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八章:宋濂
    叫住陈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

    也就是朱元璋才能如此接地气,后世之君,有哪个像朱元璋这样,愿意吃这种饭食

    陈松笑呵呵的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正准备喊陛下,朱元璋便做出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来,做俺旁边”朱元璋拍了拍自己旁边的凳子。

    虽然诧异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陈松还是不得不坐在朱元璋的旁边。

    “吃面”朱元璋问道。

    “关中人就喜欢吃面,肯定吃面啊”陈松说道。

    “原来如此,俺是淮右子弟,没去过关中,不太知道关中的习俗”朱元璋咽下一口面,说道。

    陈松解释道“关中人以面食为主,风俗习惯和江南大相庭径。”

    “告诉老板,再来一碗面,就按照俺吃的这个来对了,顺便再来几头蒜”朱元璋侧过身子,对着坐在旁边座位上的侍卫说道。

    侍卫站起身来,急忙去做朱元璋安排下来的事情。

    “你今天怎么跑到这边来了”朱元璋随口问道。

    陈松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实话说出来,“我准备开个医馆,京城居大不易,快没钱了,得想办法活下去”

    朱元璋停下筷子,意味深长的看着陈松,“你这话里有话啊是不是嫌弃俺之前没给你开药费”

    陈松压低声音,“这怎么能能给陛下看病,乃是我的福分,哪里还要什么药费”

    “得得得,打住,打住”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你说你年纪轻轻,怎么就像朝中那些酸儒一样,嘴里没一句实话,油滑的厉害。

    嫌弃俺没有给你药费就直说,拐弯抹角的有个啥意思俺会差了你的药费”

    陈松缩缩脖子,道“不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有些不耐烦,“行了行了,什么不是这个意思。

    俺记得你住在通济门附近,以前老二买的那套院子中。

    距离你家不远的街道上有一栋小楼,那是俺打算留给老四的,既然你要开医馆,那就给你吧。

    至于老四,以后再说吧。对了,俺可要告诉你,虽然你医术高超,但是你如果看病的时候,向普通老百姓漫天要价,俺可饶不了你”

    陈松眨巴着眼睛,眼巴巴的看着朱元璋,“那要是那些勋贵文武呢”

    朱元璋一脸无所谓,“随你,你能从这些人手中抠出来多少钱是你的本事,俺不管”

    朱元璋出身低微,最为痛恨贪官污吏,虽然如今朝中的那些勋贵文武都和朱元璋有关系,但潜意识作祟,朱元璋对这些人还是有些成见。

    “多谢陛下”

    说话间,店小二端着一碗面来到了陈松的桌子旁。

    “行了,俺吃好了。待会会有人找你,先走了”

    朱元璋从怀中取出几枚铜板,放在桌子上。

    “掌柜的,收钱了”朱元璋冲着柜台方向大喊。

    掌柜的从柜台中走出,来到了桌子前。

    朱元璋指了指陈松,又指了指自己,“一起算账”

    掌柜拿起铜板,仔细一点,笑道“不多不少,刚刚好”

    “慢慢吃吧,看看金陵的面和你们那里的面有什么不同”朱元璋拍了拍陈松的肩膀,走出了面馆。

    看着朱元璋的背影,陈松小声说道“这样也还不错,最起码不用自己找了”

    陈松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坐在旁边桌子上的张铁牛和赵峰他们端着碗来到陈松这张桌子上。

    赵峰看了看朱元璋离开的方向,好奇的问道“刚才那人是谁你认识吗”

    陈松压低声音,凑到两人面前,说道“他就是当今皇帝”

    “什么”

    赵峰直接惊叫出声来,吓了周围食客一跳,都看向了赵峰。

    “小声点,别一惊一乍的”陈松皱眉道。

    赵峰连忙压低声音,问道“不是说皇帝都是穿着黄金做的衣服,出门都是八抬大轿,吃饭都是美人喂的吗

    我看他和普通人没啥区别啊,你不说我还以为就是普通人呢”

    陈松咽下一口面,说道“道听途说来的都是假的,眼见才是真”

    赵峰眼巴巴的看着朱元璋消失的方向,一脸兴奋,自言自语的小声说道“肯定是祖坟冒青烟了,竟然能遇见皇帝。

    要是村子里的那些人知道,估计能羡慕死他们。

    皇帝可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今天沾的福气,可真不少。”

    张铁牛和赵峰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说着祖坟冒青烟的话。

    陈松看了他俩一眼,摇摇头开始吃饭。

    在民智未开的时代,皇帝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像是神仙一往。

    吃完饭,陈松带着赵峰和张铁牛回家了。

    不用费尽心思找商铺,陈松也懒得在大街上到处乱转。

    回到家不久,朱元璋派出来的人就来了。

    陈松再次带着赵峰和张铁牛,跟着朱元璋派来的人。

    在距离陈松住处不远的街道上,朱元璋派来的人带着陈松停在了一栋三层小楼前面。

    虽然只是三层,但是在周围的建筑中,已经算很高了。

    “就是这里,这是钥匙、房契和地契,收好了”朱元璋派出来的人从怀中取出这些东西,放在了陈松的手上。

    取出这些东西之后,这人也完成了任务,直接离开。

    看着那人逐渐消失的背影,陈松收回目光。

    “走,进去瞅瞅”陈松拿着钥匙,大踏步的往小楼走去。

    跟在陈松身后的赵峰一脸羡慕,“这么高的楼,真好,真好啊。

    要是村里人知道表弟手中有这么好的地方,估计要羡慕死他们”

    走进小楼,一股清漆味扑面而来。

    显然,这栋小楼刚刚建成没多久。

    小楼一楼面积不小,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多个平方。

    在一楼转了一会儿,陈松上了二楼。

    二楼和一楼不同,是由大大小小的房间组成。

    三楼也是由大大小小的房间组成,只不过比二楼的房间少,靠着街道的一面,是一个大厅。

    这个小楼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也很大,里面有大大小小七八间房子。

    不愧是朱元璋给朱棣留的,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建筑规模,都要比其他的建筑好上很多。

    陈松站在三楼的大厅边,看着街道上的行人。

    “不错,不错。”陈松一脸笑容。

    “这几天找些人过来,将这里休整休整,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据点了”陈松拍打着胳膊下的栏杆,颇为轻松。

    在这里待了没多长时间,陈松走下了楼,锁上大门。

    刚往前走了没两步,一个头发皆白的老头出现在了陈松的面前。

    “敢问可是陈松神医”老头好像认识陈松,直接开口询问。

    陈松有些疑惑,此人陈松根本就不认识。

    “在下正是陈松,神医之名不敢当,不过是会点皮毛医术罢了”陈松回道。

    老头下巴上的胡子都白了,他捋着下巴上的胡子,露出了笑容。

    “不错,不错,虽年少有功,但能不骄不躁,是个好苗子啊”老头一脸欢喜。

    “敢问先生是谁我们可曾认识”陈松一头雾水。

    老头道“老夫姓宋名濂,受陛下抬爱,做过几年翰林院学士”

    “是他”

    老头刚刚说出自己的名字,陈松瞬间就想了起来。

    在初中时,陈松学过一篇他写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陈松背的滚瓜烂熟,对作者宋濂也很熟悉。

    “原来是宋先生”陈松拱手行礼。

    虽然李善长的功劳位居开国文臣之首,但如果论起写文章以及知识储备,整个明初,无人能比得上宋濂。

    就连刘基刘伯温都不止一次的夸赞过宋濂,说他当今文章第一。

    宋濂乃是一代大儒,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儒,不是其他那些酸儒能比的。

    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宋濂不仅是太子朱标的老师,还是朝臣的老师,不止一次给朝臣讲课。

    宋濂对朱元璋的帮助也很大,功劳也不小。

    “你知道老夫”宋濂有些疑惑,他觉得陈松是从乡下来的,怎么会知道自己

    陈松一脸感慨的说道“宋先生之名,晚辈怎能不知

    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读起来让晚辈湿了眼眶,不仅感叹先生求学之苦”

    宋濂有些诧异,“此文写于今年年中,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京城尚且不曾广为流传,你在何处读过”

    陈松“”

    “宋先生,您的这篇文章我确实读过,至于在何处,我已经记不清了。”

    陈松生怕宋濂不相信,急忙朗读起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陈松将自己记忆当中的送东阳马生序背了一遍,幸亏陈松还记得,不然还真不好解释。

    宋濂看着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的陈松,一脸满意的点头。

    见陈松能流利的背诵,宋濂也不再追究。

    读完之后,陈松擦了擦头上的汗,问道“不知先生今日来是找我还是无意遇见”

    “老夫是特意来找你,刚才老夫去拜见了太子殿下,听太子殿下提起你,所以就想来见见你

    你在这个地方还是太子告诉老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