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半放海崇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4)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诗经·郑风·狡童》

    随后,楚庄王欲灭陈为楚县。大夫申叔时认为此举不妥,劝楚庄王说:“夏征舒弑君,讨伐他,处死他,都是符合正义的。但如果因此抢占陈国土地,人们就会对大王说三道四。牵牛践踏别人田地的人固然不对,因此把人家的牛占为己有,会给人留下话柄。”楚庄王觉得有道理,又舍不得陈国的土地。申叔时又劝他知错就改比不做任何补救好得多。

    这套冠冕堂皇大道理背后,有很多利害关系。陈国本来就依附于楚国,楚国找借口灭了陈国,其他依附于楚国的小国难免兔死狐悲之感,所以他恢复陈国的宗庙,还放回孔宁、仪行父(大约是让这两个人作楚国的亲信)。如果楚王出兵基于道义,这两个教坏国君、寡廉鲜耻的家伙应该最早被杀。可见,楚庄王野心更大,小小的陈地不足以满足,也因此他才能拒绝妖艳逼人的尤物夏姬。

    扬之水,不流束楚

    就算楚庄王不好色,对传奇女子夏姬也很好奇,所以当大兵杀到株林时,楚庄王第一个命令便是捉来夏姬。他要看看这个迷倒众生的女子究竟是什么样子。

    夏姬被带倒楚王军前,楚王一见,果然人间绝色,一阵晕眩,真想马上带回楚宫。这夏姬沉着上前,请求楚王饶自己不死,说情愿为奴为婢,伺候楚王。听了此话,楚庄王更是心旌摇荡,对诸将说:“后宫佳丽虽多,却没有一个比得上她。寡人准备纳她为妃,诸卿以为如何?”大夫巫臣谏日:“不可!我国兴兵讨陈.基于正义,抢走夏姬,会被人说成为女人用兵,主公的名声会因此受累。”巫臣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楚王恋恋不舍地看着夏姬,叹道:“快让她走吧,若再见她,我担心把持不住自己。”

    大将军、楚王的兄弟子反出来对楚王说:“我刚死了妻子,不如把她赐给我吧。”楚王正要下令,巫臣又说不可:“据我所知,跟她有关系的男子都很倒霉,天子蛮,杀御叔,弑陈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典型的红颜祸水,天下那么多美女,娶她回家,恐怕以后要后悔。”楚王便也劝道:“你娶了她,家里从此不得安宁,还是算了吧。”子反心中不快,反问道:“屈大夫(巫臣姓屈)不让我与大王娶她,莫非你要娶她?”一句话说中了巫臣的心事。巫臣早就垂涎夏姬美色,被子反这么一问,倒没法再提。楚王为难地说:“怎么也得给她安排一个出路。”恰好老贵族连尹襄老死了妻子,于是楚庄王将夏姬许配于他。人们写诗说: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诗经·郑风·扬之水》

    夏姬嫁给连尹襄老,平静日子不到一年。公元前597年的一场战役中连尹襄老被晋军一箭射中,夏姬又一次成了寡妇。连尹襄老出战前,夏姬就已经跟后夫成年的儿子黑腰有了奸情。以前连尹襄老在家,两人只能偷偷行事。现在连尹襄老战死,黑腰连老父的尸体也不要,就跟后妈夏姬出双入对。

    夏姬的行为引起楚国人的不满,国人要求将夏姬送回到郑国。楚王原打算只要夏姬在楚国,迟早能一尝美人滋味。未料国人对她怨气如此强烈,无奈中送走夏姬。夏姬回国,郑公对这位风流成性的姐姐无可奈何,给她一块地方,夏姬依然逍遥快活。

    楚国巫臣自从见过夏姬,便发誓要抱得美人归。公元前589年,楚共王(庄王已死)派巫臣出使齐国商议共同出兵的事,巫臣收拾细软大包小包喜气洋洋上路了。恰好被申叔跪看到,申叔跪觉得奇怪:一个负有军事使命的人(巫臣的任务是告知齐国楚军用兵的时间)怎么没有敬畏戒备的神情,莫非要拐个老婆逃跑。果然,巫臣从齐国办完事,绕道郑国,说自己奉了楚王命令,向夏姬求婚。郑公求之不得,高高兴兴把一代妖姬嫁出去。郑人做诗说: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一《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国君之女被讥笑为野草,可见夏姬在国中的风评如何了。巫臣在馆驿与夏姬成亲。当晚欢乐过后,夏姬在枕旁问巫臣:“这事您真的禀告过楚王吗?”屈巫说道:“今日鱼水之欢,其他在所不计!”第二天一道表章递到楚王跟前:“我娶夏姬,不能再出任齐国使臣,请大王另派他人。”

    没得到夏姬的子反趁机大说巫臣的坏话,还要楚共王写信给晋国,断了巫臣的仕途,楚共王没有答应。五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84年,子反联合巫臣的夙敌子重杀害了屈巫的族人子阎、子荡、弗忌,以及夏姬的情人、襄老的儿子黑腰,并瓜分了这些人的家产。巫臣得到消息,写信给子重和子反:“你们贪婪邪恶,杀害那么多无辜者,我一定要为他们报仇。”

    灭族之恨让他发誓报复楚国,他请求代表晋国出使吴国,得到晋景公批准。他带了装备精良的战车来到吴国,教吴国军队学习使用战车作战,运用阵法排兵布阵。吴国的军事实力从此有了长足的进步。巫臣趁机拼命鼓动吴国与晋国结盟,背叛楚国,自此吴楚两国兵戎相见,一年之内烽火七燃,鼙鼓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