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猪和小猪的聪明较量:对策论(1)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精典的博弈案例,那就是大猪和小猪的智慧战争:

    农场里有一猪圈,关着两头猪,即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为方便喂食,农场主在猪圈的一端设置了一个脚踏板,每次进餐的时候猪只要踩一下踏板,猪圈另一端的投食槽就会落下食物。可是现在是两头猪关在一起,如果小猪先去踩踏板,那么大猪就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把食物一扫而光。如果要是大猪去踩踏板,它则还有机会从小猪那里抢到一半的食物。如此情况,你想知道大猪和小猪会进行怎样的较量吗?结果是:小猪每顿搭上便车,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食物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在这个案例中,小猪明白无论大猪踩不踩踏板,对自己来说不踩总比踩了有利。因为自己若去踩踏板了,大猪就会将食物全部吃光,自己就只能白白给大猪“做嫁衣”、“添食物”,自己则只有挨饿的份。而不去踩踏板,那么大猪就可能会去踩,如果是这样,自己不但可以坐享其成,大猪也能从中得到一点食物,不至于饿死。但如果大猪觉得委屈,也不想踩踏板的话,最糟的结果就是最多两个一起饿死,小猪知道反正自己踩了就肯定是死,不踩了要么好好活着,要么陪大猪一起死,这也就是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论。

    还有一个例子:

    某大学公开面向社会招聘经济学和会计学教授各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前来报名的人很多,竞争相当激烈。经过一段时间的层层选拔,只剩下两位教授──张良和周非,但由于在招聘之前没有说明谁来负责教经济学?谁来负责教会计学?因为会计学专业是热门专业,所以会计学教授的待遇是7000元,而经济学教授的待遇只有5000元,学校为此犯愁了。因为张良和周非二人均是会计学硕士学位,同时又兼有会计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教学经验,为此张良和周非两人都想担任会计学的教授。但是周非教授的会计学教学经验比张良教授丰富一些。相比之下,周非教授担任会计学教授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对此,周非教授在与学校谈判的过程中,除了详谈自己的会计学教学经验之外,为了显示自己,也对自己的经济学教学夸赞了一番。而张良教授就不一样了,在与学校谈判的过程中,他极力贬低自己的经济学教学经验,甚至是贬低自己的经济学教学能力,还说如果让他去教经济学,那将是误人子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反感。

    最后,应聘结果出来了,周非没能如愿以偿地担任会计学的教授,而成了经济学的教授,而张良却成了会计学的教授。

    其实,张良教授之所以能够胜出,就是他运用了智猪博弈的原理。因为张良教授在这一过程中担当了聪明的“小猪”角色,释放出“宁可失去职位,也不愿担当经济学教授”的烟幕弹。相比之下,周非教授的做法就逊色不少,他在无意当中充当了知识渊博、能力全面的“大猪”角色。面对两位教授的策略,大学由于难以再开展新一轮的招聘,只能作出让周非去教授经济学的选择。

    其实,这种博弈论给了弱者这样一个启示: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人,有时可以用等待来作为反击。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博弈当中,谁都不是傻子,谁都在想方设法地去攻击对方,然后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要知道,不管你攻击的对象是谁,首先对方也是一个跟你一样理性的人,在你攻击别人的时候,别人肯定也会在想方设法攻击你,因为谁都不想坐以待毙。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就只能看谁的智商高了,看谁会先出击了。

    经济学名词直通车:对策论

    博弈就是这样的一种斗智竞争,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就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行为的一种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

    而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并运用博弈论原理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处理劳资关系以及在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比较科学且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