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4、你怎么会在这里
    发现了叶红秀的意思, 江明智咳嗽一声,他心里很矛盾。

    大队长好吗

    好。

    但是做女婿这有道坎啊,这可是侄女江翘的前任未婚夫, 这要是成了人言可畏啊。

    所以他岔开话题“乐英, 你就跟着你表姐去吧, 顺道在村里转一转。”

    郑乐英咧开嘴“好,谢谢三舅。”

    发现外公和三舅一家对她都是真心的, 郑乐英不可避免的松了一口大气,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在火车上她没有跟那些同伴说起这边有亲人,就是担心长时间没有走动,感情已经生疏, 到那时候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些亲戚相处。

    以前她跟着妈妈在军营里面生活,父母两边的亲戚都少来往, 到后来妈妈牺牲了,爸爸也转业了。

    但是爸爸转业的是他老家,距离妈妈的家很远很远。

    后来爸爸给她娶了个后妈进门, 跟这边的走动就更少了。

    如果不是还有信件往来,就断了联系。

    想到家里那边,郑乐英跟着表姐出门, 心情复杂。

    下乡名单一报上去就无法更改了, 但是她那时候想的真的是远远的避开就好了。

    再也不要见到那些她不想见到的人,想到她会出现在这里,不知道她那后妈和继姐怎么样了,哥哥肯定会难过, 难过她这么冲动。

    想到这里郑乐英的鼻头不由得一酸。

    江景瑜看着她的表情多变,估计她是想起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比如她报名下乡的原因。

    对这点, 江景瑜的意思和江元同一样,先不问她,等她适应了再说也不迟。

    现在人都已经来到这里了,又对这里什么都不熟悉,谈到那些敏感话题反而会影响他们的感情。

    等她适应了,情绪也缓和了,再慢慢谈。

    这是个真的十五岁孩子,在后世,这么大的应该还在念初中,身上满是孩子气,还在家长的羽翼下好好上学呢。

    走了一段,看表妹的表情和缓了一些,江景瑜才和她说话“乐英,我这么叫你可以吗”

    “可以啊。”

    “乐英,我给你说说上庄村吧,那边那座山,全是竹子,我们家里现在就有在那里挖的竹笋,腌制成酸笋味道不错,你回去后好好尝尝,我爸他很喜欢吃,你喜欢吃竹笋吗”

    “那座山景翔经常去,挖野菜,摘野果子,你也可以去逛逛,那里没有危险的。”

    “后面那座山不能去,连着山脉,小孩子、人少都不能去,你要是进山了,别去那里。”

    姐妹两个一路说话一边往那边走去,有人看到了还会问一声,比如花大娘,她看到了,问“景瑜,这个小姑娘是谁怎么有些眼生,是你舅舅还是阿姨家的”

    江景瑜“不是,这是我大姑姑生的女儿,她到我们这边插队下乡。”

    花大娘一拍大腿“哎呀,这是明虹的女儿啊”花大娘上下打量“你不说还真没发现,是真的像,跟明虹小时候真像,一眨眼都过去这么久了,她女儿都长这么大了。”花大娘有些唏嘘,看着郑乐英笑的和善“你听得懂我们这边说话吧,你妈妈应该教了你。”

    郑乐英慢慢开口“我听得懂。”虽然她说话口音是有差异,但是基本交流没障碍。

    “我哥哥有的时候也会跟我讲这边的话,我们那里食堂有个阿姨也是易水县的人,她有的时候也会跟我讲。”所以她一直没落下。

    花大娘很高兴“好好好,你们现在这是要去哪去你大舅舅家”

    江景瑜“不是,是去大队长那里,手续还没办好。”

    花大娘看了看江景瑜,又看了看郑乐英,咂咂嘴没说话。

    想起来了,这应该是去办手续的,知青来他们这里有一些手续要办,但是吧,这江家的小姑娘又要跟大队长见面了,她真是有些不放心啊。

    她之前托人跟大队长说了他们家的意思,那边一点反应都没有,她不知道是传错了话,还是对方没听懂,这颗心不上不下的。

    也就是大队长家里没有正经的长辈了,不然更好说话。

    江景瑜“花大娘我们就先走了。”

    花大娘回过神“好,不耽误你们了,去吧,我刚刚好像也看到几个面生的小年轻过去了,应该是一样的,这回来了几个啊。”

    江景瑜“合起来三个。”

    这一次分到上庄生产大队的年纪最小郑乐英十五岁,郭雪莲十六岁,朱文十八岁,他们三个都不是来自一个城市,但地理位置的是相近,如果要回家的话,他们三个有一大半的路程是一样的,是同省的同乡。

    朱文和郭雪莲被顾向恒带去了知青大院安置,让知青大院的队长宋益教一教他们,收拾一下行李过去大队办手续,他就先把牛车驾回去了。

    他们两个看到这里住房条件的时候,暗暗松了一口气,看着还是挺结实的,这一路看到的那些房子让他们脸色都白了,比起来这知青大院还是不错的。

    男知青住厅子左边,女知青住厅子右边,其他的都是公用的。

    现在来了两个新人,合计六个人,这里还住的下。

    宋益看着他们“你们身上带的干粮应该在路上吃的差不多了吧等会去大队预支一部分口粮,等年底再抵扣,如果不预支的话,还可以跟乡亲换,你们想要怎么做”

    郭雪莲“我们跟谁换都可以吗”

    宋益愣了一下“要去跟一些家里有余粮的人家换,有些人家自己吃都不够。”

    郭雪莲和朱文都沉默了。

    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怎么知道谁家里有余粮

    “当初宋大哥你是怎么做的”

    宋益诚实回答“我是预支的,也有跟人交换的,都行,看个人情况,就是预支的话,要努力干活,不然等年底不够抵扣,也是要还钱的。”

    朱文“那先预支一部分吧。”

    郭雪莲看着灶台“大家是一起吃饭的吗”

    宋益“对,其他人现在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我们是分工合作,男同志挑水砍柴,女同志打扫做饭,这里的菜地我们一起打理,收获也是共有。”

    宋益说到这里停了口“好了,回头跟你们仔细介绍,先去大队,别让大队长久等。”

    一路上宋益走在路上,也有不少人问宋益这是不是就是新知青,他都回答了。

    朱文和郭雪莲看着他熟练的用这里的话跟村民交流,都有些佩服“宋大哥,你来这里多久了,学这里的话难不难”

    宋益想起自己来这里的时候,脸上有些复杂“我来这里三年了,第一年的时候比较难,后来就很快了,跟这里的人多交流,说着说着就会了。”

    到大队的时候,宋益看到了江景瑜,有些不自在。

    他拜托她帮忙寄信,她推了回来,他明白这是拒绝了,他还没有示好却被拒绝,本来不想再见到她,徒惹尴尬,没想到这个知青亲戚就是她,这也太巧了。

    宋益看了一眼江景瑜旁边的女知青,这是她表妹,真的有这么巧就恰好分配到外公所在的地方吗

    不过是家里的一份爱女之心罢了,有家里人重视,都是下乡,生活是不一样的。

    郑乐英多看了几眼宋益,这就是知青队长啊,也好年轻,可能就比她大几岁吧。

    江景瑜看到了宋益,没有和他说什么话,也没有眼神交流,不知情的人看了只会以为他们不认识。

    江景瑜向朱文道谢“我听乐英说,你们在火车上过夜的时候遇到了小偷,幸好你警醒叫醒了大家,不然可能就被偷了物件,谢谢你。”

    朱文有些意外,连忙摆摆手“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没做什么,只是当时恰好就醒了,注意到有可疑人士,喊了一嗓子。

    “咳咳。”顾向恒走了进来“不好意思让你们等,来,把你们的文件拿出来”

    江景瑜他们先到,先办。

    江景瑜也问了“大队长,下地这个怎么安排”

    三个年轻知青一起竖起耳朵。

    顾向恒“刚来,今天先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明天开始吧,你们之前应该没有下地经验,先做一些简单的,宋益宋同志会带一带你们,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多问,不怕做得慢,先做得好,然后再来追求速度。”

    江景瑜“乐英也是跟知青大院一起行动对吗”

    顾向恒“对。”

    他问郑乐英“你要预支口粮吗距离下一次分粮食是年底。”

    江景瑜“她暂时先不用,等有需要了再来预支是可以的吧”

    顾向恒表示明白“可以,好了。”他把盖好章的文件还给郑乐英。

    郑乐英“谢谢大队长。”

    他们到的时候是早上,现在回去就可以做午饭了,走在回去的路上,郑乐英突然想起一件事“咦,大家刚刚都在家,请假了吗”

    江景瑜“我爷爷请假了,其他人还是下地了,中间抽空回来的。”

    特意今天申请去做一些比较轻松的活,时间就比较宽松。

    只要能完成任务,或者有人帮忙,记分员也不会扣工分。

    为了迎接这个远道而来的表妹,他们家中午的饭菜比较丰盛。

    材料已经准备妥当,就等江景瑜掌厨了。

    用一些米一些豆子焖的干饭,还有豆腐蛋花汤、麻婆豆腐、豆角炒蛋,还有一条清蒸鱼。

    这鱼是江景腾费了不少功夫,把一个小水洼的水都给掏干净了才抓来的。

    这桌饭菜比郑乐英想象的好。

    而且饭菜做的也好吃,她吃了三碗饭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吃撑了,郑乐英有些不好意思的放下碗筷。

    江元同笑着,“锅里还有呢,吃饱了吗”

    郑乐英“已经吃饱了,好吃,太好吃了,不知不觉就吃了这么多。”外公他们不会嫌弃她吧

    当然不会嫌弃,“你还在长身体,不要饿着自己了,外公家不能顿顿大鱼大肉,但要说吃饱还是没问题的,厨房那里有红薯、红薯干,我们自留地种的也都是红薯。”

    郑乐英乖乖的应了。

    江元同“饱了歇会儿,待会儿午睡一下,你房间还缺什么找你表姐。”

    两个人都是女孩,年纪相差不大,更容易有共同话题,让外孙女更好的融入进来。

    就现在这情况,也不知道孙女要在乡下待多久。

    要是待的时间长了,越早融入越好。

    江景瑜帮郑乐英把在外面晒的被子收进来,帮忙一起铺床,郑乐英很佩服江景瑜的厨艺,她会做饭,但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平平,能煮熟,吃了不会拉肚子,但要说有多好吃吧,那真没有。

    她表姐就大她几岁,她的厨艺却这么好了。

    江景瑜笑了笑“我之前厨艺也一般般,某个时间段突然就开窍了。”

    郑乐英“你是怎么开窍的呀”

    江景瑜“以前我奶奶和我妈做饭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着,可能看多了,加上我特意淘了一些食谱来看,就这样厚积薄发吧。”

    这样子吹自己江景瑜都有些不习惯,但是为了圆上这些差异,也只能这么去解释。

    郑乐英恍然“原来是这样啊。”她有些可惜,这种厚积薄发她之前还真没有。

    她小的时候是去吃食堂,大了以后一天有两餐也是吃食堂的。

    她爸所在的是军工厂,隶属于部队那里的,工人要么就是军人转业的,要么就是军人的家属,那里是有饭堂的。

    只要交了饭票和粮票过去就能在那里吃。

    为了方便省事,很多人都是在饭堂解决,自己家里只有在加餐的时候才开火。

    江景瑜“还吃得惯吗口味咸了还是淡了。”江景瑜突然想起来,涧城那边吃辣的很常见,他们这里吃辣的就没那么多了。

    江景瑜“我之后做个辣椒酱,你要是觉得不够了,自己加。”

    辣椒这东西江景瑜平时放得少,一个是江元同的肠胃不是很好,辣椒太刺激了,还有就是江景翔这个小孩子也需要注意,所以她做菜的时候辣椒就是点缀提味居多,要说有多辣,多过瘾,那得要另做一份。

    另做一份她又嫌麻烦,她不是那种嗜辣的人。

    听到她说做辣椒酱,郑乐英的脸上就是一喜。

    床铺好了,江景瑜“累了吧,先睡一会儿吧,晚饭的时候叫你。”

    郑乐英也是累了,铺好床,然后就这么躺平。

    本来以为她睡不着的,结果闭上眼睛没多久,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直到傍晚,她是被香味勾醒的。

    江景瑜拿了一些熏肉出来,说这是跟人换的,这东西可不便宜。

    张流云塞给她两块钱补贴她,江景瑜不要,她硬塞,“听话,下次你看到了再买。”

    江景瑜有些哭笑不得地收下了。

    有了这些,炒菜焖饭的时候那菜盘子都油光滑亮的。

    这时候,江明宗一家过来了,江元同特意让江景翔去叫他们过来的,他大姐的孩子这么远过来,他这当舅舅的得要知道。

    他们一家被叫了也不敢空着手来,多多少少拿这些东西。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还是做到位。

    江明宗看着这个外甥女,眼眶也红了“你长得跟你妈妈像。”

    刘慧芝也看着这个大姑姐的女儿,心情有些复杂,要是大姑姐没去世,他们家肯定不是现在这个光景,大姑父现在都是管理层了。

    只可惜,他们这边沾不到光,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下乡了,后娶的那个还真厉害。

    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之前没有怎么相处过,聊了一会儿就走了。

    郑乐英看大舅舅一家走了,松了一口气。

    她有些不习惯。

    江景瑜“你要睡了吗我这边还有点事做。”

    郑乐英“表姐你要做什么我暂时不困。”下午睡饱了。

    江景瑜“画稿子,有点尾巴没画完,你要是还不想睡,要不要看看书,我房间有。”

    郑乐英进了江景瑜的房间,然后郑乐英就被震住了。

    表姐的房间有一个书架,上面堆了很多书,很多报纸,她一看,有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高中课本,还有一些小人书。

    看到她被震撼的样子,江景翔向她分享自己的宝贝,“这是我姐姐送给我的,你要看吗我可以借给你看一会儿。”

    “表姐她自己画的”

    这郑乐英还真不知道,她打开一看,看着笔触没多难,但是一个个人物形象十分生动灵活,而且很有童趣,她看了一时之间都有些拔不开眼睛。

    然后又知道了江景瑜现在还在报纸上连载的事,冒出星星眼“好厉害呀表姐,你真的太棒了,我可以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

    郑乐英摸着这些人物,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可以学吗,我也画过一些东西,但是画的不好。”

    江景瑜“你有兴趣就学,我这也是自己琢磨的。”

    她这话说的有些心虚,虽然她没有拜师什么的,但是她那个时候自学也是买了教学视频的,后来还报了班进修。

    索性她那时候也够专注,时间久了还真被她学出点什么,才能在在网上连载。

    江景瑜“这书架上的书没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拿去看,只要别弄坏了就好。”

    这里的书有一些是她之前的课本,还有一些是她去废品站当废品收回来的,还有个别是她去书店买回来的。

    这里有一些,她是当做参考资料用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画漫画,她肯定要当心,别人看她画的简单,她在这里没少下功夫,比在现代连载要费心力的多。

    在现代你出点差错也就是被读者骂几句,要是沾了违禁题材,就是作品下架,但是在这个时候你要是出了差错,后果就严重的多。

    所以她画完是很乐意给家里人传看的,叶红秀她没有上过学,但是上过扫盲班,而且又有家里人教她,她看这些除了个别字词不认识,大部分都能看得懂。

    这么多人看一圈下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他们及时反馈,她及时修改,这样就相当于多上了一层保险。

    经过大家确认无误后她再发出去,也更安心。

    郑乐英一听到自己还肩负着帮忙审核的作用,瞬间就直起了腰背,行了个军令,“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只不过她这个审视的心思翻了没几页就完全沉入进去了,心情跟着里面人物的跌宕起伏波动,两耳不闻窗外事,看完了她翻着空白的后面,“后面呢”

    “后面没了,还没画出来,你看完了觉得有哪里不合适吗”

    郑乐英“”审核什么审核,她刚刚都忘了。

    “我再看一遍,姐姐你什么时候能画出下面的呀。”

    “没那么快。”

    在平板或者是电脑上画,有什么不对能直接操作,不浪费时间也方便,但是在这个时候完全靠手工。

    “姐姐,你一开始画画的那些稿子还有吗”江景瑜自然还留着,这可是她技术进步的证明,“你要看吗那个时候画的还没这么好。”

    “要的要的。”

    “给你。”

    “姐姐我要学的话我应该怎么练啊”

    “你先从简单的开,比如你要不要试着画一个鸡蛋”

    那一头顾向恒因为这次的事情也在思考着知青大院的情况,比较起来,知青院里的学历集体来看是最高的,在这里最差的都是初中生,最高的是高中生。

    而在整个生产大队来看,文盲比例很大,家里有些钱的,会送家里的学龄男丁去上几年学,不做个睁眼瞎,上到二三年级差不多了就不读了,家里的女孩子就一直在家里做家务帮衬,这点上也可以在江景瑜那边体现。

    他们村读到高中的本地女孩真的不多,她那一届就没有跟她同班的本村女生,所以她在村里没有什么要好的小姐妹。

    要说起来,因为她的出众,今年居然多了不少女孩子上小学,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江景瑜出息了,能挣钱了,所以那些人就觉得自家的也能做到。

    在这方面家长都是一样的,认为别人家的小孩可以,那么自家的小孩也能行,这方面来看江景瑜还起了一个标杆的作用。

    这样的标杆,顾向恒觉得越多越好。

    要怎么向大家宣传认字的重要性,顾向恒觉得从娱乐下手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你不认字,你就看不懂那些故事,现在这个时候的娱乐很少,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很多兄弟姐妹,五六七八甚至生了十胎的都有,不就是晚上之后他们除了造人之后没有别的娱乐。

    如果他们村能够从说书、讲故事这方面入手,引导大家认字,之后能够自主这样就是一个大的跃进了。

    而目前在他们村讲故事这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江景瑜。

    第二天一大早,睡饱的郑乐英去知青大院,出门前,江景瑜“等你干完活了,你就回来我们这里吃饭。”

    等郑乐英去了知青大院,跟着宋益他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她知道了知青大院的一些细节。

    比如新来的另外两个知青都预支了口粮,不然没饭吃,她没有,她吃的是她外公家的口粮,外公说等到年底她公分折算出来的粮食再合并就好了,不用找大队长。

    比如说在知青大院里面需要跟人合住,家务等等分摊,家具也要自己想办法,她有外公家准备,而且饭菜也不用她自己操心。

    这样一对比,郑乐英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回家以后要勤快点干活才行

    其他人都出门下地干活了,顾向恒知道江景瑜不下地,所以他又上门了,而且还带了一些豆子,拜托江景瑜帮忙做成酱,还拿了一只鸡,也请他帮忙做一锅菜。

    这才说起扫盲的事,江元同也在旁边一起听着。

    他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孙女的影响,然后觉得不太妙,这样孙女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顾向恒“这个不用担心,七天去一次,而且是在晚上好,不耽误别的事情。”

    但是江景瑜还是摇头了,“我昨晚也想了,我觉得我弟弟比我合适,他的嘴皮子灵活,而且他喜欢跟别人说。”

    江元同也觉得是,要说起来还是江景腾更喜欢在家里叨叨,他在外面跟他的小伙伴比也是话多的,他之前还笑景翔接着寓言画集在小伙伴中神气耍威风,实际上他不也是

    景翔这是有样学样。

    江景瑜“你问问他感不感兴趣吧。”

    顾向恒有些失望,却也不意外,江景瑜不缺这几个工分。

    顾向恒既然登门了,江景瑜突然想到了叶红秀让她问的铁锅的事情,之前去办手续给忘了。

    顾向恒“还需要等等,有消息了我会回你的。”

    江景瑜“这个铁锅,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

    这个时候铁器难得。

    很多人家现在还是用着瓦罐砂锅,有些人家孩子大了,分家了,但是却没办法分,只能拖着,就是因为这一口铁锅。

    他们家的这口铁锅还是二姑姑那边送来了一张票,想到这里江景瑜也觉得他们有如今的便利,实在是多亏了这个二姑姑。

    江景瑜问顾向恒铁锅的来历,顾向恒听出了点意思,“你想要这是我一位朋友他刚好抽奖得到了一张票,所以才有一个多余的。”

    本来这个铁锅对方怎么处理都行,只是顾向恒想着麻烦江家这么多次,所以就帮着走了这个人情,现在还没到,也是对方还没有去提货,不提货,没有新锅,旧的那口锅也没办法替换。

    江景瑜原来这是偶然,是她想多了。

    等叶红秀回来了,知道这件事,连忙“知道了知道了,你以后也别催,等等不碍事。”

    就怕催没了。

    江景瑜妈,你是不是忘了,这是你让我问的

    叶红秀轻咳一声“对了,你不是跟我打听王高成的事吗。”

    王高成,就是王鹏飞那个无子的工人二叔。

    叶红秀“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打听他,这在我们村里也是知名人物了。”叶红秀知道的确实不少,比如当初王家也是很穷的,就是因为太穷了,日子过不下去,所以那时候就把第二个儿子送去当仆人,混一口饭吃。

    王高成因为比较机灵,所以混得还不错,学了些本事,等到后面建国了,大家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又有本事,加上走了些运气,成为了工人。

    反而是留在老家的大儿子王高来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地位一下子就比不得这个弟弟了。

    至于王高成的爱人,跟他之前是一块的,本来是丫鬟,两个人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就只有一个十来岁的女儿,也没有说离婚的,一直有商有量,不过就是到现在,她也没有放弃过再生一个的念头。

    还有就是王高成对王鹏飞这个唯一的侄子很重视,经常补贴,帮他留意工作,这回提拔他进了食品厂当临时工,一个月也有十几二十块钱,大家都说王鹏飞以后要接王高成的班,当个出息的城里人。

    王高成在食品厂工作,这是他们县城最大的工厂,也是福利最好的,能进去那里当工人,在村里人看来就是很出息了,祖坟冒青烟的那种出息。

    说起王鹏飞二婶找人看病,叶红秀有些感慨“村里的、县城里的、甚至是市区的,她都去看过了,就是没有起色,到现在一直没有再怀上。”

    食品厂啊,江景瑜想了一下,她好像记得学校哪个老师的爱人就是食品厂的。

    她去了学校跟宋玉林打听,虽然她现在在学校人缘还可以,毕竟时间短,不是很熟悉。

    至于人缘为什么好,也简单,因为她可以跟大家换东西,比如有陆陆续续通过她换一些鸡蛋、粮食甚至是熏肉。又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大家都比较友善。

    她跟宋玉林一说到谁的爱人在食品厂,宋玉林就立刻说出名字来“你说的是王玲玲吧”

    江景瑜“对,就是她。”

    宋玉林奇怪“你找她什么事,想要买食品厂的处理品吗”宋玉林婆家一家人都在服装厂,很明白这种处理品有多便宜“这个可不好买。”

    因为大家都想要,食品厂那边生产的东西是吃的,会更紧俏“王玲玲有应该是有的,但肯定也不多,而且她一个媳妇可能做不了主。”上面还有婆婆呢。

    江景瑜“不是,我是想找她打听点事儿。”

    宋玉林松了一口气“这样啊,这个好说,我和她还是比较熟的,你拜托她打听什么事儿”

    江景瑜“我们村有个人也是在食品厂工作,想要打听点他的情况。”

    村里出去的应该不会坐到很高位置,打听这个不难,所以宋玉玲轻松的带着她过去找王玲玲了,“玲玲,你在忙吗有点儿事儿想拜托你。”

    王玲玲是个留个齐肩短发的干练青年,听到声音,从眼前的课本上抬起头来“什么事”

    “我表妹她村里也有个在食品厂工作的人,想拜托你打听点他的事儿。”

    王玲玲自信“打听什么事儿啊我对食品厂熟,你说个名字。”她是嫁到了食品厂,本身她没嫁的时候,有个姨妈在那里,也经常过去,对食品厂熟悉的很。

    江景瑜“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做王高成的人”

    王玲玲露出恍然“哦,你说他呀,我知道,他们一家还挺出名的,你们是亲戚”

    江景瑜笑“不是,没有往来的,但是跟他侄子一家有点恩怨。”

    王玲玲懂了“他们年纪也不小,但是只有一个女儿,他爱人一直想生个儿子,想各种办法治病,我听说她总是吃各种偏方,身上总是一股药味。”

    江景瑜“没有去医院看吗”

    “去过,怎么没有去,就是说没用,她就吃偏方了,叫我说她吃偏方也没啥用啊,还不如去医院,医生更有本事。”

    江景瑜“她是不是去过市里面的医院看过”

    王玲玲“好像是,我记得当时有人说起过这件事,说那时候她很兴奋说怀孕有望,不过后来还是没成。”

    江景瑜也打听了一下王鹏飞“前段时间你们厂里是不是招临时工。”

    “对,他侄子就是,订单比较多,招了一批临时工帮忙打包搬运货物,之前的那些人手被抽掉去产线了。”

    江景瑜心中有数了。

    “咱们县城有什么名医”

    王玲玲摇头,“县城的医生她已经看遍了,她现在正在吃的好像是一个乡下什么医生开的药。

    说实在的,不孕不育在这个时代真的很难,又没有试管婴儿,但她之前生过,所以应该不是这方面的问题,对乡下的医生,江景瑜不否认会有神医,但是感觉更大的可能是庸医。

    江翘这个时候不好过,她那天从江景瑜家门口回去之后,忍了一段时间才去打听,得知他们没成,之后果然没有了消息,为了确认,她又让她爸帮她开了介绍信,去雷多良家里附近转了一圈,没有听到有喜事的消息,也没有看到人。

    这一问才知道,雷多良得罪人了,跟人打架被打断了手脚,还在医院养伤,江翘震惊的半天没有回神。

    “这是真的”

    闲话的那个大娘翻了个白眼“这还能是假,这么大的事呢,现在顶他班的人还是我帮忙找来的。”

    江翘大受震撼,雷多良在她心目中大家就没有输过,现在居然吃这么大的亏

    是谁这么厉害

    江翘有些佩服又有些茫然。

    原来她以为很强,永远这么强势的雷多良也会受伤,也会脆弱的躺在病床上,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笑出声,让那大娘吓了一跳。

    这人怎么怪怪的,突然就笑成这样,不是有病吧

    江翘漫无目的的离开,嘴角一直带着笑容,虽然失望江景瑜那边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雷多良这边给了她意外惊喜。

    哈哈哈,雷多良,你也有今天江翘本来不急着收拾这个人,现在他不知道惹了谁先倒霉了,江翘心中畅快无比。

    走着走着,她到了医院门口。

    江翘在医院门口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进去了,有意无意的在里面转圈,寻找自己的目标。

    县城医院也不大,没多久就看到了雷多良的病床,看着他凹陷的脸颊、被木板夹住的手脚,还有其他包着的纱布的狼狈样子看了很久,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在江翘进城的时候,恰好被江景瑜看到了,心中生疑,跟了过来,看着她的轨迹,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确实就是她做的手脚,所以在她前脚刚离开医院,江景瑜就站在她面前,吓了她一跳,结巴了起来“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她脸色都白了,想到自己刚刚在病房门口站了这么久,江景瑜刚刚也在医院那她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九点到了,还是三合一大肥章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47982064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天空已微蓝 20瓶;人生有茶 10瓶;白云飘飘、oo 2瓶;

    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