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第121章
    老姜家的赵满考上大学了

    还是省城的师范大学,那以后老姜家不是更发达了

    77年的大学生啊,那在一辈子都是睁眼瞎子,大字不识一个的俩老太太眼里,跟以前的文曲星女状元没啥区别。

    这,这老姜家真是抱金砖了

    蔡婆子目瞪狗呆,震惊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沈柳这里她是羡慕嫉妒恨,都要气的冒烟了,大溪村多少年没出过大学生文化人了,头一个还是地主老财家的大少爷,人家可是从小上洋学堂,去外国留洋回来,金山银山堆出来的

    可是老姜家呢,这跟她家一样都是泥腿子出身的穷下三,咋地就一下子就鲤鱼跃龙门,不光儿子个个出息,连娶个儿媳妇都这么争气

    突然,蔡婆子酸溜溜来了句,“真的假的,别是作弊考上去的吧”

    沈柳一听就振奋了,对啊,就赵满那嫩脸细腰的狐狸精样,也能考上大学

    肯定是抄人家卷子了

    于是,沈柳就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对邮递员道,“哎吆,老蔡姐姐说的可真对,这大学哪是这么容易考上的,老姜家的儿媳妇八成是作弊了呗,小伙子,你还年轻,现在这世道可难说呢,别让这人跟牵连了,这年头的大学生水份大着呢”

    那邮递员小伙子听了这话就怒了,这老太太说话啥意思,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作弊考上去的

    这不是放屁

    他家大姐跟大姐夫都参见了今年的高考,备战的那一个月,他是亲眼目睹,大姐跟大姐夫是多么努力复习的,早上四点多起晚上十二点才睡下,熬的眼睛都通红了,还不舍得休息一会儿,为的是啥

    不就是为了拼一个月,为自己跟家人博一个美好的未来

    现在大姐跟大姐夫都考上大学了,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全都是一点点拼命读书换来的,怎么到了这老太太嘴里就成了作弊来的了

    邮递员很生气,撸起袖子就打算跟沈柳好好讲一下道理。

    这小伙子怒气冲冲,黑着一张脸往自个儿这里冲,沈柳给吓坏了,她就是说说老姜家的闲话,这人咋这么生气呢

    真是不能惹啊。

    惹不起她还躲不起

    害怕挨揍的沈柳立马撒丫子溜了,蔡婆子看情况不对,也跟着跑了。

    谁知道这邮递员是个较真儿的,就在后头追,说啥也要跟俩老太太掰扯掰扯。

    把沈柳跟蔡婆子吓的啊,鬼哭狼嚎着往家跑。

    村口的老头头老太太看了哈哈大笑,还不忘了对着沈柳喊,“嗨,你俩跑啥啊,不是说人小满考上大学你俩就去村口挑大粪

    这话俺们记下了,过会儿就跟老支书说去,明个儿村口的大粪你俩包了哈”

    掉头狂奔的沈柳蔡婆子

    他娘的坏心眼的老家伙,说着玩儿的话你们也当真

    不管咋样,村口大家伙儿因为俩老太婆欢乐了一把。

    老姜家这边儿,一家子虽然说还是该干啥干啥,但是一个个心里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赵满他们倒是不咋担心,四弟妹还年轻嘛,今年考不上明年再去考,有的是机会。

    一家人就是担心老太太,为啥啊

    老太太年纪大了,又对赵满考大学的事儿这么上心,一家子就愁啊,要是四弟妹没考上大学,老太太万一受了打击,出个好歹,这一家子的日子还咋过

    这不,一大早的,老太太在家里干啥,好大儿们就在后头跟着,娘干啥,他们干啥。

    沈荷这里,刚开始还真没看出这几个蠢儿子心里想的啥,毕竟平常这几个棒槌也没少黏糊她老婆子。

    嗨,都习惯了,还能说啥。

    老太太如今很喜欢在家中种种菜菜,研究研究美食啥的。

    这美好的小日子不亦乐乎啊。

    不过,在老太太浇了三次花儿,摘了两篮子小黄瓜,喝完了两壶山楂茶,看着好大儿们还跟在她屁股后头,老太太不乐意了,这是干啥呢,看犯人呢,她一个老婆子就没有点自由了是不

    真是,要这么些儿子有啥用

    没有儿媳妇贴心,也没有孙孙孙女们可爱,一个个的光知道颠颠儿跟在后头追

    老太太板起脸来,刚要把好大儿们唤过来训一顿。

    姜大哥几个先嚎上了。

    “娘,您脸色咋这不好要不咱上医院吧”

    “是不是为了小满的事儿”

    “娘,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您可得放宽心啊。”

    “儿不能没有娘啊”

    沈荷

    这都是什么呀

    陈秀英几个闻讯而来,实在是看不下去自家男人在娘跟前那蠢样子,赶紧过来给老太太解释。

    等到儿媳妇们把话说开了,老太太跟赵满简直是哭笑不得,啥啊,老太太压根儿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她活了两辈子了,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再说了,老太太本就是一豁达开朗的性子,啥事儿在心上不过两三分钟,就抛到脑后了。

    不然,上辈子能活到九十岁

    满考大学这件事吧,老太太觉得事在人为,是要孩子努力拼搏过了那就行了,日子还是得过,不上大学就不活啦

    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

    老太太把话这么一说,老姜家一家子立马轻松了。

    一家子话还没说上几句呢,大门外头突然传来一道喜气洋洋的喊声。

    “好消息啊,好消息,老太太在家不你家满考上省里的师范大学了”

    老姜家一家子

    这可真是天将喜讯啊

    一家子乐开了天儿,赵满这里自个儿还发愣呢,刚才还说自个儿心态超好的老太太就笑得合不拢嘴了,“好,咱家满真是好样的,老大家的,赶紧的热闹起来,老大你去买肉,老二你去镇上买鞭炮跟糖,多买些老三跟老四摆桌子,今个儿是个好日子,咱们老姜家要热闹热闹”

    姜大哥几个赶紧去忙。

    陈秀英仨嫂子给赵满道喜,然后也让老太太安排去了。

    黑娃儿带着弟弟妹妹在家里来回蹦哒。

    那是开心的

    赵满看着热闹的一家子,眼里也笑出了泪花,姜四忙里偷闲冲着媳妇儿眨眨眼,那意思很明白,晚上得好好那啥。

    赵满不搭理他,老支书听说了这个好消息,在大喇叭里亮开嗓子就喊啊,大家伙儿一听纷纷到老姜家祝贺。

    这一天,大溪村敲锣打鼓一片欢腾,老姜家买了肉,杀了鸡鸭,又是大肉又是大骨头汤的,还放了几挂大鞭炮,那热闹的就跟过年似得。

    大家伙儿都笑啊,跳的,就沈柳跟蔡婆子在家里酸成了两只老母鸡。

    他娘的

    老天爷真是不开眼

    随着赵满考生了大学,老赵家当天晚上一家子就赶到了大溪村。

    赵老太老两口抱着闺女一阵哭,然后就是笑,以后啊,家里真全是好日子了。

    1978年春节过后,赵满就要到省城读大学了,老太太跟赵老太两家人,给小两口拾掇了一大堆行李。

    为啥说是小两口呢

    因为姜四也给调到省城总厂去了,姜四本来就有门路,加上自个儿也很争气,出一趟差顶别人好几趟的。

    总厂领导老喜欢他了,跟县厂领导抢了几回,总算是把人给抢走了。

    姜四去了省城,厂里还给分了房子,在单位楼里一套两室的房子,刚刚粉刷好的,那在省城老不错了。

    姜四还异想天开带着老母亲一块走呢,结果让三个哥哥揍了一顿,只能哭哭唧唧对着老母亲一顿嚎,然后依依不舍,带着媳妇儿去了省城。

    姜四是真不行离开老母亲,还是沈荷训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整天念着一个老太婆有啥出息她老太太还想享儿子的福呢。

    行了,有了娘的这句话,姜四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励志要在省城闯出一片天,让娘享福

    本来姜四小两口走了,一家子还觉得有些伤情,想着以后见面可就少了。

    谁知道这俩货一有空就往老家跑,回了家老太太觉的孩子黑了瘦了,还很心疼,这俩货就卖乖撒娇,惹的老太太心里更软和,看的姜大哥仨直冒烟儿。

    小四你个臭小子,真行

    日子慢悠悠过,时间来到了1978年的冬天,这一年的冬天依旧冷嗖嗖,这天,姜大哥几个在屋里给老母亲烧炕。

    突然电视里放出了一则消息,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国家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要改革开放了

    农村也要实行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也就是说,以后村里的土地包产到户,土地又是咱老百姓自个儿的了

    这好消息一出,大溪村许多老农民都哭了。

    1979年的夏收,大溪村麦场上的麦子堆成了山,大家伙儿看着这成山的粮食,不由得热泪盈眶,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能隔三差五吃上白面馍馍了

    随着日子红火的同时,老姜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姜大跟姜二相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决定在村里建一个食品加工厂。

    这一来呢,是为了响应党的政策,二来兄弟俩早就有这个打算了,自从老姜家开始做小买卖开始,或是做桂花糖或者是腌鸭蛋啦,这些小生意的火热程度,就让兄弟俩看到了商机,尤其是姜二,他在兄弟四个里虽然最不起眼,却也有老姜家人特有的坚韧跟踏实,他知道哥哥弟弟都各有长处,可是自个儿可很好嘛。

    娘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今老姜家有了资本,上头政策还支持,听小四说往后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正是赚钱的好时机啊。

    前头,石碾子大队开了一个砖窑厂,现在建房子的可多,那红砖一车一车的往外跑,石碾子大队赚发了。

    要是村里能有个食品加工厂,村里的老少壮劳力啥的不是也能赚钱了

    兄弟俩把打算先跟家里人讲,老太太一听很是支持,还问钱够不够,不够她这里有。

    哥俩哪能要老母亲的钱,这几年家里攒了不少钱儿,再说了上头还有建厂的优惠政策呢,实在钱不够去银行贷款也行。

    姜三听了这话,眉头都没动,直接回了屋,能回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个存折,里头有三千块钱,给了老大老二,说是他的投资。

    姜大跟姜二呆若木鸡,老三咋这么可人喜欢呢

    哥俩拿着存折就要抱着姜三亲,让姜三一脚一个踹开。

    老太太看了哈哈大笑,一家子也欢笑不断。

    周末姜四跟赵满回家,也豪气添了一千块钱当投资。

    就这么着大溪村的第一家食品加工厂浩浩荡荡开工了。

    村里大家伙儿兴高采烈,为了能早点开工,自发去工地上帮忙,搬砖、和泥打胚子,忙得热火朝天。

    虽然累,可是大家都不喊累,为了给老姜家省粮食,还自个儿带着干粮跟水。

    老太太见了颇为动容,乡亲们的朴实跟质朴真是很难得,就想着等加工厂完工了,给大家伙儿做顿好的补一补。

    毕竟现在老姜家用钱儿紧张啊,三个月后,大溪村气派的食品加工厂建成了,相关设备跟证件也办下来了。

    在村民的欢呼声中,食品加工厂如火如荼进行着,经过姜大跟姜二把关,厂里的工人全都是本分肯干,踏踏实实的工人,刚开工二十五块钱一个月,八点上工六点下工,每星期休息一天,如果家中有事可以请假,请假当天没有工资,若是有偷奸耍滑、心思不正的一律开除,表现良好的升为正式工,工资跟加班费会随之增长。

    姜三还拿了一份合同出来,将上面的条款一一解释给大家伙儿听,如果没有异议的话就签字或是按手印,这样就有了法律的保障。

    村民们一听,觉得这非常实惠啊,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呢,还是实习工,能到转正了拿的工资更多,这要是干得好比城里工人都有赚头

    大家伙儿热情洋溢,每天矜矜业业工作,因着是食品加工厂,食品的原料跟加工啥的,卫生干净最重要了。

    姜家人跟工人们三令五申,咱们是加工厂是老百姓的加工厂,生产出来的罐头食品不光要味道好,还必须保证干净卫生,让老白姓吃的好吃的放心就是咱们厂的宗旨

    大家伙儿觉得这是必须的,咱卖东西给人家,必须让人放心啊。

    于是,大溪村的食品加工厂因为好滋味好质量,一点点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两年后,大溪村的食品加工厂在镇上开了分厂,往后的十年时间里,老姜家食品加工厂开遍了省城。

    五年后,攒够了本儿的姜四从运输队离职,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天南地北谈项目,做生意,他本来就有做生意的灵敏脑子,再加上赶上了好时候,很快就把事业做大,成了清水县乃至省城首屈一指的贸易大亨。

    姜三也因为政绩突出从县里跳到了市公安局,每次哥几个一块儿回村,那一溜儿气派的小汽车,看得村里的老人直感叹,“老姜家一家子,真是飞出农门了。”

    1988年的年三十,大溪村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晌午,大家看雪小了些,赶紧套上棉袄,拿上家伙儿去院子里铲雪。

    尽管外头雪还在下,可大过年的也得扫出一条道来不是

    如今的大溪村可是清水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不光是出了老姜家这个富豪之家,村民们也有不少做买卖发了的万元户呢。

    当然了,这里头都是老姜家哥几个带来的商机。

    大溪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砖瓦房,就是村里的道路也是水泥铺的,街道上干净整齐,路边的花圃种了花儿,等到春天一来,那开起来五颜六色的别提多好看了。

    老姜家气派敞亮的小院里,陈秀英妯娌四个在厨房里忙着剁肉和馅儿包饺子。

    客厅里,十八寸的彩色电视机放着动画片。

    长成俊朗青年的黑娃儿跟蛋娃儿哥俩带着小堂弟石头,俩大哥哥放寒假回家就成了专业看孩子的。

    小石头是姜四跟赵满的孩子,老姜家最小的小崽崽,今年才五岁,姜四两口子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好不容易有了个小崽崽,赵老太老两口对小孙孙疼上了天。

    赵满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进了省城的一所高中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副校长,小石头喜欢姥爷姥娘爸爸妈妈,但最喜欢的还是和蔼可亲的奶奶啦。

    这不,沈荷刚进了厨房一会儿,小家伙儿找不着奶奶,就撅着小嘴儿眼泪汪汪,黑娃儿跟蛋娃儿俩大学生焦头烂额,还是文学系的大丫姐姐厉害,拿了本故事书,给小石头讲故事才把小家伙儿安抚住了。

    黑娃儿跟蛋娃儿对大丫竖大拇指,“还是丫姐厉害。”

    大丫不稀罕搭理这俩货。

    一个京大的,一个建筑大学的,俩当哥哥的还看不住个小弟弟,你俩就是个弟弟

    黑娃儿蛋娃儿

    二丫跟三丫都上高中了,小姐俩学习不错,四丫在省城读初中,小丫头从小就沉迷赚钱,一到暑假就到老爸的工厂里转悠,一本正经监督她爸赚钱,生怕她爸一个不小心,把家给败了。

    有时候姜二都怀疑,自个儿这是生了个小财迷祖宗

    姜大一直担任着大溪村的村干部职务,以前是大队长,后来就成了村长,前年老支书年纪大了,功成身退,本来要选新支书,村民们直接让他一个人村长跟支书都干了,说是相信他。

    姜大

    行吧。

    厨房里,陈秀英炸好了肉丸子跟鸡肉,老太太尝一口外酥里嫩,又给儿媳妇们一人分了一块。

    许春秀现在是厂里的副厂长了,还是那副风风火火的性子,吃一口肉丸子,香的哈哈笑。

    赵满推了推眼镜,冲着吴凤笑。

    许春秀一看,嘿笑话我呢,冲过去就是一阵挠,赵满跟吴凤跑到陈秀英躲,陈秀英笑护着几个弟妹,不管多大的人了在老太太跟前还跟小孩子一样。

    老太太让儿媳妇们逗的合不拢嘴。

    下午三点,姜大哥几个总算踏进了家门。

    现在哥几个三个老总,一个市公安局的局长,姜大还是村里的村长跟书记,说句不夸张的话,真是一天天的忙的团团转。

    不过,再忙也要回家陪娘过年。

    再说了,这哥几个都想把老母亲带在自个儿身边呢。

    这么些年了,老太太都生活在大溪村,早就习惯了,再加上现在村里条件好了,修了马路建了桥,去城里方便多了。

    老太太喜欢小山村的鸟语花香跟质朴热情,就哪里也不去了,就在这里终老了。

    姜大跟姜二哥俩一听乐坏了,他俩就在老家守着娘

    姜三跟姜四没办法,回家就跟两个哥哥争风吃醋。

    眼瞅着外头的雪不下了,老姜家院子里,外头的雪也清扫干净了,老太太就想到外头散散步。

    小石头看奶奶要出门,蹬蹬蹬迈着小短腿跑过来,先是甜甜喊奶奶,然后伸出小手要跟奶奶一起去。

    沈荷笑眯眯点头,祖孙俩拉着手往外走。

    姜大哥几个一看立马追了过来,抢着搀扶老母亲。

    “娘,出去走走啊,儿陪着吧”

    “啥呀,娘,我陪着您。”

    “老二,你干啥,娘最喜欢的是我”

    “呸,老三你咋这么厚脸皮,当个公安局局长就说胡话。”

    “大哥你们都错了,娘最稀罕的是我这个小儿子呀。”

    三个哥哥“呸”

    姜四“”

    就这么着,四个衣着不凡,身份贵重的四个中年男人就跟小学鸡一样互啄了起来。

    老太太笑呵呵带着小孙孙往前走,早就把四个傻大儿落在后面了。

    等到姜大哥几个反应过来,娘早出去老远了。

    哥几个也不互啄了,嗷嗷叫着追老母亲去了。

    ”娘,等等儿啊”

    一声嚎叫惊飞了停在电线杆上的麻雀。

    沈荷抬头望向云层中跳出来的太阳,笑道,今年又是个热闹的新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