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39章 亲兄弟明算账
    “我们没啥学历也没技术,只要能找份准时发工资的工作就行。”大表哥犹豫了下,“其实我们想去木樨园服装批发市场做生意。”



    85年,京城商业流通领域放开,温州人趁机以包租柜台的形式进入京城的大中型商场。



    不过那个时候,浙江人在这边做生意像做贼一样,摆地摊时东躲西藏。



    去年的时候,木樨园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建立起来,后来有了个词儿叫浙江村,很是有名。



    那个地方的每户几乎都有过三四天连续不睡觉赶活的经历,很辛苦。



    一般租的柜台只有十平米,空间不大,白天摆满缝纫机等工具,晚上就直接睡在地板上。



    这会儿找工作真的不好找,要么就是就近找熟人,要么就是厂里的熟人从老家带回来老乡。



    至于人才市场什么的,没学历可不好使。



    本来大学生毕业,要靠“分配”走上岗位,但从去年开始,京城就办了第一次大学生与需求人才单位的见面会。



    也就是说,在找工作上,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的转化开始。



    不过彻底实现自由选择还是几年后的事情。



    “这样啊可以去试试。”薛瑜说道,“很多事情总得要试试才能知道,而且你们来的时候,估计也看到不少人进城里,估计工作也不好找。”



    大表嫂道“是啊,我和你二表嫂都会缝纫机,我们俩的手艺一点都不差,要是能去那边做衣服最好,要是做不了的话,就再去找工作。”



    “看来你们都计划好了,那我带你们去那边转转吧。”薛瑜说道,“那边现在基本都是白天做生意,晚上就睡在店铺里。”



    因为赵冬梅现在就在那边,所以对于这些情况,她还是比较清楚的。



    大表嫂点头“我们都去看过,确实就跟你说的一样,不过”



    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因为薛瑜不知道不过的后面跟着什么词,她也不知道要怎么搭腔。



    “不过我们还缺点钱,今天来,也是想问问你们手头方不方便。”大表嫂自己的神情已经变得不自然。



    开口借钱,很多时候都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



    刚才说让帮忙找地方住,大概就是个幌子。



    薛瑜问道“你们打算借多少”



    “五千块。”大表哥接过话茬,“我们想盘个店,自己进货自己做,那些服装我们都去看过,你两位表嫂都能做,不过还差五千块。”



    “五千块就够了吗”



    “够了,我们自己这些年也稍微攒了点钱。”大表嫂说道,“要是你们不方便也没事儿,我们就先开个小的,在那边应该很容易找到事情做的。”



    薛瑜没有拒绝他们借钱的请求。



    “我这就去给你们拿钱,你们先喝杯茶等我会儿,等下吃了饭,我再和你们去那边走走。”她说道,“冬丽已经去买菜,就别急着过去,吃了饭再去也不迟。”



    说完,她起身去准备钱。



    薛瑜不在客厅里,众人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因为常年不见这位弟妹,而且人家又是大宅子住着,还有个保姆伺候,放在过去,这都是少奶奶的生活。



    他们现在是穷亲戚上门来借钱。



    能放得开才见鬼。



    大表哥喝了杯茶,道“以前和这位表弟也没什么往来,没想到他在京城住这么大的房子。”



    “人家可是状元郎,肯定会住这么大的房子了。”二表哥说道,“虽然咱们不怎么往来,但真要把事情做起来,还是得争口气,不能给表弟丢脸。”



    “表弟是表弟,咱们是咱们,难道还能靠表弟一辈子不成”二表嫂说道,“只要我们多干点,肯定能干出成绩来。”



    大表嫂道“是啊,要是干出成绩,到时候咱们可以回老家去做,毕竟离家也近。”



    没一会儿功夫,薛瑜就拿着一个信封回来。



    “表哥表嫂,这是五千块钱,你们点点。”



    亲兄弟明算账,这借钱得当面点清楚。



    要是到时候说短斤少两,那可扯不清楚。



    这会儿都是百元大钞,不像早几年赵老师来借钱那会儿,当时面值最大的也就是十元。



    四人认认真真点了一遍,是五千元整。



    大表嫂道“弟妹,麻烦你拿纸和笔来一下,我们给你写个欠条,亲兄弟明算账,得给你留个欠条,去银行借钱都还得要有抵押的东西呢,我们这拿亲情抵押的,更得要有欠条。”



    薛瑜没有拒绝,准备纸笔。



    大表嫂亲自动手写了一张欠条,然后四人分别签名和摁手印。



    收下欠条,等赵冬丽准备好饭菜,大家吃了饭,薛瑜又与他们一起去服装批发市场。



    远在火车上的苏辰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正有一茬没一茬与曹叔等人聊天,话题自然是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



    不过他走过南闯过北,而且脑袋里还多了几十年的阅历,不管聊啥都聊得来。



    这次去苏联,尽管他只带了张向前一个人,但一点都不担心。



    曹叔那边可是带了七八个人,据张向前说,那些人都是上过战场,开过枪的。



    吹了好一会儿牛逼,回到车厢里。



    乘坐的是19次列车,从京城到雅罗斯拉夫利站,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大概一百四十几个小时。



    刚上车时,薛芳发现卧铺里的毯子和被褥有些都是泛黄的,心里直接一个咯噔。



    好在列车发动后,有列车员来发统一的床套、枕套和被套。



    曹叔等人住的是四人间,苏辰直接上两人间,他出钱。



    特殊就特殊一点吧。



    薛芳趴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色好一会儿。



    随后回过头,“你这次怎么不带秘书和助理”



    “偶尔给她们放假放假。”苏辰说道,“而且我又不是去谈生意,更没带着的必要,难道你不觉得带着她们有点不合适吗”



    “确实。”薛芳点头。



    心里有点小窃喜。



    她眨了眨眼睛,道“你企业这么大,就没想过要做咱们自己的电脑”



    “太难了。”苏辰摇摇头,“中国懂电脑的人才有多少做电脑不只是要做硬件,还得做软件配套才行,而且还要有庞大的生态资源。”



    早些时候,他还想着自己干。



    结果发现,有些事情凭靠臆想没鸟用。



    但只要再过几年,他说不定能够把苹果买下来,到时候自己就是最赚钱的企业的大股东。



    “好吧,没想到还有你做不到的事情。”薛芳将枕头放在腰后,道“那咱们多久才能跟美国那样网络发达”



    “快了,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掀起一波网络热潮。”苏辰心里马上想到游戏和网络小说。



    话说这会儿巨人史还在统计局上班,到时候也可以入股,跟着分钱,而且说不定还能把他给忽悠瘸。



    薛芳点头“看来,我也可以见证一下历史,对了,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