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4)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之一

    凭高瞰险才是她生活乐趣的所在,异性对上官婉儿而言,没有情,只有交易。也不能全怪她,宫廷中没有正直懂爱的男人真心爱她呵护她。祖父、父亲、张昌宗、武三思,跟她关系密切的男人不是早早离开她,就是深深伤害她。只有绚烂华丽的物质生活才能给她安慰,就像现代都市流连于灯红酒绿中的男女一样,上官婉儿缺乏安全感,只能通过外部的刺激满足欲望。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相传郑氏怀婉儿时,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杆秤,郑重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醒来以为腹中必是一个男孩,将来能像公公一样作宰相。婉儿出生,郑氏心中甚是不乐。多年后,当年梦境居然成真,年过四旬的上官婉儿成为大唐帝国的真正主宰者!上官婉儿还为家族先人洗脱罪名:祖父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婉儿的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

    婉儿每天就像现代高级白领上下班一样,早上梳洗打扮后,从家乘坐豪华马车到宫廷,办理公事,奉承皇帝、皇后、公主,偶尔接受公主大臣的邀请,社交饮宴。晚上回家,有时也会加班批改公文。中宗皇帝和韦后有时为了表示对这位能干女官的重视,也会兴师动众到她家做客。上官婉儿家里准备了美酒佳肴、舞乐歌姬,作为大唐帝国最负盛名的沙龙女主人,她绝不仅仅只有批改公文这一个强项。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初唐知名诗人,母亲郑氏出生诗书世家,是婉儿的启蒙老师。《全唐诗》仅存上官婉儿32首诗,主要以应制诗为主,华丽、整齐、肤浅。生活在欲望和权力的漩涡中,灯红酒绿,再多的人生体验也得咽到肚子里。不合时宜的话断不会从精明警觉的上官昭仪口中说出,她是中宗朝的“歌德派”。上官婉儿劝中宗扩昭文馆,广招学士,给更多诗人表现才华的机会。昭文馆招生名额扩充,来找上官婉儿、韦后、各位公主走后门的就更多了,她们当然乐得中饱私囊。中宗一贯最听家属的话,一时间,宫廷诗人集聚昭文馆。诗人们经常举行诗歌会,也会邀请皇上、皇后参加。中宗、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才力不逮,他们的部分就被上官婉儿一气包办,她从来不追究皇帝等人的版权问题,听到别人夸奖皇帝、皇后、公主的诗如何好,上官婉儿心里特别受用,没骨气又没才学的中宗一家对上官婉儿更为依赖。上官婉儿最辉煌的一刻发生在景龙三年(709年)正月。当时,中宗带着韦后、婉儿和朝廷重臣赴昆明池游宴,中宗兴致上来作诗一首,命百官各和一首。韦皇后便向中宗提议,以金爵为赏,由上官婉儿当场品评诸人所作。中宗大喜,当即让上官婉儿登上彩楼评诗。

    百官交的卷子都在上宫婉儿手上,郑氏的胎梦“称天下”此刻成真。婉儿读一篇扔一篇,一时间,诗作如雪片般纷纷飘落。楼下朝廷百宫收起自己被淘汰的诗作,等待最后的结果。最后,只剩沈俭期和宋之问的诗稿尚未发落。沈宋二人谁能胜出?

    过了一会儿,沈佺期的诗也落在众人面前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

    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战鹚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山花缇骑绕,堤柳幔城开。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宋之问在此次比赛中夺魁。上官婉儿高声朗诵折桂的诗作: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对后者,上官婉儿给出中肯的点评:“两诗功力相仿,但沈诗结句气势已竭,而宋诗仍然不减,因此宋之问胜出。”众人都对此评断心服口服。在皇宫中,婉儿就不把所谓妇德放在眼里,现在住在自己家里,更是无拘无束,公然和情人出出进进。中宗皇帝“宽厚”过人,妻妾给他戴绿帽,他安之若素。上官婉儿从没把中宗放在眼里,以她的聪明,对中宗,只有利用,谈不上感情。

    上官婉儿深受武则天影响,喜欢中性花样美男,她最后一个情人崔湜就生得清秀俊美。这位崔先生曾经作诗自我吹捧:

    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

    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

    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

    幸逢休明时,朝野两荐推。

    一朝趋金门,十载奉瑶墀。

    入掌迁固笔,出参枚马词。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

    外司马寻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

    如果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单看这首诗,一定会觉得崔先生年轻有为、正直无私,能而被谤,不少人还要为他的不幸遭遇长吁短叹一番。事实恰恰相反。崔浞是定州人,考量其一生所作所为,既不愚也不直,虽有才却无德。见风使舵、贪得无厌、忘恩负义、翻云覆雨才是他的最佳写照(他跟谁谁倒霉)。

    崔浞本是五王手下,被派到武三思身边做卧底,崔浞深谙识时务为“俊杰”,他看到五王大势已去,卖友求荣,投靠了武三思,还给武三思出主意,残忍地杀死张柬之、敬晖等人,仅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毫无人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