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8章 另辟出路
    “我乃大汉灭寇将军丁奉魏贼可敢出战与我决一死战”



    魏军寨前,丁奉亲自带着数百蛮兵,高声喝骂。魏兵得到消息后,立刻向戴陵报告。



    “这丁奉是何来历”戴陵来到辕门,看这丁奉似乎十分年轻,以前也从未听说过此人,忍不住询问身旁之人。



    “听闻此人是从东吴那里投降蜀军的,先前不过是甘宁麾下的一名都伯。”一名打探汉军情报多年的斥候当即回答道。



    “都伯”戴陵微微一愣,随即冷笑道,“蜀国真是无人也,竟如此重用一名都伯”



    “将军,征南将军有令,我等只可坚守,不得擅自出战”这时,身旁的偏将军胡骁忍不住提醒道。



    “这我自然记得”戴陵淡淡地说完,于是只让弓弩手集中到栅栏后面,严防汉军发难。



    “戴陵鼠辈妄称大将快快出来交战”而丁奉那边见魏军迟迟不肯出来,只好扯着嗓子,率众继续叫骂。



    等到午后,丁奉与汉军将士皆骂得口干舌燥,丁奉便命汉军将士散开队形,或躺或坐,毫无戒备地在魏军寨前放松休息。



    当然,丁奉不会真的这么托大,王甫早已率兵再后接应,若有不测,便火速杀出。



    可问题在于,丁奉的意图实在太过明显



    “这等孩童伎俩,也想骗我”戴陵看到汉军如此“松懈”,冷笑一声,随即命令辕门附近的魏军也坐在地上,甚至谈笑聊天,故意刺激汉军。



    看到魏军竟如此羞辱,丁奉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难不成集合所有兵力强攻魏寨



    一来自己麾下的士卒着实兵力有限,强攻胜算渺茫。二来这些蛮兵可是关索一手练出来的,丁奉暂为统率,总不能把他们当炮灰去送死。



    待到日薄西山,丁奉只能无奈地收兵,并向王甫抱怨道“唉,戴陵坚守不战,真是气煞我也”



    “为今之计,唯有让士卒们四处寻访人家,看看是否有熟知路径的向导”王甫思索了一天,也觉得别无他法。



    好在五千蛮兵,大多生活在南中的深山老林里,因此穿梭在荆山山脉,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丁奉与王甫当夜便选出五十队蛮兵,用超过全军一半的士卒负责探路,并让颇具威望的校尉熊哲监督众人。王甫特意强调,谁能寻得线索,必有重赏。



    “先生之意虽好,但派出如此之多的兵力,我军大营未免有些空虚。”事情安排下去后,丁奉则是有些担忧。



    “此事极易”王甫呵呵笑道,“魏军既然坚守要道,势必不会轻举妄动。将军只需如往常一般,每日到他寨前搦战,戴陵更不会出来”



    “此举也为掩饰我军行路之举,因此不可或缺”王甫说到这里,又不禁提醒道,“就是此番已无大军接应,将军千万小心”



    “先生放心,此事就交由我吧”丁奉有信心能处理好这一切。



    第二日,汉军便开始漫长的寻访之旅,王甫担心蛮兵脱离队伍,纪律性会大打折扣,因此特别叮嘱他们,荆山一带多有蛮民居住,因此行事不得鲁莽,更不可肆意扰民。



    其实,关索这些年来以身作则,恩威并行,将这些蛮兵训练得服服帖帖。即便不看到同为蛮夷的汉人百姓,蛮兵们也不会胡来,做出有损汉军的举动。



    丁奉那边又如泼妇骂街一般在魏军寨前待了两日,戴陵虽然沉得住气,但被一个无名之辈百般辱骂,就算是泥人也不可能没有怒火,只是担心丁奉另有伏兵接应,因此始终不派一兵一卒。



    唯一的遗憾,便是荆山一带却是人烟稀少,偶尔寻得几处人家,都不知还有其他路径可走出荆山。因此一连两日,汉军仍是一无所获。



    丁奉与许多蛮兵将士皆是垂头丧气,但王甫却不甘就此放弃,始终用关索在襄阳的安危激励众人。他更以当年汉军偷渡荆山,发奇兵袭取当阳为先例,让蛮兵继续寻访,定能有所收获。



    在王甫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蛮兵的士气方才有所好转,继续踏上搜寻线索之路。



    “亏得长寻有先见之明,让国山先生前来助我,否则遇到这种局面,我定手足无措。”丁奉当真庆幸有王甫前来替自己出谋划策,同时也不禁感慨,关索比自己更为年少,行事却老练至极,远非常人可比。



    经过汉军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第五日,校尉熊哲领着一名中年蛮民,来到大寨,说是另有道路可走出荆山。



    王甫和丁奉当下大喜,立刻好生款待蛮兵,详细地向他询问是何道路。



    “将军所在的山峰,我家唤作土地岭,离此南面六十里处,有座鹰嘴峰。此山西面山脚处有一条小路,倒是可以走出荆山,前往襄阳小人年少时,曾走过多次。”蛮兵深吸一口气后,徐徐说道。



    “车马可否通行”丁奉连忙追问道。



    “小人当年正是用牛车将捕猎得到的野物拿到集市上去卖,将军寨中的车架,想来也并无问题。”蛮民说到这里,脸上不由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当年”王甫突然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赶紧问道,“足下莫非已有多年未曾走过此路”



    “这”这么快便被王甫点穿心思,那蛮民顿时苦恼地说道“实不相瞒,大约是在七八年前,荆山来了一场十余日的大雨,引发鹰嘴峰山崩,泥石已将此路堵截多年。”



    “七八年前那应该是关君侯当年攻打襄、樊之时,如此便说得通了”王甫稍稍回忆了一下,便将蛮兵所说的时间对上了,那确实是一场数十年不遇的大雨,甚至淹掉了于禁与数万魏军,至今让王甫印象深刻。



    然而这时,丁奉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郁闷地嚷道“说了半天,原来此路不通啊”



    “此事不妨,倒是可令士卒清除障碍,重新打开此路”王甫却没有失去信心,“我军人多,想必不用花上太多的时间。”



    “足下此刻前往鹰嘴峰,能否找到此路”王甫又正色询问那名蛮民。



    “小人认得小人认得”那蛮民连连点头。此番他愿意相助汉军,一来是看在前来拜访的熊哲等人同为蛮夷,二来若能成功帮助汉军,或许能有一笔丰厚的报酬。



    “好”王甫当即点头拍案,立刻转向熊哲,“熊校尉,你速选三百精壮士卒,同他一并前往鹰嘴山,尽快打通道路”



    “唯”熊哲也不啰嗦,果断拱手领命。



    为了防止魏军发现熊哲等人的行踪,王甫便让熊哲一行人先吃饱喝足,等休息到子时,便立刻动身,如此天亮便可抵达鹰嘴峰。



    事情交代下去后,熊哲便去挑选可靠之人,那蛮民肩负向导重任,也赶紧下去歇息。待到帐中再无外人后,丁奉不由兴奋地说道“听说这鹰嘴峰距离襄阳不过七十余里,只要我军走出荆山,不需一日便可抵达襄阳”



    然而王甫却是目光如炬,一言不发,丁奉顿觉诧异,连忙上前询问。



    “将军,我倒是觉得眼下有一件事,比前往襄阳更为要紧”沉默许久的王甫终于徐徐说道。



    “还有比前往襄阳更为紧急的事情”丁奉微微一愣,随即摇头道,“我可不信”



    王甫随即耐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丁奉方才恍然大悟,他思虑再三后,也不禁咬牙道“也罢,便依先生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