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在官海中,时刻准备上岸
    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剥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去时作上岸之计。

    原文意为:我扪心自问,学识浅薄,却荒谬地当上这么高的官职,然而我所常常留心的是,我现在虽然是人在宦海之中,却时时做好上岸的准备。解读

    曾国藩认为,做官好比下海,如果下了海,就要知道应如何上岸,在海中沉浮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将来如何上岸的事情。这也是曾国藩之所以在乱世中、位高权重之后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官本位”的思想,许多人从小就被灌输“学而优则仕”,长大后有了功名,但还不能满足,于是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然而,功德未到,就已经翻船沉海了。所以,曾国藩发出这样的感慨:宁愿世代为耕读之家,也不愿世代为宦官之家。耕读之家虽贫寒,但可久长;宦官之家虽大富大贵、光宗耀祖,但时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危险,甚至是自身难保。

    曾国藩位高权重,在清朝政府中,权倾一时,但是身居高位的曾国藩,却越发觉得不安。他曾经非常讨厌官场上的相互勾结,尔虞我诈,但是在家守制之后,他开始变得日渐圆滑。曾经有一段时期,曾国藩对子弟说,自己要辞去一官半职,以保持晚节,从而能独善其身。

    曾国藩目光远大,他认为纵观中国历史上,大凡位高权重的重臣最后得以善始善终的人很少,而清政府又是满族人当权,因而皇帝对曾国藩这个手握重兵的汉家臣子的猜忌和担忧会日渐加深,怕他凭借手中的兵力叛乱。为了打消清政府的疑虑,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曾国藩白动削弱湘军的力量,另外还奏请弟弟曾国荃以病情严重为由,回乡调理,也正好避开舆论针对的锋芒,这正好解除了皇帝的心腹之患。

    曾国藩曾经说:“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为苦恼之境。然时势所处,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而已。”“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官场的见解很清晰,在他看来,官场是福是祸,实为人所掌控,因而还是退一步的好,风平浪静地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身于宦海,必须要知道“聪明且露头者,必杀其身”的道理。曾国藩不愧为一个聪明有智慧、且又懂得藏锋之人,他能够看破官场真谛,功名真意,同时又能保持平民心态,所以他善始善终,身名两全。在官海巾,时刻准备上岸

    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剥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去时作上岸之计。

    原文意为:我扪心自问,学识浅薄,却荒谬地当上这么高的官职,然而我所常常留心的是,我现在虽然是人在宦海之中,却时时做好上岸的准备。解读

    曾国藩认为,做官好比下海,如果下了海,就要知道应如何上岸,在海中沉浮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将来如何上岸的事情。这也是曾国藩之所以在乱世中、位高权重之后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官本位”的思想,许多人从小就被灌输“学而优则仕”,长大后有了功名,但还不能满足,于是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然而,功德未到,就已经翻船沉海了。所以,曾国藩发出这样的感慨:宁愿世代为耕读之家,也不愿世代为宦官之家。耕读之家虽贫寒,但可久长;宦官之家虽大富大贵、光宗耀祖,但时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危险,甚至是自身难保。

    曾国藩位高权重,在清朝政府中,权倾一时,但是身居高位的曾国藩,却越发觉得不安。他曾经非常讨厌官场上的相互勾结,尔虞我诈,但是在家守制之后,他开始变得日渐圆滑。曾经有一段时期,曾国藩对子弟说,自己要辞去一官半职,以保持晚节,从而能独善其身。

    曾国藩目光远大,他认为纵观中国历史上,大凡位高权重的重臣最后得以善始善终的人很少,而清政府又是满族人当权,因而皇帝对曾国藩这个手握重兵的汉家臣子的猜忌和担忧会日渐加深,怕他凭借手中的兵力叛乱。为了打消清政府的疑虑,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曾国藩白动削弱湘军的力量,另外还奏请弟弟曾国荃以病情严重为由,回乡调理,也正好避开舆论针对的锋芒,这正好解除了皇帝的心腹之患。

    曾国藩曾经说:“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为苦恼之境。然时势所处,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而已。”“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官场的见解很清晰,在他看来,官场是福是祸,实为人所掌控,因而还是退一步的好,风平浪静地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身于宦海,必须要知道“聪明且露头者,必杀其身”的道理。曾国藩不愧为一个聪明有智慧、且又懂得藏锋之人,他能够看破官场真谛,功名真意,同时又能保持平民心态,所以他善始善终,身名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