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章(捉虫)
    陆清给两人每人盛了一碗面条,就在灶房里吃了。

    陆清想起板车上还拉了十斤的炭,说道“相公,今天拉来的炭,爹给装起来放在卧房了。”

    宋声闻言道“怎么放到卧房里去了”

    “这个是银骨炭,放别的地方不放心,还是放在卧房里好。”

    宋声无言以对,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

    虽然百姓如今安居乐业,但也经常有宵小之徒,还是要谨慎些为好。

    “那就放卧房吧,等后天旬休的时候,我就去给县令大人送过去。”

    一顿饭吃完,宋声没等多大会儿就又去学堂了。

    等他走了之后,陆清就在家里做针线活,累了就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旬休这日。

    两人不是在宋家,早上晚起一点也没事儿。

    看时辰差不多了,陆清起来去了灶房,准备开始做早饭。

    宋声不多时也起来了,他穿戴好衣服之后,去到灶房给陆清烧火。

    “今天早上准备吃什么”

    “醋溜白菜,再炒个鸡蛋,熬个萝卜汤,相公有什么别的想吃的吗”陆清应道。

    “你做什么饭都好吃,就这些吧,我不挑。”

    相公爱吃他做的饭,陆清高兴。

    看等会儿要做萝卜汤的萝卜还没洗,宋声往澡堂里放了几根木柴让火烧着,端起旁边的盆儿就去洗萝卜去了。

    相公,这些活你不用做,等会儿放着我来就行。

    “你做和我做不都一样吗咱们不分彼此,我也想帮你分担一些活。”

    宋声眼睛里是满满的真诚,陆清拒绝的话说不出来了。

    他知道这是相公心疼他,旁人求都求不来呢。

    一顿早饭过后,宋声背上背篓,里面是装的十斤银骨炭,准备去县令府上送炭。

    县令府上在东大街,距离他们这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宋声出发之前陆清问道“相公,中午还给你留饭吗”

    “留吧,我中午回来吃。

    宋声没打算张扬的

    去县令府上,虽然这银骨炭对于县令大人一家不算什么稀罕东西,但在他们这些小人物眼里,这东西还是挺珍贵的,要是闹得太张扬,让旁人都知晓了不太好。

    难免有些看他不顺眼的人会说三道四,说什么巴结县令之类的,所以宋声并不打算进去,把东西给到,话也带到就可以了。

    半个时辰之后,宋声到了县令府上。

    他走的是后门,这会儿没什么人。

    他上前敲了敲门,门房的小厮很快就把门打开了。

    小厮名叫阿全,年纪不大,看着却十分机灵。

    开门后一看门口站了一个书生,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是何人来这里有事儿吗”

    宋声把背筐放下来,递给阿全,说道“在下县学学子宋声,先前得卢大人照拂,心存感激。刚好前不久琢磨出了这烧银骨炭的法子,特地来给县令大人送几斤。“

    一听是来送炭的,还是银骨炭,阿全脸上虽有几分迟疑,但看到宋声这般打扮,也不像是什么有钱人,不至于去花费这么多钱专门买昂贵的炭来讨他们家大人欢心。

    阿全在心里思量之后道“你先等会儿,我去禀报我家夫人。”

    没想到宋声却叫住了他,不用麻烦了,我就不进去了,劳烦你帮忙代为转交即可。就说是宋家村的宋声送的,感念大人之前照拂。

    宋声说完之后便走了。

    小厮站在门口一脸古怪的看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

    奇了怪了,一般有人来府上拜访,那都是冲着他们家大人去的。怎么还会有不想见他们家大人的人,那这东西不是白送了

    阿全不太理解。

    他把这一筐炭抱了回去,准备去向夫人回禀这件事,刚好被夫人身边的丫头翠儿看到了。翠儿是跟他一道从崔家来的下人,关系很熟。看到他抱着一筐东西从后门出进来,好奇的问道“阿全,你怀里抱的什么东西”

    一听是翠儿在问,阿全眯着眼睛笑道“翠儿姐,这是刚才一个书生送过来的银骨炭,说是答谢老爷的。

    一听是银骨炭,翠儿快步走了过去。

    走进后一看,这框里面装的还真是似白霜一般都银骨炭。看这一筐有不少,估摸着得有十斤左右。

    r这是哪家的书生下这么大血本啊为了讨好咱们家老爷,花这么多钱买银骨炭

    阿全摇摇头,说道“翠儿姐,那书生说,这碳不是他花钱买的,是他自己琢磨出的法子烧的。

    这下不止他惊讶了,翠儿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你说这银骨炭是他烧的不是买的他是什么人啊难道是溧阳郑家的人

    阿全也不知道,但看着不大像。

    他摇摇头,道“他说他是县学的学子,叫宋声,应该是住在宋家村的。”

    “宋家村那应该不是溧阳郑氏的人。既然是答谢,那你快跟我过来吧,先把这事儿跟夫人说一下,看看这炭能不能收下。

    阿全点点头,他本就是要抱着炭去见夫人的。

    翠儿又道“家里的银骨炭最近正好不够烧了,这炭送的倒也及时。”

    翠儿面上很高兴,往年他们府上是从来不缺银骨炭的。今年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来,就是掌钱买都不大好买。

    市面上的炭大部分都是来自溧阳郑氏,今年冬天又冷得厉害,这郑氏又把银骨炭抬高了一个价,即便是这样,在凤坪县这个小小的县城,也依旧不好买。

    最近几日翠儿往炉盆里添炭的时候,都不敢添多了,只能省些用,就怕下一批炭还没买回来,这一批就不够用了。

    翠儿带着阿全到了正屋,崔夫人正坐在炭盆儿旁边看话本子。

    崔夫人出身大家族,琴棋书画还有女红,样样都精通。只是这冬天天冷,她嫌冻手,入冬之后就再没拿过针线活了。

    夫君一去衙门,她在家里就格外无聊,出去又太冷了,只能在屋里看看话本子打发时间。

    阿全进来后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崔夫人本来慵懒的半靠在榻上,这会儿打起精神坐了起来,道“你刚才说那个书生叫什么”

    “回夫人的话,他说他叫宋声,是县学的学子,家在宋家村。”

    “是他”崔夫人喃喃道。

    一旁的翠儿不大明白夫人口中的是他是什么意思,问道“夫人,您认识他”崔夫人摇摇头,“我不认识,但夫君认识。”说完又问阿全,“你刚刚说,这些炭都是他琢磨出的法子烧的”

    阿全不敢糊弄夫人,老老实实答道“他是这么说的。

    翠儿听了后不大相信,说道“夫人,这人是不是在瞎吹牛啊这可是银骨炭,哪能这么容易说烧就烧得出来人家溧阳郑氏的人有多宝贝这个秘方,怎叫他随随便便就烧出来了

    崔夫人却笑了笑,说道“你啊,可不要小看人。如果是旁人说他烧出来了这种炭,我还不大信。但如果这个人是宋声,倒是有几分可信。”

    这是为何

    “上次夫君遇到的徭役难题,就是他出了个主意,画出了一套东西,帮上了大忙。夫君对他很是赞赏,说明此人有大才。如今说他烧出来了银骨炭,倒也不稀奇。

    翠儿听得一知半解,她关心的就只有一件事,“夫人,那这些炭咱们是不是可以留下用了”以往也不是没有那些学子上门示好的,送的东西甚至比这银骨炭还要珍贵许多。但夫人说老爷为官清廉,不能收这么贵重的东西,容易影响官声,就把东西全都退回去了。

    崔夫人道“既然是他自己烧的炭,又说是感念夫君照拂,那便没什么不能收的。”

    翠儿一听能收下,十分高兴,“太好了,这几斤炭够烧一阵儿了。也不知道这位宋郎君家里卖不卖这银骨炭,若是卖的话,咱们就不用再愁不好买炭了,直接向他们家买不就好啦”

    崔夫人掌话本子拍了她两下,“就你聪明。”

    翠儿乐呵呵的傻笑几声,“明天我就去打探打探,要是能买咱们就多买点。省得每次只买了几斤,用不多久就没了。”

    崔夫人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既然能在宋声这里买到炭,何必再跑着到其他地方出更高的价买呢。

    花钱是小,就是太费工夫了,而且每次买到的量也不多,来来回回也挺烦人的。

    宋声把炭送过来,其实也存了这点心思的。

    现在市面上的银骨炭肯定都涨价了不少,而且听说量不多,出手慢的话就没了。

    如果这些炭县令夫人觉得好用,说不定会专门来向他购买,也算是给家里的银骨炭找了一个销路。

    自从听梁又明说了溧阳郑氏专门烧银骨炭的事之后,他就小心了许多。

    本来人家就家大业大,对于银骨炭这个行业,也是一

    家独大。他这突然冒了个头出来,也能烧银骨炭,相比之下,价格也比他们卖的便宜,这么一来,宋家难兔会抢占一部分市场,如果被郑家发现,有可能会顺势打压。

    刚好他本来就要给县令大人送一些炭,借着这个机会,也算是推销一下他们家的银骨炭,一举两得。

    宋声考虑的周到,崔夫人倒是没想那么多,觉得这个学子还挺有心,也不枉夫君上次赏了他一百

    两银子。

    今天衙门不忙,卢钰早早就下衙回来了。

    回来之后崔夫人跟他说了宋声过来送银骨炭的事,卢钰感到十分震惊。

    这银骨炭真是他琢磨出了法子烧的

    崔夫人道“不像是胡说的,上次他不是还画出了那一套东西吗想来他确实是比旁人要聪惹许多。能从书中得到一知半解,然后琢磨出法子,想来也不稀奇。

    卢钰想了想,这倒也是,这个人总能给他惊喜。

    虽然给他送自个家烧的炭,也有推销他们家炭的意思,但卢钰并不介意,这说明对方不仅聪明,而且有头脑。

    入朝为官,除了要善于治下,有一个灵活的头脑,也是十分重要的。

    “夫人若是觉得他这炭烧着好,那就去让人跟他说一声,以后让他们家专门送炭过来,依照市价付他钱。

    他有心感激他照拂,那他也可顺水推舟,既照顾了他家炭的生意,也方便了自家买炭。于他来说,倒也是一举两得。

    宋声的住处很好打听,才刚过五日,县令府上的小厮阿全就找来了,家里最近的炭烧的有些费,夫人让他来问问,可否再跟宋郎君多买一些炭。

    当然,这个炭说的就是银骨炭。

    阿全说明来意之后,宋声应了。只是家里最近又烧了多少银骨炭,卖出去多少还剩多少,他都不太清楚,只能说先回去问问。

    如果没有的话,等下次烧出来炭之后,会先给县令府上留着。

    阿全得了准话,满意地回去了。

    宋声因为要上学堂,走不开身,只好让陆清回宋家村一趟,看看家里的银骨炭还剩多少。

    陆清好几天没回去了,只是他一回去,相公中午就吃不着他做的饭了。

    早晨

    宋声走的时候他叮嘱道“相公,中午我不在家,你拿些钱,就在学堂吃吧,食堂的饭要是不好吃,你就出去到街上吃。等晚上回来了,我再给你做好吃的。

    宋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快别操心了,放心,中午饿不着的。

    宋声走了之后,陆清把吃饭的锅碗给洗了,然后收拾了一下,准备出发回宋家村。不过走之前,他又去了趟集市。

    现在他跟相公都在城里住着,而且家里靠着烧炭,也有了进项,他也好几天没回去了,家里有好

    几个孩子,他得去买些饴糖和冬枣给家里的孩子甜甜嘴儿。

    陆清到集市上买了两斤饴糖,还有一斤冬枣,包好之后回了宋家村。

    冬日里的宋家村看着依旧生机勃勃,村口的孩子跟不怕冷似的,在外面乱窜。

    回到家,只有奶奶张杏花和两个嫂嫂在家,其他人全都去烧炭的土窖处帮忙了。

    还有宋玉和宋夏也在家,宋玉今年入夏的时候定了亲,明年春天就要成婚了,要嫁的是凤坪县南边的郭武村。

    这个媒是里正家里的媳妇儿给牵的线,宋平和宋峰也都见过人长什么样,看着是个机灵的,双方也都满意,宋玉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就把这事儿给定下来了。

    现在有空宋玉就待在家里绣花,他出嫁要穿的喜服上面的花还没绣好。

    宋夏在家主要是干一些家务活,照看着鸡鸭,喂喂猪什么的。

    见陆清回来,张杏花赶忙站了起来,从屋里走了出来。

    “清哥儿,你咋回来了是有啥事儿不”现在也不是旬休的日子,张杏花怕他是有什么急事儿。

    “奶奶,也不是什么大事,是相公叫我回来的,等会儿咱进屋慢慢说。我买了点饴糖还有冬枣,给孩子们甜甜哺。

    两个嫂嫂一看,陆清回来还给孩子带了零嘴,心里十分高兴,三郎家的夫郎是有心的,对她们的孩子好。

    大嫂孙氏去洗冬枣,几个孩子见了,都跟着她一串的出去了。

    陆清道“奶奶,相公让我回来问问,咱们家的银骨炭还剩多少”

    张杏花道还剩下不少呢,这银骨炭虽然更好,但却没有这灰花炭在咱们这卖的好。咱们这一般老百姓哪有人烧得起这银骨炭呀

    。”

    陆清闻言说道“那正好,如果家里还有不少银骨炭,就给我都装上吧,相公说县令大人家里要买炭,恐怕要买很多,带的少了不够。

    张杏花一听,震惊的都站了起来,“啥,你说县令大人要买咱家的炭这是真的不”

    “奶奶,是真的。昨天下午县令夫人专门差小厮过来说的。

    “那可不得了嘞,县令大人都看上了咱家的炭三郎真是有出息着嘞,这才多久,就让县令大人对咱们家刮目相看了。你先在这坐着,我这就喊你爹回来,让他帮忙装炭,中午吃完饭就给你们送到城里去。

    陆清一看事儿办妥了,也算是没有辜负相公的交代,道“那下午就辛苦爹跟我跑一趟了。”

    张杏花摆摆手,不辛苦不辛苦,拉一车碳过去能卖不少钱呢。对了,三郎他确定县令大人会给钱吧

    张杏花可见过不少贪官,说是掌钱买,但掌了东西之后就没下文了。老百姓又不敢上门去要,就不了了之了。

    陆清笑道“奶奶,怎么会呢咱们这次的县令大人不是那样的人。您还不放心相公做事吗”“对对对,你说的对。三郎说行那就行。”

    中午宋家有好几个人都没回来吃午饭,烧炭太忙了,大嫂孙氏直接带了一桶饼子和粥给送过去了。

    不过中午吃饭的时候,宋老三被叫回来了。

    张杏花跟他说了让他下午送炭的事,他应道“成,那我下午就不去土窖了,等会儿我去里正家里借牛车,把板车套上,把剩下的银骨炭都装上,就送过去三郎那。

    宋老三行动很快,这种寒冬腊月的天儿,里正家的牛也都闲着,宋老三给了十文钱,就把牛车借走了。

    本来里正家连这十文钱都不收的,但宋老三想着现在他们家没以前那么穷了,借个牛车的钱还是有的,就不欠这个人情了。好说歹说,里正把这十文钱收下了。

    拉着牛回来之后套上板车,宋老三开始往板车上装银骨炭。

    这银骨炭虽然堆了不少,但全都放到麻袋里去,掂一掂差不多也就三四十斤左右。

    东西收拾好之后,宋老三赶着牛车,带着陆清一块儿回了城里。

    r

    陆清帮忙一块儿把板车上的银骨炭卸下来,看了看天色,说道“爹,我看相公快下学回来了。我先去做饭,您今晚就在这住一晚吧,明早再回。

    宋老三一看,时辰还真是不早了。要是他这个点回,走到半路天就黑了。一到夜晚地上的水坑全都结成了冰,赶着牛车走夜路不安全。

    他应道“行,那我今晚就先不回去了。”

    陆清去灶房做饭,宋老三把板车卸了下来,把牛拉到侧面的棚子里歇着。没过一会儿,宋声回来了。

    现在下学的早,也不用去夫子那补课,所以一下学他就回来了。看到他爹也在,他道“爹,你怎么今儿个过来了”

    宋老三闻言道“你不是让你夫郎回家捎信儿,说要拉一些银骨炭来吗你奶奶怕你等得着急,让我今天就给送来了。

    “爹辛苦了,今天就在这住下吧,侧卧房都是打扫干净的,等明天暖和了再回。”

    “嗯,我晓得,今天就不回了。

    吃饭的时候宋老三眯着眼睛笑道,“三郎啊,县令大人真要买咱家的炭啊”

    宋声点点头,“嗯。

    “可真是了不得嘞,县令大人以后用的都是咱们家烧的炭,咱们可真是有福气”

    这年头,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不是坏的,但凡跟当官的沾上一点边儿,都够小老百姓高兴好一阵儿了。

    宋老三就是如此,这趟回去之后,回头到了村里,他有有东西可以吹嘘了

    晚上做的白面饼子配疙瘩汤,还有一个白菜炒肉和焖豆腐,宋老三今天饿了,晚饭吃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宋老三吃过早饭之后就回宋家村了。

    宋声让陆清去县令府上跟他们的门房说了一声银骨炭好了。

    阿全又把消息禀报给了崔夫人,崔夫人让阿全带了两个人去拉炭。

    这次的银骨炭一共有三十七斤,平时市价是一两一斤,但今年因为冬天格外寒冷,这银骨炭已经涨价到二两一斤了。

    崔夫人不差这点钱,也是按照今年市价给的,二两一斤,三十七斤下来一共是七十四两银子。

    阿全走的时候还说,如果再烧好了银骨炭,只管拉过来,他们

    府上都要。

    要知道他们夫人可是最怕冷的了,刚入冬的时候就让烧炭了,这就算开春了,这春寒料峭的,炭肯定是断不了的。

    宋声应了,说以后再烧了银骨炭,会先供着县令府上用。

    阿全带着人走了之后,宋声把这七十四两银子给了陆清,收好。

    陆清掂着这沉甸甸的一袋银子,有些说不出话来。这一下就挣了七十多两,他感觉像是在做梦。加上他手上剩下的四十四两,现在他们一共有一百一十八两银子了

    陆清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呢

    相公,我们好像发财了。

    宋声敲了敲他的小脑袋瓜,笑了笑,温声道“嗯,发财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陆清感觉有些冷,整个人都贴到了宋声的身上。

    城里这个房子里面没有炉子,只好用碳盆烧了两块银骨炭取暖,但陆清还是觉得有些冷。

    宋声将他揽在怀里捂得严严实实,道“你太瘦了,明天买些肉,吃点肉补补。”

    陆清小脑装在他胸口蹭了蹭,说道“我还好吧,相公你才瘦呢,这身上都没点肉。”

    他的小手在宋声的腰上掐了一下,还真是没掐出来什么,倒是掐的宋声心痒痒。

    “你老实点,不然等会儿该教训你了。”

    陆清一听他话里的教训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脸通的红了一下,不敢再动。

    过了会儿又道“相公,现在家里赚了钱,咱们也买一头牛吧。家里的地多,农忙的时候得靠牛来耕地,农闲的时候,也可以用牛拉板车进城方便些。”

    宋声每天最多的时间都是待在学堂,对于家里的事情操心的不多。听到陆清提醒,他也觉得家里有头牛方便很多。

    “那等月末休假的时候,咱们一块去城里车马行看看。”

    他想了想,又道“不过现在买牛,还是不要买成牛的好,可以买个半大的牛犊,回去养几个月,等到春耕的时候,牛犊就长大了,刚好可以用来耕地。

    陆清一听,又不太想这么早买牛了。

    “那还不如等到春耕前买呢,春耕前买的话,还省得喂了,买回来就能直接拉出来耕地,多划算

    呀。

    “但如果买牛犊的话,要比春耕前买大牛便宜不少。而且到时候自己家喂大的牛,总要比车马行里的牛喂的壮实。

    陆清被说服了,相公说的有道理。那就这个月买吧,虽然是牛犊,但半大的还可以,用来拉板车不成问题。不然爹每次给咱们送东西都得去里正家里借牛车,也挺麻烦的。

    “嗯,那就等到月底我月休的时候咱们去看牛,到时候还要我的好夫郎帮忙挑挑了。”

    陆清抬头嗔了他一眼,相公,到时候咱们一起挑,等牵回去之后,还能给爹他们一个惊喜。“嗯,是是是,清清说的都对。”

    “夜深了,咱们该睡觉了。”

    宋声眼眸幽深,陆清刚翻了个身,就一把被人按在了下面。

    炭盆中的火烧的旺盛,门缝中钻进来的一丝风吹进来,火舌摇摇摆摆,明明灭灭。伴随着轻微的吱呀吱呀声,两块炭烧到了天明。

    陆清早上起晚了,宋声起来的时候他眼皮子沉重的厉害,昨晚闹得太凶了,他现在身子都还是软的。

    等到日上三竿,陆清才撑着身子起床。

    到灶房一看,灶膛里还有一丝火星,有一个水煮鸡蛋,一个饼子和一碗粥在蒸笼里,下面是用火星烘着点热水。

    宋声的厨艺不好,早上煮了两个鸡蛋,把饼子热了热,没炒菜,又煮了两碗粥,他吃了之后去学堂了,剩下的给陆清放在锅里热着,等他起来了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