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章 第124章
    新摊主接手小吃摊干了两天后发现生意虽然没有前摊主那么火爆,但是不可否认还真赚钱,别看这一分二分的东西,一天卖下来竟然能好几元钱,当然这不是净利润,可也是很多了,好吗

    新摊主乐得嘴巴都合不拢,高高兴兴接手了新生意,而旧摊主转到幕后,回头就跟沈诚润表示他还想继续干小吃摊的生意。

    沈诚润道“可以,没关系,你想干就去干吧。回原来的那块也行,自己找新地方都行,随你。小吃摊的手艺既然教给你了,就是你的,你想怎么利用都成。”

    旧摊主欢欢喜喜离开。

    这其中沈诚润作为隐形推动者一直默默无闻,那些做生意赚到钱的老百姓还真当他们运气好,遇到好心的前摊主帮助,本来沈诚润做此事就是为了帮到更多人,并不是扬名,倒不在意。

    可是叶懿却看不得沈诚润吃了''亏'',他找了人把沈诚润所做之事迹刊登在报纸上,当然不会一上来就讴功颂德,而是以第三者角度阐述他无意中发现此事。

    不得不说撰写故事的作者功底真的不错,他没有一上来平铺直叙讲沈诚润干了什么什么,而是来了一个悬疑。

    比如他无意中撞到沈诚润和那些摊主接触,就以恶意揣测二人是不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贩卖小推车。

    然后一步步调查,最后发现沈氏并不贩卖小推车,原先的猜测都是错的,后来干脆找到摊主询问。

    没想到摊主并没有半点隐瞒,竟然直接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

    原来这些小吃的做法都是沈先生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就是为了帮助冬日里没有进账的穷人。

    怕穷人担心不敢想做买卖的事情,沈先生就先培养一批小摊主做表率,待众人看到生意好了,愿意学的,他们就教。怕投入大,沈氏还小推车和工具,一下就将想做买卖之人的后顾之虑全部解除了。

    叶懿还找人画成图画,一时间整个乌虚又开始赞扬起沈诚润来。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提及沈诚润之前搞的凉鞋乃有伤风化之说的,都被新派人士给骂回去。还有真真切切因为小吃摊受到切实好处之人,就组织起来偷偷到那些骂沈诚润的酸腐文人家门口泼粪,泼完就跑。

    后来还是沈诚润在报纸公开呼吁大家不要那么做,这才慢慢好下来。

    正因此沈诚然看到了商机,要说沈诚然小朋友没有白白同他哥学习做生意上的事情,立刻就想到了加成成料。

    要论起这些小吃味道谁家最地道,肯定是沈氏。沈诚然是沈诚润手把手教导的,所选择材料都是最精致食材,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小吃摊更加鲜美。

    沈诚然就利用这个优势生产成品调料包,手残党不是怎么都学不会,怎么都调不出来那个味道嘛,那就买成品调料包,回去加入适当的水量,就能调出最精致的美味。

    同样用于烤冷面和章鱼小丸子的酱料,全部都生产成成料,不仅小吃摊老板可以进货,寻常人家同样可以买回去自己做着吃,如此一来沈诚然那个小作坊里的订单每日爆满,就连外省都慕名而来进货。

    这几日把沈诚然乐得眼睛都要看不见了,破天荒给沈清雅和沈诚润包了一个大红包。

    沈诚润当然得收着了,能叫他弟弟出血可不容易啊。

    转头沈诚润就用这钱请叶懿吃饭玩耍了,花弟弟的钱滋味还挺好。

    “叶懿,你认识农业方面的专家吗”沈诚润这几日脑子里转来转去的,就想起了杂交水稻。

    叶懿愣住,“你想办个农场”

    “不是。”沈诚润摇头,“我在想水稻可不可以改良,如果粮食产量提高,那么同样的土地就可以得到收获更多的粮食,老百姓的肚子就可以填饱了。不说吃的多好,但求路无饿殍。”

    “提高粮食产量”叶懿喃喃自语,显然这话已经入了心,“怎么提高,改良化肥”

    “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能不能从水稻本身进行改良。”沈诚润没敢直接把他知道的杂交水稻拿出来,别的还能敷衍过去是从洋人那里挖出来的消息,水稻就不能扯洋人的虎皮了。毕竟稍微接触过洋人的都知道,洋人的主食压根就不是水稻。

    所以沈诚润就想装作这些是自己的异想天开,然后再和农业专家接触上的时候,一点一点渗透给那些专家们。

    哪个时代真正站在巅峰的大佬的智慧都不容小觑,古埃及的金字塔、秦始皇陵还有许许多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即便现在也解不开他们留下的谜团。

    沈诚润相信只要给这些专家一点提示,以他们智慧一定可以研究成功。

    “这件事我记下了,回头我来找这样一支农业专家队伍,到时候有什么想法你就跟他们谈。”叶懿深深看了眼沈诚润,但并未多问。

    不出三天,叶懿就给沈诚润找到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是一名叫做尤优的四十多岁的农业专家。

    “尤主任,你好。”沈诚润最佩服这种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搞出一项技术就能造福整个人类,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人物。所以这一声主任叫得格外真诚,且发自心底的敬佩。

    倒是把尤优唬了一跳,民国不是后世,此时各地军阀盘踞,与其说关注民生不如说更在意眼下自己手上地盘有多少。

    对人才的重视远远差于后世太多太多了,特别是农业这方面的人才。若是军事人才,可能还会得到重用,一个农业方面的人才在那些军阀眼中就是种地的。

    因而尤优还颇为有些受宠若惊,赶紧道“沈先生太客气了。”

    “不是客气。”沈诚润道“您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若一旦成功救的可不仅仅是成千上万条人命,而是数也数不清的人命。

    就连我们的子孙后辈都跟着受益。”

    尤优观沈诚润的表情,少年眉眼清秀,风骨清正,此刻脸上神色肃穆而庄重,态度诚恳,这番话真真是发自心底而出。

    不由大受震动,尤优从来都知道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更加明白自己承担的责任,若一朝成功,此后再无饿殍从绝对不是幻想。然而那些军阀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眼中,他们这些搞农业的可能还不如一家兵工厂来得重要。

    本来对于被请来见一位同农业完全不搭边的经商少年还不怎么情愿的尤优,此刻却是甘愿了。就算少年没什么好的提议,他也愿意听听这位少年说些什么。

    尤优不善言语,他只会同各种农作物打交道,沈诚润这番话纵然说到他的心坎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中的激动。唯有不停的拍着沈诚润的肩膀表示心底的激荡。

    “叶懿请您过来,应该同您说了,我有一些关于水稻方面浅显的建议,可能是我异想天开,也可能会对您有那么一点用处,请您听我说完不要笑话我。”尽管沈诚润知道这项技术百分百会成功,但是沈诚润还是故意谦虚道。

    尤优哈哈大笑道“没事,有想法就是好事,搞研究就需要有异想天开的精神。不然灯泡怎么被发明出来,火车又怎么会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那我可就说了。”

    “说吧,没事。”

    沈诚润道“这还是我前几日亲身经历,家里一个佣人儿子想说亲,托另一个佣人帮忙打探。

    另一个佣人就问他,你儿子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是贤惠秀中的,还是泼辣能持家的

    佣人就说这些都不要求,只要个子高就行。

    原来这个佣人儿子只有一米六多,从小就被人矮子矮子的叫,他这辈子没少因为个头被人歧视,不想自己儿子姑娘还被人歧视,这不就想长一个高个的女子。”

    尤优很认真的听着,不过一时间并没有把娶妻生子同种植粮食联系起来,就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沈诚润没立刻回答,而是道“通过这件事情,我就在想,这人比如说矮,就喜欢找高个子的老婆,小眼睛就喜欢找大眼睛的,塌鼻梁就喜欢找高鼻梁的,总之就是自己哪方面不足,就喜欢找同方面有优势的,取长补短。

    这种通过另一方优秀基因改良下一代基因的方式,据我观察,还真有用

    所以我就在想人可如此,那么水稻为何不可”

    听到这里尤优的眼睛欻地亮了,是啊,人都可以通过与优秀的基因想结合进而改良下一代,那么水稻怎么就不能

    这是一条完全可行的道路。

    尤优瞬间头脑风暴开始,已经在脑中推演起一幕幕的进程,越推演越觉得完全可行。

    他蹭地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起身就往外走,都走出屋子推开门才发现这外面雕梁画栋的院子并不是他那成片成片的稻田,顿时头脑冷静下来。

    尤优返回屋里,不好意思的挠着脑袋道“抱歉,一时间想入神了,还以为这是在我那个实验田了。”

    沈诚润和叶懿哪会在意这个,沈诚润更是笑着为他解围道“主任这般赤诚之心,我觉得这事没有不成的,小子就听你的好消息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