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应对形势要随机应变(2)
    此外,在清朝还有一种特殊的贷款,就是“放京债”,所谓放京债,就是放款给那些外放州府的京官。因为毕竟是京官,比地方官要高一等,所以,在去新地上任的路上,极尽奢华之能事。嘉靖时期,南京太仆寺卿王某,升光禄寺卿(正三品)赴任,王某和家人坐八抬大轿3乘,四抬大轿4乘,总共用了340个扛夫和轿夫,一天花费差银40余两,从南京到陕西三千里路,浪费差银不下两千两。当年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200多元人民币。按200元计算,一个人升官到他乡上任,只抬轿子和扛行李的花费就是20万元人民币。所以,每一个官员不管是外放还是升官,都要借钱的,因为只有借钱,他才能保存他的面子,如果在路上太寒碜的话,上任了也会得不到当地其他官员的重视,因为别人就会认为是被贬官的人。并且这些人到任以后,买公馆、轿马,置仪仗,都要花钱,这些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向这些人放款也是一笔很好的生意,因为不怕他们不还,如果他们敢赖账,把他们的借据递到都察院,御史一参,赖账的人就会丢官。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清政府官员的调动非常的频繁,因此这种生意就更好做了。

    胡雪岩就抓住了这一个机会,根据这一种形势的变化,随机应变,向那些官员放款,又给他的阜康钱庄带来了一大笔的生意。

    一日一心得:

    形势处于千变万化之中,那么,我们也要根据这种变化而随机应变,这就是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学会变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这样才有可能把要做的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