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3、报道
    很快毕业季就接踵而来, 梁苏先后送两个室友登上了南下的列车,然后孤零零的剩在寝室里,收拾着遗留下来的些许杂物。由于她下个学期将在渝城政法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校给她特批了一间研究生寝室, 还可以在暑假就提前搬进去。

    七月流火的重庆好似个巨大的蒸笼, 于鹤立带着梁苏花了整整一天来搬寝室。学校研究生的数目少, 寝室都是两个人一间,还配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

    “我看那些招待所的条件也不过是这样嘛。学校这回下了血本, 连电扇都给你们配备好了,虽然质量不太行,转起来吱呀吱呀的响。”于鹤立打趣道,“我真后悔当年没有好好读书, 不然考个研究生,连租房子的钱都省下来。”

    “你还是住专家楼吧,这种宿舍的集体管理对你来说不亚于监狱, 还是破费点自由自在的好。”梁苏坐在已经铺垫好的棕绷床上, 看着对床空荡荡的架子。“真不知道这一位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女生就行。”于鹤立伸了个懒腰,抖抖身上的灰尘, “九月份我准备将旁边的店盘下来扩大规模, 将电器分门别类的卖。这样顾客需要什么进来就一目了然,我清点起来也方便。”

    梁苏点点头,“那是再好不过, 你努力做大做强,到时候开分店,坐在专家楼里吹电扇就能数钱。我可没你好命,下周我就要去律所正式上班了,律师证很快就能下来。”

    “前两天我在楼梯上也遇到了路教授, 他最近活儿不多,在家里躲着白胖了不少。”于鹤立心里觉得好笑,“为什么非得把自己身体搞垮了才知道修养呢提早注意下,也不致于动那么大的手术。”

    “路教授还是心里有数的。我刚拿到毕业证他就提醒我把律师证申下来,还说要亲自送我去所里报道。他自己平时不愿意去所里,这回倒是挺积极。”梁苏靠在枕头上,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刻,“拿证就又得忙咯,舅舅刚把委托手续寄过来,我打算下个月跑一趟上海。”

    “我先送你和教授去律所办手续,再陪你走一趟上海。”于鹤立美滋滋的接话。

    ”你又不是律师,干嘛凑这个热闹”梁苏觉得他又好气又好笑,“办起案子来风尘仆仆的,也没个好形象,还是不要见你的好。”

    于鹤立不以为然,“我是律师的家属,难不成还不能去事务所喝杯茶”

    “那你干嘛还得跟我去上海”梁苏调皮地眨眨眼睛,“难道是大上海太繁华,灯红酒绿的,你对我不放心”

    “对,就是因为大上海太纸醉金迷。”于鹤立夸装的捂着胸口,“我这个升斗小民要去黄浦江旁找点谋生的财路,来养家糊口。最好还能搭乘你舅舅这艘巨轮去海上浪一圈,顺便兜些鱼虾回来,估计够咱们吃半年的。”

    梁苏哈哈大笑“真拿你没办法。我舅舅这条轮船虽然看上去大,可估计是个空架子,里面能打捞起三斤钉子就很不错了。我这次勉为其难去上海也是想看看具体状况,既然他一再叮嘱要瞒着外公,想必窟窿一定不小。”

    “这次你要请路教授一起去吗”于鹤立好奇的问。

    “算了,就我自己先走一趟摸下情况,搞不定了再跟他求援。他大病初愈,手上也积压着案子,我怎么好因为自己的家事烦他。”梁苏坦荡地对于鹤立说。

    于鹤立一霎那笑得十分奸诈,斩钉截铁的跟着说“对,家事就是要和家属一起处理。”

    梁苏郁闷的差点血溅三尺,腹诽眼前的帅哥办起事还靠谱,怎么私底下就没个正经的时候呢。

    去律所报道那日,路教授穿着休闲的薄绸衣裤,手持一柄紫底金面的江南折扇,扣着顶纯黑的遮阳帽,也没了往日的瘦骨嶙峋,反倒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感觉。于鹤立倒是中规中矩的穿着衬衣西裤,手腕上戴着和梁苏同款的瑞士表。

    路教授大摇大摆坐进副驾驶,瞟了眼后排梁苏身上的小黑裙和红凉鞋,感慨这下子金童玉女登门,所里要蓬荜生辉了。

    “蓬荜在哪”于鹤立半开玩笑的问他。

    “往司法局开就是。目前重庆的几个律所都还是过资所,专职律师很多都是以前法律顾问处下来的,混在一起吃大锅饭而已。”路教授半躺在面包车宽大的副驾驶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我听说前些年科研所也是这种模式,弄得他们玩笑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我在想律所有机会也应该像农村一样搞承包责任制,调动大家积极性才能创收。”

    “那不是跟我们这些个体户一个样”于鹤立咂摸着路教授的话,觉得心里舒坦极了,“之前北京的同学给我来电话,抱怨每个月只领几个死工资。逛起百货商店来囊中羞涩,什么都不敢买。”

    “所以说还是重庆好呀,商店柜台里只陈列着花样不多的商品。是真的需要就凑合着咬牙买,反之也很难被人看上眼。客观上还让人民坚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梁苏也跟着插了一嘴。

    “如果全国都是这样,经济早就死绝了。咱们还做什么律师,挽起裤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重点口粮自给自足算伙。”路教授认真的说,“其实你当年选则民商经济方向我心里还有些打鼓,毕竟当时也不知道对外开放、经济改革能走多远。不过现在看了这项政策是真的落地生根了,小梁也好借春风拂过青云直上一把。可得好好把握住这些机会啊。”

    经过路教授的沿途指引,车停在了渝中区司法局后面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旁。这栋楼建在背阴的地方,墙上的爬山虎长得瀑布般茂密,看不出楼体本来的颜色。路教授把帽子拿在手里,提醒两位年轻人上楼小心,便顾自往前走去。

    一楼是区里公证处的前台,一个中年女士没精打采的趴在桌上打盹。二楼好像是个证据鉴定中心,里面有人粗声大气的用重庆话正在争吵着什么,三楼则是路教授执业的重庆市第四律师事务所,光听名字就知道是按成立时间命名的。

    三楼的大门虚掩着,里面隐隐透出暗沉昏黄的灯光。梁苏和于鹤立对视一眼,跟着轻车熟路的教授推门而入。整个律所内部随意的摆放着几个卡座,除了一个中年律师和一个打杂的年轻小伙子正在电风扇前端着杯子闲聊以外,大厅见不到一个人。

    “不是叫我来报道吗”梁苏悄悄走到路教授身边,压低声音他。

    “报道就是拿证,在财务室那里,她登记了就行。”路教授赧然笑着,顺手指了指旁边因年久失修而开裂的墙壁,“经费短缺,又在顶楼,外面的植物也没人清理,雨天还漏水,让你们见笑了。”

    “我终于明白您为什么总在学校办案,这地方又潮又闷,坐久了真的要得风湿的。”梁苏有点难以接受自己的工作环境,还好律师是个自由职业,她也可以把办公地点挪到学校去。

    路教授走到最里头关着门的房间前,抬手敲了敲门。过了十几秒钟,一个膀大腰圆的矮胖男子穿着拖鞋出了门,身上皱巴巴的老头背心包粽子般捆在身上,显得有些滑稽。

    “啷个回事嘛”男人揉揉眼睛,梁苏连忙上前打招呼。

    “我的学生过来挂在所里,司法局说证发下来了。”路教授对梁苏介绍道,“这是周会计,主任养病去了,所里的大小事都由他负责。”

    “好嘛,政法学院高材生,欢迎的很。”周会计汲着拖鞋走到写字台前,从抽屉里掏出本四四方方的律师证递到梁苏手上,“要给你搞个桌椅办案嗦”

    “谢谢您,我跟着老师在学校办案就挺好。”梁苏双手接过律师证,又把事先准备好得委托材料递了过去,“麻烦您给我盖个章,这是个调查项目,收费不多,我也练练手。”

    “得行,高材生出息得很。”周会计一把接过资料,熟练得从桌下纸箱里抓过一张介绍信,填上信息又盖了章。他还不忘叮嘱梁苏“工本费案子结束以后一起结,到时候找邮局汇过来也行。”

    自始至终,周会计都没看于鹤立一眼。

    路教授带着二人走下陡峭的楼梯,回到了车上。“这就是我们事务所,怎么样,和你想象中的差别很大吧。”

    “还好,反正我只是个兼职律师,又不在这里办公。”梁苏又检查了一遍委托手续和介绍信,才将它们装进信封放入随身的皮包里,“这是个调查的委托,在上海,我想两周之后动身。”

    “怎么回事”路教授边系安全带边问。

    梁苏就把事情梗概捡重要的说了些,只是隐瞒了这件事是她舅舅闯下的祸。路教授隐约猜到几分,之说会把很多年前的办案笔记找出来供梁苏借鉴参考,只可惜卷宗在颠沛流离中已经散佚,不然整个调查过程都有详细记录,梁苏基本可以直接拿来用。

    “我就提几个风险点,如果真的项目情况与当初承诺的有出入,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一定要分辨清楚。这两种指导思路下的解决办法截然不同。”路教授语气平缓,“这两种问题新手一般容易杂糅,实在拿不定把握可以打电话来问我。”

    “那如果是非黑非白的灰色地带呢”梁苏想到另一种可能性,“是不是就看那种内容占比重更高些”

    路教授没有回答,过了几秒反问她“民商事法律在交易活动中运用的目的是什么”

    “促成商业交易进行,防范未来的法律风险。”梁苏对答如流。

    “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咱们都往这个方面推动。当然,刑事法律和税务的底线一定要遵守,再大的诱惑都不能碰。”路教授想了想又说,“出去办案的时候记得事先查一查天气预报,备足要用的衣物。路上不要轻信他人,查到的证据原件一定要保存好,最好在第一时间就能送回宾馆。”

    “好的,我这几天就开始准备,到时候会约定时间提前一天和对方代表见面。”梁苏郑重的跟路教授汇报。

    “太晚了,只是提前一天,对方一定会只让你看到想让委托人看的东西。古代有兵不厌诈,咱们也可以搞突袭嘛。你提前几天去,在附近逛逛,还可以打听下对方最近的行为动向、做事口碑等等。”路教授把脸转向于鹤立,“你这次也要跟着一起去吧。”

    “什么都瞒不过您。”于鹤立笑道,“我还想顺路去看看上海的商业模式,毕竟重庆相比之下还是闭塞了许多。”

    “不愧是生意人,陪恋人赚钱都不耽误,一举两得。”路教授拍了拍于鹤立的肩膀,“有机会可以到涉外商店看看,毕竟电器这东西发源于西方,进入咱们中国时间比较短,技术上也有落后。”

    “您不怕我去了以后被花花世界吸引,和刘阿斗一样乐不思蜀起来”

    “有小梁在,就算有金山银山也拉不住你。”路教授整了整衣袖,“其实我老家很多人当年都去上海做生意,发了家就回去大手笔买房置地,哪怕在外漂泊数十年也要回故土养老。人呐,最后总敌不过那一点牵挂的。小梁,你这次去上海有时间记得替我多吃几笼蟹粉包子和排骨年糕,还有城隍庙摊子上的小混沌。最好是鸡汤底的,记得多放些芫荽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