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做生意不需要全才(1)
    胡雪岩语录:根据他人的才干,授予他适当的事情,则不会失败。根据他人的能力,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则能少犯错误。客商把货物交给中间人,把资本托付给合伙人,要事先观察他的为人,看他们的能力磨练到了何种程度。所用之人的才干与所做的事情不相称,必然导致钱财的丧失、生意的失败。所用之人的能力不能担当所托付的重任,必然导致事业的倾覆。家仆、佣人之类。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来使用,否则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战国·楚·屈原《卜居》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后人就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这样的好马,能过日行千里,如果把她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而人才也一样,不管多么全的人才,也有短处的地方,而不管多么专的人才,也有长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看到人才的长处,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短处。并且全才在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尽管我们提倡要全面发展,但是又有几人能够全面发展呢?所以,与其追求半桶水的“全”,还不如追求满桶水的“专”。做生意也一样,不需要全才,有专才就行了。

    这就涉及到一条用人的原则──用人所长。胡雪岩认为,在用人时,要择人而用,使天资、性格、能力各不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这样使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像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一样,“人能尽其才。”

    左宗棠从太平军手中拿下杭州的时候,胡雪岩就打算吸收太平军的存款,这一想法让胡雪岩和随他在杭州办事的刘不才和小张兴奋得一夜睡不着。正在这时候,胡雪岩发觉墙外有人在敲锣打梆子,这是在打更。久困之城,刚刚光复,一切还都是兵荒马乱的景象,居然还有巡夜的更夫;听着那自远而近“笃、笃、镗;笃、笃、镗”的梆锣之声,胡雪岩有着空谷足音的喜悦感。而心境也就不同了,眼前的一切都抛在九霄云外;回忆着少年时候,寒夜拥衾,遥听由西北风中传来的“寒冬腊月,火烛小心!”的吆喝,真有无比舒适之感。那是太平时世的声音。如今又听到了!胡雪岩陡觉精神一振,就问小张,“刚才你们听到打更的梆子没有?”“听到了。”小张答道:“杭州城什么都变过了,只有这个更夫老周没有变。每夜打更,从没有断过一天。”胡雪岩肃然动容,“难得!真难得!”胡雪岩突然觉得这个更夫是个可用之人,因为他尽忠职守,非常认真。这样一件无趣之事他都能一本正经地坚持做下来,并且兢兢业业,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个难得的了不起的人。如果雇佣他去巡守仓库,一定会做得非常好。于是胡雪岩第二天把他找来。让他做胡氏仓库的总巡视,这个更夫果然尽职尽责,从没让胡雪岩的仓库出什么差错。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一不精的“小混混”。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是一文不值的。但胡雪岩却发现他很机灵,胡雪岩去找郁四的时候,是陈世龙带他去的,一路上胡雪岩都在与他交谈,他发现陈世龙身上有许多可取之处。他与人交接不露怯,很有大家之气,对胡雪岩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合适得体。而找到了郁四之后,胡雪岩又从郁四那里了解到,尽管陈世龙很精明,但是却从不吃里扒外。于是,胡雪岩就看上了陈世龙重诺言、灵活却又不失本分这些长处,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能成为自己跑江湖、跑官场的得力助手,甚至是左膀右臂。于是胡雪岩把他收在自己的身边,每次跑江湖、跑官场都带上他,并且每次他都能为胡雪岩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与门路,让他每次跑起来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