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3章 《时代》采访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覆盖全世界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自1923年3月3日创刊以来,一直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



    它的主要创办者、老板亨利卢斯是美国在华传教士的后代,在山东出生并长大。



    在执掌时代的数十年间,他与中国的这一历史渊源和传教士家庭背景,使刊物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的关注。



    1924年9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中国人出现。



    他就是当时的军阀吴佩孚。



    1924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看来美国人也很关心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



    时代周刊遴选风云人物的基本标准是谁在过去12个月内对世界的影响最大,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苏老师之所以也登上这本杂志,源于他一系列的商业操作,除了不断的收购并购,还是亚洲第一家发射卫星的公司。



    除了这些,还有他的头衔中国最年轻经济学家,以及东方巫师这一称号。



    据说,他有可能是中国第一位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的人。



    这些理由就足以让他也登上这本杂志。



    至于为什么没有记者采访就直接登上杂志,最大的原因是他神出鬼没,经常到处打副本。



    苏老师的硕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用的是他的毕业照,色调温暖且明亮。



    封面左下角注明“华资的崛起者苏辰”,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苏辰朋友还是敌人。



    杂志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苏辰,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传奇的中国人,1984年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在学习之余,就出版了两本影响深远的书籍,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同时以一种可怕的速度,仅仅只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从研究生到博士的跨度,其精湛的经济学理论获得诸多学者的赞誉。



    毕业之后,又出版一本货币战争,成功预感87年的全球股灾,被人称之为可怕的东方巫师。



    而这些仅仅只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他在香港还有一家航空母舰般的跨国企业盛世,这家成功先后完成几次令人瞠目结舌的收购案。



    以一己之力收购怡和、太古、渣打,其中收购怡和与太古的过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且在87年股灾时,拿出两百亿港币救市。



    这是一个年轻的中国人,也是一个年轻的学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中国再次打开国门后的样子,中国,包括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崛起”



    看完手里的杂志,苏老师感觉很无辜。



    事实上,他更想的是躲在后面,偷偷摸摸发点小财。



    这下时代可就把他都放在聚光灯下面。



    横竖都觉得是先斩后奏。



    不过转念一想,事情都发生了,就算自己再怎么发火,也不会改变这个局面,还不如大大方方接受。



    并且还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克拉克的采访。



    采访就在他的办公室。



    克拉克开门见山道“尊敬的苏先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所知,您应该是首个还没到三十岁就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足以证明您的优秀。”



    “克拉克先生,谢谢你的赞美,不过我不得不说一句,你们放上去的照片是我好几年前的,要是别人看到这本杂志,拿来与我现在的样子对比,肯定以为我是冒牌货。”苏辰笑着说道。



    双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暂时可以不需要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



    克拉克无奈一笑“苏先生,我们很想拍下您现在的样子,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遇不到你,所以我们只能取道哈佛用您当初的照片。”



    简单的开场白后,正式进入正题。



    克拉克问道“苏先生,一直以来,我们听到的小道消息,称盛世其实是有中国政府的背景,请问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不不不,伙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澄清很多次,我们就是一家小公司而已,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



    苏辰说道,“而且我们投资中国内地,也是看好内地的发展,这不代表我们就是一家拥有政府背景的公司。”



    “苏先生,据说据不完全统计,您个人的资产将在两百亿美元以上,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这个嘛我想我没办法回答你,因为我其实拿很少的工资,我年薪也就是一美元,换成我们的人民币也不过是几块钱而已。”



    苏辰才没那么傻,非要说自己身家几百亿,因为福布斯财富榜上的那些名人财富也都是估计,真正有钱的人并不屑于上那个榜单。



    也不是说上那个榜单没有什么好处,但枪打出头鸟。



    低调一点才合适。



    要不然说不定有人会来绑架他。



    克拉克笑了笑,又道“看来苏先生只能算是年薪不高的群体,事实上,我们之前只是知道你是那位神秘的东方巫师,并不知道你就是盛世的老板。



    而且我听说你们公司没有董事会,也没有任何的股东,据我所知,很多公司都有董事会,而且还有智囊团,请问你们是如何以两个人的形式掌管这么一家公司。”



    对于这个话题,基本都是老调重提,苏老师将自己公司的架构解释一番。



    克拉克连呼神奇,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采访了半小时,最后克拉克说道“苏先生,我们都知道你在经济学领域的造诣很高,现在东欧发生变动,你觉得这会不会影响到中国



    你们购买特种国债券是否也和此有关系”



    苏辰思考了下,道“如果说没有影响肯定是不存在,事实上,你是从京城来的,想必也感觉到一些风向,但我坚定地认为这些对我们的发展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相信我们政府,也相信我们民族,在过去我们经历过很多风雨,但在我们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一样走过来。



    这就是我购买国债的原因,因为我相信,即便外界再怎么变化,我们都能迈步向前,迈步走向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