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推减权欲,晚年好收场
    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原文意为:有大权有高位而又有显赫名声的人物,自古以来有几个人能善始善终呢?总应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分,那么晚节还可以渐渐收场。

    贪权往往是制造官场“恶xing事件”的起因。所以曾国藩认为如果能在权欲上推动少许、减去几成,晚年退官也会比较顺利。

    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那就是没有名位的公卿宰相,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假如一味贪恋权势,争夺宠爱,那就会堕落成为有爵位的乞丐了。

    清朝初年,一代权臣鳖拜,追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赫赫,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而且也是清太祖皇太极的心腹之一。随后辅佐顺治帝,深得顺治帝的信任。因此,顺治帝驾崩前,立下遗诏,令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八岁即位的小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帝。

    可惜,鳖拜居功自傲,结党营私,日益骄横。后来竟然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旨意,先后杀死很多对其不利的大臣。鳖拜经常以=三朝元老自居,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在朝堂之上,他经常当面顶撞小皇帝康熙,呵斥大臣们。甚至,鳌拜竟然和皇帝穿同样的黄袍,只是帽结的颜色和皇帝不一样而已。由此可见,鳖拜的狂妄之至和极大的野心。而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羽翼尚未丰满,只能忍气吞声。

    可是,康熙帝不愧是圣君,即使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他也能用自己的智慧扭转局面。康熙帝悄悄地找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每日练习角力游戏,鳖拜见了,自以为小皇帝年少贪恋玩乐,心中不但不在意,反而暗自高兴,认为江山在自己的掌握之巾。可惜,老谋深算的鳌拜就败在了自己的目中无人,麻痹大意上。最终,年仅十几岁的小皇帝康熙布好了六连环计策,于武英殿生擒鳖拜。而功臣就是那十几个曾经被鳖拜耻笑过的少年。最后,鳌拜被软禁。活活被气死在监牢里。

    鳌拜的毁灭源于自己的贪欲,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权欲太强,又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这就是他落到如此下场的主要原因。同为一代权臣,曾国藩却认为位高权重者应该将自己的权力自动削减几分,才能得以善终。可见,见识之深远。所以说,为官者,不贪权,敞户无险;不贪杯,心静身安。推减权欲,晚年好收场

    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原文意为:有大权有高位而又有显赫名声的人物,自古以来有几个人能善始善终呢?总应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分,那么晚节还可以渐渐收场。

    贪权往往是制造官场“恶xing事件”的起因。所以曾国藩认为如果能在权欲上推动少许、减去几成,晚年退官也会比较顺利。

    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那就是没有名位的公卿宰相,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假如一味贪恋权势,争夺宠爱,那就会堕落成为有爵位的乞丐了。

    清朝初年,一代权臣鳖拜,追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赫赫,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而且也是清太祖皇太极的心腹之一。随后辅佐顺治帝,深得顺治帝的信任。因此,顺治帝驾崩前,立下遗诏,令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八岁即位的小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帝。

    可惜,鳖拜居功自傲,结党营私,日益骄横。后来竟然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旨意,先后杀死很多对其不利的大臣。鳖拜经常以=三朝元老自居,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在朝堂之上,他经常当面顶撞小皇帝康熙,呵斥大臣们。甚至,鳌拜竟然和皇帝穿同样的黄袍,只是帽结的颜色和皇帝不一样而已。由此可见,鳖拜的狂妄之至和极大的野心。而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羽翼尚未丰满,只能忍气吞声。

    可是,康熙帝不愧是圣君,即使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他也能用自己的智慧扭转局面。康熙帝悄悄地找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每日练习角力游戏,鳖拜见了,自以为小皇帝年少贪恋玩乐,心中不但不在意,反而暗自高兴,认为江山在自己的掌握之巾。可惜,老谋深算的鳌拜就败在了自己的目中无人,麻痹大意上。最终,年仅十几岁的小皇帝康熙布好了六连环计策,于武英殿生擒鳖拜。而功臣就是那十几个曾经被鳖拜耻笑过的少年。最后,鳌拜被软禁。活活被气死在监牢里。

    鳌拜的毁灭源于自己的贪欲,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权欲太强,又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这就是他落到如此下场的主要原因。同为一代权臣,曾国藩却认为位高权重者应该将自己的权力自动削减几分,才能得以善终。可见,见识之深远。所以说,为官者,不贪权,敞户无险;不贪杯,心静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