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98、第98章 98
    前有步兵盾矛阵,后有重甲骑兵,咬牙之后,蛮人将领努力收拢队伍,示意向前冲锋。

    结果他们离盾矛阵还有数百步的距离时,密密麻麻的箭雨铺天盖地压射而下,蛮人队伍顿时人仰马翻,紧接着地面弹起一道又一道的铁质绊马绳,好不容易接近西北军的阵地时,又是一阵密密麻麻冲击力极大的弩nu箭激ji射而出。

    蛮人的士兵被重甲骑兵冲击了三成,被弓箭射击了两成,又被弩nu箭射击了两成,到最后能冲到西北军步兵阵前的连三成都不剩,然后就撞上盾牌组成的铜墙铁壁,又被盾牌后捅出来的长矛戳到在地。

    撞不开西北军盾阵的蛮人只能再次收拢队伍,看看周围所剩不多的族人,除了撤退,蛮人将领根本别无选择。族人战损率太高,再强行下令攻击,只会让剩余的队伍彻底崩溃,更重要的是,蛮族的血脉必须保留下去。

    可惜,这样的奢望在逃亡之路的前方看到另一批严阵以待的西北军时彻底破碎。

    这一战,正面战场持续了数天,围剿零散逃亡的蛮人又用了数天,终于解决了侵略者的西北军放下武器回归农田,此时正是春耕的时机,该死的蛮人耽误的时间影响的可都是最后的收成。

    后来,二十万西北军大败五万蛮人的捷报传回了京城,听闻定王和洛军师亲自上战场击杀数百蛮人的消息后,京城朝堂上的人都傻眼了,不是说那定王也油尽灯枯了吗不是说那洛军师小人上位把持着定王府的权柄吗怎么真相和传言一点都不一样

    也不知道西北大捷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冲喜的效果,昏昏沉沉许久的皇帝难得清醒了一段时间,已经和唐王以及周王结仇的外戚势力连忙在皇帝耳旁说坏话,于是,皇帝得知他昏迷时唐王和周王最跳,而定王老实守在西北还取得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皇帝借着最后的精力召集了大臣,下旨将皇位传给定王。

    互相斗得眼睛都红了的唐王和周王哪里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暂时合作,带着属于他们的力量反了,整个京城落入唐王和周王的控制中,就在两人严密警惕着定王和西北军的动向时,西北再次传来消息,定王正忙着西北的春耕,是真的无意掺和京城的争斗。

    这下子,是真的没人能看懂定王的意思了,都到这种地步了定王仍坚持无意大位,难道他真就偏安一隅

    无论说的话是真是假,定王的实际行动确实是继续安分深耕西北,苦等许久等不到定王接招,原本就是短暂合作的唐王和周王合作不下去了,双方又斗了起来。

    渐渐的,除了唐王和周王两方势力以外的其他势力实在受不了继续这么乱斗下去,以各种手段派人离开京城前往西北,请定王前来主持大局。

    这一等,就等到了夏收结束。

    唐王和周王已经斗到两败俱伤,中间唐王曾短暂的占据上风,甚至举办了登基仪式,然后恼羞成怒的周王打出了同归于尽的大招,两位王爷一倒,朝堂的局势再次回到各方大臣和世家大族手中,派去西北迎接定王即祚的使臣三天一小波,五天一大波。

    夏收之后短暂获得一点空闲时间的程誉和洛年年终于答应下来,带着二十万西北军以及三万精挑细选出来的指导团队,被请动南下来京。

    程誉登基新帝的仪式结束不久,就举行了迎娶洛年年为皇后的大典。

    原本女扮男装抛头露面搅动风云还来历不明的洛年年想成为皇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大臣们不让她当皇后,程誉就不肯回京城称帝,没办法,朝堂上的大臣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位言行异常出格的皇后。

    很快,新任帝后让他们明白,他们先前最大的担忧成真了。

    明明在对抗蛮人乃至登基称帝时都显得生龙活虎的前定王,却在当上帝王之后又倒了下去,直说身体不适,精力不佳,将批改奏章的权力移交给了皇后洛年年,甚至上朝时,都带着皇后一起坐在宝座之上。

    皇后更是没有辜负她的赫赫威名,拿到权力的第一件事就要求从京城到地方都按照她的格式写奏章,没事不要随便递交无用的奏章,有事直接说事,不要写一堆看着花团锦簇实则毫无意义的赞语。

    这还只是第一个下马威,紧接着,皇后将她在西北实验成功的改革方案搬到了京城,从京城开始,再次强势推行她的改革方案,第一步,就是要各世家大族将吞并占据的土地吐出来。

    曾备受唐王和周王迫害而主张将定王迎回的朝臣和世家大族悔不当初,可惜,他们已经无力阻拦,只因跟随帝后一起前来京城的二十万西北军不仅没有离开,还直接在京城驻扎下来,充当改革的带领者。

    为表反对,朝臣们一齐罢工,结果第三日就被告知各自的职能已经被皇后带来的指导团队的顶替了。

    在西北推行了两年的大学堂为洛年年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不仅撑起了朝堂的运转,还按照洛年年的意志强行将改革进程推进下去。

    这股自上而下的改革浪潮在西北发芽壮大,从京城席卷而出,在接下来的五年给整个璃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遍布璃国各处的大学堂让所有孩童都能以最低的成本接触到知识,小学堂则将各式各样的生活技能传授给百姓。

    擅长读书学习的人可以通过考试走上管理岗位,而擅长手工劳作的人可以通过辛勤劳动换回丰厚的回报。

    全国的粮食产量每年都翻倍提升,充足的粮食让普通百姓都能吃饱吃好,然后将精力转向学习或者做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去。

    在这个年号被定为“天启”的朝代,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宛如真的获得了上天的启示。当然,百姓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对彪炳史册的帝王。

    之所以说是一对帝王,是因为天启三年,天元帝退位,将皇位彻底传给了曾经的皇后洛年年,年号不变,帝号为天启。

    彼时,朝堂上下皆是天启帝培养提拔的人才,举国上下听不到一丝反对的声音。

    可惜,百姓只短暂的拥有了五年,天元帝程誉驾崩后,天启帝洛年年哀伤过甚,紧随其后薨逝,消息传出,举国哀恸。

    这个小世界的程誉是真的身体不佳,再加上程誉想让洛年年锻炼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程誉就不在管理上耗费心力,而是鼓励洛年年放心大胆的去做,真出了事他再兜底。

    事实证明,洛年年做得很好,最初是军师,后来是皇后,最后是帝王,她掌控着璃国的大权,在整个璃国的范围内推行经过验证的改革方案,让整个璃国肉眼可见的快速发展,日渐变好。

    虽然受限于程誉的身体状况,洛年年前前后后亲自推动改革的时间只有七年,但她最后从手下冒出来的天才中挑选了一个最能理解和贯彻她思路的人,将权柄移交出去。

    洛年年想着,就算他们离开后世家大族的势力会反扑,但历史终将记录下天启年间短暂的辉煌,给后人以启示,至于她自己,还是继续追寻程誉的脚步更重要。

    两百年后,早已更名为天启的国家国力强盛、民众安居乐业、科技兴旺发达。

    洛年年临走之前选定的继承人承启帝没有辜负她的信任,在掌权的三十年间,时刻警醒着自己,始终坚持贯彻着洛年年的改革理念,大力发展农工商业以及普及基础教育,大力推进各个领域的创新与改革,还将洛年年提出来但没来得及完善的政治制度完善起来,保证权力在监督中平稳的传承。

    待到承启帝年老精力不足时,果断将权力平稳的移交给挑选出来的信仰最坚定、智慧以及能力都最强的新任继承者,而非移交给自己的孩子。

    这种由前任帝王选定继承者传承权力的方式,执行了五代之后,将家天下式的帝制反扑势力彻底压制下去,然后继续自我完善,从禅让制平和的过渡为代表选举制。

    身为天启国的开创者,程誉和洛年年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回到本源世界的洛年年连忙去看命书,缺漏的书页得到修复后,展示出程誉的两版命运轨迹。

    最初的那一版命运轨迹是程誉比皇位上的侄子先死,定王和周王夺权时,纷纷瞄上了无主的西北军,各种阴谋诡计、拉拢分化的手段下去,西北军被四分五裂。

    恰在这时,蛮人卷土重来,混战中,铭安县富户卢家的小儿子卢丰毅展露出强大的财力,搞出了颇具威胁的火药,趁乱掌控了一部分西北军的权柄,以火药战胜了蛮人,然后和唐王与周王对上,三方势力再加上以其他世家大族为首的另外几方势力互相征伐,结果璃国四分五裂,乱世持续了十多年,最后还是卢丰毅成功上位。

    只是卢丰毅一路走来,收拢了大量美人,结果天下安定后,美人以及各自代表的家族又以后宫为战场斗了起来,卢丰毅只在皇位上坐了两年就莫名死亡,之后就不知道权柄落入了谁的手中。

    这版字迹短暂的显露过后,换成了洛年年刚刚经历过的命运,洛年年看到简单两句介绍的他们去世后的发展,露出满意的笑意。

    新版的命运轨迹中,没有提到卢丰毅的名字,但洛年年还真知道那位穿越者的下场,因为她一直让人盯着来着。

    当年洛年年在久安府掀起改革的大潮时,身处铭安县的卢家为了避免资产被定王府收割,早早的举家迁徙离开了久安府。至于和洛家的婚事,自“洛青轩”没了之后,卢家自然是毫不在意了。

    举家搬到其他府的卢家人生地不熟,艰难融入当地的过程中,卢丰毅发现,没有清明公道的官方掌控局面,但凡他想出什么新鲜点子搞钱,很快就会有跟风者,最要命的跟风者还是在当地经营多代的世家大族,反倒把他的生意挤得做不下去。

    气到癫狂又无处寻求公道的时候,卢丰毅还曾怀念过久安府的吏治清明。

    反复几次之后,卢丰毅脑海里的新鲜点子都耗空了,卢家也被当地的世家大族排挤得不得不再次迁徙,没积攒够家财,自然也没机会实验出火药,更重要的是,没地方让卢丰毅展露火药的威力。

    后来程誉和洛年年上位后,开始轰轰烈烈的推进全国的改革,到最后,卢家留在一座小县城,成了一个守着最后的家产不断消耗的普通人家。

    卢丰毅没积攒下发达的本钱,但后院已经积攒下好几位美人,美人们斗起来,卢丰毅年纪轻轻就被掏空了身体,比程誉还去世得早。

    洛年年摇摇头,没有程誉打下的基础和留下的遗产,这位穿越者的能力不够看啊。

    至于洛家,直到洛年年死的时候,才派人去告知他们当时的天启帝洛年年其实早年的名字是“洛小小”,顺便送去了一些米面粮油以及女士用的布匹。

    洛家傻眼之后疯狂想要攀亲附贵,可惜继任者牢牢记着洛年年的吩咐,铭安县以及洛小小的名字可以记载下去,但是洛家不能跟着得到好处。

    没多久,洛老爷子和洛父就承受不住他们原本可以无比富贵结果辛苦了一辈子的巨大落差,相继去世,洛母反倒被当地的劳动队荣养起来,除了分给洛小小的功德,这也算是帮洛小小还一份生恩。

    盘点完上个世界的命运轨迹,摸摸又恢复了一点的命书,洛年年握了握拳头,先前布置在院子里的灵脉脉髓的灵气已经全部进入她的身体,她的实力在不知不觉中愈加强大。

    趁着雪松忙忙碌碌布置全新的灵脉时,洛年年躺在院中的躺椅上,将程誉留下的最神秘的那部功法秘籍翻开。

    她现在已经能读懂领悟这部秘籍,然后发觉这部厚厚的秘籍记录的其实是程誉推导一部秘籍的全过程。

    洛年年按照秘籍最初给出的指导修炼,每次修炼到不确定的时候,就将自己的情况与秘籍上列出的可能表现相对应,然后再按照新的指示继续修炼。

    练了许久之后,洛年年收功,睁开眼,盯着手中的秘籍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