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呔!何处妖怪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的传承,没有传承便没有推动时代前进的积累,人类只能永远停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

    甲骨文是东南亚地区最早的成熟文字,后世金文、战国文字、篆文等文字,大多都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因此甲骨文是文化的基石。

    现存的甲骨文经专家翻译后,根据其形发现,甲骨文的形成从商人的生存行为演变而来,在译出的商文字中,字的形状大多数与杀伐有关

    站在太极宫前的李世民看着天幕上放大的商字符号,有些迟疑道“看上去挺像兵器”

    “就是兵器戟的形状嘛”程咬金用手肘撞了撞身旁的秦叔宝“在王世充时你不是还用过一阵一把戟在你手上舞得虎虎生威,力破敌宼,啧啧,老厉害了”

    被点名的秦叔宝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对陛下点点头“看上去的确像反放的戟,想必是戟字”

    话刚落音,就听见天幕揭晓答案,惊得程咬金惊脱口而出“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是表示天干的戊牛马不相及,这哪里像

    看着天幕将整块整块的译文例出,程咬金合上张大的嘴,我滴个乖乖,后世人实在大才,这都能译得出

    从殷商遗址中出现的祭坛中发现,对自然现象,对洪水、雷电等威胁他们生存的自然事物畏惧非常,因此经常祭祀上帝、祈求先祖福佑。

    而每一次祭祀,都会记录在卜辞中,从卜辞记录可看出商时期的战争、狩猎、天文、历法等事纪,堪称是商君王近三百年的史记。

    听到又是遗址,宋赵光义转头问当了皇帝的亲哥“后世这么喜欢各处挖遗址,该不会把我们皇宫也挖了吧”

    回答他的是宋帝赵匡胤的迎头一击怎么我宋才新立,你就想着宋灭国了

    知道自己踩雷的赵光义不敢再言,捂着脑袋跟他打开距离,委委屈屈地仰头看天,嘴里嘀咕道“你自己说的灭国,打我做啥”

    天幕对商赞叹若无卜辞,我们也不会想到商朝天文的发展竟如此璀璨,传流至今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纪年之法,在商时已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一年划分为十二月,闰年十三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不是很熟悉

    跟今天的农历很是相近,商人以此辨四季,指导农田耕种,并且以一岁为一祀来表示年岁之称,与后世以数晓明正旦之岁,有同通之处。

    在医学方面,商已发展出灸、刺、按摩等治疗疾病的方法,甚至有贵族读书的大学,各类精细的工艺品及从业者,可见商时社会分工再次进一步细化,与夏相比,商社会结构更加齐全。

    汉帝刘彻好奇居然这么早

    太史令大概应该或许是吧

    他又不会读甲骨文,又怎么知道

    夏启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世袭制后,商初仍属于方国联盟,商立于天下之中,受四方之功,为天下大盟主。

    为做好天下共主,伊尹为商制订各项典章制度,强调要以夏为教训,须要德泽被万民,要让诸民归心,天下才会向往商共主,否则商就会落到夏朝境地,被天下人讨之。

    但在所译出的甲骨卜辞中,商君最在意不是农耕民事,而是敬问上帝鬼神的卜辞。

    宋帝赵顼宋神宗仰头望向天幕中的甲骨文字,喃喃地复述道:“今我头疼是上帝不满是有部族要攻我还是先祖警示我有人要害我先祖会不会保佑我”

    头疼就衍生出这么多问题宋帝赵顼收回眼不再看其它甲骨内容,揉了揉额角转头对身后阐述变法的王安石道“王学士之言朕会加与考虑,朕才亲政,需徐徐图之”

    “是,官家”王安石知变化急不得,在官家应承后跟他一起抬起听天幕所言

    由此可窥出,商初商王自认为天子,但周围仍有许多部族不服商统治,为使政树稳定,商采用迁都的方式,以武力镇压四周商属诸侯,因此那时商初的秩序是血腥与杀戮,掠夺与文明并存

    正如天幕所言,追溯其源很重要,荀子为探学问起源,曾亲身访查过商朝痕迹,只可惜所获不多。

    听到天幕讲述殷商,默默为其补缺遗漏商为巩固政权,不以德化天下,各种刑法从商传出,因商在史上以残暴概括。

    正在讲解的季路安并不知晓古贤为他补漏,正嘴上说着历史,脑子里却在思考奥数题:直到中原大致平稳后,盘庚才将都朝安于殷,采用亲贵合一的政治形态,也是周朝分封制的前身。

    中央以商王为核心,有商王血缘的宗亲镇压四周,为维持商朝统治秩序,商王用宗教祭天祭鬼神的方式,与政治结合为一体,以武力、文字、礼器来加强与周围氏族国家。

    目前甲骨文的全部卜辞还未译全,在各界的努力下也只译出了约四千五百个文字,为了加快破解商历史,了解他们的生活制度和社会形态,博物馆曾向全国发出公告

    谁能从零开始认始甲骨文,一字十万块

    十万

    金钱的诱惑一出,让全朝代对天幕内容兴致缺缺的人齐齐一震,瞬间沸腾起来,十万呐虽不知道十万块价值几何,但单从数量便知是巨款,一时间心旌神摇,蠢蠢欲动。

    按耐不住的妇人转头问手持书册的读书人“孩儿他爹,我去买点甲骨文,你无事时认认”

    反正你读书那么多年也不中举,不如学学先祖之字,说不定能换钱呢十万能改善家里多少事

    已到立而之年的读书人望着天幕上看不懂的符号,旁边翻译出的解释武丁已酉卜爭貞乎帚好先収人于龐;意是要令帚好先去招兵去析龐吗

    龐在哪他不知,但译出的文字与他所认之字虽有简化,但仍能明其义,但对上卜辞上的商文符号

    自诩熟读圣贤书的他瞬间与现代学生心灵相通这用卷子上的题,看着很眼熟,好像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怎么办在线问,挺急的

    这是连圣贤也解不出的文字

    读书人收回目光无奈地看了眼妻子“那是后世之人发布的告示,就算我们解读了也换不到钱啊”

    妻子不管,信誓旦旦地一拍手“金龙都出现在咱们眼前了,怎么换不到钱只要夫君解出来,神仙一定知道”

    能将后世放到他们眼前的神仙一定是个好神仙,也肯定是说话算话的神仙,十万钱,家里儿女嫁妆聘礼都有了。

    面对妻子火热的期盼,读书人知家里生计艰难,咽下口中唾沫,硬着头皮道“我空隙时间试试”

    看着妻子欢喜出门打听甲骨卖处,读书人幽幽叹了口气还是努力考举吧,至少书上文字他能看懂不是

    不过他抬起头望向正在讲述的天幕神仙啊,求你别再语出惊人啊

    他的意志并不能左右天幕,后世之人继续向天下展示内容后商又立昭穆制度,并从祭鬼神转向推崇祖父,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享之,指商祭先王时,你们祖先也一起受祭,表示立天下不是商先王一人之功,也有尔等共同浴业之功,以示共主之德,来此稳定国家及天下秩序。

    而昭穆便是后来的太庙,是供奉先祖、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宗法制度,始祖居中,父左为昭,子右为穆,依次排序,统称为昭穆”

    “不对”秦始皇放下手中木椟,拧眉迎天“昭穆是宗庙、墓和神主位组成,岂止如此简单后世之人言语过于粗鄙浅显。”

    说罢侧眸将眼落到两帝博士身上,瞬时便有头戴儒冠的学子出列“启陛下,宗庙是国家社稷之所系,且昭穆应不止上下世代系所,而应与宗族中立男有系,父子异昭穆,祖孙同昭穆,兄弟异昭穆,代代相传,维持社稷,安定国家天下。

    如在周前,宗庙为盖五庙之制,为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及庙。

    后周文王、周武王建煌煌功业,却无法享宗庙,然,祖宗之庙不可毁也,故而增设文武二庙,至此为天子七庙。”

    语毕心中忐忑又期待陛下龙眼能落于儒家,谁知却见廷尉李斯手抚短须,旁一法家博士出列,冷声道“据秦律,子壮则分,独为户,岂能异昭穆,违祖制”

    那博士睨过儒子,傲然道“叔孙通例周天子之例,与兄弟异昭穆可无关”

    见自己暗宣儒家理念之心被发觉,孙叔通只能躬身称换话题“今齐国原亳社已成,请陛下下令,将六国七祖移入,已安天下”

    听到亳社二字,始皇眉目微压,他要儒家解后人昭穆之语,而不是想听亡国之社。

    为抚六国,他按周灭殷之例,向天下人表示六国先祖无罪,是亡国之君败坏祖宗基业,今六国先祖无宗庙可依,秦为其搭凉亭,将六国祖先移入,拱卫秦宗庙,以示秦德。

    叔孙通未听秦皇片语,立觉失言,想要张嘴补救,被秦王一眼打断,只好垂目返列,继续听天幕之言。

    后来商刑过重,民生如沸如羹,周武王伐纣,承接天命,使鼎革周。

    中华历史上进入周天子时代,到周公辅政时其,废其商人祭制度,以牲畜代替活人祭,堪为文明前进之举

    插入书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