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优胜劣汰的“新原因”:决策论(2)
    人们都说史玉柱这个人不怎么懂得社交,也不善于社交。关于这一点,史玉柱在后来的反思中也说自己的一大弱点就是不懂得、不善于社交,他说自己的真正朋友就没有几个。无论是政界,还是金融界、新闻界都没有什么走得很近的朋友。其实,正是他的这种自我封闭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于是,引领着巨人集团走上了封闭的发展道路。因此,一旦出现危机,它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不善交际的另一个危害就是他留不住人才,虽然他给了他的员工优厚的待遇,但是那些人才还是离开了他。另外,在巨人集团的股份中,史玉柱一个人就占了90%以上,这种独占股份的情况会导致“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决策机制的产生。正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际上都是史玉柱个人说了算。所以他进行决策时,别人很少会坚持各自的意见的,也无法干扰他的决策,所以就会导致他的很多决策的失误。

    “巨人大厦”的狂热上马就是史玉柱决策失误的表现之一。1992年,巨人集团计划盖一座18层的巨人大厦以作为集团公司的办公楼。到1993年的时候,史玉柱看到大厦所在地理位置很好,准备再盖高一些,准备用巨人大厦开发房地产,于是决定改为54层。同时,因为争强好胜的心理作怪,为了超过当时广州准备兴建的63层全国最高建筑,设计又改为64层。1994年初,又有人认为64层有点犯忌,便又将64层改为70层。楼层是比以前高多了,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由于楼层的加高,预算增加到12亿,工期延长到了6年。又由于大厦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了地震断裂带并遭两次水淹,又不得不追加预算和推迟工期。出现这种情况后,国内债主们闻风而动,都上门讨债。并且因为巨人大厦的原因,导致企业内部资金萎缩,法院冻结资产,新闻聚焦报道,一下子就把史玉柱这位响当当的现代企业家置于难以摆脱的绝境。后来史玉柱自己也承认,兴建巨人大厦是他自己头脑发热的结果,并非经济因素所致。

    不管是“巨人大厦”的狂热上马,还是后来对生物工程的管理不善,都与巨人集团的决策有关,正是这些错误或不好的决策,才导致巨人集团出现发展困境。所以,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决策是确定型、风险型(又称统计型或随机型)还是不确定型,这样则有利于一项好的决策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