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41 章
    与此同时,叶居义的婚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为避免夜长梦多,叶居义的年岁又摆在这儿,所以邹氏就与太子妃商量着今年就完婚。

    定国公府周家跟叶家也差不多,都是祖上八辈子都是泥腿子出身,到了定国公父亲那一辈这才跟着当今打仗发迹的,两家自然是都没那些繁琐的规矩。

    唯一不足的是,如今定国公府没个能做主的长辈。如今的定国公年幼,还没娶妻,原本定国公府的诸事都是由小周氏操持的,但如今涉及到自己的婚事,饶是再能干的人也不好插手。

    太子妃虽说能做主,但到底是在宫里,等闲不能出宫去,但凡有什么事情要商量的,这得邹氏进宫跟太子妃商议了,太子妃这边在召了她弟妹两人吩咐,实在是太过于麻烦。

    太子妃便问皇后借了两个掌事的嬷嬷去帮忙料理小周氏的婚事,又从老家明州将他们的姨妈接了来,这才勉强算是有了做主的人。

    前任定国公虽走得早,但他却是当年皇帝帐下的前锋,打仗也捞了不少的战利品。等当今登基以后,对定国公府又是十分怜惜,多有赏赐。

    定国公府主子又少,如今剩下的不过就定国公和小周氏而已。是以,小周氏的嫁妆自然是十分丰厚,甚至比那些个世家嫡女的嫁妆还要高出几分。

    再加上皇帝和皇后都有赐下的嫁妆,太子和太子妃作为姐姐姐夫也填了六抬,竟然是有整整一百一十六抬的嫁妆,而且具是满满当当,没有一抬是空抬。

    晒嫁妆的时候不免有好事的人再议论起叶居义前头那个婚约来。

    “原本我还可惜镇国公府之前与王家那个婚约来,王家可是百年士族,如今看来倒还是与定国公府的婚事来的实惠,旁得不说,就这嫁妆的,世家都比不上。”

    “可不是,更何况,新娘子的姐姐可是太子妃。”

    也就是王家没人来,不然必然是要被气个脸色铁青的,但与王家沾亲带故的人家听了,不免也觉得脸上无光。

    两家都算得上是如今京城里的顶级勋贵了,这婚事自然是办的热闹。

    作为新郎的亲弟弟,叶居敬也被拉着去做傧相,唯一好的是,他到底年纪小些,劝酒也不会劝到他头上来,但饶是如此,也是累得不行,甚至叶居敬都有一种比自己前世考乡试都累的感觉。

    看看小周氏那个人人夸赞的太子妃姐姐,便也知道,小周氏人品模样都不会差了。更因为她的出身跟镇国公府也相似,相处起来也融洽,小周氏又是个周全的,嫁过来没几日,小周氏几乎把镇国公府所有人都笼络了,谁不夸她一句好。

    连邹氏的嫂子都得私底下说一句,“妹妹你这可算得上是因祸得福,居义这孩子婚事虽然有波折,可到底是否极泰来,这样的儿媳妇我们可都羡慕得紧。”

    说起来,魏国公府的大奶奶也不差,出身高贵,平日里行事也算是周全,只是出身世家,哪怕是有意收敛了,但到底也会偶尔露出些看不起魏国公府

    泥腿子出身的做派,到底是跟魏国公府有些格格不入。

    再加上颜氏也是世家出身,更是说起来算得上顶级世家,这就更加看不上儿媳妇故意偶尔露出来世家做派。

    邹氏能怎么说,只能打着哈哈道,“我瞧着树哥儿媳妇也很是不错。”

    但心底邹氏也不免也觉得自己这个儿媳妇实在是不错,她又连上叶居敬只得了三个儿子,也没个女儿,这样一来,自然是把小周氏当女儿疼。

    邹氏也不是个爱权的,小周氏在定国公府就是料理惯各项事务的,小周氏一进门,邹氏就有心把府里的事务交给小周氏。

    但到底小周氏刚刚进门,叶居义又恐怕迟早要上战场去,当下自然得以两个小夫妻培养感情为主。

    是以,邹氏就只将采买和厨房这两项最为重要的交给了小周氏,其余的却是还是由她自己料理,当然这其中也有考察小周氏的意思在里头。

    这两项做的好了,才能叫邹氏放心把家里的事交给他。

    小周氏却是做的滴水不漏,身为当家奶奶,她能弹压下头的奴才们。

    镇国公府的奴婢们除了早前就跟着叶奔和邹氏的心腹以外,还有一大部分都是镇国公府这个宅子自带的,或是皇家赐下的,来自那些犯了事的世家贵族家的家生子。这些人虽是奴婢,眼界却是高得很。甚至暗地里还看不起镇国公府这种泥腿子做派,开口闭口就是之前的主家如何如何。可小周氏却是能将这些人给弹压下去。

    身为长嫂,小周氏又是十分友爱底下的两个弟弟。叶居礼习武平日里速来饿得快,半上午就得再垫一垫肚子,叶居礼也不是个娇气的性子,寻常都是自己在外头买点点心充饥的。小周氏知道后,却是特意命厨房每日做了好克化的点心给叶居礼送去。

    叶居敬这儿,小周氏则是送了好几副前朝的古画去。

    而叶居义这儿,小周氏更是与他好的蜜里调油。原本叶居义都是宿在东宫的,不到休沐日那都是不回府的,如今却是几乎日日回家。

    童生试闹出的科举舞弊告一段落后,后续的院试,乡试也可以慢慢继续下去了,如今就该忙着朝堂上的有共识的另一件大事了。

    打匈奴,收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自从前朝被昏君割让出去之后,已经快百年都在匈奴人手里了,前朝中期倒也动过收复的心,只是每次都因天灾人祸未能出战。等到前朝末年,那更是不必说,昏君当道,百姓民不聊生,更不用再想着收复失地了。

    只是汉人的土地,怎么能长久地落在外族人手里,这是满朝皆有的共识。

    如今新朝初立,更是要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来增强新朝的士气,也好叫天下人看一看,本朝才是天命所归。

    更妙的是,当今如今手里有跟他征战多年的兵马,又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不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好的时机吗

    前些年是天下初定,朝廷没什么钱粮,但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各地的粮仓基本都满了,如今自然

    该是谋划起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来了。

    主帅是太子,这是早就有了定论的,根本不需要再争。

    匈奴原本就是在草原上作战厉害,燕云十六州那儿,他们就失去了他们的作战优势了,反倒是朝堂的军队,兵强马壮粮草足,又有国之储君坐镇,哪有不能赢的道理。

    这不是蹭军功的好时机么

    除了太子身边的那些伴读们,这是肯定不用说,要跟着太子一道去的。

    那其他人呢偌大的军队,难不成还塞不下几个人

    蹭军功可比辛辛苦苦地考科举快多了,要是运气好甚至都能得爵位。

    这下,连带着那些世家出身的人也不再跟之前似得看不起行伍出身了,也不再说“兵家子”之类的蔑称了,一心想把家里的子弟往出征的大军里塞。

    当然,尊贵的世家子是不可能做普通的大头兵,好歹得有个官职吧。

    什么出征的大军得要会武功,能领兵打仗的这不是军营里还得有文书,还有参赞军务的吗

    甚至为了能多塞点自家子弟进去,那些个文官们还翻遍了史书,硬生生地找出了个早就没了的官职,“监军”来。

    监军这都已经是个很早之前的名词了,早到如今都不会有人再提这么个名词。

    前朝的前朝,那时候重文抑武成风,武将们的地位甚至都快低到尘埃里去了,但这打仗的时候,没办法啊,还是得用到武将啊,可他们又不信任武将,由此便生出了由文官作为监军的风俗。

    但那个朝代的前车之鉴就放在那儿。有外敌入侵的时候,皇帝还得准备好金银财宝才能叫底下的军队出战阻敌,没有金银,甚至国都的城门都被敌军撞开了,京畿驻扎的军队都不会赶过来。

    如今世家们再提出这么个名词来,也就是仗着朝中其他人不知道罢了。

    但偏偏因为前头科举的事儿,世家做了极大的让步,为了平衡利益,皇帝在这回出征的事上,是打算对世家塞人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所以等到作为副将的叶奔拿到出征的名单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长串的文官和不知名但一看姓氏就是世家子的名单。

    叶奔差点就一口气厥着,当场晕过去。

    虽说这场仗,无论从民心,人数,还是粮草上来看,大家都觉得能赢,但这又不是一定能赢。

    更何况,主将太子,之前是没领过兵,只有过代替皇帝坐镇的经历的,更何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叫太子出战的。太子手下的那些人也几乎如此,没几个有经验的。叶奔饶是再有作战经验,那也是要有其他将领帮衬的,但这名单上是能领兵作战的没几个,娇生惯养的世家子倒是一大堆,这不是纯捣乱的么

    偏偏这群人但凡有个好歹,到时候自是不可能有人怪当今,怪太子的,只能怪到叶奔头上去。

    叶奔能不厥过去才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