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章:走马上任
    热气球虽然降落了,但是今天的事情却在城中流传起来。

    这种稀奇的事情,城中的百姓几乎从来没有见到过,甚至都很少听过。

    正因为如此,陈松飞天的事情在城中飞快的传播着。

    在传播途中,事情的真相开始偏离,到最后,竟然成了神仙从天而降,降下万丈神光。

    这个时代的百姓,大都愚昧,很多人不明白热气球的真相,只以为是上天显灵。

    甚至还有人将热气球的样子画了下来,每天都上香跪拜。

    其中,不乏居心叵测者,利用这件事情骗取钱财。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果断出手,兵马指挥司的士兵在应天府城来回穿梭,短短几天之内,抓到了很多招摇撞骗的骗子。

    无一例外,这些骗子都被朱元璋给流放北疆了。

    朱元璋的铁血镇住了那些有偏门心思的宵小,这件事情也开始平息下来。

    虽然陈松飞天这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朱元璋并没有惩戒陈松的意思。

    尽管朱元璋农民出身,可也看重新的技术。

    明初有两个出名的火器专家,一个是陶成道,另一个是焦玉。

    这两人因为进献火器有功,一个被封为“万户”,一个被封为“无敌大将军”。

    虽然只是称号,但足以证明朱元璋对两人的看重,对新事物的宽容。

    陈松弄出来的热气球,也算得上是新技术,城中的乱子不小,可这点肚量,朱元璋还是有的。

    陈松飞天之事在城中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有往这方面奋斗的心总是好的,这方面的热情不能浇灭。

    不得不说,有明一朝,对这些东西都比较开放。

    研究火器的官员更是数量繁多,远不是后面那个朝代能比较的。

    四月初,松江府市舶司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陈松的任命也下来了。

    吏部将陈松的官服、任命文书、官印等东西送到了陈松这里,朱元璋的圣旨也紧随其后。

    前脚送走吏部的人,后脚迎来了宣旨官员。

    香案摆放在大门口,陈松带着家中众人跪在香案后面。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任命陈松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任松江府市舶司提举,钦此”

    明朝圣旨规矩森严,不同的场景,用语也不同。

    但大体上可以的分为“诏曰”,“制曰”和“敕曰”三类。

    “诏曰”是诏告天下,是发布国家政令时使用的。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封赏百官时使用的。

    “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一般是皇帝告诫官员不要骄傲自满时使用的。

    宣旨官员合上手中的圣旨,一脸笑容的冲着陈松说道“陈大人年轻有为,如此年龄竟然已经位居高位,少年可畏,少年可畏啊

    必去归来,定然绯袍加身,恭喜恭喜啊。”

    “哈哈,这都是陛下抬爱,陛下抬爱”

    陈松谦虚几句,将圣旨接了过来。

    送走了宣旨官员,陈松让人将香案撤掉。

    “恭喜相公,如此年龄竟然已经如此高位”朱静安走了上来,一脸笑容的恭喜。

    朱静安一副有荣与焉的样子,打心眼里为陈松高兴。

    “哈哈,这话说的,我都不知道咋回了”

    陈松笑了几声,带着朱静安走进大门。

    其实陈松心里清楚,这些官职都只是暂时的,干不长就。

    这些官职听起来倒是想一回事,可真要论起来,也就那回事,等市舶司弄的差不多了,这些官职都是要收回去的。

    第二天,户部的拨款和工部的工匠已经到尾。

    陈松将市舶司衙门设置在了金山县,所以工部和户部已经将人和物资往金山县送去。

    陈松主管此事,手续尚未彻底完成是不能离开的。

    处理完这些事情,陈松也该出发了。

    这天天刚亮,陈松站在家门前,对着将自己送出来的朱静安说道“回去吧,我会保重身体的。”

    “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朱静安的眼睛中满是不舍。

    陈松拉着朱静安的双手,柔声细语的安慰着朱静安,“很快,我又不是在其他地方,快马加鞭,一天就能回来。

    要是你想我了,给我传个信,我骑着马就回来了。”

    朱静安说道“还是以公务为主吧,我还等你回家带我出去玩呢”

    “好,等我回来,一定带你出去玩。”陈松连连保证。

    马车逐渐远去,一直到消失不见时,朱静安才走进家门。

    这次出去,陈松只带着李三娃和张铁牛,至于赵峰,被陈松留在了家中。

    赵峰为人沉稳,又是陈松的表哥,家中的事情交给他,陈松放心。

    出城之后,马车上了管道,往松江府方向而去。

    差不多一天半的时间,陈松到达了金山县。

    为了能早一点到达,这一路几乎马不停蹄,除过晚上睡觉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赶路,吃饭都在路上。

    马车来到金山县城外三里左右的位置,陈松坐在马车中,听到了唢呐声、锣鼓声以及鞭炮声。

    “这是谁家结婚”陈松有些好奇,掀开马车幕帘。

    刚刚掀开,陈松看到了前方的道路上拥挤了一大群人。

    在人群的最前方,松江府知府郑大胜穿着官服,一脸焦急的看着前面。

    当他看到陈松的马车时,眼睛一亮,转过身去,冲着身后的那些人大喊道“大人来了,大人来了,赶紧过去,赶紧过去”

    陈松的马车进入松江府境内时,郑大胜就已经知道了。

    在郑大胜的带领下,他身后的那些人朝着马车迎去。

    唢呐声、锣鼓声更响了,吹吹打打的动静越来越大。

    郑大胜整了整官服,带着笑容,距离马车越来越近。

    陈松大概看了一眼,并没有看到人群前方的郑大胜,还以为是谁家迎亲的队伍。

    “绕过去吧”陈松对着赶车的李三娃说道。

    李三娃控制着马匹,准备绕路。

    郑大胜看到了马车的意图,加快速度,朝着马车跑去。

    “等一下,等一下”郑大胜冲着马车大喊。

    李三娃看着跑过来的郑大胜,终于看清了他的长相,于是冲着马车说道“大人,那个知府来了。”

    “知府郑大胜先停下来吧。”陈松有些好奇,让李三娃停下马车。

    “大人,大人”郑大胜跑到马车旁边,冲着车厢大喊。

    陈松掀开幕帘,一下子就看到了郑大胜满脸堆笑的笑脸。

    陈松看着郑大胜,指了指他后面的那些人,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大人,这是属下特意给大人接风洗尘准备的。”说着,郑大胜转过身子,冲着那些乐手,大喊道“还不赶紧吹打起来”

    乐手们越发卖力的吹打,声音更加洪亮。

    陈松皱着眉头,道“行了,让他们都撤了吧。”

    “可是大人不喜欢”郑大胜有些疑惑。

    “我还要去核查工部送来的物资,以及户部送来的钱粮,赶紧办正事。”陈松沉声说道。

    “好,那就听大人的”郑大胜二话不说,让手下将那些乐手撤了下去。

    “行了,直接去金山县县衙吧。工部和户部的物资都在那里”

    陈松合上幕帘,马车接着前进。

    郑大胜就像是一个狗腿子一样,带着知府的属官衙役以及金山县知县衙役在马车前面给陈松开路。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负责物资的工部户部官员,只是人数不多。

    在这里面,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官员,此人长相俊美,堪称这个时代的审美典范。

    他一脸羡慕的看着陈松的马车,眼睛中满是渴望。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陈松来金山县上任,是可以打着自己的仪仗。

    可是陈松嫌这个费事,所以也懒得弄,只带着李三娃和张铁牛两人走马上任。

    马车停在了金山县县衙门口,还没等陈松自己掀开幕帘,郑大胜就凑了过来,殷勤的掀开了幕帘。

    陈松没有说什么,跳下了马车。

    “大人,要不喝一杯茶”郑大胜一脸殷勤。

    “不用了,先核查各项物资吧”陈松朝着县衙走去。

    郑大胜急忙带着身后的官员跟在陈松的身后。

    “大人,县衙地方小,放不了多少物资,大部分物资都放在了之前大人选定的那个小渔村附近。

    县衙当中的物资主要是以钱粮为主,对了,工部送来的工匠,也安排在了小渔村附近”

    郑大胜边走边说,给陈松介绍着现在的情况。

    金山县县衙不大,郑大胜话还没有说完,陈松便来到了县衙后院。

    后院被堆的满满当当,分成两列。

    一列是工部的物资,一列是户部的物资。

    陈松指着左边的那些物资,问道“这是户部的还是工部的”

    欧阳伦走了出来,他朝着陈松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大人,这是户部的物资。

    这些物资里面有铜钱”

    欧阳伦有条不紊,从身上取出一个帐簿,交给了陈松。

    陈松从欧阳伦手中接过账簿,认认真真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