东西的人在乎不在乎,所以她只能采购新鲜的。

    “各位真是不好意思啊,我这板栗是我娘家人想吃才收的,我娘家那边没有板栗树,加上亲戚又多,我才收了200来斤,拿去给他们分的,现在已经够了,不要了。”说到这里,宁书又加上不太客气的语气,“如果不是老娘要,我收这么多板栗干啥啊我又不是傻子。”人格分裂又来了。

    三个妇女一听,也确实是这个理。只能失望的离开了。在她们走出之后,又在门口遇见了几个来打听情况的,不过经过她们的嘴一说,那些人没有进院子门就走了。

    那位妇女来的很快,虽然说还两斤冬瓜,但带来的冬瓜不只两斤,看着两斤多。有了冬瓜,宁书马上又加了一个菜。

    家里两个锅,做菜很快。“一宝,二宝和海才回来了吗”

    “娘,我们回来了”二宝在外面应声道。

    林海才“三婶,我也回来了。”

    “那进来吃饭吧。”

    四个孩子肚子也饿的呱呱叫了,三宝一听娘喊吃饭,最迫不及待了,他拉着哥哥的手急冲冲的“锅锅吃饭锅锅吃饭”

    一宝和二宝都差点被他拖着走。自从他会走之后,最喜欢走在前面了。可是他又走的不稳,随时像是会摔倒的样子。

    “娘,这是什么啊”好吃鬼二宝看到了餐桌上有不认识的菜油煎带鱼,马上问。

    “这是鱼。”宁书可是把两份油煎带鱼都拿出来了,每份有200克。“不过这个鱼有刺,吃的时候要注意鱼刺,不要把整块都吃进嘴巴里,要把鱼两边的肉吃了,把刺吐出来,知道吗”宁书介绍的时候,自己还夹了最肥的一块肉,吃给他们看,“你们看,这就是鱼刺,鱼刺如果卡在喉咙里会很痛会生病,所以要慢慢吃。”

    她介绍的仔细,孩子们因为她五年来积累的威严,也会听她的话。

    二宝第一个夹的,对于吃货,他学着他娘,也夹了最好的一块肉。

    而一宝夹了最尾巴的一块肉。

    宁书见状,以为一宝是不好意思夹大的,她道“一宝,在自己家不用小心翼翼,可以先夹最大的最好的东西吃,因为这是你的家。如果你看上的这个最大最好的,你弟弟也看上了,那么你们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可以一起吃。但如果去别人家,咱们就要谦虚,你不能拿最大的、最好的,但是也不用拿最小的、最差的,咱们可以拿中间的。”

    去做客,拿做最大的最好的东西,别人会认为你不客气。那最小的,最差的,别人会以

    为你小家子气。所以不出挑,也不懦弱,选个中间的低调又稳妥。

    宁书也不会教孩子,毕竟她没有这个经验,她只是把她的想法告诉孩子,他们愿意学或不愿意学都可以。

    通过这三天的相处,他们慰藉了宁书在陌生世界的寂寞。给她带来了乐趣,陪她渡过了空虚。而这种相处,如果没有意外,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所以宁书是想和他们好好相处的,能力范围内的,她会指点他们,也会给予他们。就目前看来,他们是值得的。

    “我知道了娘,娘,我喜欢吃这个小小的地方,和昨天的河鲫鱼尾巴一样,特别好吃。”一宝露出一个笑容,油煎的鱼鱼尾巴地方特别焦,和烤鱼一样,也是鱼尾巴地方烤的最焦了。确实有人喜欢鱼尾巴,有人喜欢鱼头,还有人喜欢吃鱼眼睛呢。

    林海才心想,三婶家不是自己家,他是在三婶家做客的,所以他听三婶的话,不吃最大的,也不吃最小的,然后选了中间的一块。

    宁书绝对没有想到,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朋友,按照她的话在做事。

    午饭还没吃好,老宅的人就来了。

    “老三媳妇”

    老宅的人是来造茅草屋子的,昨天中午、昨天晚上,今天再一天,围墙就差不多好了。其实造房子主要还是地基,因为这间茅草屋靠着主屋,所以在地基上没花什么心思。

    林母在外面喊了一声算是打招呼了,他们知道里面在吃饭,都没有进来。

    宁书吃饭挺慢的,习惯了现代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在这里一边喂三宝,一边听一宝二宝说话,也同样慢。不过听小朋友说话也挺有趣的,在没有电视和手机的年代,可以听他们说话打发时间。

    想到电视,宁书有买的欲望了。虽然说现在的电视需要天线,频道也很少,但是也能打发时间。

    可惜青林湾生产大队还没有通电。

    不过,电视不行,收音机总行吧。

    宁书决定,下次写信就问林国栋要收音机。她要的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毕竟她会回报给三个宝。说起来还是林国栋占了便宜呢。

    她给林国栋算了算,请保姆要花钱、孩子家教也要花钱,而有了她,孩子家教有人了,三个宝赢在起跑线上了,至于保姆,她觉得自己不算,她白住这里的房子,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稍微照顾一下三个宝也是应该的。等茅草屋建好,养鸡养猪就交给两个宝了,做饭这种事情对五岁的孩子老说太危险了,割猪草喂鸡不是危险的事情,村里同龄的孩子也在做,所以她也不担心。

    而且,她还白得这里的地基地和自留地,这可都是她赚钱钱的途径啊。

    宁书几口把剩下的饭吃好了“你们慢慢吃,我去外面看看。”长辈都来造茅草屋了,她在里面不好。

    宁书一出去,外面说话的几人就看向了她。

    林母第一个道“饭吃好了”

    “吃好了。”宁书来到他们身边,“今天这三面墙看上去能

    好了。”

    能了,到时候我去问问日子,哪天上梁,你去大队长那边批条子砍树了吗林父接话问。

    想看林果冻的长嘴小反派的亲妈七零吗请记住的域名

    宁书“这两天忙,给忘记了。”

    “现在去吧,我和你一起。”林母提议,“刚好大队长也在休息。”

    “行,这要几棵树啊还是爹跟我一起去我对这个一窍不通。”宁书又问林父。

    林父“多批几根木头,批20根吧,多了做门板。”

    宁书“那行,娘麻烦你和我一起走一趟了。”

    “一家人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儿子家造房子是喜事,哪怕是茅草房,这也是砖胚子房,可不是谁家都愿意造的。其实这年头造房子不贵,贵的还是地基。大队里的地基不是白给的,需要出钱的。

    还有就是人工,请人来造房子得给钱,没有人愿意白白帮忙。

    “老三媳妇啊,你这板栗收的怎么样了”林母想到上午上工的时候,有不少人问老三媳妇收板栗的事情,她就问了句。大家问的时候其实她也不清楚。再加上老三媳妇做事她也不过问的,可今天上午听到老三媳妇拿水果糖换板栗,她还是大吃一惊。

    宁书还是一样的回答“我前几天不是回娘家了吗我娘家亲戚都要吃板栗,那边没有板栗,所以我就来这里收了,我是军嫂有觉悟,投机倒把的事情不做,板栗也是拿东西换的。就换了200来斤,我爹和我娘那边加起来十来户的亲戚,每户20斤,够了。”

    “原来是这样,板栗不值几个钱,你和国栋结婚五年没回娘家了,这次每户只给20斤会不会太少了”一般出嫁的姑娘头一次回娘家的,得准备不少东西,不管好坏,但是加起来七七八八的总要十来块。

    而老三媳妇只给200斤的板栗,看着数量是多,但是便宜啊,加起来也就四五块的钱,还是十来户亲戚一起分的,她都有些不好意思。按理说,如果没分家,老三媳妇第一次回娘家的礼物是她这个当婆婆的准备的。

    “不少了,我结婚的时候他们也没送礼,给他们板栗已经够客气了,娘就不用管这个了。”宁书假装不客气的道。其实是关于原主娘家的话题她也不想多说。

    见儿媳妇这样说了,林母也就没说了。

    两人来到大队长家,大队长叫林鸿发,虽然和林父家已经出了五服,但是往上也的确有血缘关系的,林父得叫大队长一声哥,而且两家有红白事也都有往来。

    “老哥老哥在吗”林母在大队长家的院子门口叫道。

    “弟妹来了,国栋媳妇也来了,老头子在睡觉呢,你们坐,我去叫人。”大队长媳妇从里面出来,笑着道。

    “谢谢嫂子,我们在这里等着就行,也不是什么大事,马上就好。”林母道。

    “伯母。”宁书也叫了一声。

    大队长很快的出来了“弟妹来了,国栋媳妇也来了,这是有啥事啊”见她们一起来,大队长觉得稀奇。不过,国栋媳妇都来了,大队长也担心没好事。毕

    竟这国栋媳妇也是他们青林湾大队的一大奇葩。

    放眼看整个青林湾大队,谁家的婆娘像国栋媳妇那么懒虽然说也没有谁家的男人像国栋一样有出息,但男人再有出息,婆娘也不能这么懒啊。

    这国栋媳妇刚下乡的时候还挺勤劳的,那个时候他对她印象不错。那个时候知青刚下乡,好几个少年少女,看着没一个能干活的,却没想到国栋媳妇却是个能干的。

    不过下乡才一个月,国栋媳妇就和国栋定亲结婚了。那个时候他觉得两人结婚虽然快,但国栋有出息,国栋媳妇又是高中生,还挺配的。

    可哪里知道,结婚后国栋媳妇就不上工了,后来闹着国栋家分家然后整整五年,这国栋媳妇就成了青林湾生产大队的两大标志性代表。

    懒婆娘、败家娘们。

    所以大队长现在看到宁书,还有些怕的。好男不跟女斗啊。

    宁书不知道大队长的想法,见大队长出来了,她叫了声“大队长。”

    林母道“老哥,老三家在造砖胚子屋,我家老头子叫老三媳妇来批个条子,要上山砍20棵上梁树。”

    大队长点点头“行,你们先去砍树,条子晚点我给你们送来,树2毛钱一棵,20棵4块,回头我送条子来的时候给我就行。”国栋家再造砖胚子房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前几天林老弟在收砖胚子,这几天上工有人经过国栋家,当然也看到了造了一半的砖胚子房,所以大队长不意外他们会来批砍树的条子。

    林母“行行行,没问题,那我们先走了。”

    于是,宁书就跟着林母单纯的走一趟而已,中间只说了两句话,一共五个字伯母、大队长。

    等宁书和林母回到家里,林母就和林父说了批条子的事情。而宁书看到几个宝都在院子里玩,她想着他们吃好饭了,打算去厨房里收拾,却听到一宝道“娘,碗筷已经洗好了,桌子也擦过了,是大堂姐收拾的。”

    宁书看向林青梅“太谢谢青梅了。”

    林青梅作为林家孙辈的第一个,刚出生的时候也是很受宠的,所以她性格虽然文静,但骨子里也有一股麻利。听到三婶说谢谢,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用谢。”她昨天收了三婶的铝盒,是崭新崭新的,虽然是她爹帮忙造转胚子房的报酬,但是她也不是小孩子,知道是三婶客气。

    她娘也说了,这次能从三婶那里收到铝盒,实在是意料之外。而且这两天,海才都在这里吃饭呢。所以她洗个碗筷没什么。

    “就一点小事情,哪里值得三弟妹说些谢谢。”钱爱芬觉得城里人的嘴巴和乡下人就是不同,时时把谢谢挂嘴边。

    这话宁书还不知道怎么说,说谢谢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现代服务型行业多,去必胜客啊、星巴克啊,有服务员来招待,一般都会说谢谢。再加上宁书自己做团购生意,每次客人来她店铺取货的时候,她都会说谢谢。所以有时候说谢谢是下意识的,一时之间改不了。

    不过她不知道,这在钱爱芬等很多乡下人的眼里,就是城里人讲究。

    只是林青梅给她洗了碗,她要怎么感谢小姑娘突然,宁书想到了一点“青梅,你的脚多大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