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结交官场须烧冷灶(1)
    胡雪岩语录:交结官场,不仅“趋热门”也“烧冷灶”。

    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鲁迅,他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辛未科的翰林,后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五十九岁,下一年六十整寿,要开恩科,所以于这一年秋天举行乡试。而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周福清的同年殷如璋,周福清就拿着一张一万两银子的期票去给自己的儿子和亲友五人通关节。但由于事情穿帮,被光绪帝判处“监斩侯”。这一年,鲁迅十三岁,由于这一场变故,鲁迅家中顷刻天坍地陷,族人连夜分散各地。鲁迅兄弟不得不走避于城外皇甫庄外婆家中。因为家道衰落,以前那些亲近其家的亲朋好友,也都一个个躲得远远的,不再像周福清做官时那么走得近了,有的对他们还指指点点,冷嘲热讽,使鲁迅兄弟过早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给鲁迅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鲁迅的文章里写的都是揭露社会黑暗及人情冷漠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注重人情的社会,但这个注重人情的社会里的人又有一种劣根性,这种人情只存在于比自己地位高的、身份高的人身上,而比自己地位低的、身份低的人那里,人们是不屑于与他们讲人情关系的。本来人往高处走,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当那些地位高、身份高的人从他们的地位上跌落下来的时候,那么,他以前的那些跟他称兄道弟的人就会对他们躲得远远的,就好像他的事会牵连到他们一样,有的不仅是躲得远远的,甚至是冷嘲热讽,好像通过冷嘲热讽就能把他们以前对他的阿谀奉承补偿回来一样。

    这种事情在官场更常见。当某人身居高位握有权利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巴结他、讨好他,而一旦他因为什么错误从他的地位上跌落下来或者因为年老从他的位置退居二线的时候,那些以前想方设法去巴结、讨好他的人现在早就不知踪影,避之唯恐不及了。

    如果我们把这种情况比喻成“热门”与“冷灶”的话,那么那些当朝权贵、实权大官就肯定会是“热门”,而那些身处厄运、人微权轻或大势已去之人则只能是“冷灶”。如果把眼光放在那些当朝权贵、实权大官身上,就叫做“趋热门”,而如果把眼光放在那些身处厄运、人微权轻或大势已去之人的身上,则叫做“烧冷灶”。“趋热门”人人都会,但是“烧冷灶”就未必人人都会了。

    而胡雪岩就是一个既“趋热门”又“烧冷灶”的人,他结交左宗棠、奕诉、文煜就是在“趋热门”,因为这些人都是当朝的重量级人物,但是他对那些暂时潦倒而没有发迹的人物,他也毫不犹豫的提供帮助,这就他的“烧冷灶”之术。这种“雪中送炭”的义举使得受助人感激不尽,而一旦受助人飞黄腾达了,施恩人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所以胡雪岩为什么能有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既“趋热门”又“烧冷灶”的结果。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就是一种典型的“烧冷灶”,但是胡雪岩更成功的“烧冷灶”是对宝森和麟桂的帮助。

    宝森因为政绩平庸,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借朝廷之手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于是宝森只能在京城闲居,每日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赌场,表面上很悠闲,其实心中甚感落寞。胡雪岩就特意拜访,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包了。宝森因为旗人身份限制,在京玩得实在不过瘾,就随了胡雪岩去游上海,逛杭州,游山玩水,甚是痛快。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后来胡雪岩向洋人借款,就是通过宝森才买通刑部尚书文煜,并搞好和醇亲王的关系,始办成此事。

    对麟桂的帮助是在麟桂要调离浙江的时候,麟桂任浙江藩台的时候,在财政上空缺了两万两银子,现在要调离浙江了,如果不把这两万两银子垫上的话,自己的把柄就会落在人家的手上,到时候就会影响他的仕途。麟桂可不想这样,于是他就向胡雪岩求助,希望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能资助他两万两银子,但问题是阜康刚刚开业,包括同业庆贺送来的“堆花”也不过四万两现银。而麟桂一下就借去两万两,并且麟桂是正要调离浙江的,如果他人一走,不还这些银子了,那么两万两银子对于当时的阜康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