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半是脂痕半泪痕(4)
    慵妆高阁鸣筝坐,羞为他人工笑颦。

    镇日欢场忙不了,万家歌舞一闲身。

    爱人在侧,琴音相伴,百助是阅尽世事的女郎,比一般闺秀更成熟,更能体谅男人。很快,曼殊眼中、口中、心中便只有一个百助了,他向百助表白:

    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盈。

    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

    百助接触过很多男人,但像曼殊这样深情多才的和尚还是第一次见到,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曼殊的朋友们开始只当他是逢场作戏,并没有放在心上,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与外国人通婚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国事被拆散的情人不胜枚举。庚子年间,林琴南与一个法国女郎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八国联军入京,林琴南向女友提出分手,法国女郎伤心欲绝,竭力挽回,奈何林琴南当时非常决绝,女郎回到寓所,感到生活无望,开煤气自杀。次日,林琴南后悔,来找女友,却发现故人已成一缕冤魂。受此刺激,林琴南终生未娶。在当时读书人的观念中,与日本艺伎玩玩可以,要动了真格的,朋友们激于“大义”,拼命干涉别人的好事。刘三等收到曼殊寄来的百助小像,纷纷写信劝阻。曼殊不是林琴南,他写诗回复说:

    落日沧波绝岛滨,悲笳一动剧伤神。

    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落日》(一作失题)

    不爱英雄爱美人,这是曼殊对爱情的回应!然而,他与百助最后仍然分道扬镳,也让担心他的朋友们常吁一口气。他们的分手决不是民族情感、爱国情结所致,症结还是曼殊的身分。他可以暂时放下修禅,但让他回到红尘,他又会犹疑、退缩。

    情到浓时百助希望两人能够有进一步发展。现实中的爱恋不会仅仅停留在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层面,再走一步,就是婚姻,就是xing爱。只要跨过去,曼殊就会远离他的佛道。百助像其他平凡女子一样,期望与自己心爱的人组织家庭,可是曼殊伤心地说“恨不相逢未剃时”。曼殊沉浸在理想状态的爱恋思绪。

    微风吹过,满树樱花随风起舞,洒在正要去会情人的和尚的袈裟上。百助暗示性提到两人的未来,曼殊期期艾艾,无法给百助任何承诺。聪明的百助不再相逼,依旧弹琴,琴声悠扬,泪水涟涟。回来的路上,和尚的袈裟上斑斑点点,“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樱花、胴脂、泪痕,或许都有吧。百助知道眼前的男人没办法给她婚姻,她留他在家中过夜,结果,二人什么都没做。曼殊承认是夜他备受煎熬,欲火焚身,百助由期望到失望,进而绝望,她知道是该放手了。他们相逢在初春,热恋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分手在落英缤纷的暮春。一期一会,相聚时全力去爱,然后利落分手。全力去爱,很容易,利落的分手,谈何容易?看着百助幽怨的眼神,曼殊无地自容,他能够给她的除了抱歉,就是这首尴尬的分手诗: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

    悔晤卿。

    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

    乐中筝。

    有时候想想,人有回忆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儿时的阴影,爱情的甜蜜,失恋的痛苦,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折磨曼殊。他逃避世间的苦,佛说生即是苦。也许,只有在青灯佛前,才能让心灵平静,他永远都无法忘记,慧初禅师那慈祥的微笑,他永远无法放下袈裟和经卷。依照佛家的观念,曼殊与百助枫子的爱情,是他们的前生情缘未了。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尊者七次还俗,始终得到佛陀博大慈悲的理解和宽容,终于证得大乘菩萨的正果。阿难修悟实相般若,得了智慧通,曼殊也如此,所以他说:色空本无殊。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离开日本后,他还会想起百助,那个令他痴迷、让他放松、给他安慰的女人。他并没有断得干干净净,否则,何必多此一举写诗给她: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零二十年。

    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怎么办,怎么办,曼殊努力摆脱自己的情yu、思念,他对自己说: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寄调筝人三首》

    结束这段感情后,曼殊依然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萍踪不定,落魄不已。佛说最伟大的成就是涅槃,他在等着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他的朋友们都投入革命中,他也支持革命,但他不热衷功名,他只是飘零的一只孤雁,无论何方,也只是稍作停留。他的爱情埋葬在樱花桥畔,他活着的证明只有一项:吃、喝。

    曼殊入佛门,却没有戒口,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暴饮暴食。用现代心理学观点分析,他也许想用大吃大喝排遣积郁的心情吧。他毫无节制的饮食,他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他吃尽苦头。30多岁的壮年,曼殊身患肝病、肺病、胃病。他唯一的快乐加速了他的死亡,多么讽刺啊!曼殊最爱吃甜食,慧初禅师在世时,只要有钱,就会给自己的小徒弟买甜甜的糕点,从此,曼殊恋上甜点,终生未变。他的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爱惜身体,曼殊毫不在意。一次,他在东京住院,医生严令他饮食规律,他却骗妹妹,让她拿年糕给他吃,结果病情更加严重。

    1918年,曼殊身体更差了,蒋介石、陈洁如夫妇收留他。在陈洁如的悉心照料下,曼殊稍有了精神。他从医院回到寓所,大家以为他会遵照医嘱,安心养病。可是他的朋友们忘了,曼殊对红尘一点也不喜欢,他更爱偷吃厨房的热栗子。如此任性的病人,华佗再世也无能为力!就这样,一代画师、情痴、诗僧——苏曼殊结束了他短暂的红尘孤旅。5月5日下午4时,苏曼殊病逝于上海,享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