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四、享受规则之美(3)
    有一份权威统计,证明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一个企业也是这些活动中最容易消失的元素。

    该项统计显示,中国目前非国有企业的存活期约在6年左右,持续经营超过10年的企业就更加稀有了。其中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企业的生死频率是相当高的。而要想打造出一个百年老店,就更不是想象中的易事了。

    ,

    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就暗自下了这样的决心:期待万科一百年!

    万科的一位高层曾说过:“客户忠诚度决定了万科是否能成为百年老店。万科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万科用户的忠诚度。”其实,重视客户关系早就成为万科的传统,但现在的万科高层从新近的标杆——帕尔迪公司——找到了更好的理论依据:帕尔迪将近一半的房子都卖给了老客户或者客户推荐的亲朋。

    王石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明自己。

    2002年底,万科委托盖洛普调查公司对万科所在城市的4.2万多户客户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万科是成功的——老业主的整体满意度为78%,忠诚度为56%;新业主的整体满意度为77%,忠诚度为50%。

    “当年我们花钱请盖洛普给我们做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时候,他们很为难,因为没有比较,在同行中没有可比的。后来,他们不得不将我们的客户满意度数据同高端消费者中的豪华汽车用户满意度进行比较,因为豪华汽车的满意度高一些,结果表明,我们的数据比他们还要好。”当年亲身参与过此事的一位万科高层如此回忆说。至于万科采取的此种方式,理所当然地又成为中国第一家。

    就在此前,王石在万科力推的“均好”境界理念,同样也为万科的长跑划上了方向清晰的线路图。

    所谓“均好”包括三重境界:财务上的均好是最基本的,也就是第一重境界。华润收购万科股份的过程中,华润创业请国际五大会计师行之一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对万科进行财务审计。审完,毕马威合伙人对时任华润创业总经理的黄铁鹰说:“黄先生,这是我所见到的账目最清楚的中国公司。”

    均好的第二重境界是经营管理上的均好。企业不仅要追求当前的业绩,更要通过有效的制度治理,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防范环境变化导致的各种风险,为可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至于“均好”的第三重境界,就是企业与一切相关主体之间的和谐与双赢。这在后文中将有专门章节讲述。

    2004年初,万科宣布“3+1”经营管理目标——万科的目标是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最受客户欢迎、最受员工欢迎和最受社会尊敬的企业。这三个“欢迎”和一个“尊敬”,便成为领跑中国地产的最新纲领。在万科,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成为与利润同等重要的经营目标了。

    王石在祝福万科20岁时写道:“高速增长意味着年增长率高于25%,每六家高成长公司里面只有一家能够保持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万科保持了20年的增长,但很大程度上也和我们基数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我们还能保持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吗?”

    “藏羚羊跑得快是因为它后面有狼追着。”如此业界认为,王石和万科重视市场竞争,但不害怕竞争。虽然,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竞争会更激烈,洗牌才刚刚开始,有点像10年前的家电行业竞争,但“制度化”已确立了未来万科的基调。

    2004年5月30日,中国最受尊敬企业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万科再度上榜,位居第二名,仅次于海尔。当时即有评论说,万科获奖无数,唯独这次荣誉令王石陡生感慨!

    虽然在企业规模和实力上,万科一直没有赶上同龄的海尔和联想,但在一个社会信任度较低的行业,却赢得了同样甚至更高的赞誉——在这方面,王石所付出的,恐怕是张瑞敏、柳传志所没有体验过的一种滋味。

    而笔者认为,万科自此也实现了从“体制的边缘”到“最受尊敬企业”质的转变!随后而来的便是在业界颇为盛行的一句话:学习万科好榜样!

    不管怎么样,写作本书时,笔者愈发清晰地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王石明确自己一切的战略目标都是为了做“百年老店”。而本书在引子里已经罗列的“万科之最”,就无疑是万科为了自己目标所做出的较好诠释了。

    在这里,本章的结尾想引用知名企业战略研究专家姜汝祥博士的一句话:“万科具备了成为百年老店的一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