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选择的困境
    处于恋爱中的男女,尤其是比较出色的男女,选择是个难题。古希腊有位哲人提出过一个哲学命题,说是一头驴子会在两堆完全相同的干草面前,由于无法抉择而饿死。显然这是人的困境,不是驴子的,如果是驴子的话,这畜生根本就不会选,随机走到一堆干草面前吃就是,吃完了这堆,再吃那堆,只要肚子受得了,它包圆儿。但是人没有这样的洒脱,当面临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有优长的人追求的时候,往往拿不定主意。抛绣球招亲东汉的应劭是个做官做得相当好的人,但他却喜欢写书,他的一本书名叫《风俗通义》,里面记录了一位女孩怎样选择恋人的故事。漂亮的姑娘有两位追求者,东邻这位长得帅,但家境贫寒,西邻这位长得不怎么样,但家境富裕。那个时候,虽说皇帝老儿已经独尊儒术,但礼教似乎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女人在家里还有相当地位,女孩的婚姻也不是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这个女孩的老爸征求女孩的意见,到底想跟谁。女孩想了一下,回答说,我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

    说实在的,如果现在的婚姻制度允许,这种干脆利索的解决方案,未尝不是当今许多女孩的最佳选择。可惜,这种方案有过于单向考虑的倾向,即使在男女关系比较随便的当时,都不现实,更何况现在?所以,必须想其他的办法。

    替代方案有很多。首先,可以考虑出题考试,某位名门闺秀,待字闺中,出题考试,考上的就选为东床佳婿;其次,可以考虑比武招亲,支个台子,让人来比武过招。不过,这两种办法在古代,都属于没影的传说。

    第三种方案是海选,适于候选人人数众多的情况,古代小说称之为抛绣球,一个绣球抛出来,砸到谁的脑袋上就算谁。这种事儿,古来只见诸小说,今天也没有人效法。

    第四种方案是委托给老爸,像东晋的郗太尉的宝贝闺女那样,任凭老爸在一堆候选人中挑,挑上谁算谁,最后挑上一个在东床吃饼的腆着肚子的家伙。严格来讲,这种方案,要算是诸方案中最可靠的一个。有点包办婚姻的嫌疑,但其实不是,因为这些备选对象,事实上都是女方或者男方自己接触交往过的,自己感觉都不错,只是拿不定主意,选哪个好,委托给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去进行专业化考察,近似于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而且这经理人还不用付费,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去?如果没有了老爸,委托给靠得住的朋友甚至公司都未尝不可,只是千万注意,不要委托给跟自己同性别的朋友。

    如果以上四种方案都不喜欢,还可以考虑第五种,这就是进行偏好选择。这种方案有点难度,因为选择者自己,首先要明白自家的偏好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白你到底要什么图什么。如果就图个老实过日子,那么看谁老实就选谁;如果喜欢带出去拿得出手,就争取选那个漂亮的;如果图的是具有共同语言,那就选个文化教育背景相似的;如果就图个逗自己开心,那就找那幽默有趣的。总之,偏好决定一切,不看别的,只看偏好,一票否决。说实在的,别看我说得似乎很不靠谱,其实绝大多数年轻人,在选择自己伴侣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奉行偏好第一主义,不管口头上的理由有多少,实际上决定性的因素,都是自家的偏好。

    最关键的,别总是犹豫不决,拖到所有不错的候选人都失去了耐性,离你而去,然后不得不进行次一等级的选择,到了这个境地,真的面对次等人物之际,从前的情境就会出现,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如何都难以在次级选择中心平气和,只好再拖。其实,就目前我的目力所及,剩男剩女,都是当年的好男好女。

    剩男剩女的困境,是要面对年龄增长而价值递减的定律。突破困境的最好路径,是别跟从前一样按常规的方式寻觅配偶。剩下的人多了,自己就成了群,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这时你会发现,其实大家一起扣除年龄的因素,这样的群体,优势特别明显,不仅成熟稳重,而且多半事业有成,前途光明。问题是,剩下的男生往下找,害得剩下的女生只能往上找,找来找去,都在制造代沟,结了婚,以后也不一定过好。其实,结婚过日子,还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结合最为合适。说是剩男剩女,其实也大不到哪儿去,成家立业生孩子都不耽误,年纪大一点结合,更加理性,经过风雨,也知道彼此相让,懂得妥协的必要。

    困扰了大家半天的所谓剩男剩女问题,其实,无非是晚婚晚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