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走在“圈钱游戏”之外(3)
    究其原因,本书前文提到过的王石放弃自己万科个人股份,可算是一大因素。

    仅举一例:2007年10月31日,万科A股几乎涨停,股价38.93元,市值2675.27亿元。王石持股993835股,这意味着,这天他的股票市值超过3800万。一天之内,他的财富增加了300多万。同年8月,《中国企业家》发表《王石该不该拿。7000万年收入》一文,预计2007年王石的全年薪酬有望总额突破’7000万元。该文作者预言,王石有望成为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后的第一个最富豪级的职业经理人。

    然而,正是前文中所说的顾虑,王石毕竟还是放弃了自己个人股份的权利,也使他今日虽贵以“中国第一地产”掌门人,却没能跻身任何版本的中国富豪榜。

    有必要重复一段王石说的话:“我个人来说,因为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是通过万科的创立和发展,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运作的职业经理队伍。我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人各有所志,我的志愿不是当所有者,而是管理者。中国目前缺少职业经理阶层,但现在的年轻人更想当老板,既当所有者又当管理者。我只想当后者。”这是王石后来面对众人疑惑时所作的一个补充性解释。

    也有业内人士给王石当初的举动给出了如下的一些理由:

    一是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认为管理层持股(即一度纷纷攘攘的MBO),在当时事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危险的“雷区”。再加上王石已经因为股份制改造同特发公司闹得很僵,不授人以柄,采取保守的立场,未尝不是王石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是来自万科内部的阻力。也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部分职工对股份制改造的抵触。

    三是王石个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管理层持股对企业的意义所在。

    也有的媒体如此评价:“在选择第一种模式创业和选择放弃股权,他显然还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当年在国营背景下创业,是因为国营企业控制的资源是私营企业无法比拟的,个人价值必须附之于其上,才能有大的空间可发挥;而第二次放弃,王石的想法除了自我人生的定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何可以把万科做得更大。”后来,王石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有钱和赚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如此看来,恐惧自己成为暴发户,节约、克制就成为王石金钱观里较私密的一部分了。而王石的好友、京城房地产大亨冯仑也说:王石是被逼出来的圣人。

    对金钱的必要放弃,或许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对一个想做大事的人尤其必要吧。笔者在此则想借用另一段业内人士的文字:经济学家周其仁说:“我们拥有这个世界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在王石身上,这种对比显得尤其强烈。这20年时间里,他花了大部分时间,去争取和创造一个好的制度,以改善生存环境;他几乎是只身创立万科,而他仅仅是一个富裕的中产阶层。可以让人感到安慰的是,2004年5月,《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2004.)》公布的数字显示,在“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市值”排名中,王石榜上有名,持有万科A股182.5432万元,远高于该类排名的平均数83.5万元。

    人们有理由欣喜“职业经理人”的如此规则,我们也有必要祝福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