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宠儿”兑变成“弃儿”:信息决策(1)
    1962年,英法航空公司开始合作研制“协和”式超音速民航客机,其特点是快速、豪华、舒适。经过十多年的研制,耗资上亿英磅,终于在1975年研制成功,但问题却接踵而来。原因是在十几年时间的流逝中,航空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国家因为面临着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的威胁,所以乘客和航空公司都改变了对航客机的要求。对于大部分乘客来说,乘坐飞机的要求就是票价不要太贵了。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因为能源的威胁,所以要求飞机最好是节能型的最好,另外还要能多载乘客,噪音小。但“协和”式飞机与这种要求相差甚远。首先,“协和式”飞机在研制因为只考虑快速、豪华、舒适,并没有将噪音因素考虑在里面,所以它的噪音依然是飞机那样的分贝,即飞机飞行时会产生极大的声响,有时甚至会震碎建筑物上的玻璃。其次,是由于燃料价格的迅速增长,飞机的运行费用也相应大大提高,但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一大威胁。

    “协和式”飞机的这两大弱点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它的消费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作为投资方最好是不应大批量投入生产。但由于当时公司没有信息决策运行控制计划,也没有重新进行评审,而且,考虑到飞机是由英法两国合作共同研制的,并雇佣了大量人员参加这项工作,如果中途下马,那么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员将要失业了。基于上述的考虑,使得飞机的研制生产决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中断的,后来两国也对是否要继续协作研制生产这种飞机发生了争论,但由于缺乏决策运行控制机制,只能勉强将决策继续实施下去。结果,飞机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原来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英法航空公司投入数亿元成本制造的飞机,最后却因消费环境的改变而无人问津,这是商业场上很是可悲的事情。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呢?原因就在于对信息所作出的错误决策。首先,英法航空公司在决策信息的时候,并没有放眼长久地看待航空市场的变化趋势,他们在决策时对航空未来的信息缺乏准确的把握,所以才导致最后“血本无归。”其次,是面对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却没有良好的信息决策运行控制计划,以至于将错就错继续生产,所以才让原来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经济学小知识:信息决策

    信息决策是从可供挑选的信息中作出选择。信息决策的目的是建立并实现一个机构的目的和目标。之所以要信息决策是因为有问题存在,即目标或目的的不适当,或者有某种东西妨碍了目标或目的的实现。

    英法航空公司的失败,给人的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感慨。其实,在生意场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和失败都取决于信息决策的正确与否。科学的经营信息决策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而错误的经营信息决策会使企业陷入被动,濒临险境。

    日本尼西奇公司在战后初期,仅有三十余名的职工,生产雨衣、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制品,订货不足,经营不稳,企业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后来,公司的董事长多川博从人口普查中得知,日本每年大约出生的婴儿哟250万。通过这一信息多川博就想,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尿布市场。于是,多川博决心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把尼西奇公司变成尿布专业公司,集中力量,创立名牌,成了“尿布大王”。资本仅1亿日元,年销售额却高达70亿日元。

    由此,我们知道科学地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正确地作出信息决策,就可以使企业避免倒闭的危险,让企业转败为胜。如果企业长期只靠一种产品去打天下,那势必潜藏着停产倒闭的危险,因为市场是多变的,人们的需要也是多变的,这就要求企业家经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决策新产品的开发。这种信息决策一旦成功,会使处于“山穷水尽”状况的企业顿感“柳暗花明”。

    那么,作为企业家,要怎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信息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