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8、改善生活
    月底, 顾德山趁着放假的时候带着顾老娘一起去了供销社,顺带从邮局拿回来了一大袋东西,是顾德田寄回来的。绕去火柴厂的路上偶遇了正好骑车来找他的童明, 今天他妹婿上门拜访提亲,他刚刚将人送到家里去,听着妹妹给的好消息,都顾不上招呼人就赶着来找顾德山了。

    每次月底放假的时候他都要去火柴厂结账, 这事儿童明记得也清楚,毕竟,每次顾德山都得借机送点东西到家里。

    顾德山也没有明说是介绍火柴厂的老黄和老洪给他认识的报酬, 好兄弟嘛, 真没必要计较这么清楚。

    “敏敏说了, 主任让你有时间送一百包菌菇包过去试试,里头就放竹荪、小花菇和鸡油菌就成, 其他的先不放。前些年咱们镇上有好几起牛肝菌中毒的案件, 还是小心谨慎些的好。这些油纸我也给你带来了, 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 最好是封好些,漏风了容易发潮长虫。”

    他每年都会收到顾德山送来的蘑菇干,这么些年也算是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保存方法, 也有了一些经验。而且,在烹饪上也有了其他的选择,“现在镇上的人大多用煤炉子,可以加多几个菜谱, 炒和炖多行的,接受度也高一些。”

    顾德山听了这么个好消息,笑得那叫一个乐呵, 见牙不见眼的。“我等会儿去火柴厂结完帐就回家去准备,明天保准就给送过去”说着,伸拳头在童明的肩上,“好兄弟,你说的我都记着呢,回去就改了版加上你说的内容”

    他知道今天童敏带对象回家来,童家有喜事儿,也不耽误他,“你快回家去吧,我今儿就不去了,这些你带回去。”说着,他从牛车的后头掏出来一个小藤箱,里头放着好些东西呢,“两只风干的兔子和腊鸡,正好中午加道肉菜,里头还有两罐蜂蜜,给你妈补补身子。”

    蜂蜜可是好东西,专业养蜂人一般都不来他们这儿,所以能搞到的都是野蜂的百花蜜,尤其他们顾家村那边,靠山,山里头的蜜源十分复杂,相对的产出的蜂蜜功效就更好些。

    这么小两罐,可够童妈妈一个人喝好长时间了。

    知道他家不缺这些东西,童明也就没有推辞接了过去,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跟顾老娘说了几句话就骑车往回走。别说,今儿是准妹夫第一次上门,虽然家里头有他娘和表叔表婶姥姥之类的长辈招待着,还有他表哥那些个人,但自己还是不能缺席太久的。

    顾德山赶着牛车去火柴厂,等看不到童明的身影时,顾老娘才小声儿跟儿子打听这事儿,“童明说的是什么事儿啊我仿佛听到了菌菇包是上回你带过来的那些”

    她知道童明,以往上山采药的时候还在他们家住过呢,给顾老娘的印象那是极好。城里人,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也勤快,还尊敬她。

    再则,顾德山可是借着这个好兄弟的名头办成了许多事儿,以往每年都会让顾德山到屠宰场去当临时工,挣点钱好过年。今年他转正了,还把临时工的活儿给了顾德山呢,包括他现在骑着的自行车,也是托了他的关系才以那么低的价格拿到手的。

    更别提到糊火柴盒的活儿,那可是给村里人都带来了大实惠,光是看这牛车的磨损程度,就知道东叔跑得有多勤快,给大家伙儿换回来多少钱

    现如今似乎又有新业务了

    顾老娘心里头暗暗感叹,这城里人本事就是大,随意这么拉拔一下,她这原本土里土气的儿子也似乎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如果真能在屠宰场转正成为正式工,那可不得搬到城里去,脱掉一身土味儿变成城里人了

    想想她就觉得挺高兴的,看向顾德山的眼神里充满了期望。

    “就是上回带去给你看过,寄给老三的菌菇包。童明的妹妹不是在供销社嘛,她帮着牵的线,人供销社主任拍板了,说是以后能让这东西上货架卖。”虽然现在销量还不确定,但是顾德山很有信心。

    他们顾家村后头的这座山可是极大的,物产丰富得很。只要能靠着菌菇包跟供销社搭上关系,不怕后续没东西往供销社送。而且,那些都是不用本钱的东西,只要花点力气,花点时间捡回来好好处理了,就能换钱了,多好的事儿

    一想到这儿就忍不住心热,顾德山驾着牛车往火柴厂去了,没顾上跟老洪多说什么,只结了账领了钱,将东西送给他后就像是有人赶着一样跑了。

    还以为他是怕自己把东西退回去的老洪没忍住,拉着一旁跟他一起看仓库的学徒一阵感慨,“这人真的是,我难道还会追上去扔回给他”说着,忍不住摩挲了包裹皮,要知道,这里头可是包着不少的牛肝菌干片,泡了能给家里吃好久了呢。

    午饭是来不及了,他畅想着今晚的菜单,家里还有块腊肉,吃完午饭先回家一趟,让老婆子把蘑菇干泡上,晚上正好炒了吃。想到美味的腊肉炒蘑菇,老洪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肚子很配合地咕咕叫了两声,他有些尴尬地避开了学徒的眼神,盯着面前的账单发呆。

    按着顾德山目前的“拿货”量,已经算得上是火柴厂放出去手工活的大户了,如果真要追究起来,怕是有问题,他想着等下回顾德山来了要跟他打声招呼,最大额度就是这么多,再不能往上加了。

    要知道现在光是他这儿记账的,每个月光工钱就有五六百块钱,可是能抵得上一个正式工一年的工资了,数目惊人啊。

    还不知道自己的事业随时会被叫停的顾德山乐呵呵回了村,将老娘送回家后,直奔村长那儿。当然,先是把牛车给东叔送去,虽然不用给镇上送了,但还得忙着村里头的活儿呢。

    为着这个事儿,村长还特意从隔壁村买回来一头奶牛,肚子里还带着崽儿,只要生下来,村里头就有三头牛可以用了。

    以往他们种地不是特别多,多靠山林为生,如今封山常去打猎,便开了许多地出来。为了不耽误东叔每天往镇上送火柴盒,这些机灵的小伙子还特意改造了车架,原本能放六箱货,现在多一个人看着,速度慢一点,能翻三倍。

    有时候看着大家干劲满满的样子,老一辈的人总会忍不住心生感叹,他们村的确是在慢慢变好中,大家都看到了美好未来。

    “成,我吃完饭就召集大家开会,估摸着不会有意见的。”也就是村长这样的人才能在价格未定,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拍板做决定了,“反正也就这几个月而已,乡下人不怕费工夫费事儿,就怕没钱”

    他可太知道钱的重要性了

    别的就不说了,自从他们接了这糊火柴盒的活儿,深刻认识到了从顾家村通往镇上的这条路的重要性。好几次他去镇上开会提出请求拨款都被驳回了,为这事儿他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都没成。

    如果他们村委自己有钱的话,直接就掏了钱给修了,根本就不用苦苦等着镇上拨款。

    山里头的这些果子药材都可以移植到村里头的地来种,靠着顾德山的关系送到镇上的供销社或者工厂,带着村民们发家致富。

    如今也算是又有了一条攒钱的路子,村长提起烟枪抽了一口,吐出来的烟模糊了他脸上沟壑分明的线条。“德山啊,好好干,争取走出大山,也拉拔拉拔村里头的人。咱们顾家村的人都是好的,会记得你的这份恩情的。”

    他们这些老骨头就罢了,一辈子都困死在了顾家村这山里,也没多大可能挣脱出去了。年轻人总得走出去了,才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宽,才知道原来还有另一种活法。

    他们这小山村里,日子其实也并不是特别差,只要肯干就能有饭吃,可看个病就光靠赤脚医生的土方子,读书只能去寄在别人村里的私塾上,往后孩子们长大了,还是免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城里人就不同了,上班挣钱养家,单位给分房子,给看病,退休了甚至还有钱发,简直就是神仙日子。

    “叔,别这么说,我知道大家都难,所以才想这么多法子。而且也是借了人家的光,要不是童明帮忙,我一个乡下土娃子,啥也不是。”顾德山从来都不避讳提及有贵人相助这件事儿,“好歹要让村里头的大小伙子姑娘们都抢手起来,嫁出去娶进来才行啊”

    自从开始宣传近亲结婚的坏处,村里头的人已经很少有近亲结婚的事儿了。可这顾家村就在半山腰上,出去的路都不好走,姑娘嫁出去到还成,不挑拣的话还能找找合适的。小伙子就难了,甚少有姑娘愿意嫁到大山里头来的。

    现在还好点儿,有洪老头和村长这些人经常组队上山消灭野猪,加上顾家村的人聚在一起住着,人气旺了以后倒是没什么野物经常下来扰民了。

    以往,那老虎野猪之类的常常下山来,吓都吓死。

    显然,顾德山的这个说法让村长也是义诊预约,这样的话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要真能成的话,的确也是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儿

    “行了,赶紧收拾收拾去晒谷场吧,看你这兜儿,钱都快装不住洒出来了。小涛他们可是眼巴巴等着你呢,说是今儿好些人干活儿都是心不在焉的,都盼着赶紧拿到钱呢”要是自诩身份,他也想去瞧瞧热闹呢,这每个月顾德山发钱,都成村里一景儿了。

    为了能够及时把钱发到每个人手上,顾德山跟老洪要的都是零零碎碎的散钱,一毛两毛,一分两分的,自然就有些多。他在腰上缠着个小包,贴身看着,生怕这钱就被偷走了。这会儿,的确是有些抢眼呢。

    “成,那我先去了,等会儿绕去木匠那边让他刻章子,您赶紧的吧,商量出个章程来。这第一批我找人凑凑应该是没问题大概能供得上,要是供销社觉着好加单的话,再多的我也没有了啊。”可别到时候刚叫人家主任把路子铺好就断货,那可就尴尬了。

    村长挥挥手让他赶紧走,自己抽着烟,蹲在门口也不着急的样子,其实脑海里早就开始构思着该怎么跟村里头的人说了。

    其他人倒还好,有利可图嘛,大多数人都会赞同的,就是不知道洪大爷那边怎么说,他还真是有些烦呢,好歹是个公职人员,而且往常也是一心为公的样子,加上他大哥那性子,估摸着也不会太同意他们上山占公家的便宜,不好说啊。

    顾德山到晒谷场的时候,顾小宝他们已经跟村里头的小伙伴们汇合,一起蹲在边上看热闹了。不远处坐在棚里的人一边儿干活,一边关注着这边的动静,看到顾德山的时候小范围内雀跃了一番,窃窃私语的声音简直不要太明显。

    顾小宝就很好奇盯着顾大壮看,他似乎挺沮丧的,顾二壮在边上幸灾乐祸,“我哥这段时间常常跟我们上山,都没怎么来干活儿了,我姐说了,他今儿肯定拿不到她的一半工钱。再扣掉交给我爹娘的,剩下的可没多少了。”

    要知道,当初他哥可是夸下海口,这个月要挣钱给自己买一双胶鞋的,得五块多块钱呢,估计是够呛。

    “好贵的吗”顾小宝看了看自己脚下的千层鞋,他娘手工做的,还算软乎,鞋底是家里穿坏了的衣服做的,不怎么防水,而且稍微明显一点儿的石子都能感受得到,“我也想要一双。”当然,不是给自己,而是给他爹。

    能让顾大壮这么点记者,肯定是好东西呢

    想到这儿,顾小宝又忍不住发问了,“二壮哥,解放鞋要票吗”他手上只有几张粮票和布票了,钱倒是有不少。

    “应该不要的吧”顾二壮被这么一问,抓瞎了,他只记住了哥哥说到解放鞋一双五块多钱的时候那肉疼的样子,却忘了要问到底需不需要票。但是想想他娘平时说过的,买啥不要票,又补充了一句,“估摸着是要的。”

    顾二壮看着顾小宝,忍不住露出一个羡慕到极点的表情,深知他有巨额存款,这样一双解放鞋根本不成问题。“我以后也要挣好多好多的钱,到供销社去,什么都买回来”这是他做梦都会想要的美事儿呢,说着的时候就忍不住握紧了双手攥成拳头。

    后头听到他们对话的大人们忍不住笑了,这两个毛头小子的对话实在是太让人乐呵了,有趣的很。有人就开始逗顾二壮,有了钱准备买什么东西,看上供销社的啥了,一直到顾德山坐上前头那个位置,听到顾小涛开始念名字才消停下来。

    当然,第一个拿完钱走开,脸上的笑容叫人感觉就有点羡慕,他们又忍不住开始小声嘀咕,猜测着这些孩子到底领了多少钱。

    有的人就开始提及前几次领钱回去之后发生的大小事儿,自从他们这些大孩子们能挣钱了以后,每天村里头都会有新鲜事儿发生,都跟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庭有关系。

    有的家庭条件好些,自然对孩子的管教就更加宽松些,既然是孩子自己挣的钱,自然是归他们。有些比如像顾大壮这样的,收缴一半,留下一部分给孩子自由发挥。还有些呢,就想着完全占为己有,将这部分钱给归到家里去,丝毫不给这些孩子留了。

    反正,也因此引发了不少事端就是了。

    唯一还算好的就是,到底没有闹出来什么大问题。至少,有村长震着,大家也不管乱来,吵吵闹闹的,日子还是过得。

    等看够了热闹,回家吃完饭,这日头还没下去呢,村里头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呼唤大家去村口的晒谷场集合,零零散散凑着一起去的人家都在热烈讨论着,村里头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儿,值得村长开这样的大会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了晚了,害,明天开始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