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章 第二百七五章
    英格兰使臣在京城停留了一个月, 就两国之间未来往来之利益多次与外交部官员商谈。



    纳兰性德不是个会做生意的人,硬生生在这场磨砺中学会什么叫做讨价还价。



    原先精神思想浮于空中的文人,落回地面, 脚踏在了实地上。



    以前是忧国忧民的空愁, 如今是干劲满满的干活。



    纳兰性德依然喜爱文学, 诗集也从未减少过,最近他的作品还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 比如这一回, 他就在自己的诗中发出了感慨:本见市井民为柴米油盐价时, 不知其生活五味,今与外洋使谈, 定国之价,纵知其妙不可言。



    他还笑呵呵地自嘲, 说自己成了“每占便宜,觉自暗爽”的俗人。



    然而他并不后悔自己变成俗人, 因为“民生更好,心悦同欢”。



    在从前,欣赏纳兰性德诗词的人,多为文士, 文人之间的心心相印与高深交流,寻常百姓理解不了。如今,就连寻常百姓人家都能耳熟能详, 背出两句他的名诗名词了。



    送走了英格兰使臣团后, 帝王便为他们留下的理查德授予了官职。



    有趣的是,罗伯特·胡克虽然没有在朝廷任职, 但他在研究所的地位比理查德还要高, 并因层出不穷的发明, 获得了巨额拨款,有了巨额拨款,原先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实验活动提上日程,从而促使更多的发明诞生。



    那位留在大清任职的理查德,将成为大清与英格兰联络的纽带,他的内心还是向着自己的故国。



    而胡克先生,则成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人”管不着了。



    加之有皇太子的人罩着,罗伯特·胡克对自己在大清的生活满意极了。



    他年纪大了,身体偶尔不好,还获得了专为他治疗看诊的良医。



    实验造成的颈椎僵硬,头晕目眩,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不要他花钱,研究所全包,还给他发俸禄!



    罗伯特·胡克的加入,令实验室如虎添翼,他可不仅仅是发明显微术那么简单,能够提出“力如伸长”这个发现并发明出显微镜的人,他本质上还是一位优秀的机械学家,精通机械制造。



    他来大清一个月,就将困扰了研究室许久的问题解决了,他将在英格兰做到一半的实验再次重现在大清,并且因为拥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财力支持,发明创造了真空泵!



    真空泵的出现,使得大清的工艺技术获得了飞跃式发展,一切与真空有关的相关实验从此展开。



    无论是造纸、冶炼、还是化学发明,甚至是食品,真空技术的发明,从方方面面渗透入这个国家之中。



    从真空泵到轮型气压表、空气唧筒,等于大气压有关的实验产物,也是由他带来的。



    罗伯特·胡克所掌握知识之丰富,甚至在大清的实验室还原出了三十六前那场在神圣罗马帝国引起轰动的马德宝半球实验。



    有了大气压的概念,大清关于压力泵的运用进入了新的高度,如何让水流从低处往高处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从此有了气压供水。



    也许是大清本国重农的因素影响,这些发明率先与本国农业相结合,罗伯特·胡克对农业不上心没事,大清多得是人动脑子将这些发明与实际相结合。



    由于最初的发明出自胡克之手,研究所的其他匠人们看见他都尊称一句先生,每做出一项新的改进发明,都会带上胡克的名字,对着原创作者吹上一顿彩虹屁,而这些,恰是过去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胡克最需要的。



    肯定与赞美,是促使他不断钻研精进的动力,来到大清,他只需要继续自己的想法,完成他最喜爱的实验,不用考虑其他是是非非,就可以功成名就,甚至名垂青史!



    御花园中侍弄花草的宫女太监们每一个人都喜不自胜地获得了新的工具“压力喷水壶”,只需要用手在上头的杆子上抽气几回,那水壶中的水就能密密绵绵地喷洒出来,好使极了。



    小人物们私底下乐呵呵地夸研究所发明之巧妙,却不知在外头,大清的农业、畜牧业、渔业迎来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所逐渐问世的实验产物,为这些行业进行了最初的机械化过度。



    这种改变如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农人们只觉得用了新的工具,更方便、更省力了,原先需要三个人干的农活,现在一个人能做完。如此,另外两个人就可以去做别的活儿,无论是织布还是去城里打工,家里头的收入来源顿时就多了起来。



    研究所有关于农事发明的报告申请皆会上递于农业部,胤禛这会儿就在农业部做事。



    胤礽与他商议,让他留在此,目地是为了等待战后进行土地改革时做准备,胤禛待在这位置上,这些研究发明递来的申请都入了他的眼。



    底下人上奏曰:农民们种地一般分为多个时期,每年冬末时,农人们要开始翻地,松土,培养秧苗,到了春天插秧,秋收时的农忙,是全家人都要下场的手忙脚乱。



    因此,研究所设立了多个项目,以加快农人们在各个时期的干活效率收获稻谷。



    比如改良犁以加快松土效率,排灌系统的改良设计,还有收获机械的创造。每当需要晒干脱壳用杵臼制作出米时,都极费力,如果可以进行机械化的改良创造,百姓农忙的压力也将减轻。



    胤禛坐在自己的书案前办公:嗯,这个批准,那个也不错,批准!



    这个也很好,批准……



    这个虽然花费巨大,很有研究必要,若真能做出实物必定功在千秋,也批……



    等他回过神来,自己面前一堆文书中,大部分都是批准,另一侧不允审批的则寥寥无几。



    “四阿哥,”农业部左侍郎无奈道:“这数目太多了,超出了财务部给的预算,您批过的这些,可能会全都退回来。”



    右侍郎笑道:“四阿哥不如挑选出其中最迫在眉睫的,最有作用的先批下去?”



    胤禛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中,他再次翻开了自己此前批的文书,筛选出了一批,依依不舍的又去掉了几本。



    “不能再少一些吗?立的项目太多了。”



    胤禛抬起眼,平静无波的眼眸看着他:“不如还是由富察大人来做出选择,再筛选一批?”



    富察·凯音布:我要是能做出抉择,就不会将难题丢给你了。



    胤禛试探道:“就不能让财务部多批一些?”



    凯音布道:“财务部已经给予研究所最大限度的拨款,再多就要超出定额。”



    倒不是说不能超,主要是国库收支平衡,更平和稳妥地发展,能够有抵抗意外的底气。



    这其中的拨款数量,并非是一人决定的,而是朝臣商议拟定下来的最适合结果。



    且科学研究所的发明不间断,每每都有令人惊喜的地方,就连坐在财务部尚书位置上的陈廷敬,给研究所拨款签字的时候都爽快了起来,研究所获得的支持已经足够多了。



    “四阿哥,工部那儿还有许多大项目等着拨款呢!您提了要增加拨款,那六阿哥那儿恐怕也会学您。”



    凯音布低声道:“工部那儿,修水库、造大桥、搞城市污水排水,农田水利、勘察设计,到时候也要递交给他们,不可轻易得罪啊!”



    胤禛可算是体会什么叫做纠结了,好东西太多,他也很为难,他也很无奈啊!



    现在是明白太子为何想尽办法要为国库增加收入了。



    他感到有些遗憾,短时间内,国库中的大部分钱粮还是要供应给打仗,若非是为了收复西域,这些项目早就能实施下去了。



    所以终究还是要解决与噶尔丹的问题,大清才能迎来民间发展的大好时机,各项举措才可一一实现下去。



    胤禛深吸一口气,准噶尔汗部之患,一直到他病逝都还存在,噶尔丹死后,汗阿玛暂时与西域达成休战和解,是因大清朝中九子夺嫡内乱,自顾不暇。他的后人策零又起干戈,而胤禛将最终收拾的机会留给了继承人弘历,却不知道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弘历可有将西域彻底收复?



    之后消息如何,恐怕只能去问一问在军中做过事的十四了。



    被十四戳到痛处,讥笑自己的继承人弘历败坏国库起,胤禛就不太想看见十四。



    胤禛又想要早一些收复西域,莫要像上一世汗阿玛那样拖延太久,最终因国之内政拖累而不了了之。



    他在农业部待至黄昏,待其余官员纷纷下班,最终下定决心,前去寻求胤礽的帮助。



    胤礽惊讶道:“你想要孤向十四套话?”



    胤禛点了点头,解释道:“十四对我成见过深,恶意居多,若是我出面,我无法辨别他说的是真是假。”



    相反,太子则不会如此,太子与十四之间年龄相差巨大,几乎从未有过摩擦。



    “上一世你将精力都花在了与老大针锋相对上,十四对你倒是没有恶感。加之这一世他投身成了格格,已经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



    “道理孤懂,但孤不认识他,”胤礽无奈道:“孤脑子里对他毫无印象,又怎么以熟悉的方式来将他口中的秘密挖掘而出?”



    胤禛:“我只是将最有可能知道西面情况的人选告诉你,毕竟十四曾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准噶尔汗部进攻西藏时,就是他出征保藏驱准,他亲自讨伐过准噶尔汗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作为主帅统领西域、甘肃、青海等八旗、绿营(1),是当之无愧的大将军王。”



    胤礽:“……”



    胤禛被他那闪烁着小星星的眼神看得一愣,倒退一步:“你,你干什么?”



    “孤没想到十四弟,偶不,是九妹那么厉害!”



    作为主帅统领三省,所掌军权比之现在的勒德洪来也查不了多少了,这还不厉害?



    之前还觉得弟弟们太稚嫩需要好好培养磨砺,这会儿胤禛给他指明了新的人选,一只金灿灿的大毛驴!



    虽然那只大毛驴,她才一岁。



    胤礽摸了摸下巴:“只是九妹如今在德妃娘娘那儿,孤以怎样的理由去永和宫不会引人怀疑呢?”



    胤禛:“不如,以带领匠人改良皇宫建设为由,先问汗阿玛是否为各宫引入活水?”



    麻烦是麻烦了一些,不过引入活水改良各宫生活,出钱的是内务府,生活清洗时更为便利,汗阿玛是不会拒绝改善皇宫生活条件的。



    毕竟,这比钱比起建造一座宫殿来说,只是内务府负担的一小部分。



    有了机会进入永和宫,再找机会与九妹面对面接触片刻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达成的事了。



    有胤祚帮着吸引德妃注意力,胤禛提出亲自照顾温实,温宪又在上书房念书,太子不就能单独与温实接触了吗?



    一岁的十四还没反应过来,就感觉到自己身边宫人们突然不见了。



    他皱了皱眉,感觉不对劲,迎面就瞧见老四来了,那张肉嘟嘟的小脸顿时就黑了。



    胤祯公主龇牙,小米粒似的八颗牙整整齐齐,奶凶奶凶地冲他喷道:“你信不信,我要是在这儿叫一声,说你欺负我,额娘定会冲进来骂你一顿。”



    喷完还下意识拿围在脖子下的帕子摸一把嘴,防止口水流下来丢人。



    胤禛并未回答,而是侧身,露出了身后的人。



    秋香色的太子常服上挂着尊贵的盘龙玉,张牙舞爪的五爪金龙,一瞧就是帝王专用过的。惊鸿一瞥少年太子的面容清雅俊美,淡淡疏离的气质,像是不食人间五谷的谪仙。



    太子瞧见胤祯在看他,嘴角微微弯起弧度,温润如玉的笑容,倒像是融化的初雪,令人眼前一亮。



    胤祯目光直愣愣的看他,脑一片空白,只余下一句话在回荡:这老四搞什么,怎么将太子引来这儿了?!