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事事留下退路方可无恙(1)
    胡雪岩语录: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

    我们看武侠小说,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人和某人比武,每一招每一式都只用八成的功力,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用十成的功力,或者说再多一点,用十二成的。这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如果用十成乃至十二成的功力,那么自己在使出那一招的时候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自己在使出这一招之后,由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导致下一招就使不出来了,那么就会吃亏。

    这就像刘备举全国之师去攻打东吴一样,刘备在得知关羽被东吴给杀了之后,兴师去讨伐东吴,由于失去了理智,根本没有为自己的军队留下后路,全部歇息在树林中,最后被陆逊一把火给烧得一干二净,使得蜀国元气大伤,最后慢慢的就衰落了。

    这也像跑步一样,如果用的力气太大了,跑起来速度是快了,但是在停下的那一刻的惯性就大了,如果是急骤停下的话,那么肯定会因为惯性而摔倒,如果是没有用尽力气跑的话,那么随时都可以停下来。

    事事力气不可使尽,要懂得为自己留下后路,这样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回旋的余地,如果用尽了或者太过了的话,就只有吃亏的份了。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在每一次出击之前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我们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是万一出事了,咱办呢?要是加之没有后路的话,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有那样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敢于冒险,他每一次抓住的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在那样的高风险下,他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获得大成功。这一方面和他自己的能力以及他会用人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每一次行动都为自己留有后路,所以他才敢放手一搏,这一搏往往就成功了。

    就如他的钱庄生意,我们知道,过去的钱庄和现在的银行是一样的,通过吸收存款和放出贷款的经营模式获得利益,因为吸收存款的利率要低一点,放出贷款的利率要高一点,通过这种差价来获得利润。这样的一种经营方式看起来只要能把握时局,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存款贷款的利率,钱庄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比较稳妥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很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有“大手笔”,而要做出“大手笔”,存款和贷款都会有风险。

    首先来看贷款,贷六两银子和贷六十万两银子,对于钱庄来说,哪一个获利更大呢,不用说,是贷六十万两的,而能贷那么多银子的人肯定不可能是那些平民百姓。能贷那么多银子,也需要那么多银子的人就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大商人,他们借那么多钱是去做生意的,等生意一成功,那么还款也很快。由于本钱大,那么这些商人在生意中赚的钱也就多,因此他们也就不在乎那点利息了。所以,向这种人贷款是最赚钱的。

    但是做生意是有风险的,生意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把款放给这种人,钱庄也就因为这位商人的风险而要承担风险了。万一这位商人生意失手,血本无归,那么钱庄放出去的款也就有可能不仅收不回高额的利息,连本钱可能也无法收回,这样对于钱庄来说,损失可就大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交战的兵荒马乱的时候,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极大。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朝廷与太平军交战,土匪时常出没,运粮之途险恶难测,米商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考虑考虑。

    在吸收存款方面,当然希望客户越大越好,并且要是不要利息的话就更好了。像胡雪岩借王有龄的关系代理官库,这样的钱就是不要利息的。可有些存款本身就有风险,比如太平天国失败之际,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私下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要抄没他们的家产。如果有人与阜康钱庄为敌,走露一点风声,说阜康钱庄代理太平军存款,朝廷万一追查“逆产”到钱庄,钱庄就必须报缴官库,还有可能因为“助逆”而治罪。但是如果被捕的太平军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必须照付,而存款又要上缴官府,这样一来对于阜康钱庄来说也就必然要鸡飞蛋打,吃“倒账”认赔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