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章 姚长生品三国之诸葛亮(二)
    诸葛亮的祖上诸葛丰曾经当过司隶校尉,所以他也算是个官二代。

    而将他抚养长大的叔叔诸葛玄,甚至还当过豫章太守。

    年轻时的他,本是布衣,躬耕在南阳。

    直到27岁那年。

    他遇到了刘备。

    刘备看重他的才华。

    而他,拿出了一张叫做隆中对的,成功和刘老板达成了合作关系。

    这一合作,就是数十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种。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是他和刘备共同的理想。

    在很多年以后,他将这个理想传给了姜维。

    “啊啊啊啊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整个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段话了”

    “刘皇叔和他的属下们,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了他们的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看起来真的是太纯粹了”

    “我们可以看到,汉这个字,在祁元的五千年里意味着什么他给这片中原大地之上,生活了数千年的这个民族,取名为汉族。这是东西汉以来,这个民族最认同自己,认同到已经扎根到了自己的血脉之中的东西。”

    “要是季汉最后能够成功该有多好啊”

    诸葛亮和刘备规划的宏图霸业,不知道刘备觉得几分真几分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是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他给刘备的方向,是很正确的。

    不能和曹操打,要和孙权结盟。

    先占领荆州,然后入西川,拿下益州,如此天下三分,大业可成

    祁元笔下的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人物。

    27岁的年纪,竟然有如此见识。

    而且事实也证明了,很多年以后,当年他在隆中的这个规划,居然真的变成了现实

    “我说丞相就是神,有人反对吗”

    “神个屁啊东吴鲁肃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划吗而且比诸葛亮更早吧老子就服你们这些蜀汉吹能比得上我们曹老板一丁半点”

    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集团之后,基本上都是在主管政治。

    他的执政风格,是实事求是,严刑峻法。

    但是很厉害的事情出现了。

    政令宽松得到大家的支持这不奇怪吧

    但是他严格执法还能得到百姓们的拥戴

    毫无疑问,这就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德行高尚。

    曹丕孙权死后,魏吴都是动荡不堪的。

    皇帝尽是被废,被杀的。

    而我们看看蜀汉这边,直到诸葛亮死后三十年,都没有出现大的的政治危机。

    这就是诸葛亮的才能。

    赤壁之战前夕,是诸葛亮出使东吴,促成了孙刘联盟,击退了曹操。

    我们在祁元的笔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前四十七年和后十四年的人生的鲜明对比。

    章武三年。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均可自取。”

    这句话,我看网上,有很多人在用来黑刘备,说是刘备在临死之前还不忘记给诸葛亮挖一个坑。

    但是就我自己通读了三国的感受来看。

    刘备这句话,绝对是认真的。

    刘备集团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汉贼不两立”,后来的诸葛亮也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前行,完成了五出祁山。

    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给刘备的回答是什么呢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是诸葛亮

    这就是诸葛亮

    后来,他在出师表里又说什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什么样的君臣信念

    “没错最近网上有很多因为三国演义这个同人,而开始黑丞相的人我都看不下去了”

    “丞相当年说过的话,不论是隆中对,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一个没有完成”

    “将无寸土之地的半老君主扶上天子之位。自己摄政,以文武之全才,以弱敌强,为汉续命三十年还有谁”

    “诸葛亮的开局难度之高,结局之盛,靠着堂堂正正,一步一步做成这样,还有什么不能吹的呢”

    夷陵大败之后。

    刘备亡,蜀汉名将丧尽。

    诸葛亮和东吴修复了联盟,两年后,上表请战。

    他要北伐。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是他的理想,他没有忘记。

    但他还是命丧第五次北伐途中,北伐失败。

    可悲,可叹也。

    “我为什么不喜欢现在网上很火的三国演义,因为这本书把丞相写的很蠢。这么说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周围不分敌我,全部都是蠢蛋,诸葛亮随心所欲地殴打他们。而在祁元的三国里面呢诸葛亮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是一群牛逼人物,而诸葛亮,在小心翼翼地殴打他们。”

    “确实,诸葛亮只是个人。但是人比神伟大就伟大在,自知不能,而奋不顾身。”

    “北伐在战术层面上,其实一直都是成功的。但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够,量的积累没有引起质变吧,要是还能来第六次北伐,说不定就成功了太可惜了”

    “我不知道丞相在知道了刘禅投降的消息之后,会是什么想法”

    “可惜天不假年啊我想,这就是我们喜欢祁元笔下三国的原因吧。当我看完了钟会邓艾那一章之后,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我的三国,到这里,就结束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未来,我还会被把三国,看上一遍,又一遍。”

    血脉喷张的乱世里,有人建功立业,谋定四方。

    有人在史书里留下自己的名字,供后人丈量。

    有人被自己的理想与志向所吞噬。

    有人怀揣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初心,战斗到了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