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招牌所在,人心所向(1)
    胡雪岩语录:入行开店铺,都希望能够生意兴隆,不断发达昌盛,而生意应以店铺起名开始。店铺起名要与同行相区别,要适合所经营的生意,还要讲究吉利。

    在《水浒传》中,武松回家探亲,路过景阳冈时,在山下远远就看见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酒”字,这面旗帜就是这酒家的招牌,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酒店,知道这里有酒卖,有酒喝。

    所谓招牌就是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别人一看这招牌,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卖酒的写有“酒”字招牌,开客栈的写有“某某客栈”的招牌,而开钱庄的就会写有“某某钱庄”的招牌。如果某一家店或某一种产品质量好、信誉好,那么,他们的招牌就会被别人称为金字招牌。就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

    100多年前就出名的“狗不理包子”,其主人高贵友先是摆包子小摊,他乳名叫狗子。他手艺超群,做的包子特好吃,买的人很多,一忙起来没有时间与顾客打招呼,顾客揶揄他是“狗子不理人”,后来不知谁将其简化成“狗不理”。“狗不理包子”的名牌就是这样被顾客吃出来叫起来的,并享誉至今。现在,“狗不理包子”已经称为了一块名符其实的金字招牌。

    所以,对于一家企业或家店铺来说,招牌就是它们的灵魂,只要招牌出来了,就不愁别人不知道有这样的一家店或企业。因此,要办好企业,往往得先打出旗号,亮出招牌,让人家认识你或美丽或独特的脸孔,借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达到扩大、发展事业的理想目标。这是古今所有实业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矩。

    从前,有个商人在镇上新开了一个店铺卖酒;为了标榜酒美,招徕顾客,特奉厚礼请来几个秀才,准备写一个招牌,挂在酒店前。甲秀才挥笔写出:“此处有好酒出售”七个大字。店家见了,点头赞许。乙秀才指出:“这七个字过于罗嗦,应该把‘此处’两字删去。”店家细想,也觉得有理,丙秀才又说:“‘有好酒出售’中的‘有’字多余,删去更为简约。”店家也觉干脆。可是丁秀才又振振有词道:“酒好与坏,顾客尝后自有评价,‘好’字宜删。”店家没有反对。这时,甲秀才生气地说:“删来删去,干脆留一‘酒’字,更为夺目。”店家欣然接受。所以,招牌就要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懂。卖酒的书一“酒”字、卖粮的书一“粮”字就境界全出了。

    胡雪岩在创办自己的钱庄时就十分注重钱庄的招牌,他知道招牌出来了,那么生意自然而然就会来。

    由于自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于是胡雪岩就把给钱庄写招牌的事让给了王有龄。王有龄尽管是个读书人,但是对于题招牌之事,也是第一次,题诗题画倒也简单,但是对于经商的招牌吗,那就不知道是怎么个起法了。胡雪岩虽然不知道题定招牌的遣词用字,但他知道题定招牌很有讲究。他认为,不管什么生意,招牌一定要响亮,容易上口,而且还要与众不同,省得跟别人搅不清楚。此外,既然是开钱庄,那肯定要和钱庄有关,要吉利。

    胡雪岩尽管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说的这几点,确实是起好招牌的关键所在,可见胡雪岩尽管没有读书,但是见识倒也见得不少。招牌要容易上口,就是说招牌要响亮,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一看就能记住。如果招牌用字生僻,读起来拗口,自然不会给人们很深的印象。招牌要与众不同,就是使自己的招牌显得特别,能在同行同业中引人注目。用现代商务运作的观点看,一个与众不同的招牌,实际上意味着一种独立的品味和风格。招牌要合适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店铺取名时,能结合本行业的特点,符合营运商品的要求,让人一看招牌就知道这家店铺是干什么的,自然也更容易让人注意。而招牌要吉利那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中国人特别讲究彩头,因而定招牌时特别讲究用字的吉利,这也符合商场上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商场上,无论买卖双方,都希望能够大吉大利,谁也不会喜欢自找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