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低调做人防人妒忌(1)
    胡雪岩语录:不招人妒是庸才,可以不招妒而自己做得招妒,那就太傻了。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中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意思就是说,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这就是典型的文人相轻,文人们总是喜欢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

    而在商场上,就有“同行相妒”之说。胡雪岩在后期,李鸿章与左宗棠争权夺利,李鸿章就命盛怀宣在上海排挤胡雪岩,但是,盛怀宣之所以那么愿意去做,就是因为对胡雪岩产生了妒忌,因为盛怀宣也是一个商人,而胡雪岩在商场上的成功是他所只能望其项背的,于是,他才想方设法要把胡雪岩搞垮。

    而对于胡雪岩来说,一直以来,他都在低调的做人,因为他深知人行走商场,就怕招来同行的妒忌,如果同行对你产生妒忌了,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把你孤立起来,然后再设法把你挤垮。胡雪岩最后因为生丝生意而失败,就是因为他想垄断生丝生意,维护蚕农的利益,他想抬高生丝的价钱,这样就损害了同行的洋人的利益,于是洋人才会联合清政府来击垮他。

    可是不管盛怀宣也好,洋人也好,胡雪岩招来他们的妒忌并不是胡雪岩的本意,他也是因为太成功了,名声在外,由不得自己,整个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胡财神的。所以他最后的失败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但我们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低调做人、谨小慎微是他一辈子在坚持的事。

    当王有龄捐官成功做了上海海运局坐办的时候,胡雪岩就想开办钱庄了,尽管当时候他还没有钱,但是他看到了王有龄的前途,他相信王有龄会有一片光明的仕途,到时候以王有龄为官场靠山,凭他们的交情承办代理打点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而且公家银子不需付利息,这等于是白借本钱。

    可此时的王有龄却认为自己还只是一个坐办,不是实缺,没有实权,没有给胡雪岩提供代理公款的条件。他想等他在官场坐稳了,得了一个知县做的时候,胡雪岩才开钱庄,到时他把官库的银子给胡雪岩钱庄“代理”,也就理所当然了。可胡雪岩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要是等到王有龄放了州县得了实缺再来开钱庄,那时浙江官、商两界都知道有个王有龄,也都知道王、胡之间的交情了,虽然自己的钱庄那时候也能够凭借王有龄的关系而代理公款,或许钱庄生意的运作还会更方便些,但外人的看法却会大不相同,人们会说胡雪岩办钱庄是借了王有龄的官场靠山,也会说王有龄是动用公款交胡雪岩办钱庄,营商自肥,到时候胡雪岩就是一个出名的人了,那么,别人肯定就会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嘴上尽管不说,但是暗地里却使坏,搞不好向京城参上一本,那可不是胡雪岩所想要的。

    这就是胡雪岩低调做人的表现,等到了胡雪岩的后期,他就更注意这一点了。因为此时的李鸿章与左宗棠明争暗斗更加激烈了,左宗棠一当上南洋大臣,就极力铲除李鸿章在江南的势力,而李鸿章也为了打倒左宗棠,也要铲除左宗棠的党羽,而胡雪岩就是被铲除的第一个对象。于是李鸿章指使盛宣怀排挤胡雪岩在上海的势力,盛宣怀指使手下散布中法即将开战的信息,让上海人心惶惶,世人纷纷兑银,“阜康”银根吃紧,就在此时,古应春自己作的房地产生意因为战事,一落千丈,欠债累累,胡雪岩想帮助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胡雪岩找到李鸿章,请他关照上海道台,尽快将各省的协饷拨还给他,李鸿章表面答应,但暗地却让邵友濂扣住不发。同时,“阜康”又出内贼,上海的总管宓本常看胡雪岩事业发达,自己也想另起炉灶,私自挪用了十几万两银子去做南北货的生意,结果赔了钱,自杀身亡。

    就在这时,胡雪岩的女儿就要出嫁,其母罗四太太带着她去上海购买嫁妆。但是,胡雪岩再三告诫他们俩,不要太过招摇,买些钻石珠宝就回杭州,因为现在正在关节眼上,不要惹人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