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九章:真是找死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给他们说说。”

    陶成道指了指眼前的这些工匠,看向陈松。

    陈松点点头,站了出来,冲着眼前的这些工匠大声喊道“你们都是陶大人亲自挑选出来的,本事定然不小。

    这次制造新式火铳事关征伐西南大计,我希望诸位能够精诚合作,早日完成。”

    陈松说完,退到了陶成道的身后。

    这里是陶成道的主场,说的多了,难免会喧宾夺主。

    “你们都记清楚了吗这次的事情事关征南大计,我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疏忽。

    记住我说的话,要是完成的好,重重有赏,要是完成的不好,那可就别怪我了。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先做好准备,随时等候传唤。”

    陶成道的声音洪亮,毕竟是军器局的顶头上司,说话的时候,所有的工匠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工匠们四散离开,只剩下陶成道和陈松。

    “你看还有什么需要安排的”陶成道问道。

    陈松摇摇头,“没有什么安排的,我对锻造火铳之事上了解不多,打造新式火铳还需要靠大人了。”

    陈松不是理工科生,虽然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也有和金属锻造有关的内容,可那毕竟是基础理论。

    要是让陈松讲,那还能说的头头是道,可若是实操,就不一定了,说不定还比不上这些工匠。

    至于改造炼铁炉之事,陈松也知道一些,不过陈松不打算现在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些事务也是如此。

    “你说的也在理,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交给这些工匠吧。

    新式火铳的图纸,我会在这段时间当中进行复制,到时候交给这些工匠。

    新式火铳乃是重重之重,要万分保密,说不准要换地方打造。”

    陶成道双手背在身后,看着眼前的这些工坊,缓缓说道。

    陶成道说的这些事情和陈松关系不大,反正陈松都已经将火铳图纸交给陶成道了,解下来的事情就是陶成道的了。

    以后,陈松撑死也就是给这些工匠讲解某些内容。

    “陶大人乃是工部员外郎,一切都听陶先生的。”陈松一脸淡然。

    陶成道微微侧目,有些惊讶的看着陈松。

    改进军中火铳,这件事情看上去好像并不大,但是这里面的功劳,陶成道可是一清二楚。

    这可是一件非常大的功劳啊,要是换做其他人,说不定扯着脖子争抢,可是怎么在陈松这里就不一样了呢

    按理说,陈松正值年少,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怎么会如此做派

    “陶大人为什么要这样看着我”陈松看着陶成道的眼神,有些不自在。

    陶成道收回目光,道“没事,没事,就是好奇。陈神医真乃淡泊名利之才,竟然对功名看的如此轻,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陈松笑了笑,道“我已经是驸马都尉了,已经宠幸之极,功劳不功劳的又有什么意思”

    陈松心里明白,依靠着自己的医术,就算没什么功劳,朱元璋也不会过分轻视自己。

    自己的立身之本是身上的医院,是肩上的医术。

    至于火铳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罢了。

    若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考量,陈松甚至都不会将火铳拿出来。

    听着陈松的话,陶成道笑而不语。

    这话,陶成道没法接。

    天色渐晚,陈松带着陶成道回到了家。

    为了安全起见,陈松亲手将火铳图纸交给了陶成道。

    收到图纸后,陶成道将图纸整整齐齐的叠好,揣进怀中,走出了大门。

    送走陶成道,陈松坐在书房中,接着书写那些未完成的教材。

    陈松这里波澜不惊,可是朱元璋那里,却如同洪水滔天一样。

    丞相人选久而未决,再加上朱元璋那模棱两可的态度,实在是让那些官员担心。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除了京官们呈上了奏折,就连地方官员也送上了奏折。

    这些奏折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在请求朱元璋能早日敲定丞相人选。

    朱元璋根本就不想敲定丞相人选,这些奏折在朱元璋的眼睛中,就像是臭狗屎一样臭不可闻。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一封奏折,不停的冷笑着,“呵呵呵,这下不仅是京官,地方官也送上了奏折,真是好啊。

    俺倒要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有多少人蹦出来。”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折扔进脚旁的炉子中。

    这么长的时间,已经不知道朱元璋烧了多少奏折。

    朱元璋在等一个机会,在等一个可以将这些闹腾的官员一网打尽的机会。

    朱元璋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

    “又是一份”朱元璋摇摇头,一脸嫌弃的将手中的这份奏折扔进了火盆中。

    火焰旺盛,朱元璋将火盆往旁边踢了踢,随后又扔进去了一本奏折。

    批阅了一阵,朱元璋有些厌烦。

    他看向站在旁边的庆童,道“去将太子找来。”

    庆童行过礼后,急匆匆的往外跑。

    不久,朱标走进了御书房中。

    “爹。”

    朱标站在朱元璋面前,冲着朱元璋拱手行礼。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挥挥手,道“上前来,有事要交代你。”

    朱标来到朱元璋旁边,问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朱元璋靠着椅子靠背,指了指桌子上的那些奏折,说道“将这些奏折分类,按照早日敲定丞相人选的和没有说这话的分为两类。”

    朱标按照朱元璋的吩咐,站在桌子旁边,开始进行分类。

    朱元璋靠着椅子靠背,看着朱标,道“标儿,你可知道俺为什么一直吊着这些大臣吗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敲定丞相人选”

    朱标停了下来,看向朱元璋,“孩儿不知。”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解释,“我朝的丞相,先有杨宪,后有胡惟庸。

    这两个人都是不知君恩之徒,都是些小人。一朝得势,便小看天下人,让这些人当丞相,简直就是拿江山开玩笑。

    而且,你不觉得丞相的权利有些大了吗”

    朱标将一本奏折分好类,道“可是爹,丞相从古到今都有,千百年了,都是这样过来的。”

    朱元璋坐直身子,道“你说的没错,千百年都这样过来了,可是这千百年间,不知道有多少奸相破坏了江山社稷。

    远的不说,就拿前宋为例,若不是秦桧贾似道这种奸相,前宋怎么会那么早就亡了

    俺不能用江山社稷去赌丞相的忠奸。而且,胡惟庸的手,伸得实在是太长了。”

    朱元璋说罢,又靠在了椅子靠背上。

    朱标非常了解自己的父亲,当朱元璋话还没有说完时,朱标就已经猜到朱元璋的想法。

    那就是废除丞相制,将这个千年的制度彻底废除。

    “丞相不过是替皇帝分担事务的,权利那么大干什么”朱元璋摇摇头,一脸不满。

    朱标很快就将桌子上的这些奏折分类完毕,他站在朱元璋的身后,提醒道“爹,分好了。”

    “好”

    朱元璋坐直身子,然后指着桌子上那摞“早日敲定丞相人选”的奏折,对着站在侧方的庆童道“将这摞奏折烧了,眼不见心不烦。”

    庆童小心翼翼的走上来,抱起那摞奏折往外面走去。

    看着庆童消失在御书房的门口,朱元璋收回目光。

    “标儿啊,对于咱们爷俩来说,丞相实在是多余。插在六部和皇帝之间,六部要是有个什么事,还要禀报给丞相,实在多余。

    ”

    朱元璋开始给朱标讲解取消掉丞相之后的好处。

    朱标站在一旁认认真真的听着,同时也在不停的思考。

    朱元璋取消丞相是为了后世之君考虑,是为了皇帝手中的权利考虑。

    在取消丞相制度初期,皇帝手中的权利确实一度膨胀。可事过境迁,丞相制度最后以内阁形式出现,其权利甚至已经超过了丞相。

    这一切朱元璋并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后世之君会越来越懒。

    朱元璋培养朱标是不遗余力的,几乎每一件大事或者政策,朱元璋都会给朱标讲解。

    批阅完奏折,已经快到后半夜。

    让人将朱标送回去后,朱元璋并没有回寝宫睡觉,而是让庆童将毛骧找了过来。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元璋问道。

    毛骧回道“陛下,已经可以确定,宋璲乃是胡惟庸的党羽,两人相交甚密,恐怕宋璲也知道胡惟庸谋反之事,甚至还有参与。

    根据臣掌握的情况来看,宋濂的长孙宋慎也参与了这件事情”

    毛骧吧嗒吧嗒说了一大堆,朱元璋的脸色逐渐变冷。

    “可有证据”朱元璋问道。

    毛骧正色道“有”

    “既然如此的话,你部联合刑部,立刻逮捕宋璲以及宋慎,严加审讯。

    俺要在天亮之时,得到他们的证词,速度一定要快,不得有任何耽搁。”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

    “臣遵旨”毛骧躬身行礼。

    朱元璋站了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赶紧去办事吧。”朱元璋丢下一句话,走出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