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0章 一万年太久
    在场的同学见到跟在高校长和众多老师出现,马上站起身来鼓掌。



    会场掌声响成一片。



    虽然是苏辰要在台上演讲,但不是第一个发言。



    高校长快步走到讲台上,对着下面的同学道“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来到会场的有很多系的同学,有的是今年刚入学的学生,有的是已经在学校里上课几年的学生。”



    “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清大,在你们这些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学习刻骨、勤奋好学、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班级中、校园里撒下辛勤的汗水,获得傲人的成绩,也赢得广大师生的赞赏和认可。”



    “这些年,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前往美国英国苏联留学的学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出去增长自己的学识,再回到祖国来。”



    高校长的声音在会场里回响“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今天,我把一位刚刚从哈佛毕业的学生给大家请来。”



    “相信我提到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他不但是高考状元,也是托福和满分的学生,还是只在一年内,就从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的人。”



    “在国内参与编纂了关于托福和资料的书籍,而在国外短短一年时间,又连续出版了和和数篇经济学论文。



    而且又是哈佛首个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表的中国人,更是哈佛破例允许没有导师的博士生。”



    “他就是苏辰”



    听到这个声音,同学们的掌声更加热烈。



    眼下的景象让苏辰有种回来装逼的感觉,他只是想镀个金身而已,而且自己还是站在无数人的肩膀上,但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他所获得的成绩都是靠他努力得来的。



    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苏辰来到讲台上。



    “苏辰同学,欢迎你回家。”高校长和他握手。



    苏辰微笑着道“谢谢校长,也谢谢同学们的掌声。”



    “那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高校长说道“希望你能够给这些师弟师妹解惑,也希望你能够传授你的学习经验给这些同学。”



    “谢谢校长。”苏辰给高校长鞠了一躬,又给讲台下的老师们鞠了一躬,“谢谢老师们昔日的悉心教导。”



    随后再给在场的同学们鞠了一躬“感谢诸位同学能够来到这里听我演讲。”



    鞠了躬,才开始演讲。



    “诸位同学,大家好,可能有的同学听说过我,而且还见过我,可能有的同学也没听说过我,我自我介绍一下。”苏辰说道“我叫苏辰,来自容城,80经管班。”



    “其实来之前,校长跟我说,要不你写一篇演讲稿,把你的学习经验还有一些在国外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有个大概的印象。”



    “不过我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不写稿子,所以今天我就随性演讲。”



    “从我80年上大学开始,就陆续有很多同学出国留学,某天我的班主任程老师来找到我,说现在有公派留学的名额,去苏联的,问我要不要去。”



    “当时我想的是,干脆去美国得了,反正我也没见过资本主义国家,苏联那边不都跟咱一样吗,所以我就没去。”



    台下学生忍不住一乐。



    苏辰接着说道“正好赶上托福和来到我们中国,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个啥因为我对这两个也没什么概念,只是知道要出国留学,就必须要考。”



    “于是我就寻思,那咱就考吧,而且事先也不知道考什么,因为咱们都没怎么接触过,又没什么可以参考的东西,我就自己瞎琢磨,不管,看英语书,甭管什么英语书,咱都看。”



    “不但要看,还要能记下来,最好是能背下来,于是我就疯狂找来和英语有关的书籍,疯狂补习,结果没想到居然让我考了满分。”



    “其实,不管是托福还是,都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考完之后,我和程老师商量,干脆编写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教材,于是在诸多教授的努力下,编写出来教材,然后”



    稍微说了一下国内的后,他话题一转,“当我和领队领导周爱军同志下飞机的时候,说真的,那一刹那,我确实是有些惊讶,因为美国和我们的差距确实存在。”



    “差距在于经济上,在于发展上,但美国建国已经多少年咱们新中国才成立多少年又历经多少风霜”



    巴拉巴拉稍微说了点美国的东西,又说道“但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将会复兴,别人超越我们,这是事实,不可否认,但如果我们连追赶的勇气都没有,那才是我们最可悲的事情。”



    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曾经有人问我苏辰,你觉得中国在一百年内能超越美国吗”



    “我很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为什么要超越美国我们为什么要设立一百年这样一个目标”



    “伟大领袖曾经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我们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对于时间,我们都习惯于百年和千年计算。”



    “我们对落后挨打的记忆有多深刻,对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的追求就有多强烈,我刚上学时,教授们忧心忡忡,恨不得把自己所会的东西都交给我们。”



    “但大海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而史诗,也是由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我们唯有同时间赛跑,才能把握机遇唯有同历史并进,才能赢得未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谢谢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苏辰朝台下鞠了一躬,但没想到居然看到闪光灯一片,没想到居然这么多人带着相机来到现场。



    同时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高校长来到台上“感谢苏辰同学的精彩演讲,也希望诸位同学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巴拉巴拉。



    从会场里出来,几名记者就朝苏辰围上来。



    苏辰更没想到一场演讲居然还安排得有记者。



    “苏辰同学,你好,我是的记者,请问你在美国演技的含义是什么”一名记者问道。



    苏辰微微一笑“这个我记得我说过,我再说一遍吧,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不否认我们的落后,但我们要虚心学习,更要能够灵活运用。”



    “苏辰同学你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又一名记者问道“你是学经济学的,请问对当下国内的经济有什么看法”



    “看法这个问题我认为吴敬琏老先生比我更有资格谈,他是我们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也是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



    苏辰笑着道“我只是一个博士后,也就出了两本书,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他学习的。”



    打发走这些记者,苏辰和老师们又在一起聊了会儿天,顺便在食堂里蹭了一餐饭,就直接离开。



    之前提到的捐助已经打到账上去,他现在不需要回来上课,然而在京城,他好像又没什么事情要做。



    很多人都在忙,只有他看上去很闲,就差没提个鸟笼出去溜街。



    回到杂志社里陪薛瑜聊会儿天,本来他想着南下去看看影视城,但现在薛瑜怀孕,而且赵冬梅没回来,也不放心。



    晚上的时候,就看到报纸关于他演讲的报道,还有他的照片。



    看着很牛逼的样子。



    吃饭的时候,徐悠说道“苏辰,你这几句话讲得太好了,很能鼓舞人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呀,人称苏老师呢。”薛瑜笑着道“反正我是听过他不少给人上课的事迹,也不知道给人灌了什么汤。”



    随后说道“我看你这一天天到处瞎转悠,要不你帮我去去探探剧组,之前不是拍了很多她们的照片吗



    现在再去拍几组照片,要不然将来杂志发行都没留下什么照片,而且离京城也近,你去个两三天就能回来。”



    “行。”苏辰自然没有意见,他亏欠薛瑜太多,所以趁着没事干,多给薛瑜做点事情。



    等到赵冬梅回来后,苏辰就叮嘱她,现在薛瑜怀孕了,让她多注意着点,别踩单车送她去上班,出门就坐公交。



    把京城的事情都交代完成,苏辰就前往正定,因为现在剧组在那边拍戏。



    主要是离京城近,有事也能及时回来。



    兜兜转转,苏辰带着行李来到剧组的招待所时,导演王扶凛和任大会满脸愁容,而且王扶凛手里夹的烟头都要烫到手,他直接蒙圈。



    “你们这是干嘛呢一屋子的浓烟,我还以为屋内失了火。”



    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新书海阁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书海阁



    喜欢从1980开始请大家收藏从1980开始新书海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