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为事识为主,人天各居半
    原文意为:凡是办理大事,以胆识为主,以才能为辅佐;凡是成就大事的条件,

    人为的谋划只居其中一半的机会,另一半则是仰赖天意。

    曾国藩提出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成大事人力与天意各居一半。他以科举考试为例,说明了人谋和天意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文章有理、发、才、气,诗的平仄也都符合规律,这就是属于人谋主张。但是,考试官会取舍谁科名上榜,这都是天意。

    众所周知,曾同藩是一名骁将,但他深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仅仅靠果敢的勇气是不够的,有勇有谋才是成事之道。而要成事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要善于招纳贤良之士,为己所用。

    曾国藩以“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这句话作为自身的指导思想,在任人唯贤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起用地位卑微之人,非常有远见。他用人看巾的是人的品行见识,注重人的德行操守。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有情有义,只有有血性的男儿才能做出惊天大事,一个“义”字在其身上能行与否,方能看出此人是否能为国效忠。

    另外,曾国藩还看中人才的知识修养,他认为,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时值捻军盛行,清政府派曾同藩去围剿。起身之前,他收到一名落第秀才的进言书《上曾侯相书》,书中对治理两江提出了招贤纳士、开垦良田等八项上好建议,曾国藩看到后,立即召见此人,了解详细情况后,并未嫌弃该落第秀才卑微的身世,却委以重任。此人就是薛福成,后来不负曾国藩所望,屡建奇功,立下了赫赫功勋。可见,曾国藩的深谋远虑,有见识,又有勇气,大胆起用人才,不愧被戏传为“慧眼伯乐”。

    曾国藩在军事治国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有勇气面对时局,根据具体形势的变化提出自己的意见,严谨笃学的精神又让他不失谋士风范,有勇有谋,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为事识为主,人天各居半

    原文意为:凡是办理大事,以胆识为主,以才能为辅佐;凡是成就大事的条件,

    人为的谋划只居其中一半的机会,另一半则是仰赖天意。

    曾国藩提出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成大事人力与天意各居一半。他以科举考试为例,说明了人谋和天意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文章有理、发、才、气,诗的平仄也都符合规律,这就是属于人谋主张。但是,考试官会取舍谁科名上榜,这都是天意。

    众所周知,曾同藩是一名骁将,但他深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仅仅靠果敢的勇气是不够的,有勇有谋才是成事之道。而要成事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要善于招纳贤良之士,为己所用。

    曾国藩以“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这句话作为自身的指导思想,在任人唯贤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起用地位卑微之人,非常有远见。他用人看巾的是人的品行见识,注重人的德行操守。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有情有义,只有有血性的男儿才能做出惊天大事,一个“义”字在其身上能行与否,方能看出此人是否能为国效忠。

    另外,曾国藩还看中人才的知识修养,他认为,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时值捻军盛行,清政府派曾同藩去围剿。起身之前,他收到一名落第秀才的进言书《上曾侯相书》,书中对治理两江提出了招贤纳士、开垦良田等八项上好建议,曾国藩看到后,立即召见此人,了解详细情况后,并未嫌弃该落第秀才卑微的身世,却委以重任。此人就是薛福成,后来不负曾国藩所望,屡建奇功,立下了赫赫功勋。可见,曾国藩的深谋远虑,有见识,又有勇气,大胆起用人才,不愧被戏传为“慧眼伯乐”。

    曾国藩在军事治国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有勇气面对时局,根据具体形势的变化提出自己的意见,严谨笃学的精神又让他不失谋士风范,有勇有谋,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而决胜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