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80 章 龙凤猪里的凤
    唐

    群臣满心无奈陛下,你咋就对分封这么念念不忘呢

    陛下你还记得当年曾言治天下百姓为本,绝不能劳百姓来养自己亲族。

    所以降宗室爵位为郡公,只留下数十有功大唐者为王。

    怎么还是想要分土封侯,劳累百姓呢

    魏征肃穆奏道“陛下,分封诸侯会加重百姓赋税,且京师地区军府颇多,朝廷对军府兵卒又行免除赋税。

    一旦分封朝廷收税不足,难以遏制诸侯四夷,长此以往动摇大唐根基也”

    中书侍郎颜师古出列建议“可仅封皇子,限制封地范围,使其交错而居扶卫京师,封国官僚由朝廷派遣,朝贡礼仪皆由朝廷定制,依列而行。”

    魏征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这是取了个折中法子,仿照汉朝分封制

    面对众臣反对,李世民有些委屈“朕重视纳谏,是为约束自己不滥用天子权力。

    如天幕所言,朕有听谏之心仍觉谏言可恶,有时更觉难以忍受。

    那朕后世子孙能听逆耳忠言吗”

    不听谏言的下场是谁

    隋炀帝,苦天下劳民伤财,毁大唐根基

    把盛极的大隋推向深渊。

    李世民这句话怎么那么熟悉

    房玄龄等人首次听到陛下自剖,一愣,随即想要争辩,却被陛下长叹打断“朕分封皇子重臣,也是为避免魏朝宗室式微,司马逆臣篡位。

    又或者他日大唐颠覆,也有光武帝那般,重振大汉荣光,不使大唐国祚短绝。”

    再不济也有个昭烈帝复唐吧

    李世民仰头望向天幕朕想大唐国祚朝过周朝,有错吗

    大唐自唐高祖起,就形成宗室爵位刺史”的政治现象。

    简单讲是唐宗室封爵后,领任刺史或兼领州牧、都督等职位,以此来掌控大唐地方,让宗世弟子为京师屏障,形成嫡子守京,庶子就藩的政治格局。

    如吴王李恪授齐州都督,既做中央藩屏,又能绝皇子觊觎大位之心,使皇室兄弟不行残杀之举

    唐

    听到天幕讲述耶耶种种,李治心情十分舒畅,甚至跟皇后忆起当年“昔年以天下未定,高祖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就连李氏孩童都封为郡王,封王人数为历代最高。”

    想到耶耶受过的委屈,李治罕像孩童般,做出撇嘴的动作“那些远支宗亲,于国无功不提,还嚣张跋扈,目无王法。

    害得耶耶重新划分疆域时,费了好大一番劲才将其降王。”

    坐在他身旁的武后,将目光从天幕上收回,拿着手帕捂嘴笑道“太宗陛下英明神武,岂会被区宗室难倒”

    她美目滑过莹白的天幕,眸底是不断膨胀的野望,语气却轻柔温和“太宗陛下听见后人赞美他,想必极为欣慰。”

    李治把玩着她的柔荑,不满道“朕看后人夸得太少,耶

    耶文治武功哪样不超秦皇汉武”

    后人竟不把耶耶排第一,毫无眼光。

    武后陛下,天幕未出现前,历代可是不愿与他们并列啊

    唐太宗即位后,便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让子孙长久、社稷永安的同时,也能让君臣亲亲贤贤,以示天下至公

    在询问长久之策时,尚书左仆射萧瑀大赞分封制,并表示魏晋不使用分封,所以国祚短绝

    天幕顿了顿惊叹道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总之唐太宗他翻遍史书发现

    周天子用分封制和宗法,结合为宗王政治来维系天下,享国祚八百余年。

    大秦以二级郡县制号令天下,结果二世而亡。

    大汉以郡县分封模式,享国祚四百余年。

    无论何种模式,总分不开贵族、官僚两个基本盘。

    何不改良北魏世袭刺史制度,将贵族与官僚政治结合在一起,变为新的维系天下秩序

    唐太宗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兴致勃勃地向朝臣卖安利

    汉

    他大汉也不是靠分封维系四百余年啊

    刘彻疑惑难道东汉分封了

    不可能

    他立马推翻了分封猜测,朝廷深陷诸侯之苦,难道刘氏子孙还不知道

    自高祖以来,他们汉家几代天子都在削弱侯王刘彻拂袖展臂,轻轻地靠在软枕上,眼眸扫过天幕唐太宗不怕大唐也来个七国之乱

    他的疑惑群臣不知,丞相公孙弘目光落到宗室刺史几字上“既然宗室任官职,那其权利应该颇有限制,否则大唐分封便是真正的裂疆封土,造就国中国。”

    届时就是外有四夷,内有封国,离亡国不远。

    而他身后下主父偃彻底头思索宗室担任地方官职,能不能加到推恩令里面去

    唐

    魏征怒视萧瑀“左仆射是于淳越传人吗心心念念想着分封”

    并且晋朝沉陆不就是分封下八王之乱造成的吗

    萧瑀表示他进言分封,是因为陛下想要分封啊

    被同僚瞩目的萧瑀,坦然自若地望向天幕,全神贯注地听着天幕讲述。

    很显然群臣的反对,让他的世袭刺史安利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的缘由很简单

    大臣们表示陛下你别搞封建迷信

    礼部侍郎李百药更是上书表示国运长短自有天命。

    即便是尧舜也只能守运不能长久稳固。

    想要将国祚延长,在于君王治理,今恢复分封制,岂不是要重返千年以前的结绳记事

    再则分封易世后,勋戚子孙骄淫自恣,相互攻战会害民至深。

    加之魏征等人亦是反对分封,唐太宗被迫搁浅分封想法

    秦

    世袭刺史

    秦始皇怔愣,他不明

    世袭刺史具体何意,但秦之前有个很常见的词世卿世禄

    指官位和爵禄可以传续子孙,代代承袭。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不过他眉头微微皱起底层有才之士要怎样出头

    大秦能席卷天下,除了法家外,也靠捡六国遗弃人才强国。

    按天幕所说,大秦一统天下后,六国游士无展才之机,深恨大秦意图让天下重返六国争锋,那大唐呢

    大唐学子愿意屈居人下,永无出头之日

    天幕声音微降群臣不愿分封,除了时代大势外,也有大唐政治倾斜原因。

    大唐实行内重外轻政策,即京官地位高于地方官职不提,各项福利京官为最。

    如唐初京官有俸料钱,而地方官俸禄只有职田产出,职位收入低于京官。

    并且仕途上京官比地方官升职更快,也更容易。

    从权利上看,刺史权利只有地方行政权,有领兵权没有出兵权。

    且世袭刺史的食封邑最高户为1300户。

    其封邑还达不到卫青食户零头

    汉

    刘彻愕然,仲卿封大将军那日,食邑数定然上万户,而大唐世袭户数才1300户

    他眸中闪过一丝玩味,刺史世袭但食邑户可不是固定数,若世袭刺史有罪削其户没了食邑进项的刺史,又有什么用呢

    再则刘彻似笑非笑地看着天幕重臣既然世袭刺史,那也当退出朝堂迁往封地才是,重臣愿意

    张汤却默默地将汉唐刺史相比汉代州一州有十五县,人口几十到上百万。

    不,按官职相对大汉应该叫郡守才对,陛下虽然置刺史官职,但大汉刺史更多行监察之权,无行政治理之职。

    大汉郡守有任免治内官吏实权,虽无军事权力,但从品秩上与朝中二品大臣相当。

    郡守只要政绩优良,就可以入京为三辅,由三辅而九卿,然后御史大夫,然后丞相。

    而大唐刺史上级似乎还有都督官职

    世袭刺史权利少封邑少,向上发展机会艰难,有害国家不说,还让使功臣后代生出骄族心态,触犯法律,使国家难做。

    所以唐太宗想要分封诸宗室、功勋重臣,让其子孙世袭地方,以辅翼李唐天下,达到天下共治、大唐基业永固的目的失败

    天幕语气变得诙谐起来;面对群臣反对,唐太宗表示不服政策还没实施,尔等怎么就知晓世袭刺史不行呢

    在贞观二年、九年失败后,唐太宗开始强行卖安利

    天幕突然跳出一个圆滚滚的小人,头顶贞观十一年,洋洋得意地走来走去,小嘴还在振声大喊朕来了朕来了

    朕带着世袭刺史走来了

    历代君臣脸色窘然为何后人行事为何如此轻浮

    学习老祖宗国事,难道不该慎重以待吗

    他们对天幕无奈时,见看见李唐太宗圆滚滚的小人,往

    前一跳

    天幕出现一行行小字贞观十一年定制诸王为世封刺史定制勋臣为世封刺史封长孙无忌为赵州刺史河北北县,改封赵国公,房玄龄为宋州河南商丘刺史,改封梁国公

    勋臣十四人为世袭刺史,非有大故,不得黜免

    贞观九年,唐太宗表示四夷咸服,不是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共创大唐盛世

    即便群臣反对,在贞观十一年时,唐太宗借着世封诸王之机,将勋臣世袭刺史推行了下去。

    加上前后分封的二十一个皇室子弟,大唐共封三十五个刺史。

    其中封地并不以重臣籍贯出分封,而是按照交叉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分封。

    一来借此改变朝廷内重外轻政治结构。

    二来设置陇关集团为大唐屏障,以此拱卫中央。

    三则利用关外和西南世袭,扩大中原王朝影响力

    天幕加强了重音最重要的是让大唐国祚绵长。

    不过奇怪的是

    陈雪语气疑惑为什么不分到羁州府

    唐太宗效仿周分封扩大文明统治边缘,也要插入四夷中心才能把政治影响力扩散到最大,从而打破帝国极壁问题

    秦始皇

    刘彻

    李世民

    啊这给诸皇子草原封王不相当于给人发配边关,逼他们反吗

    自古华夏以中原为本位,在儒学思维中,四夷就是遗荒之地,岂能长久居住

    至于把臣子世袭到边地

    满朝文武立马就反

    明

    听得天幕幼稚语言,朱元璋咂咂嘴女娃娃想得挺大胆。

    不过无论是汉唐,或者晋代等分封朝廷,他们分封都是对内封藩镇天下

    只有他老朱,是分封对外制异族。

    想到这,朱元璋忍不住嘿嘿笑出声,他老朱没小时候没摸过书,可从军后可是日日读书的。

    纵观历朝历代,无论是汉唐,还是元蒙人,他们都无法把北方给烫平整,只能进行战略防御敲打。

    不管各朝手段如何,只要中原不乱,异族就奈何不了中原。

    他金刀大马地坐在椅子上,得意地抬抬眼他不兴大唐统治四夷的盛举,也不学宋朝龟缩一隅。

    他就把中原攥在手心,再让儿子们守边疆,防守鞑子南下。

    有朱家藩王统兵屏障北地,若有鞑子来袭,朝廷就能从容地调兵击敌,而不是像宋朝那般,把北方异族随意出入大宋边境。

    朱元璋想到自己想出来的分封法,就忍不住得意,他把藩王变成朝廷总兵,没有封地,没有兵权,只是个皇子总兵,但有不臣之心,朝廷随意拿捏藩王。

    嘿嘿如此一来,他大明江山自然稳固,今后大明有君弱臣强局势,也不怕朱家皇权旁落。

    天幕没有对此纠结,语气松快道唐太宗世袭刺史想法,与群臣对持两年,甚至连长孙无忌等受益人,都上书表示臣等为陛下披心沥血,外任刺史与流放何异

    到贞观十三年,唐太宗说“割地封以功臣,自古有之,既然你们都不愿意,那便到此为止。

    于是功臣世袭刺史停止

    唐

    魏征等人齐齐起身,伏拜道“陛下圣明”

    “起吧”李世民心中微微失落,还是重整心绪提声道“大唐盛世,要来诸公共力,朕才好多赐食邑让卿传家啊”

    熟悉的说闹声,打破殿内凝重之气,群臣全都笑了起来“臣等定当竭力,使陛下早得耀耀圣君

    李世民眼眸一亮这个好

    虽不能用重臣做屏障,深化辐射王朝影响力,但唐太宗在接受天可汗称号时,默默地举起中原文化武器。

    以中原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在唐太宗手中正式成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