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4、风波
    虽不知这姑娘为何对自己亲近, 但姜幼白还是笑着道谢。

    只听林黛玉又问“姐姐平日在家读什么书”

    “我小时候跟着阿娘启蒙,自五岁开始又与哥哥、姐姐一起读书,除了四书五经, 其余闲散杂书也读过的。”这倒不是姜幼白夸大其词, 在她来之前原主就是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她来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知道一些新奇物事的来源, 更是加大了阅读量。

    听她这般说,林黛玉不禁眼神一亮。道“一会子看罢戏, 我请姐姐去我屋里坐坐罢。我那里有父亲留下的手书札记,听说姐姐家里有兄长今年要下场,姐姐去瞧瞧得不得用。”

    姜幼白闻言有些吃惊,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可是当年的探花郎,其学识自然不同凡响,他留下的科举资料那是极为珍贵的。可这位林姑娘却这般轻易的送与了自己, 她们两人之前素不相识, 今日也不过是第二次见面罢了。

    许是看出她的疑惑,林黛玉冷笑道“在姐姐眼里那些书自然贵重, 但在旁人看来不过是混编纂出来辖制人的罢了。”

    姜幼白自然知道她说的那个旁人是谁, 她朝贾宝玉处望了一眼,只见贾宝玉摇头说了什么, 就听薛宝钗道“你白听了几年戏, 却不知这戏的好处, 词藻的妙处”

    听到她念词品评, 再看贾宝玉面露喜色,行止异常,林黛玉不禁嗔了一句,让他好生看戏。

    看到这般, 姜幼白不由与林黛玉对视一眼,打趣似的笑了笑,“这位宝二爷倒是有趣的紧。”

    林黛玉面上显出些不好意思,哼道“什么有趣,他惯会装疯卖傻的,姐姐不必在意他。”

    姜幼白收回视线,又说起刚才的事“我哥哥下月春闱便要下场,妹妹的情分我记下了。等将来妹妹但有差遣,我必鼎力相助。”

    说罢,两人不由相视而笑,彼此间多了一丝默契。

    一时两人也不看戏了,只头对头的讨论些诗书礼记。

    林黛玉本就是爱书博闻之人,今儿听得姜幼白言辞文雅,引经据典,学识竟也不在自己之下。不由愈发爱她,道“听姐姐说话,可见真是博学苦读之人,万不是那些四处卖弄,虚于浮表之人可比的。”

    听了这话姜幼白忙谦道“妹妹过奖了。我这么个年纪了,不过略微读了几本书哪值得你这样夸再者,我也算不得苦读,一天十二个时辰,不过每日读一个时辰的书,远比不得妹妹认真。”

    “姐姐这话倒说的老成,这么个年纪,请问姐姐究竟是怎么个年纪”林黛玉打趣的笑问道。问罢也不等人回答,又问道“除了念书,姐姐平日可做什么消遣”

    “不比妹妹家姐妹多,每日吟诗作画文雅的紧,我们家就姐妹两个,我娘又要带弟弟,所以我和姐姐多帮着管些家里的杂事。空闲的时候不过是自个做香制露,或染块料子裁衣裳。”姜幼白道。

    “我们家也自己做香,不过姐姐还自己染料子么”林黛玉有些新奇的问道。

    姜幼白点头,指着自个儿身上的衣裳道“这便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颜色。”

    她今儿穿了件粉橘色地绣银色柿蒂纹的缎面小袄,搭着粉蓝的花罗百迭裙,整个人显得温婉沉静,又优雅鲜活。

    林黛玉闻言不由露出些惊讶。事实上,她方才就注意到姜姐姐的衣着了,正是因着这身极对她心意的装扮,她才对这位姜姐姐有些亲近。原想着从前没见过这种颜色的衣裳,是自己孤陋寡闻了,不想却是姜姐姐自个儿染出来的。

    姜幼白看出林黛玉眼里的喜爱,笑道“妹妹若是喜欢这颜色,等我回了家便给你挑几身送过来。”

    听她开了口,林黛玉也不矫情,点头答应了。

    两人一处嘀咕着,前面贾母转身看了她们这处,不由得笑容满面。与旁边的梅氏道“我这外孙女儿平日最是清高孤傲,不想和你家姑娘投了缘。日后你可得让你家两个姑娘多来往,若你不得空,只说一声我便打发人去接她们。”

    梅氏笑着连连点头。

    众人看了半下午戏,至散时贾母叫了两个喜欢的两个女伶到前面来见。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大,众人跟着贾母打赏了,即要散去时突然听到王熙凤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姜幼白正与林黛玉看她的香囊,听此不由心里一跳。心想这便是红楼梦里将小姐比戏子的著名桥段了。

    初看红楼,王熙凤这段似是高兴间的无心之语,史湘云也是心直口快,并无坏心。但来到这个时代几年,她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女子对名节的看重,因此今儿这一出还真说不好谁是无心谁是有心。

    想到这里,她瞧了瞧众人或低头不语,或抿嘴而笑,面上一副心知肚明的样子。再看此时林黛玉面上已没了笑意,不由对她有些生怜。

    等听到前面的史湘云笑声肆意又尖锐的说“我知道,倒像是林”时,便打断了她,“云妹妹可别浑乱说打了自个儿的嘴。”

    自个儿的说话声被打断,史湘云自然不满。等她看过来时,姜幼白却笑嘻嘻的道“妹妹不知道,这些唱戏之人都讲求个可塑性。除了身段,最重要的是看扮相。如她们这样半大的女孩子,能进得公府侯门里伺候贵人,已经算是角儿了。这角儿第一重要的便是扮谁像谁。这个戏里她像这个人,说不得那个戏里又像那个人。妹妹这会儿说她像别人,怎知明儿个别人又不会说她像你呢”

    “哼,我可不怕别人说。”史湘云不以为意道。

    想到红楼里这一出最后不过被视为女孩子间的拌嘴,对于这个被说与林黛玉相似的小戏儿贾母却并未有什么安排,她不由心里摇头,道“云妹妹生在公候之家,平日多得长辈爱护,自然单纯的紧。”

    她说着,又招手叫了那小戏儿过来道“你的戏唱的极好,拿你取笑原是我们不对。不过,你这孩子也别吃心我阻了你的奉承,须知真得了这奉承才是断了你的前程。许是你不知这话的意思,只记得日后不要与人提起今儿这一遭便是了。”

    说罢,又褪了手上一只油黄的玉镯子给那小戏儿,那小戏儿忙感恩戴德的跪下磕头。

    姜幼白的话几乎已是明示,不止贾母反应过来了,王熙凤也立即反应过来,她面色讪讪的,不及贾母发话忙使眼色让人带着两个小戏儿下去了。

    林黛玉似是隐有所觉,心里一阵后怕,于姜幼白感激之色尽显。

    姜幼白跟着梅氏准备回去时,就见一个穿紫色褙子的小丫头抱着一个梨花木匣子等在二门上。

    她认出这是林黛玉身边叫雪雁的小丫头,走过去说了几句话,又接了匣子才跟着梅氏上了马车。

    路上,梅氏道“你这丫头,人家家里的事你平白多什么嘴岂不知是人家姐妹之间的笑言”

    姜幼白就笑道“也不是我多管闲事,只是欠了林家妹妹的情,总不好瞧着她被浑说欺负。”

    她说着就打开匣子,道“阿娘,你看。这是林妹妹送来的他父亲留下的手书札记,哥哥看了许是有用呢。”

    当然有用

    梅氏读书人家出身,又一路看着姜父科考入仕,自然明白一位探花郎的指点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资料便是出价千金,也是有人抢着要的。

    她不由感叹道“这位林姑娘倒真是性情中人,是真的实心待你。难得你们两个有这样的缘份。”

    回到家,姜父看到这一匣子书也是震动不已,更别说姜承宗几乎是毕恭毕敬的翻开了书,一时看得如痴如醉起来。

    姜幼白就道“依我的意思咱们不如将这些书誊抄一遍,原本原送回给林姑娘。这些到底是他父亲的遗物。”

    姜父和姜承宗听了连连点头,都道理当如此。

    晚间,贾母正房。

    贾母倚在榻上,听鸳鸯说林姑娘才刚哭了一会子,后来被宝玉哄了几句,这会儿已经睡了,面上表情不由一缓。

    只是想起白日的事,心下到底有些不痛快。

    鸳鸯忖着她的面色,道“云姑娘性子好动,却没有坏心。等明儿姐妹们一处说笑几句,想必林姑娘也就好了,老祖宗不必忧心。”

    “这我何尝不晓,只是怜惜我玉儿双亲俱无,到底无依无靠。”贾母想起早逝的独女,以及女婿病逝前特意写了信请她务必照拂外孙女儿,却不想今儿一个疏忽,差点害了外孙女儿清誉,她不由心如刀绞。

    她道“可怜他父亲的托付,可惜我老了,也不知还能庇护她几年。”

    鸳鸯听着这话,顿觉有些不详,忙笑道“老祖宗说哪里的话,漫说您老人家必会长命百岁的活着,就说林姑娘自来了咱们家,不仅长辈们都爱她,兄弟姐妹也都事事让着她,日后更是要长长久久的在家呢。”

    听着这话,贾母到底缓和了面色,问道“今儿那小戏子如何安排了白日间若不是姜家三姑娘是个聪明灵慧的,我玉儿只怕要受委屈了。”

    鸳鸯不妨贾母问起这个,更不想贾母对此事还有后续的处置,想到凤二奶奶白日里只让那小戏子下去再没有什么旁的处置,不由心中喊了声遭。

    但凤二奶奶毕竟是当家的奶奶,素日又得老太太喜欢,又最是杀伐果断,要是知道自己在背后编排她,还指不定怎样呢。

    想到这儿,鸳鸯便道“老太太放心,二奶奶已经好生安排了那小戏儿。让家里一个体面的老嬷嬷认了那小戏儿做女儿,先在府里养上两年,等到年纪了便配个家生子。那孩子有福气,总要留在咱们家里的。”

    如此贾母才满意的点点头。半晌,又让鸳鸯开首饰箱子,“姜家三姑娘心性实诚,为了玉儿给出去一只镯子,我便给她补上。我记得我年轻时曾得过一只描金白玉手镯,你明儿记得给她送到家去。”

    鸳鸯闻言不由有些吃惊,她没想到老太太竟这般看重那位姜家三姑娘。她记得老太太说过,这只描金镯子是当年老国公爷送与她的生辰礼。不想今儿却给了一个不相干的人。

    她这般想着,却丝毫不敢表露心意,只拿了镯子找匣子去装了。

    贾母正房的暖阁里,雪雁正熄了灯准备下去,就听帐子里传出一声低微的啜泣声。

    她知道这是自家姑娘又心伤了,心里顿时叹息一声,走过去道“姑娘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

    可惜帐子里的人并未止了哭声,反而哭的更加伤心。

    雪雁静静听了半晌,强压下心里的酸楚,道“您这样,岂不叫老太太为难。云姑娘素来没有心眼子又嘴碎,她的话大家都是一笑而过,偏您就放在了心上。。”

    “哼今儿要不是三姐姐为我心诚出头,赶明儿怕是全京城都知道了我与一个戏子相像。左右我不过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随人说去也就罢了,可若是污了爹爹清正的名声和家里的门楣,我是万死也难辞其就了。”

    “这姑娘严重了,有老太太在万不会如此的。”雪雁劝着,又岔开话题道“说来姑娘倒与姜家三姑娘要好,咱们家里多少兄弟读书,怎么今儿就将老爷的书给她了”

    提起姜姐姐,林黛玉总算止了哭声,冷笑道“你只瞧她今儿为我尽心的样子,就知我没看错她。不像旁人,嘴上说的好听,到了紧要三观处还不是帮着人家来看我的笑话。”

    “是,姑娘自来会看人。打明儿起您可就又多了一个知心人了。”

    雪雁插科打诨总算让自家姑娘破涕为笑。她又打了水服侍着重新洗了脸,总算安生歇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完结文季萦的古代生活清穿之娇里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