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44 章 龙凤猪组合05
    823个贫困县脱贫

    县城脱贫后人定是在大放厥词,口出狂言

    后世脱贫数量如同823串鞭炮,炸得历代君臣天灵惧震。

    脱贫是什么标准,他们不知,仅从字面上仍能看出,脱贫脱贫,摆脱贫困,什么样的国家才有底气让一县百姓脱贫。

    王安石根据后世舆图分布,在心里迅速掐算后,面容惊悚,双目瞬张,嘴唇哆嗦,失声大道“后世实现圣治天下大同了”

    轰短短的十字犹如油遇沸水,再次将朝堂君臣炸得头晕目眩,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圣人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让县城百姓摆脱贫困,不就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一直以齐家平天下己任的士大夫,猛地落下泪来,何其有幸,他们能窥得天下大同一角。

    又何其不幸,他们不能沐享大同恩泽,哀哉哀哉

    所有人齐齐抬头,目光灼灼地渴望着天幕后人,求指点大同之方

    明

    正在速记的朱元璋,面色复杂地搁下笔,听见脱贫那刻起,他就不想听后人分析汉况如何,只想了解后治国安民之策。

    仅后人学子便将秦汉两朝利弊,分析得通俗易懂,那他们的老师,甚至朝廷官员岂非都是贤臣大拿

    若神迹能请他们降临,为他大明指点一一该多好

    朱元璋抬起头望向天幕,那闯王来了不纳粮再次浮上心头,让他脸色复杂难辨。

    他朱重八因活不下去参加红巾军,大明百姓又因吃不上饭反明,见到口号那刻,他说不清心底是什么滋味,只觉得讽刺非常。

    见自家爹难受,太子朱标上前像小时那样,抱住他的手臂轻轻摇了摇“爹,天幕将各朝讲述得鞭辟入里,不比朝廷大臣差,甚至更为大胆锋锐。

    待后人讲明时,不就是大明拨正反乱之机”

    朱标看他脸色微微动容,声音又软了几分“与汉相比,咱大明建制不过数年,更易除弊端,待各序归其正,大明不就远超汉唐”

    “嗯,标儿说得的对,是爹着像了”朱元璋抹了把脸,欣慰地拍了拍大儿的手,正想再说几句体贴话,就听得大好儿突然拔高了音

    所以爹,赶紧听天幕讲述,以历代为基,印证大明朝廷利弊,别瞎愣着悲伤秋月,赶紧收了,难看

    啪朱元璋脑海里名为亲情的神经被拉断,怒火高涨猛地一个起跳。

    想要当场表演一个什么叫父爱,谁知太子早对他早有防备,见手伸来,立即闪身避开了去。

    逮不到人的朱元璋,扭头就发现几个臭小子正拿眼瞅他,看他囧事,顿时横眉倒坚,大骂道“没眼见的家伙,没听到你大哥说的话吗”

    还不好好听课,老子我要抽查的

    朱棣

    a朱樉等人有本事你继续逮大哥啊,

    拿我们撒什么气

    无论是震惊的王安石,

    还是想要请后人指点的朱元璋,都跟其他历代人一起,齐齐向天幕发出自己的祈求怎么才能天下大同

    而转到刘昭电脑上的弹幕却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看清楚弹幕后,正在讲述的刘昭被吓一跳,好家伙,那个大聪明提的问题

    难怪学神说老有莫奇名妙的弹幕出现,简直是增加讲解难度

    土地兼是个宏观问题,他不是专家,没那能力解释清楚,想了想干脆详细说说农民是怎么破产的

    与西方土地只有长子继承,其他子嗣只能分钱投身商业的不同,华夏无论是穷、是富,还是身份高贵平凡,眼睛都盯着土地。

    所以土地兼并往往都伴随着更复杂的政治、经济、民众因素。

    再加上古代没有足够的生产力,土地兼并只能延缓而无法彻底解决。

    用西汉举例底层百姓在土里刨食,商人有钱后买地做固定资财,官员贵族原本有地,但谁会嫌弃地多呢

    况且为了子孙家族,也要多备土地,以抵御政治风险和保障生活。

    但是土地就那么多,大鱼吃小鱼,谁最好欺负

    加之朝廷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真正打击到的是中小商人,更难以让底层百姓从商,无路可走的人,要么干犯法勾当,要么当佃农或是做奴隶。

    所以到了武帝时期,拥有两三百顷土地的地主很常见,基本生活物资都能自给自足。

    厉害的大地主到了东汉,就演变成门阀士族,大行大庄园经济。

    庄园内拥有佃农、雇工、奴隶等手工业者,有完整的生活物资生产链和武装力量,甚至发展到威胁皇权的地步

    汉

    后人也太直白了些刘彻抬手撑头,庆幸天幕刚展时,他就令宫婢退下,侍卫严守殿门,不许任何人靠近。

    他眼眸半阖,余光却在参宴大臣的脸上扫过,心中微沉,诸侯王未完全解权,还未对匈奴用兵,又遇天幕讲汉,天机外泄于汉而言,祸福未知。

    不过后世商贾豪强竟然能威胁天子刘彻眼眸闪过冷厉,他还是小瞧了他们。

    而汲黯等人听着天幕细述直白的语音,脸色青白相加。

    家中土地亦是用钱换来,购买土地之举,在当下是在正常不过的做法,若陛下让他们割让家中土地

    几人面面相觑,叩心自问即使他们同意,家里长辈能同意

    再则土地能分到百姓手里

    有人说国家灭亡,其根源处就是开国制度设计不好。

    此话对也不对,没有任何制度都是完美长久不变的,都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改革不难,难的是利益团体的阻挠。

    所以能否在不同阶段中,顺理好朝廷与各阶层对土地的需求,这点当权者的政治手腕要求非常高。

    自从秦汉法家的身影消失后,华夏历代土地改革都是施行延缓政策,结果不外乎两种

    外部力量打碎朝廷及利益集团的相持,利益集团受到严重受损,无力再反对当权者改革,朝廷可以顺势而为,达到改革目的。

    如唐朝均田制,它限制富者田地数额,保障贫困家庭最低的生存田。

    但因朝廷没有禁止永业田不可售卖,到了唐中期,能分给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从一百亩降到十几亩。

    轮到唐玄宗时,均田制已经无田可授。

    百姓无田耕种,为求活命大量逃避徭役,导致各地折冲府无兵可征,唐玄宗只能勉强填补,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因募兵制的推行,使节度使的权利更加完善。

    完善到一个善于跳胡旋舞的胖子,仗着唐玄宗的宠信,追求做皇帝的梦想,带兵把盛唐砸了个稀烂。

    直到唐德宗在代宗养民的基础上,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重革为两税法,力图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将大唐延续了下去

    唐

    盛唐、稀烂

    四个字犹如晴天霹雳,把初唐君臣炸得心绪恍惚,怎么会这样

    他讷讷地念着折冲府,一时恍然,折冲府难道是

    猛地抬起头,与长孙无忌对上,齐声道“折冲府是统军府。”

    言罢脸色更为难看,统军府数量不恒,根据各地情况进行置废,今大唐通军府有627个,分立各州府,主要镇军临四方,随时支援各处为首要任务。

    折冲府无兵可征,改为花钱雇兵,那钱从何来

    况且君臣再次抬头望向稀烂一字,发生了什么样的动乱,天幕才会用稀烂一字描述

    平行时空唐

    李隆基推开怀中的杨贵妃,腾身而起,两眼紧盯募兵制三字,脸色惊疑不定。

    就在三日前,宰相李林甫才上书提议改府兵为幕兵。

    唐玄宗是他

    “陛下”

    杨贵妃被推到在地,手腕装到案角,瞬间红肿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托着手臂,试探地开口“陛下”

    李隆基没有回应她,甚至没回头看她一眼,独自站在天幕前思量会跳胡旋舞的胖子节度使是谁

    而另外一种,如宋朝为了让百姓不用加赋,就能达到增长国力的目的,在原有制度上大胆改革。

    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宋君臣与世界为敌,坚决地将改革推行下去。

    结果被官吏共同阳奉阴违,好好的青苗法又执行成迫害百姓的工具。

    而汉文帝采用的是晁错的入粟拜爵,让贾商贵族运送粮食到边境,朝廷给予他们相应的爵位。

    像现实版的游戏充值,充几档享受几档福利。

    如捐600石得上造爵位,你为大贾商,捐四千石立即摇身一变,成为五大夫。

    总之文帝用虚拟的爵位

    ,获得边境可支五年的积栗,再将粮食输送到各郡县。

    粮食的丰藏,让文帝有底气免去当年田租,减少百姓负担,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宋

    眼睁睁地见天幕仅提宋而过,赵匡胤急赤白脸地原地打了个转,为什么不多说说宋

    官吏、官吏

    他狠狠地一拳捶在桌上,突然泄了力,对上网罗了官和吏的利益集团,君王还能改革成功

    大宋怕只能缓慢灭亡了

    各地心绪复杂的心情,并不影响天幕将话题重新归回正题

    文帝以身垂范,倡行勤俭,渡让自身利益于天下,让民富国弱。

    到景帝时期,咱们的启子哥所面对的各类阶级问题,更为尖锐复杂。

    与汉文帝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相比,对景帝讲述大多是春秋笔法,评他遵业文帝,继续恭俭与民休养,与父亲共创文景之治。

    事实上景帝的执政风格从来不是黄老,迫于整个汉初政治环境,他是不得不读老子。

    年少时就跻身为大汉棋圣的他,怎么会喜欢淡然无味的黄老之治

    秦

    秦始皇望着天幕上,骄矜的少年郎抄起博座,张狂地朝悍狂的吴王太子砸去,鲜血四溅,棋子散乱。

    周围惊声大呼下,做下杀亲举动的太子,漠然地收拢脸上神色,抬手云淡风轻地抖了抖衣袍,冷然地从尸首上踏了过去。

    呵他垂眸轻笑,如此刚烈激昂的性子,竟然会行黄老术治国

    难怪天幕会认为会称为景帝,布义刚行倒是适合他。

    秦始皇有些好奇,莫不是汉文帝的位不正

    否则怎会如此行平衡之术,将沉疴推及下代

    汉

    吴王刘邦在脑海里搜摸一圈,他分封的诸侯王并无吴王,看来是后期他分封的刘氏候王。

    嘶他摸着额头倒吸一口冷气,这娃子砸了自己血亲

    刘邦背着手走来走去,眉头拧得死紧,他并不在意景帝砸的是谁,在意的是这般性子绝对不是刘盈的种。

    他一软蛋生不出能斩杀血亲的崽

    太子有这份魄力,他做梦都能笑醒

    实事上景帝是霸王道杂之的先行者,他将田税进一步降低,为三十而税一并成为定例,又把徭役年龄从一十岁更改为一十三岁。

    又规定诸侯王治丧等征用民力不得超过三百,以宽民力,减轻百姓负担。

    政策很好,可惜过惯文帝日子的豪民,就喜欢跟朝廷大唱反调。

    他定三十而税一,地方豪民就敢对百姓实收什税五。

    实施假民公田政策让民有田可耕吧,嘿好家伙,地方势力当场表演什么叫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跟地方官府一合作,朝廷让出的土地直接装进包里,嗯,真香

    社会混乱,黑色势力强硬,怎么办呢

    道德不起作用下,

    只有用严刑峻法和酷吏,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汉家铁拳

    如济南郡被大宗族把持,吏治崩坏,朝廷政令无法畅行。

    景帝把苍鹰郅都派到济南任太守,以暴制暴,干掉几个大姓家族首恶,威镇整个郡县,济南治安自然路不拾遗,朝廷政令畅达

    汉

    天幕所说的种种,刘启并不放在心上,他亲身经历过天幕所言种种,其中内情,没有人比他更比清楚。

    他下巴搁在太子头上,心里思索谥号含义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唔他喜欢最后一个,也只认布义行刚。

    不过天幕说史书对他功过涂春秋笔法

    汉景帝摸着太子脸蛋轻笑出声看来史官对他很不见待啊,故意把他淡化,突出父亲,可惜

    他微微勾起唇角,眼眸中闪过一丝得意狡黠

    谁让他有个好儿子呢

    以武镇压不法豪强后,汉景帝又令各郡国多劝农民重返耕田,植对以丰衣足食。

    同时又在工商业方面进行各种限制,规定私铸钱、伪造黄金者弃市死刑,又收回铸币权,增加货币发行;

    为了加强对贾商的管理,他又启用搁置的关税,增加国库收入;

    又禁止大贾商卖酒,禁止拿粮食喂马等等一系列政策,才有了汉武帝初年钱堆满仓库的盛景。

    或许是朝廷内部外部的政事所压,汉景帝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有次甚至到了托孤地步,幸好幸好有神医点化,才转危为安

    汉

    好后辈

    刘邦一拍大腿,兴奋地大赞“不愧是朕的种,好”

    收拢铸币权利、增加国库积蓄正是皇帝该做的事,否则国家但凡有灾难祸事,岂不像天幕所说找高利贷商人借钱

    可惜做得不够狠,有钱就横行乡里的家伙,该辱之困之

    作为父亲,刘恒很是关心儿子身体状况

    听到他受政务拖累,败坏到托孤地步,刘恒心底酸涩难受,直到天幕庆幸有神医相伴,才微微松了口气。

    他注视着天幕中满脸病容的儿子,听着他在病床上向宫装妇人交代后事“我百年后,你要好好善待后妃和其他皇子。”

    只是当天幕现出妇人的脸时,刘恒眉头微蹙起满脸不岔的女人是皇后

    还未等他深思,就听宫装妇人出言不逊“老狗休想,休想。”

    见儿子如此被对待,向来温和可亲的刘恒勃然变色,怒叱“大胆妇人,该杀”

    在粟姬张狂前,汉景帝敢死吗

    汉家前车之鉴不远,他不敢死啊,真让粟姬上位成为太后怕是他前脚闭眼,后脚嫔妃皇子立马九泉与他相见

    他得活,得活下来安排好汉家接续,才敢闭眼。

    在栗姬神医刺激下,汉景帝硬生生地挺过生死大关,成功多活十年,期间废太子,诛杀粟家外戚,改立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

    为了刘彻殚精竭虑,汉景帝逼死甚有军功的周亚夫重新更换以谦恭著称的刘舍为丞相,为使太子不被外戚挟制,他又撑着病体为他主持冠礼,以示太子成人可以亲政。

    十天后,汉景帝在长安病逝

    汉

    听到自己寿命所剩无几时,刘启心底还未涌出复杂情绪,就被怀中太子哭嚎打断“父亲,我不要你死,不要你死”

    他轻轻拍了拍太子头顶,眸色幽幽寿命天定,岂能更改

    时不我待啊

    小刘彻在父亲怀里哭了一通,涨着通红的脸,揪着御衣,面上现过一丝羞涩“父亲,你好爱我”

    父皇,我也爱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