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7、好消息
    喻纾不紧不慢地道“刘家人。”

    “刘家人”高氏皱着眉, “你是说在学堂门口摆摊卖卷饼的刘家摊子”

    顿了顿,高氏一副不相信的口吻,“不能吧刘家人怎么会比我还着急他们又不和高家不对付”

    “大嫂,断人财路犹如弑人父母”喻纾出了声, “咱们裴家的生意被高家抢走了, 同样, 刘家的生意也被抢了呀,刘家的情况其实比咱们更严重。”

    高氏不解, “阿纾, 我脑子已经是一团浆糊了, 这和对付高家人有什么关系吗”

    喻纾颇有耐性解释道“咱们刚开始摆摊的时候,刘家摊子的生意还不错,但这一年多下来, 来咱们摊子的客人明显比刘家摊子多了不少。不过,学堂门口就两个卷饼摊子, 有一些客人等不及还是会去刘家摊子买吃食的,所以,刘家摊子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客人的, 这也是同在学堂门口摆摊但刘家人一直没和咱们闹事的原因。”

    “可高家人又摆了个卷饼摊子, 原本会去刘家摊子的客人, 听高家人说他们买的卷饼和饭团与咱们家的一样, 这部分客人不知情, 就会去高家摊子买东西。因此, 真正受损的是刘家人的生意, 刘家人自然会比咱们更坐不住。”

    “我明白了。”高氏恍然大悟,“你是想利用刘家人来对付高家人我这就去找刘家婶子,把事情告诉她, 商定个计划,咱们两家合伙对付高家人。”

    喻纾赶忙拦着她,“大嫂,你别急。”

    方才喻纾说话的时候,裴母也过来听了一会儿,裴母也急忙道“大郎媳妇,你急什么凡事好好动动脑子”

    喻纾道“大嫂,你可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刘婶。”

    高氏又迷惑了,“不告诉她,怎么合伙对付高家人啊”

    喻纾笑了笑,“大嫂,你换位想一想,高家人是你的娘家人,要是你跑去说要和刘婶子联合起来对付高家,刘婶子不仅不会相信,她还会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指不定是你和高家人使坏,想要把刘家摊子赶走呢”

    高氏一拍大腿,委屈地不行,“天地良心,看见高家人我都想吐,我是真心想把高家人撵走啊”

    “但在外人看来你和高家才是一家人,刘婶不相信也是正常的。”喻纾柔声道“大嫂,这几天你什么都不要做,便是高家人主动过来和你攀附关系,你也暂时忍着。”

    “这样一来,刘家人就会以为咱们家和高家关系匪浅,为了生意,刘家人自会想法子。咱们家摆摊有一年多时间了,有不少老顾客了,刘家人想把咱们家的摊子赶走不容易,但高家人来摆摊不过几天时间,把她们赶走并不是什么难事。

    “比如说高家摊子的吃食不干净,吃了会让人生病,只要把这件事闹大,高家生意自然做不下去。到了那时,大嫂你站出来把高家人的所作所为揭露出来,和他们划清界限,把高家人欺负你和大哥的事情说出来,再解释清楚咱们摊子的吃食和高家不一样。如此,咱们家的生意不会受到影响,整件事也和咱们没有任何关系,咱们也是受害者。”

    高氏眼睛一亮,“阿纾,你说的对咱们越是不动,刘氏越会心急。幸亏你把我点醒了,不然我可就把事情搞砸了。”

    喻纾轻轻笑了下,“大嫂,你身处其中太着急罢了。娘阅历丰富,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便是没有我,娘也会提醒你的。”

    裴母不仅笑起来,“ 你还说林儿嘴甜,我看咱们家嘴最甜的人就是你。”

    喻纾眉眼弯弯,“那还是因为娘是个好婆婆,我才敢说些话”

    “哈哈哈”裴母朗声笑起来。

    和喻纾想的一样,没过多久,刘家人就坐不住了,天天盯着高家人,准备找到高家人的把柄。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家的把柄还真让刘家人发现了,高家的吃食用料不干净,有一个年纪小的学子吃了高家人的卷饼闹了好几天肚子。

    刘家人抓住这个机会,把事情闹大,其他学子知道后,生怕自己也吃坏了肚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学堂的夫子,请求夫子出面驱赶高家摊子。

    高家的声誉随之受损,接着,在喻纾的指导下,高氏站出来,声泪泣下控诉高家人。

    高家人不仅做生意敷衍客人,连人品也不行,一时间,没有人再去高家摊子买东西。

    高家人赚不到银子,又毁了名声,如此,只得灰溜溜回了家,再不敢来学堂门口摆摊。

    没了恶心人的高家人,高氏脸上又笑开了花,“哎呀,可太解气了高家人不会做木活,做摆摊用的推车都花了三两银子,还非像咱们家一样买了个大油纸伞,又花了三两银子。这几天他们为了抢走客人,卖的卷饼里夹的菜可不少,基本没赚几个铜板。这下可好,不仅不赚钱,还一下子赔进去六两银子。”

    “我那个弟弟,好吃懒做,一年赚不了多少钱,高家人做生意的银子,用的还是大郎给我的聘礼和我这几年拿回家的银子。”高氏拍了拍掌,“赔了好啊,把他们手里的银子全赔光了才好”

    这下,高氏也不愁容满面了,心里的闷气全部散去,“我以前就是个傻子,把高家人当成了宝,到头来他们不仅嫌弃我和大郎,还想把我和大郎好不容易做起来的营生给抢走,要真是被他们得逞了,我就拎把刀去高家讨公道去。”

    “对,你就该泼辣点。”裴母道“大郎媳妇,你以前那个样子,说实话,我可真看不上,看看你现在多好啊不是不让你顾家,而是你得分清楚哪些人值得,那些人不值得”

    裴母这么一说,高氏红了脸。

    过了会儿,她叹口气,“想想我以前做的那些事,娘,别说你不喜欢,我自个都看不上我自个。”

    喻纾话里带着笑意,“大嫂,小树苗也是不断被人修剪,才能长成苍天大树的。有不好的地方,只要以后不再犯错就是了。”

    “不过,大嫂,高家人亏了这么多银子,虽然和咱们裴家撕破脸皮了,但我觉得他们早晚还会来闹事。”

    高氏着急地道“那怎么办”

    “说白了,财帛动人心。”喻纾分析道“高家人之所以去摆摊,还是眼红你和大哥赚了银子。”

    “ 是这个理儿,财不外露,尤其阿纾又和刘绍合作了生意,要是让别人知道她一个月能赚那么多银子,向你娘家那样上门打秋风的绝不会少。接下来,阿纾赚了多少银子,你和大郎摆摊生意怎么样,不管谁问起来,都不许说出去一个字。”裴母环视一周,最后把目光落到高氏身上,“记着没有”

    高氏急忙点头,“娘,我知道了。”

    裴森、裴林和裴芙也一一应好。

    到了月底,喻纾把做好的几套牙签送到书肆,由刘掌柜派伙计把东西送到县城品珍阁。

    通过卖牙签赚了一笔银子,喻纾高兴之余,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一套牙签不当吃不当喝,可在文人墨客和富贵人家那里,就可以卖出八两银子。可见,虽然有钱人的银子不好赚,可只要合了他们的意,有钱人的银子也是最好的赚的

    往年喻纾逛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刚刚入春,有些铺子就摆上了各色折扇和团扇。

    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大家闺秀,都爱在手里拿一把扇子。

    纳凉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最重要的是折扇和团扇拿在手中,一来可以彰显身份,二来可以体现清雅含蓄之美。

    稍微富裕点的人家,无论是家里女眷,还是男子,都会买折扇或者团扇的。

    眼下到了春天,正是卖扇子的好机会。

    时下的扇子,多用木头、竹子、玉石或象牙、骨头等为扇柄。

    喻纾手里的银子,还买不起象牙玉石和上好的木料,恰好裴森又是木匠,所以喻纾打算用便宜的木头和竹子来制作扇柄。

    至于扇面,可选择的就更多了,蒲草、羽毛、硬实的纸张和各类布料等,在上面作画后,裁成适合的大小,便成了扇面。

    喻纾不擅长丹青,她自然也不打算在扇面上绘画,她要做的扇子,依旧是和刺绣结合,在扇面上绣上各种精致的图案。

    花费半个月左右,喻纾做了两把折扇和两把团扇,折扇的图案是悬崖苍松和空谷幽兰,团扇则绣了春日樱花和春蝶嬉戏。

    到月底刘绍派人来拿牙签的时候,喻纾顺便把这几把折扇也送到了品珍阁。

    这天,刘绍从府城回来,去品珍阁查看生意的时候,刚到门口,还没进去,就看到一位姑娘手里拿了一把团扇出来铺子。

    团扇小巧,扇柄的原料是竹子,并不昂贵,但让刘绍注意到的地方是那把团扇的扇面,上面的樱花不是画上去的,竟然是绣上去的图案。

    樱花粉嫩娇妍,沐浴在春光中,栩栩如生,正是应景。

    刘绍多看了几眼,进去铺子里,朝伙计问道“方才那位客人的扇子可是在咱们铺子里买的”

    伙计道“是。”

    刘绍纳闷了,“我怎么不知道咱们铺子里有卖这种扇子”

    伙计道“掌柜的,这几把团扇是喻夫人前几天送来的,她就送来了四把,折扇和团扇各两把,已经卖出去三把了,还剩下一把团扇。”

    刘绍眉峰上扬,又是喻纾。

    “把剩下那一把拿来我瞧瞧。”

    伙计很快取来了扇子,刘绍仔细看了扇子的正面和反面,而后问道“这一把扇子卖多少银子”

    伙计“掌柜的,喻夫人送来的扇子,扇面上的刺绣很是值钱,但扇柄是竹子做的,扇面也是一般的布料,这两样拖了后腿,价钱太贵卖不出去,那些公子小姐们也挑剔地很呢,因此,一把只卖了二两五钱。”

    刘绍“啧”了一下,“可惜了”

    要是扇柄是由玉石或者上好木料做的,再把扇面的布料换一下,这一把团扇,拿到府城去,最起码可以买十多两银子。

    想了想,刘绍道“备车。”

    伙计不接地道“掌柜的,您这是要去哪儿”

    刘绍拿着那把团扇,“回望平镇。”

    *

    马车在望平镇上书肆门口停下,刘掌柜一看到刘绍,黝黑的脸上满是嫌弃,“儿啊,你一个大男人拿把团扇干什么难不成这又是从京城传来的潮流”

    “爹,这是喻夫人做的。”刘绍故意扇了几下,“儿子回来看看您,顺便再和喻夫人谈一桩生意。”

    “我是你老子,我还不知道你的德性你回来看我才是顺便。”刘掌柜摆摆手,“天色还早,快去吧,谈完生意也能早点回来”

    “阿纾的夫君,叫裴渡,是个极其有出息的,以前在县学读书,成绩十分优异,每次都是第一,还被高县令考核过功课。裴渡若不是去从军了,现在已经是秀才郎了。你和阿纾合伙做生意,倒也不错。哪一天裴渡回来了,继续科举的话,咱们两家也算有些交情。”

    北戎与大周的战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北戎一日不撤兵,就像是在大周子民头上悬挂了一把刀,不知哪一天这把刀会落下来。

    因此,刘绍也十分注意边关的情况,他压低声音道“爹,京城那边有风声说北戎有与大周和谈的意思,当然,我也是在府城应酬的时候听别人说的。如果和谈是真的,一旦和谈成功,北戎撤兵,那些征兵的人就能回来了。”

    “呦,这可是好消息。”刘掌柜面露喜色,哪一个大周子民不盼着北戎能撤兵

    刘掌柜特意交代,“你去裴家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阿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