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32、大结局
    除夕之夜,宫中照例是有宫宴,皇帝对这一年是相当满意,江州、巴蜀两地的事情都得以顺利解决,程雪清的出现也让他从心里里开朗了不少。不再想以往一样,只是表面高兴,无端给人一种阴晴不定的感觉。

    作为准太子的齐文也在这一年里有了许多变化,与去年在宫宴上的消沉完全不同,今年他是真真正正地沉稳,越来越有一国储君的风采。

    程雪清虽然怀孕,但目前也就四个月不到,还是能出席宫宴的,只是被皇帝和齐文看得很紧,生怕她出什么意外。

    这个时候反而是太后比较看得开,“这女人怀孕生孩子是该小心,但也没有你们这样的小心法,成天紧张兮兮的,无端让人心烦。皇后啊,该吃吃,该喝喝,别听他们的。真有事,太医比他们靠谱。”

    “多谢母后关心,陛下和大皇子也是关心臣妾,是臣妾的福气。”

    齐宣身为王爷,坐的地方自然离这些人不远。只是以前看着没什么,最多坚定自己继续找下去的念头,如今他却是找到了带不回来,只能有些感慨地看着兄长一家其乐融融。

    “宣儿,过来。”太后没好气地招呼了一声,把人叫到近前,“是不是觉得母后不近人情,你找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找到了,没想到哀家却成了拦路虎。”

    齐宣摸了摸鼻子,小声地嘟囔了一句,“母后知道就好。”

    “你啊,”太后有些叹气,“这成亲过日子,和许多事都不同。有人说,天底下最复杂的地方,莫过于朝堂,可在哀家看来,后宫、京城的贵妇人圈子,不比朝堂差哪里去,甚至还要复杂一些。”

    “朝堂上权力盘根错节,利益恩怨纠葛不清,看的是每个人身处的职位,以及出身于哪个家族。而女人的圈子里,不仅要看夫君的职位出身,还要看这个人的娘家是什么身份地位。”

    “哀家当年在后宫里,之所以能明哲保身,能把你们兄弟两人远远地送出去,凭的就是娘家那部分的势力。如今你执意要娶那个元瑾汐,就是相当于在这宫宴上,在八大菜系里端上一盘野味。而且因为你的身份地位高,这盘野味还必然要成为主菜。这样的安排,无论对她还是对你,都不亚于放在火上烤。”

    “如果她不做王妃,无论是婢女也好,歌姬也罢,出身再低也无妨。但只要成为正妻,就必须得能上得了台面,必须得能应付这各方的势力。”

    “这京城里的人,无论是说话办事,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与逻辑,外人来了,只会感到格格不入。到那时她在外面受了委屈,就算她坚强不与你说,心里也是难受。时间就了,怨气越积越深,你想解决都无从入手。”

    “除去府外,府内也不是那么容易摆平的。当年你皇嫂省个亲,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府里就乱了套,你可想过为什么因为这府里自有自己的规则,下人若想糊弄你们,有的是方法。”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些人不服你的王妃,联合起来想要架空她,她又能如何。到时她府外府内都受挫,如何能与你过好日子。难道你还能处处替她出头,替她去与各家夫人交际,与管家下人说话”

    齐宣听了,少有的沉默了一下,这些事情他不是没想过。不然他也不会在江州时,冒着大不韪,让她捧着尚方宝剑跟她进城,让她女扮男装跟她上公堂,就是为了让她开阔眼界,让她以后能轻松自如地面对京城里的交际圈子。

    但在后来,他已经改变了这样的想法,虽然还是处处带着她,但只是因为不想离开她。因为他早就发现,元瑾汐根本不需要他帮忙开阔眼界,拓展见识。在他不在的时候,她不仅能把事情处理好,还能把事情处理得干净利落,从没有一次是让他去收拾烂摊子。

    甚至在巴蜀旱灾中,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母后说得的的确有道理,但您这些话的前提却是错了,如果元瑾汐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女子,您的这些担心可能并不只是担心,而是会成为现实。”

    “但,瑾汐不是那样的女子。当年江州大水,她只有九岁,一个人被困在屋顶,却能不哭不喊,甚至还将儿臣救了上去。那三天之中,儿臣没听过一句丧气话,总是不停在说,水会褪下去,她爹爹回来救她。”

    “再后来,为了给她爹治病,她跪在路边向人求药,把头都磕破了。好不容易求来了药,她爹又被官兵抓了,充为劳役。她则是被人拐进杂耍班里,小小年纪就被逼着练习各种各样的危险动作。苦熬了三年,刚从杂耍班逃出,又被人伢子盯上,卖进了夏府做奴婢。”

    “儿臣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整被一群山匪围困,那时的她站在车顶,毫无惧色,反而是抛出一锭金子让他们内讧。后来的事您想必也知道了,无论是在江州还是巴蜀,她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儿臣解决问题。这样的姑娘,又怎么会被京城的贵妇人欺负而不敢还手,又怎么可能面对下人的架空而束手无策”

    太后认真听完,不由满满地惊讶,“你说的这些,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其实这些话早就想和母后说,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儿臣相信,她就是儿臣最合适的正妃,最好的贤内助。”

    程雪清这时在一旁开口,“颖王殿下说得没错,当年元姑娘跪在路边求药时,臣妾是亲眼所见。虽然小小的年纪,但眼神却是极坚毅,我当时曾问过她,如果在我这里求不到药怎么办,她说她会一直求下去,一直求到药为止。”

    “这么看来,倒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只是”太后虽然信了齐文那套“旺夫”的说辞,但还是觉得,成为侧妃也一样是旺夫。

    “母后,”齐宣忽然道,“其实泗水河上,儿臣曾经死过一回。”

    “嗯”太后立刻拧起眉头,“大过年的不许乱说。”

    “儿臣并没有乱说。那时儿臣人在水下”齐宣把他当时如何与刺客搏斗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元瑾汐又是如何游到他的身边,将嘴里的一口气度给他,又如何把那只绳子缠到他的腰上等等细节,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遍。

    以往,他在外面无论经受了什么困难、危险,回来后都不会细说,哪怕面对皇帝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我不是好好的么”,就遮掩了过去。

    但这一次,为了突出元瑾汐的功劳,他是首次把所有的细节都讲了出来。

    而太后这才知道,自己儿子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即便是儿子就好好地坐在眼前,她还是止不住地发抖。

    待到齐宣讲完时,只见所有人都认真地在听他讲话,就连知道事情经过的皇帝本人,也是凝神倾听。至于底下的众位大臣,那些离得近能听到只言片语的,也全都竖起耳朵。

    甚至,不知何时,音乐都停了。

    他不由有些尴尬,摸了下鼻子,“就是这些了。经过这件事之后,儿臣就下定决心要娶她为妃,还望母后成全。”

    太后这个时候才长出一口气,刚刚她几乎是经历了同样一场生死危机,此时骤然放松下来,整个人都有点精神不济。不过她还是强打起精神,从手腕上褪下一只玉镯,“这镯子还是先帝晋哀家为妃位时赏的,如今已经有近四十年光景,你拿去给她吧。”

    齐宣喜出望外,“多谢母后成全。”

    “哀家累了,宣儿你送我回宫。”

    齐宣扶着太后回宫,其余众人也恢复了吃吃喝喝的状态。但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在回味自己刚刚听到的内容。

    齐文对于元瑾汐的印象一直不错,一来是因为她解了自己的心结,二来是因为她是皇叔看上的人。

    如今听完齐宣的讲述,除了那层一直埋藏在心底里的感谢之外,又不由多了一层钦佩。琢磨了一会儿之后,他觑了空,走到皇帝身边,轻轻地道“父皇,迎亲需要使者,您说皇叔会想让谁去呢”

    齐晖都不用动眼皮子,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打的什么主意。

    “你是太子,不可轻动。”

    “册封大典不还没举行呢么儿臣现在只是父皇的大皇子,皇叔的皇侄而已。如今天下太平,若是儿臣现在都出不去,日后就更不可能出去了。”

    “而且太傅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也想出去看看。”

    这么一说,皇帝还真有点动心。他是长到十六岁时,才从宫中出来,去往并州,刚到那里时,只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什么都不会,若不是母后送来一个王妃,他怕是连弟弟都照顾不好。

    而齐宣却是自小就长在宫外,没有那么多规矩束缚,成长得极快。十一岁时北上遇险,十四岁时跟着大军去平叛,若是没有这些阅历,别说一年之间处理两件大事,光是江州一事,就能拖上两三年。

    如今虽然天下太平,但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如果他的继承人只能在深宫中长大,日后有了危机时是否能应付得了呢

    “出门在外,不比宫中,这一路山高水远,可是要吃苦的。”

    齐文一听有门,立刻道“父皇放心,儿臣不怕苦累,只愿能一饱我大梁江山只美好。啊不是,只愿能替皇叔平安迎娶回皇婶。”

    齐晖忍俊不禁,“行了,别说得那么冠冕堂皇,朕答应了。”

    “多谢父皇。”

    这个时候,齐宣也走了回来,看到侄子这么高兴,就顺口问道“什么事啊,这么高兴。”

    齐文露出一个调皮的笑容,“保密。”

    正月十六,复印开朝,皇帝下旨为颖王赐婚,准王妃却不是京城中任何一家,而是远在江州怀安的开国宰相元致公的后人,长房嫡女元瑾汐。

    同时下旨由还没正式册封为太子的大皇子齐文,担任迎亲正使。

    整个京城是一片哗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对元瑾汐的印象还停留在齐宣为她包了整条街做衣服那次。

    那不就是个婢女

    可是竟然是大梁准继承人作为正使迎亲,这下可真真是麻雀飞上枝头,变成了金凤凰。

    那些当时去往颖王府的绣娘们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惊住了,曾经被元瑾汐点名量衣服的锦娘更是不敢相信,“俺也是为王妃量过衣服的人了”

    一时间,当年元瑾汐选过的衣服款式再一次地火了起来。

    整个京城百姓,全都兴致勃勃地掐指头算日子,想要见证一场盛大的婚礼。这由皇子迎亲的,可是京城独一份。

    怀安这边也是过了个开开心心有热热闹闹的新年。

    大年初一,全家祭祖。面对着保存完好的祠堂,所有人都倍感庆幸。

    元瑾汐更是感慨万千。

    这一年的经历堪称跌宕起伏,几乎是每走一步,都如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京城、并州、江州、怀安,每一处都有危险,都面临过生死危机,但好在每一次她都挺了过来,如同遇到齐宣之前的那些年。

    这一年她经受过绑架、刺杀,也经历了快乐,感动;找回了兄长,也遇到了恩人。最重要的,她与齐宣互通了情意,知道自己不是一腔情愿,甚至她与他在十几年前,就曾有过相依为命的缘分。

    如今她终于是好好地站在祠堂里面,可以自豪满满地面对母亲的牌位,笑中带泪地说上一句,“娘,我回来了。”

    回顾这一年,有遗憾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样的一年她都挺过来了,未来的日子就算有再大的困难,她也不怕。

    元晋安也同样五味杂陈,看着祖宗排位,看着自己亡妻的牌位,只觉有许多话想说,却又都说不出口。

    祭祖过后,就是各家各户的拜年、串门。

    虽然女儿家不好抛头露面,但是每当有各家夫人来访时,元晋安就让女儿跟着金氏出面,让她提前适应这样的氛围。金氏也明白这是孩子他大伯为了以后做准备,是以无论有什么事都带着元瑾汐。

    而这一年元家也是大出风头,无论是一门两举人,还是皇帝的下旨嘉奖,都让元家成为了怀安城中最有名的人家。

    因此,这一年的应酬也是格外的多,格外的复杂与频繁。就连曾经因为许文秀的娘家,也备了重礼前来与女儿相认。

    待到这个年节过去,元瑾汐只觉得自己快散了架,比以往在夏府时过年还要累。

    “这个年终于是过完了。”元瑾汐毫无形象地躺在床上,发出一声由衷地感慨。

    “京城中那些世家大族,每年都要这么折腾上一两回甚至是两三回,姑娘这是第一次上手,累是自然的。以后熟练了,就不会这么累了。”韵秋道。

    “还好有你时时提点于我。果然人站的角度不同,想的事情就不同。往年我也跟着夏雪鸢应酬过,感受完全不一样。”

    这一次她确实是学了不少东西,也有点明白齐宣坚持把韵秋留在她身边的意思。

    想到齐宣,她的心思又不自觉地飘向京城,也不知道齐宣临走时说一定能说服太后,让皇帝赐婚的事情能不能办到。

    随后她又想到,这个人真是无赖,先是大张旗鼓地提亲,然后才拍拍屁股走人,万一不成,她岂不是到当老姑娘了

    不过老姑娘也好,除了齐宣她也真的不想再嫁别人。

    就这样胡思乱想地过了正月,患得患失地过了二月,到了三月初时,终于听到了从江阳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圣旨已下,迎亲队伍已经进入江州境内。

    随后整个元家都忙碌起来,怀安百姓也是翘首以盼,想看看这京城来的迎亲队伍是什么模样。

    按大梁的规矩,即将成亲的男女是不能见面的,因此这次来的肯定不会是齐宣,而是别的什么人。对于这个元瑾汐倒没什么期待,反正不是严陵就是平越,逃不出这两个人。

    于是,当她在宣旨太监的身后看到已经长高了一头有余的齐文时,不由目瞪口呆。

    一朝太子来迎亲齐宣在京城到底干了什么

    旨意宣读完毕后,众人入正厅叙话,齐文这才道“我还不是太子啦,册封大典定在了明年的九月份,因为司天鉴的人说最近三年,就那一天最适合册封。这那之后我才是太子。”

    对于册封大典要在一年后,他其实是很开心的,毕竟册封之后就是一国储君,肯定不能像现在这样轻松。

    “哦对了,”他挥手命人送上一个锦盒,“这是我皇祖母特意给你的,是她最爱的玉镯,戴了将近四十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赏赐,都在礼单上了。”

    元瑾汐有些不敢相信地接过,回想着自己上次在宫中见到太后的样子,总觉得这个反差也太大了些。

    不管怎么样,赐婚的圣旨已下,太后给了贴身的物件,未来的准太子也作为正使前来迎亲,她这个颖王妃算是板上钉钉了。

    这一次,跟随她进京的不只有父亲元晋安,还有元家所有人。一来大家都没出过江州,想要去京城看看。二来,也是为了在成亲之时给元瑾汐撑撑场面,让人知道她可不是孤身嫁过去的。

    除此之外,元晋泰也打点好了行囊,准备带着儿子元清玉一起同去。

    “京城的书院好啊,比江阳的要好。这一次去,让他们三个举人去京城的书院试试,若是得人赏识,就此留在那里岂不美哉族叔我别的没有,银子还是有一些的,到时把铺子开在那里,也好给三个娃落脚的地方。”

    事情就这么商定,却没曾想齐文一点不着急走。他带着亲随入住晴园,对与怀安这个小城充满好奇,每天都四处去走走。

    为了不让他一个人寂寞,元瑾汐就让清舒、清敏、清玉三人陪着他四处去玩。这当中数元清敏最为跳脱,完全没把齐文当成皇子,而是当成了书院里的同窗。

    齐文自小就在众人小心翼翼地陪伴下长大,还从没体验过这种朋友一般的感觉,很快就与他们三人打成一片。

    几天之后,怀安的百姓就能看到元家三杰陪着大皇子四处闲逛的画面了。

    再往后,队伍从怀安出发,齐文一路上兴致到很高,只要看到好玩的就要拉着元家的三人前往。

    元瑾汐想着反正到了京城也见不到齐宣,只要不误了婚期,就没大事,索性进让他们玩个够。而且眼看着几个滴滴与齐文关系越来越好,她也很开心。

    至于元晋泰,眼睛都快笑得看不见了。元家的其他人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同样是看什么都新鲜。

    就这样,在齐宣几乎望穿秋水的眼神中,原本快走大半个月,慢走一个月的路程,竟然被他们硬生生地走了两个月。

    气得齐宣在王府里直咬牙,“好你个臭小子,看你回来我怎么收拾你。”

    京城众人也在等,这么大的一场热闹可不是随时都有,不看要后悔一辈子的。

    但是在迎亲队伍进来之前,还有另一场大热闹要看。

    “来了来了,领头的那个就是这一科的状元,皇帝钦点,据说当堂写出的文章连皇帝看了都说好。”

    “你说错了,皇帝说好的那个文章是探花郎的,据说原本是要定他为状元,但是因为他的父兄犯过错事,虽然都已经死了,但影响恶劣,最终只给了一个探花。”

    “真的假的,哪个人啊”

    “就状元郎右后方的那个。”

    此时的沈怀瑜头戴御赐的金花帽,身穿大红色的喜袍,正意气风发地骑在马上。

    有了探花这个身份,日后就算是齐宣厌倦了元瑾汐,他也有能力把人接出府来,养她一辈子。到时候,她若愿意再嫁,他就给他找个好人家,要是不愿嫁,就和沈欣然做个伴,也挺好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齐宣动作也太快了,二月份就派出了队伍,他当时还没参加春闱,实在是抽不开身,要是他能等等,让他以探花郎这个身份迎亲,那该多好。

    当然大皇子做迎亲的正使,分量也挺足的。

    “弟弟,弟弟。那是我弟弟。”沈欣然在人群中对着骑在马上的沈怀瑜大喊,旁边是坐在轮椅里的卫一。

    沈怀瑜寻声看过去,对沈欣然挥了挥手,又对卫一欠了欠身。这半年间,要不是卫一把沈欣然接到王府里照看,他还真未必能集中全部精力温书。

    如今他高中探花,卫一也是帮了大忙。

    不过虽然没能亲自前往迎亲,沈怀瑜还是在参加完了鹿鸣宴后,就带着自己的小厮墨烟出城去迎。

    一连走了三天,才遇到迎亲的队伍。

    先去拜见了大皇子齐文,他这才见到阔别许久的妹妹,以及分别更久的元晋安。

    元瑾汐看到兄长前来十分开心,在听到沈怀瑜高中探花之后更是激动不已,“爹,如今我也探花的妹妹了。”

    元晋安眼眶有些湿润,拍打着沈怀瑜的肩膀,“好孩子,你娘地下有知,一定为你高兴。”

    元家几人当中,只有元清舒和沈怀瑜接触得多一些,听到他已经是探花时,惊讶不已,“当初没觉得你的学问有多厉害啊。”

    沈怀瑜傲然道“学问在内而不在外,你们几个进了城之后也要学会收敛,明白了么”

    “是。”

    元家的三兄弟全都地乖乖地点头,就连一向谁都不服,先生都敢顶撞几句的元清敏,也是规规矩矩地表示认同。

    元瑾汐看了,悄悄移到父亲身边,“这就叫一物降一物。我觉得以后让清敏多和兄长接触,绝对有好处。”

    元晋安点点头,“说的有道理。”

    五月初十,迎亲队伍正式进城。

    几乎全城的百姓都涌出来看,当然能看到的都只是外面的仪仗队,准王妃本人是看不到的。但即使这样,也是大大地满足了众人的好奇心。

    齐宣早已命人备好了院子,将元瑾汐和一众元家人安顿在那里。到了正日子那天,元瑾汐就会再这里出嫁,三日回门时,也可以回到这里。

    正日子是在十天之后,元瑾汐原本以为可以好好歇歇,却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有四个宫里的嬷嬷前来对她进行“培训”,其中领头的就是太后身边的兰芷。

    “姑娘不要多心,这可是太后的对你的关心。这京城里不管多高府第的姑娘出嫁,若是能请动宫里的嬷嬷进行指点,那都是脸上有光的事。”

    元瑾汐隐隐地还真就听过这个说法,当即点头,“瑾汐谢过太后娘娘,也谢过各位嬷嬷。有劳了。”

    几个嬷嬷脸上都露出笑意,她们来之前还真的担心元瑾汐不配合,毕竟太后之前的态度摆在那里,若是真留了芥蒂,她们这些做下人的也是难办。

    好在元瑾汐通情达理,几乎没怎么犹豫地就接受了这些。

    至于太后真实的意思么,谁说得清呢

    元瑾汐对此并不在意,自古婆媳难处,她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未来的日子里,怎么相处,能否相处得愉快,要看的也不只是太后的态度,还有她自己的本事。

    生活本就不是一帆风顺,这点小挫折真的不算什么。

    五月二十,京城中那个被无数闺阁少女惦念着的颖王齐宣,终于大婚。

    这一场堪称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几乎了引来全城人的围观,至于能否有人超越,就要看三年后太子大婚之时能不能比得上了。

    拜天地、入洞房,结发,喝合卺酒,一系列仪式之后,元瑾汐正式成为了颖王妃。

    第二天一早,一夜缠绵的两人十分不情愿地起床,在韵秋和小七的各自服侍下,坐进马车,赶往皇宫。

    一路上元瑾汐都伏在齐宣腿上补眠,直到快到宫门时,才打起精神。

    “进宫后不用多想。这一次,我会全程陪着你,母后已经不是当初的想法,她不会为难你的。而且你不用去讨好她,有什么事,都让我来处理。”齐宣抓着她的手,轻声安慰。

    就像第一次进宫那样,元瑾汐照例还是摇了摇头,面带微笑,“夫君放心,你的王妃可不是豆腐做的,宫里的事我能应付得好的。”

    很快车子行到宫门,元瑾汐仪态万方地走下车子,看着巍峨的皇宫大门,与齐宣相视一笑,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啦,自己给自己撒花,嘿嘿。

    太后的转变没有写得特别彻底,因为作者觉得结婚不是终点而是开始,未来还是要继续升级打怪兽的bhi

    总之,这一本历时两个多月的连载终于是完结啦,感谢所有看到这里的小可爱,感谢你们留下的每一条评论,爱你们。

    未来几天会有抽奖,具体日期请留意评论区。

    下一本开疯狗美人将军妻,都看到这里了,就点个预收可好点进作者专栏里就能看到了

    再次比心,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