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羊群和狼群的相生相克:鲶鱼效应(1)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大型牧场经常被狼群骚扰着,牧民们放养的羊群经常无缘无故就丢失了,而且夜里睡觉还得担心狼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突袭羊群。羊群是牧民们的主要收入,野狼对羊群的袭击,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狼群对羊群的攻击,让放牧为生的牧民们大为烦恼。为了能将狼群“斩草除根”,牧民们向当地的政府和军队求助,最后狼群在政府和军队的大力捕杀下,被“赶尽杀绝”。

    牧场的羊群没有了狼群的威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生息,就慢慢壮大起来,这让牧民们非常高兴。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他们发现羊群的产值率大大下降,而且羊群总体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病残的羊群数量越来越多,羊毛的质量也不如从前那么光亮。牧民们这才反应过来,没有狼群的威胁了,羊群的天性就变得迟钝,因为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可以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活命而拼命地奔跑了。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牧民们只好又求助于政府,政府为牧民们引进了一批野狼。野狼的出现,又重新威胁着羊的生存,重新提高了羊的警觉性。一段时间后,虽然不断有羊群丢失,但羊群的总体数量还是提高了上去,这是因为,羊群吃掉的总是那些老弱病残的羊,这也就是生物链上的优胜劣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实,生物链上的优胜劣汰就是经济学上的“鲶鱼效应”的应用。

    经济学小知识: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即采取某种手段或措施去刺激一些企业,让它们因此而活跃起来,然后参与到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去,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类行业和企业。

    鲶鱼,其实就是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它自从成了渔夫用来运送沙丁鱼,保证沙丁鱼能够成活的工具后,就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鲶鱼效应也因此而来。

    大家都知道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而且市场上活的沙丁鱼价格比较昂贵,这就成了渔夫们赚钱的一条门路。挪威的很多渔夫加入到贩卖沙丁鱼的行列中。可是沙丁鱼因为不好游动、生性懒惰,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死亡率很高,沙丁鱼一旦死亡,在挪威的渔市中就一文不值了,好多渔夫因此要狠狠陪上一笔,所以大家只能望着沙丁鱼而害怕起来。但却有一个渔夫他总能让沙丁鱼活着运到市场上去,然后卖个高价。这个聪明的渔夫在运输沙丁鱼的过程中,往鱼槽里放入了一条会吃沙丁鱼的鲶鱼。鱼槽里的沙丁鱼见到鲶鱼,危险意识迅速提高,沙丁鱼们为了不被鲶鱼吃掉,不得不在鱼槽里拼命游走,和鲶鱼周旋起来。就这样因为一条鲶鱼,沙丁鱼不再懒惰、安静、平稳,它们不停地在鱼槽里游来游去,“一潭死水”就在鲶鱼的威胁下活跃起来。渔夫用这个办法每次都能将沙丁鱼活着运到市场,然后卖个高价。这也就是经济学领域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实质上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企业和员工队伍的一种有效方式。最近浙江某市的媒体报道一条消息说,从今年开始,某市将实行公务员聘用制,率先打破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制度,让公务员有了择业的需求,而且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政府还说那些专业强、技术好的公务员只要一旦被聘用上了,薪酬也将得到提高,是普通公务员的数倍。该市这一前无古人的开天霹雳之举措,打破了政府机构的等级森严的状况,改变了公务员的官僚主义作风,解决了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大大地刺激了公务员的行政效率,增强了公务员的责任感、危机感。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基础上聘任制发挥了“鲶鱼效应”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适当地输入鲶鱼型的人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来说,当一个企业进入较为稳定的状态时,企业里的员工也就开始出现“一团和气”的情况,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此企业管理者们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开始往企业里输入几个“鲶鱼型”人才,用“鲶鱼型”人才产生的“鲶鱼效应”“医疗”企业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